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及启示

合集下载

新加坡智慧城市(两篇)2024

新加坡智慧城市(两篇)2024

引言概述:新加坡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

本文将继续探讨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发展,并详细介绍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方面。

正文内容:1.数字化基础设施a.智能交通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建立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能支付和智能停车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b.物联网技术:新加坡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以互相连接和通信,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和智能。

c.数字身份认证: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和安全,在新加坡智慧城市中采用了数字身份认证技术。

这使得公民可以更安全地进行在线交易和使用数字服务。

d.智能能源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能源的优化使用和监控,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2.智慧建筑与绿色环境a.智能建筑设计:新加坡智慧城市致力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并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效率。

b.智慧城市园区:新加坡智慧城市将绿色环境与科技相结合,创建了智慧城市园区,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优化城市园区的绿化和环境质量。

c.智慧垃圾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引入了智能垃圾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垃圾收集和处理过程,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d.智能水务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实施了智能水务系统,通过监测和控制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3.智慧安全与治理a.智能安防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建立了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智能感知和智能预警等技术,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和治安管理。

b.智慧消防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引入了智能消防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监测火灾风险,实现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c.智慧互联网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采用智慧互联网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监控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提供更安全的在线服务和保护措施。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

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

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

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

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

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也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践案例,探讨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以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个显著的案例来源于新加坡的教育体系。

新加坡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近年来该国政府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战略。

通过建立全面的数字基础设施,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和工具,以支持个性化学习。

这种平台不仅提供了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习分析,能够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数据驱动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平台的数据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美国的某些学校也在教育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华盛顿的一所中学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在历史课程中,学生通过VR设备沉浸式地体验历史事件,例如亲身经历古代罗马的生活场景或重大历史战役。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VR技术进行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课程内容。

在中国,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同样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人工智能辅导”为例,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这些平台通过初始测试评估学生的水平,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习惯,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和实时辅导。

这种机制的成功实施不仅解放了教师的部分工作量,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世界各国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看,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强调“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逐步进入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拥有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国家之一。

文章解读了新加坡出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几项规划(Master Plan1、Master Plan2、Master Plan3、IN2015),同时梳理了近年来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正经历由“技术联通”到“智慧联通”的转型。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新加坡教育体系上下衔接、内外互通,有助于培养优秀的精英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资本。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

1.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部对全国教育进行管理。

教育部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整个国家的课程,包括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进度、教科书的选择和考试测评等。

此外还有10个教育机构直接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它们分别是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研究东南亚地区社会政治安全和经济的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组织非正式学习的新加坡科学馆、负责如小学毕业考试等国家考试的新加坡考试与评价局和教育部直属的5所理工大学。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以在新加坡培育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为战略目标。

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其目标和职责是通过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新加坡公民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满足多元需求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体验。

2.新加坡教育相关政策调整新加坡的学童6岁入学,小学学制6年,分为4年基础阶段课程和2年分流阶段课程。

根据新加坡2000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6~15岁之间的儿童必须在小学完成6年的义务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就读由社区组织、宗教团体、公民或企业集团创立的私立学校所有学生都要在六年级末参加小学离校考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他们将被分配到不同教育类别的班级进行学习,包括特殊班、快捷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技术班。

国际数字教育案例汇编

国际数字教育案例汇编

国际数字教育案例汇编一、新加坡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新加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关键举措包括:1. 全面推广数字化教材:新加坡为各学科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教材,包括图片、视频、互动式应用程序等,这些教材不仅易于阅读,而且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2. 智能教学管理系统:新加坡引进了一款智能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便教师能够个性化教学。

3. 广泛的教师培训:新加坡非常重视教师的数字技能培训,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材和智能教学管理系统。

4. 政府支持:新加坡政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的投入。

二、美国在线辅导应用程序案例美国的一家在线辅导应用程序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

该应用程序的特点是:1. 个性化学习:该应用程序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在任何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互动式教学:该应用程序提供互动式学习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讨论和问答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学习。

3. 广泛的学科覆盖:该应用程序不仅提供数学和科学等核心学科的辅导,还涵盖艺术、音乐、外语等其他学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家长参与:该应用程序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参与讨论等。

5. 持续的技术更新:该应用程序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以保持其竞争力的领先地位。

三、非洲远程教育项目案例非洲的一个远程教育项目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项目特点包括:1. 广泛的覆盖面:该项目为非洲许多国家的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

2. 灵活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受传统学校的限制。

3. 丰富的课程内容:该项目提供了各种学科的课程,包括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科学等。

4. 良好的技术支持:该项目得到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包括在线辅导、学习管理系统等。

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及其启示

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及其启示

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及其启示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概述 (3)(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4)二、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5)(一)新加坡数学教学理念 (7)(二)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特点 (8)(三)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性 (9)三、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 (10)(一)教学目标设计 (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4)(二)教学内容设计 (15)1. 教学内容的选择 (16)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7)(三)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18)1. 教学策略的选择 (20)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21)(四)教学评价设计 (22)1. 评价方式与方法 (24)2. 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 (25)四、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案例 (26)(一)案例一 (27)(二)案例二 (28)一、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其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本研究将对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我国与新加坡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面的异同点,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加坡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从而为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将探讨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新加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各种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加坡是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从而为我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借鉴。

