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陶瓷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完整word版)陶瓷工艺学试题库(完整版)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题目,来自江西理工大学)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题目,来自江西理工大学)

一.填空题1传统玻璃结构学说中比较典型适用的两种学说为(晶体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其中前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微观有序)而后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宏观无序)。

2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作用分为三类(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网络中间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

3玻璃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性质(迁移性质)(非迁移性质)(其他性质)4玻璃分相种类主要有(稳定分相)(亚稳分相)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杂质,其中无害杂质主要有(Na2O,K2O,CaO)和一定量以下的(氧化铝,氧化镁)对玻璃质量并无影响,但要求(含量稳定)在粒度方面颗粒过大时(使融化困难)并且常产生(结石条纹缺陷),粒度过细时则(容易飞扬结块)混料不易均匀,(澄清费时)(堵塞格子体)等影响。

6氟化物是一种有效的助溶剂,是由于它能加速(玻璃形成的反应)降低(液化粘度)和(表面张力),促进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它可使有害杂质(Fe2O3)和(FeO)变为(FeF3)挥发排除或生成无色的(Na3FeF6)增加玻璃液得透热性。

7澄清气体是指在澄清阶段澄清剂产生的(不同)于玻璃液中也存在的气体,该气体有着很低的(分压)和很强的(扩散),易于进入已存在的气泡当中,气泡中的气体种类(很多),则每种气体的(分压小),从而吸收玻璃液中溶解气体的能力就越强,气体的排出就越容易。

8,用芒硝引入氧化钠时需加入(还原剂)在他的作用下,可将热分解温度降低到600~700度,加入量过多时会产生(硫铁化钠)着色,使玻璃呈(棕色),过少时(不能充分分解)产生过量的硝水。

9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澄清不良)解决的主要办法是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

10在玻璃与金属的封接过程中,从(室温到玻璃转变点温度Tg)的温度范围内,金属和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超过10%)就可以使封接应力在安全范围内。

11在成型的过程中,玻璃的粘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的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的特性是玻璃(成型)和(定型)的基础。

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

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

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一、基本内容:每一章各有重点,表现在基本概念、工艺原理上。

二、复习要点0 章基本概念陶瓷:狭义陶瓷的定义(通过“制粉→成型→烧结”工艺路线制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根据气孔率(材料中的气孔体积分数)的大小,狭义陶瓷可以分为陶与瓷。

广义的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 ,通常按照制造制品的主要工艺,广义的陶瓷分为三块:玻璃、水泥、陶瓷(狭义的陶瓷);陶瓷工艺:制粉→成型→烧结粉末冶金:通过“制粉→成型→烧结”路线制备金属材料的技术;水泥: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即与适量的水拌和后形成塑性浆体,既能在水中硬化也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把砂、石或纤维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无机粉状物的总称。

;固化原理:水泥中的各种矿物首先溶解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水化产物由于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沉淀结晶出来;反应物继续溶解,水化产物不断沉淀。

如此溶解-沉淀不断进行,伴随结晶沉淀物的相互交联而凝结硬化玻璃:具有玻璃转变点的无机非晶材料;先进陶瓷:采用高度精选或合成的原料生产的、具有能精确控制化学成分的、采用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的、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并且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先进陶瓷按特性和用途分为两大类:结构陶瓷指能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的陶瓷。

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抗热震等特性。

功能陶瓷指具有电、磁、光、声、超导、化学、生物等特性,且具有相互转化功能的陶瓷。

普通陶瓷:传统陶瓷主要采用一些天然的矿物原料制造,陶瓷的化学成分比较杂,但大体上属于硅酸盐系列;陶:指烧结程度不太高的陶瓷制品,其中通常含有15%左右的气孔率,且多为开孔。

陶有一定的吸水性,陶又分为粗陶器与精陶器炻:密度较陶器高的陶,接近瓷,但仍有3%以下的吸水率。

如日用炻器、卫生陶瓷、化工陶瓷、低压电瓷、地砖、锦砖、青瓷等。

瓷:指烧结程度比较高的陶瓷制品,其中的气孔率在5%以下,孔隙多为闭孔,基本不吸水。

1 章1.1基本概念粉:细小固体颗粒的集合,其中细小颗粒的含义通常是指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粉体可以直接作为材料使用,还可以通过“成型、烧结”的工艺路线制成块状材料使用。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docx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docx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 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一一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T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一一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朵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帥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一一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一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來的粘土。

13.高岭石------- 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bO? • 2Sj02 • 2氏0),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徳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一一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和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一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屈或碱土金屈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 a—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休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a—CaS0t - l/2H20)o19.0—半水石膏——石膏在常压下炒制而得到的品体为不规整碎屑、比表面枳较大的半水石膏(B —CciSO, - 1/21120) o20.陶瓷颜料一一以色基和熔剂配合制成的有色无机陶瓷装饰材料。

陶瓷工艺学试题重点

陶瓷工艺学试题重点

陶瓷工艺学试题重点1、按照工艺特性的不同,陶瓷原料一般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答:⑴可塑性原料:粘土⑵非可塑性原料:石英⑶熔剂性原料:长石2、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答:①粘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体成型的基础。

