浅析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研究报告毕加索及其作品赏析

研究报告毕加索及其作品赏析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一位图画教师的儿子,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自小就显露出绘画天分,在巴塞罗那艺术学校中颇有神童之风。

19岁时他来到巴黎,在那里他通常画一些以乞丐、流浪者、江湖艺术和马戏艺人等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为表现主义者所喜爱。

但是他显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开始研究原始艺术。

毕加索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高更(Pual Gauguin,1848-1903)的作品中学到怎样用几个简单的要素去构成一张面孔或一个物体的图像。

但这跟较早的艺术家使用的简化视觉印象的方法有些不同(较早的艺术家是把自然的形状简化为平面图案,这种平面图案给人以平面感,缺乏立体感)。

“有没有办法既能避免这种平面性,又能使简单物体的图画不失去立体感和深度感?”正是这个问题引导着毕加索返回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的作品。

塞尚曾在给一位青年画家的信中劝告他:“要以球形、圆锥和圆柱的观点去观察自然。

”他的意思大概是:在组成图画时,应该永远不忘那些基本实体形状。

但是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们却决定遵循这个劝告的字面意思,不再宣称按照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样子去表现它们。

那是难以捉摸的东西,追求它没有用处。

他们不想把一个转瞬飞逝的假想印象固定在画布上。

把他们的主题画面组织得尽可能地有立体感,他们的理想目标是构成某物而不是描摹某物。

我们拿一把小提琴来打比方,它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之眼里形象,跟我们的肉眼看见的小提琴不同。

我们能够同时想起它的各个方面。

某些方面非常明显突出,以致我们觉得能够触摸它们;另一些方面我们会感到有些模糊。

然而这奇怪的混杂形象却是任何一张相片或任何一幅精细的绘画所能相比的,它更加接近于我们心中“真实的”小提琴。

“小提琴与葡萄”这幅静物画类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推理过程引导下创作的。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重返埃及人的原则①,亦即从最能表现物体独特形式的角度去画它。

艺术的启示毕加索的创作与思考

艺术的启示毕加索的创作与思考

艺术的启示毕加索的创作与思考艺术的启示:毕加索的创作与思考艺术家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将从毕加索的创作独特性、艺术主题以及思考方式等方面,探讨艺术如何启示我们。

一、创作独特性毕加索的创作风格独特,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掀起了一场艺术革命。

毕加索的创作独特性不仅表现在他对形态的无拘束感和变形表现上,还体现在他对艺术语言和媒介的多样化运用上。

他的作品中,几何形状、立体感和拼贴等元素的运用都彰显出毕加索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种独特性不仅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更激发了我们对创作的多元化思考。

二、艺术主题毕加索的画作以多种主题为基础,从人物形象到静物、抽象、立体和历史题材等,他几乎触及了所有艺术的领域。

他的艺术主题包含了对人性、社会现象、战争和和平、爱和痛苦等深刻的思考。

通过他对主题的不断探索和表达,毕加索向我们展示了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媒介的无穷可能性,激发了我们对艺术主题的多维度思考。

三、思考方式毕加索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了独特的思考方式,从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他以自由、开放的思维,不断挑战艺术传统和常规观念,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形式表达相融合。

他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技术和技巧的展示,更是通过作品传递他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深思。

这种思考方式启示我们,艺术创作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主张,突破传统框架,勇于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

结语毕加索的创作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启示的艺术样本。

他的创作独特性、多样化的主题和开放的思考方式都对我们进行艺术思考和实践提供了借鉴。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反思和内省的过程。

通过毕加索的艺术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美,还可以在心灵的深处产生共鸣,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意义。

通过对艺术的启示和毕加索的创作与思考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创新的绘画风格和多元的艺术实践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毕加索的绘画艺术,并探讨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巨大影响。

一、早期风格与蓝色时期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可分为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蓝色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以冷静的蓝色调为主,充满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他的画作中常常描绘出孤独、忧郁和悲伤的形象,展现了他对人类苦难的敏感和关注。

二、立体主义与新角度的呈现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在巴黎的立体主义运动中达到巅峰。