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

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

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独立前夕,1960年代初,新加坡是一个贫穷的殖民地城市,教育系统相对简陋。

然而,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将其视为国家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始于1965年,当时新加坡刚刚独立,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革教育系统。

首先,政府大量投资教育,改善教育设施和资源,为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新加坡政府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

政府大力发展小学和中学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使其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1970年代,新加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开始推行学业升学政策。

政府认识到通过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

因此,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措施,如推行普通证书教育(GCE)和分科考试制度,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目。

1980年代起,新加坡教育继续迈向新的阶段,政府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政府加大对技术教育的投资,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习和技术培训。

此外,政府还推行了一系列创新教育政策,如推行学校自主管理制度,鼓励学校和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教育也开始重新思考教学方式。

2000年代起,政府开始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将信息技术纳入学校课程,并鼓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学习。

此外,政府还推行数字化教育政策,将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数字化,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

到了21世纪,新加坡教育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优质教育系统。

新加坡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国际考试中屡获佳绩。

此外,新加坡教育系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创新项目。

总的来说,新加坡教育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基础教育到学业升学,再到实践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投资和改革措施,使得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球6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第6期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及启示数字化学习技术是本世纪初在教育学习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高科技应用。

有研究认为,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过程的改变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1][2][3][4]。

不同的国家在推广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模式、政策、战略等方面受各国的人文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显著不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新加坡的文化、教育、学习等方面有着深刻影响,这使得新加坡的教育文化发展与我国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

因此,分析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特色,关注其发展策略与技术应用,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我国数字化学习与数字产业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现状新加坡1997年开始发展数字化学习,其设计发展进程由个人发展、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与国家发展四个层次组成。

四个层次对应的四个目标分别是实现终身学习、提高员工技能、促进资讯服务产业的成长、转换至数字化发展。

应该说,新加坡在发展数字化学习之初,就将个人的学习与发展放在首位,确立以人为本的数字化学习发展战略。

上个世纪,新加坡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其在本世纪的教育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加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状况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从2001~2006年,在对各国信息竞争能力的比较中,新加坡综合排名依次为:8、3、2、1、2[5][6],表明了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良好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数字化学习技术的发展使新加坡的学习技术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也衍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市场。

国 / 谢同祥 赵 丽际数据公司的资料显示[7],2004~2005年,新加坡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数字化学习市场之一(其他三个为澳大利亚、韩国、中国,日本除外)。

在数字化学习的相关技术交流与产品贸易的互动中,数字化学习渐渐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这也表明数字化学习技术、数字化学习市场与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教育、学习技术、学习交流与贸易交流良好互动,对本国的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起到合力推进作用[8]。

数字化学习技术对人的学习方式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人们对数字化学习的接纳情况既可表征数字化学习的发展状态,又可折射出人对数字化学习发展产生的影响。

根据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知识平台最近的一项调查,人们对数字化学习的益处与障碍的认识体现为若干层次[9]。

从表1可以看出,方便快捷成为人们喜欢数字化学习的首要原因,而表2则说明数字化学习本身的新颖性成为影响人们接受的最大障碍。

实际上,这与新型技术与方法从出现到纳用的生命周期有很大关系[10],更何况数字化学习技术受硬件、软件、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因新产品升级而始终处于动态演进的成长期。

数字化学习涉及的各种相关技术所综合产生的长生命周期,使其具有相对较长的普及应用期。

由此不难预见,在不久的未来,数字化学习在新加坡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泛在学习方式。

表1 数字化学习益处排名环 球 2007年第6期 65表2 数字化学习的障碍排名表2 数字化学习障碍排名二、新加坡数字化学习发展特色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教育等迥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化学习也多少呈现出各自的区域特色。

新加坡是东南亚三面临海的国家,国土面积小,人口少,资源相对紧缺。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使数字化学习成为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引擎,促使新加坡进入以数字化经济为主的数字社会,成为世界网络的亚太枢纽,是新加坡数字化学习发展的愿景。

在制订本国数字化学习发展计划时,新加坡很好地将未来的发展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走了一条符合本国特点的发展之路。

概括起来,新加坡的数字化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色。

(一)数字化学习发展“以人为本”为核心同其他数字化学习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相比,新加坡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中更关注数字化学习的参与者[11]。

这表现为新政府所关注的参与者的层面极为广泛,既包括数字化学习的业者、教育培训者,也包括学习者,与其制订的数字化学习发展进程四个层次的精神是一致的。

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以人为本,其他各国也都多少体现了这一点,有关研究表明,在发展前列之中,新加坡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见表3)[11]。