立体主义强调通过多个角度和视角来呈现对象,使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个事物。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运用了大胆的几何形状和折叠的面部,使人物和物体同时展示出多个角度的特征。

这种新颖的视觉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抽象主义与形式的解构在20世纪初期,毕加索的绘画风格逐渐转向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通过对现实形象进行简化和变形,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

毕加索开始将物体解构为几何形状和线条,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刻板的表现方式。

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奇特的图形和形状,使观者感受到形式和色彩的自由。

四、立体构造与雕塑艺术除了绘画,毕加索还涉足雕塑领域。

他以创新的方式将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立体构造艺术。

立体构造艺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在平面作品中展现出立体感。

毕加索通过剪纸、拼贴和雕塑等手法,使他的作品变得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诠释他对人体和物体的理解。

五、影响与遗产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对整个艺术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新绘画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启发,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实验性的发展。

他的作品被广泛地展示在各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通过创新的风格和多元的实践,为现代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他的画作以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立体构造艺术等风格闻名于世,并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堪称艺术大师,吸收多种画风的精华,终成解构主义

毕加索堪称艺术大师,吸收多种画风的精华,终成解构主义

毕加索堪称艺术大师,吸收多种画风的精华,终成解构主义齐白石是不可否认的山水画大师,在近代,齐白石的诸多画作给中国的传统绘画开辟了新的道路。

而毕加索作为西方抽象画派和解构主义的开创者,他在一生的绘画过程中吸纳了多种绘画的思想,有传言称毕加索曾经临摹过很多张齐白石的画作,虽然说这条传言并没有被证实,但是从毕加索的很多绘画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写意水墨的影子的。

毕加索从开始学画到最终成型,他的画风可谓是千变万化,而毕加索到底吸收过多少其他文化的精髓呢?毕加索在最开始学画的时候,接触的还是学院派的绘画理念,从最基础的素描到油画,他的画风一直以现实主义画法为主,在十五六岁时,毕加索的写实作品就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一次圣餐这张画足以表现出毕加索在早期写实主义阶段的绘画天赋之高。

而当毕加索进行了大量写实主义绘画之后对于绘画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他的这一时期被称为蓝色时期。

毕加索在蓝色时期的绘画主要特点表现为忧郁,整体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从母亲和带头巾的儿子这张画中,就已经可以看出毕加索的绘画开始逐渐脱离现实,而更加偏向于对于画面整体气氛和人物感情的描绘。

在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绘画整体色调偏冷偏灰,绘画的主要题材也比较忧郁,比如醉酒困倦伤心等。

而随着毕加索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他的绘画风格又开始向欢乐转变,色调整体偏暖,大多描绘的都是较为欢快的人物场景。

而在毕加索前往非洲游历之后,他的画作又受到了很多非洲文化的影响,色调还是逐渐转向深重,比如在绘画中大量运用了褐色以及立体主义的构架思想。

毕加索的画作以浓重的色调和对于人物表情的极端刻画为主。

在接触了东方以写意为主的绘画思想之后,毕加索开始真正进入了解构思想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的绘画主要以表达自身对于事物的感受为主,不再拘泥于形状。

他的解构主义绘画就像是一幅漂亮的平面构成,将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打散重组,最终组成一幅构成感极强,富有浓重感受力的作品。

论文《毕加索艺术作品赏析》

论文《毕加索艺术作品赏析》

毕加索艺术作品赏析津津【摘要】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关键词】简介作品及风格艺术成就评价一、毕加索简介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

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二、毕加索的风格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在不同阶段所创作的蓝色时期作品。

蓝色时期指的是毕加索在1901年至1904年期间所创作的作品,特点是以蓝色为主调,描绘了贫困、孤独和苦难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毕加索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见解,完成了一系列深具感染力的作品,展示出了他艺术天赋和对人性的理解。

本文将浅析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探讨他在这一阶段所呈现出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蓝色时期的作品以蓝色为主调,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悲剧性事件的影响,如他好友的自杀以及他自己面对生活困境和悲伤的经历,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他,激发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选择蓝色作为主要的色调,表现出了对沉重、孤独和悲伤的思考和揭示。

在《卫洞舞者》、《穷苦的艺术家》等作品中,毕加索以蓝色来表现主题,从而传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对生活的思考。

蓝色时期的作品在形式和结构上也表现出独特之处。

毕加索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运用了柔和和纯净的线条,结合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展现出一种柔和而凄美的艺术风格。

他通过对形态的处理和构图的设计,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鸟笼中的少女》、《医生》等作品中,毕加索运用了蓝色的深邃和含蓄,以及对形态的简化和抽象,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同时也让观者感受到了他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蓝色时期的作品还体现了毕加索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命运的深刻思索。

毕加索在这一时期关注的主题主要涉及社会底层的生活和命运,他通过对这些人的形象和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性的理解。

他用艺术的方式关注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揭示了贫困、孤独和痛苦所引发的内心挣扎和苦楚。

在《洗衣女》、《盲人》等作品中,毕加索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感氛围的塑造,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是他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得到深刻展现的时期。

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

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

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艺术作品以其大胆的创新和多样化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毕加索在其创作生涯中的狂潮,并介绍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一、蓝色时期毕加索的绘画事业始于19世纪末,而在他早期的创作阶段,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和风格。

蓝色时期,正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从1901年到1904年,他以冷色调和悲伤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这段时期的作品流露出对于社会贫困和孤独的关切,可以说是他创作狂潮的开始。

二、玫瑰时期玫瑰时期是毕加索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时间跨度为1905年至1907年。

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色调转变为温暖明亮的颜色,题材更加多元化。

毕加索的绘画风格进一步发展,试图表现出更多生命力和活力。

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如《阿维尼翁的少女》和《瓦尔斯舞者》等,展示了他对于鲜明色彩和形态的追求。

三、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是毕加索的艺术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致持续了1910年到1917年。

在这段时间里,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合作推动了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

立体主义的特点是通过解构和重组形态和颜色来表现物体,打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的限制。

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包括《女人头像》和《吉他和小提琴》等,这些作品以多重视角和几何形态展示了物体的不同面向。

四、超现实主义时期毕加索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了超现实主义时期,这个阶段与他的前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超现实主义试图揭示潜意识和梦境的力量,毕加索的作品充满了幻想和奇特。

《盗贼》和《哥兰多》等代表作品展示了他对于人性和欲望的深入探索。

五、晚年创作毕加索的晚年创作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

他不断地试验新的形式和主题,包括雕塑、陶艺以及图画。

他的作品依然充满了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

《鸽子》和《牛头》等作品,反映了他对于动物和自然的热爱。

美术鉴赏论文:毕加索的艺术特色

美术鉴赏论文:毕加索的艺术特色

美术鉴赏论文:毕加索的艺术特色引言本文旨在探讨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艺术特色。

毕加索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他的艺术特色。

立体主义的突破毕加索以其在立体主义领域的突破而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在他的作品中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描绘了人物和物体,将现实世界分解为几何形状的构成要素。

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他呈现了多个角度和视角的同时存在,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性。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展示了他对形式与结构的深刻理解,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颜色与情绪的表达除了立体主义外,毕加索在色彩运用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善于运用大胆鲜明的颜色来表达情绪和情感。

他通过色块的巧妙组合和对比,创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力。

毕加索的作品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它们还通过色彩的运用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绪,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

主题与符号的多样性毕加索的作品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符号。

他对人物、动物、静物等多种对象进行了艺术上的诠释。

毕加索的作品承载了他对社会、政治、战争等议题的思考和关注。

他通过使用符号和隐喻,对现实世界进行了寓言式的揭示。

这种多样性的主题和符号使得毕加索的作品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与深层次的意义。

结论毕加索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力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立体主义突破、颜色与情绪的表达以及多样性的主题与符号,使得他的艺术作品引人入胜。

毕加索的艺术特色激发了观众的思考与想象,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注意:以上所述只是对毕加索的艺术特色的简要探讨,无法穷尽其全部内涵。

要对毕加索的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鉴赏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你自己就是个太阳,你腹中有着千道光芒。