表3 新、加、美、英数字化学习关注对象注:●表示有关注到;--表示没关注到(二)数字化学习发展以政府推动为重要动因新加坡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是政府、产业、学校共同作用,合力推动的结果,但在初期阶段,至少前十年中,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数字化学习的相关政策与发展方向政府在数字化学习早期制订了eLEAP、SEEDs、eTIP、SMCP四大计划,几乎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学习者,还专门针对社会大众(上班族或家庭主妇)设计了信息应用推广教育的e-NITLP计划。

1997年新加坡出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MP1,MasterPlan1),2002年又推出更新版本MP2。

资料表明,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数字化学习人才培育、标准建立、内容品质检验、刺激市场需求等[12],这直接关乎其数字化学习产业的培育。

2001年专门成立了SITF eLearning Chapter产业联盟,以推进新加坡的数字化学习并将其发展为亚太地区数字化学习中心与市场的领导者。

2.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如设立IDA(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信息通信发展管理局)、ECC(eLearning Competency Centre,数字化学习标准中心)等,以加强对数字化学习的管理。

3.提供数字化学习发展所需的策动资金等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年间投资了20亿新元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同时每年另投6亿新元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常性开支,并给每一名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教师以经济资助。

这种直接的资金投入为数字化学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三)数字化学习发展以国际合作为基础发展数字化学习是各国的共有观点,产生于国际间相同的发展需求,这为国家之间建立互惠合作、共谋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加坡在这方面近十年来的作为造就了一个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典范。

政府与产业界都在寻求数字化发展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用足了功夫。

真正做到在交流中培养人才,在交流中发展产业,在交流中提升水平。

(四)数字化学习发展以学校与企业为阵地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注重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教育层面。

正如新加坡数字化学习标准中心主任LimKin Chew在AEN2004(Asia e-Learning Network)会议上所说的[13],要教得少,学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强调学习者投入,而不仅仅是获得技巧。

企业则对员工培训也感兴趣。

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员工培训,可以在工作时间以外完成,随时随地进行,把接受培训与不断学习逐渐转变为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品质素养的内在动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有助于减少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又会使培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新加坡发展的启示(一)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政府在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不环 球6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年第6期可或缺的角色,这已成为各国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共同特点。

新加坡政府在初期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发展框架,为数字化学习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扶植了一批数字化学习先导公司,为产业发展生成能量;培育了大量数字化学习专业人才,为数字化学习稳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政府鼎力支持、投入经费,为推动数字化学习提供诱因。

从新加坡政府对数字化学习发展愿景也可以看出,新政府对信息时代中的数字化学习及其相关技术有深入认识,对数字化学习寄予厚望。

几年来,新加坡政府的合理参与和正确引导,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国际交流为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创造机遇这里说的国际交流包括多个侧面。

(1)学术交流。

新加坡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提升国内民众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水平,不断承办各种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产业方面的研讨会议。

据统计,仅从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有18次与数字化学习技术相关的亚太地区或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14]。

(2)产业发展交流。

已有众多外国公司到新加坡开展教育培训服务,使其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于国际化。

新政府也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谋求市场。

(3)人才交流。

伴随产业发展交流,大量的人才流动为新加坡的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增添了强有力的后劲。

这种活跃的国际间产学研交流氛围,在无形中促进了新加坡数字化学习与其他国家多方位的国际合作,加速了其数字化学习发展进程。

(三)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数字化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事实上,新加坡的数字化学习在学校比在企业中更为普遍[15]。

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为树立学习技术应用的典型,引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学习的发展。

从新加坡的实践结果看,这完全是可行的。

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是突飞猛进的,也是成功的,以下几方面是其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原因:正确的理念;政府的鼎力支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强调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支持(沙红,2005)。

将学校教育中的数字化学习成功经验移至企业的数字化学习发展中,进而推动普通社会成员的学习技术的提高,最终在全社会中形成数字化学习整体发展的态势。

各国的具体国情毕竟存在差异,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取其合理之处为我所用,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加速我国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步伐。

数字化学习的发展道路还漫(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市鼓楼区教育科学研究所)[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3]李献业.基于数字化学习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李兰.数字化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4).[5]World Economic Forum.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1-2002,2002-2003,2003-2004[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003,2004.[6]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2004-2005,2005-2006)[OL].http://www.weforum.org/en.[7][8]转引自Cindy Payne. The eLearning Market inAsia-Pacific[OL]. http://www.apconnections.com/perspective/02-March.html.[9]文献转引自:Tan Keng Siang.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Multimedia and e-Learning:A New Direction for ProductivityPromotion andEnhancement, 2003.[10]Technology Product Life Cycle[OL].http://www.myxa.com/wp_tplc.htm1[11][12]资策会数字内容训练处(台),信息市场情报中心.新、加、美、英 数字学习推动现况分析[OL],http://www.dci.org.tw/edm/930806/01.pdf.[13][15]Lim Kin Chew. Country Report on eLearningin Singapore[OL],2002-2005,http://www.asia-elearning.net.[14]http://www.apconnections.com/events.html[16]沙红.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M].中国远程教育,2005,(2).长,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政策引导、合理的组织管理、适当的经济策动,并适时地创造条件,才能让我国的数字化学习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