除此外则别无所有。

”毕加索对埃.泰蕾阿德所说的这句话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与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

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没有衰退。

他在童年时期就已发出了和别的孩子不同的艺术光芒,很小的时候就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那便是他的“童年时期”。

接着他开始了他的蓝色时期,在那一时期,他采用浓郁的蓝色,表现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但当他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陷入爱河时,他的玫瑰时期也随之而来.毕加索不满于现在的成就,依旧不断努力,创作了《斯坦因画像》,它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当他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时,他又开始了古典主义时期。

继而毕加索又开始了那超现实主义的画作。

1900年的2月1日,在朋友们的筹划下,举办了他在“四只猫”俱乐部的首次展览。

毕加索的素描被挂在烟渍累累的墙上,150幅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那些画家、诗人与音乐家朋友们的速写。

可惜出师不利,观众对此反应平平,外界对此也十分淡漠。

从商业角度看更是收益甚微,卖出去的画少得可怜、价格也低得可怜。

现在,毕加索比任何时候都向往巴黎。

巴黎,世界艺术的中心,现代主义的营垒。

随着生活的稳定,他有更多的时间沉湎于艺术的海洋里。

他终日流连于卢浮宫,贪婪的吮吸着各种各样流派的绘画风格和他所能吸取的养分。

这种美学上的博采众长,使他的画面颜色渐淡亦使风格改变——从传统走向现代,绘画主题也日益多样化。

1901年毕加索重返巴黎,此时的他已有足够的实力支付路费了。

到巴黎后他的情绪趋于平静。

随着风格的突破,创作数量巨增。

在巴黎,他感觉到创作裸体画的自由,绘制了一系列的作品,以体现出在西班牙时受到压抑的性解放。

毕加索执着地探索着,实践着,正当毕加索感到精疲力竭并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一个蒙马特尔的艺术家邀请他去荷兰度假。

毕加索欣然前往,并在荷兰创作了《美丽的荷兰女子》、《戴帽的荷兰女子》等画。

荷兰度假,是他创作中的一个值得欢迎的巨大转变,他已把那个已经衰落了的蓝色王国抛在了身后。

这个转变,也加速了他从贫穷向富裕过渡的转变。

1905年,“野兽派”诞生了。

马蒂斯是画派的代表。

他们对于古典艺术的绘画方式提出质疑,强调主体的感觉,注重直觉的理念并试图用一些抽象概括的形体和夸张、强烈的颜色来表现直觉的感受。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明暗表现方式,用大线条、大色块和极其夸张概括的形体。

这些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加索受他们的影响进入了自己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土耳其装束的夫人》和《立着的裸女》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

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
恒的和谐。

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

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不久之后,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

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当战争爆发时,他那不朽的名作《格尔尼卡》应运而生,他的绘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蜕变时期。

战后法国沉浸在爱国狂热里,反德情绪高扬。

立体主义绘画被扣上“德国”的大帽子。

旅法的德国人财产全被征收,与毕加索合作10年的德籍画商卡恩韦勒的画廊在数天内关门大吉,珍藏的立体主义画作也难逃拍卖命运。

1950年,毕加索与早先结识的雕塑家朱利奥.冈萨雷斯一起制作了《山羊》等雕塑作品。

冈萨雷斯是个训练有素的金属锻工和技工,他有着纯熟的金银制作工艺。

他善于领会毕加索的意图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毕加索与冈萨雷斯一起制作的大部分作品堪称绝世之作,大部分观赏者都产生了胆战心惊的感觉。

他竭尽所能地创造雕塑所有可能的形状,试验不同材料和新技术,时而塑造石膏模型,时而雕凿木材、裁剪纸板、折叠铁皮,把无意间发现的东西拼凑起来,开创了现代雕塑所有发展的可能性。

加索年迈体弱时,他依旧没有放弃艺术的道路。

九十多岁的他依旧不断作画,甚至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幅名画(他死前的自画像)..那画超级传神,似乎是诅咒的意味..以至于这画曾被禁忌一时。

但杰作就是杰作,追求艺术的人仍络绎不绝的请求观看。

1973年毕加索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