②粘土使注浆泥料和釉料具有悬浮性和稳定性。

③粘土的结合性使坯体具有一定的干燥强度,利于成型加工,烧结。

④粘土是陶瓷坯体烧结的主体,含有较高的氧化铝。

⑤粘土是陶瓷坯体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3、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答:①长石是坯料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的主要来源;起熔剂作用,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②长石熔体能溶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在液相中氧化铝和氧化硅相互作用,促进莫来石生成。

③长石熔体填充于各晶体颗粒之间,提高坯体致密度、透明度等,减少空隙。

④在釉料中长石是主要熔剂。

⑤起瘠性物料作用,在生坯中可以缩短坯体干燥时间,减少坯体的干燥收缩和变形等。

4、如何改善坯料的可塑性以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答:提高可塑性的措施:⑴将粘土原矿淘洗,除去所夹杂的非可塑性物料,或进行长期风化。

⑵将润湿的粘土或坯料长期陈腐。

⑶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并多次练泥。

⑷掺用少量强可塑性粘土。

⑸必要时加入适当的胶体物质。

降低坯料可塑性的措施:⑴加入非可塑性原料,如石英等;⑵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

5、粘土的工艺性质有哪些?答:①可塑性:粘土与适量的水混练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不开裂,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

②结合性:是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

③离子交换性:粘土颗粒由于其表面层的断键和晶格内部离子的被置换,粘土表面总是带有电荷同时又吸附一些反离子。

在水溶液中。

这种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相同电荷的离子所置换。

④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和搅拌时,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又重新稠化的性能。

⑤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粘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粘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原料分类按原料工艺特征分为: 可塑性原料; 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 熔剂性原料。

粘土: 凡粒径多数小于2μm, 关键由粘土矿物组成土状岩石均称为粘土, 为细而分散含多个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混合体, 其关键化学组成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母岩: 粘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

这类经风化或蚀变作用而生成粘土岩石统称为粘土母岩。

成因: 风化残积型; 热液蚀变型; 沉积型粘土矿床。

粘土分类: 1、按成因分类: 原生粘土、次生粘土2、按可塑性分类: 高可塑性粘土、低可塑性粘土粘土关键矿物类型: 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高岭石化学式: Al2O3•2SiO2•2H2O(地(迪)开石、珍珠陶土和多水高岭石)蒙脱石: Al2O3·4SiO2 ·nH2O、特征: 1)吸湿膨胀性: 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 2)离子交换性: 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 含有良好阳离子交换特征。

问题: 描述粘土组成(1)矿物组成; (2)化学组成; (3)颗粒组成。

为何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愈好?因为细颗粒比表面积大, 其表面能也大, 所以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时, 则其可塑性愈强, 干燥收缩大, 干后强度高, 在烧成时也易于烧结, 烧后气孔率也小, 有利于成品力学强度、白度和半透明度提升。

可塑性概念: 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结合后所形成泥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能力提升坯料可塑性方法: 1)将坯料原矿进行淘洗, 除去所夹杂非可塑性物料, 或进行长久风化。

2)将浸润了粘土或坯料长久陈腐。

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 并数次练泥。

4)掺用少许强可塑性粘土。

5)添加糊精、胶体SiO2 、羧甲基纤维素等胶体物质。

降低方法1)加入非可塑性粘土, 如石英、瘠性粘土、熟瓷粉等。

2)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

结合性: : 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瘠性物料, 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性能。

陶瓷学及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陶瓷学及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陶瓷学及陶瓷工艺学重点内容及作业题第2章新型陶瓷的晶体结构1、结合力种类:陶瓷分子结合在一起,所以来的作用力就是化学键。

化学键有如下种类:三种强结合键:共价键(covalent bond)离子键(ionic bond)金属键(metallic bond);两种弱结合键:范德华键(Van der Vaals bond)氢键(Hydrogen bond)。

对于陶瓷材料而言,主要是共价键(covalent bond)和离子键(ionic bond),或者二者的结合。

2、电负性陶瓷分子之间结合的实际情况:混合键。

如何判断是哪种结合键为主?可以根据电负性估算A、B两种元素组成的陶瓷中离子键的比例。

方法如下:各元素的电负性可以查表。

计算式:P AB = 1-exp[-(X A-X B)2/4]。

式中:P AB——离子键比例;X A和X B分别为A、B元素的电负性。

讨论:(X A-X B)差值大,P AB越大,离子键比例越多;差值越小,共价键比例越大;如果X A与X B相等,则全部为共价键。

但是只适合于二元素陶瓷。

3、离子键、离子型晶体的结合能与马德伦常数(Madelung constant)结合实例计算内能并推导M :NaCl 的晶体结构如上图所示。

分子形成过程如下:Na +(g,1atm)+Cl -(g,1atm) = NaCl(s) + △H △H 就是生成热,也叫NaCl 的晶格能。

如果多个原子叠加需要考虑周围离子的影响。

以氯化钠晶体中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例,讨论马德伦常数。

氯化钠晶体是面心立方结构,8个顶点和面中心都由Cl -占据;Na +占据面心立方的八面体间隙。

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一个Na +离子为原点;Na + 和 Cl - 间最短距离为X ,Na + 周围有6个这样的Cl - 离子与原点Na + 相距为21/2X 的Na +有12个,与第一个Na +相距为31/2X 的Cl - 有8个; 距离为2X 的Cl - 离子有6个,以此类推,位于原点的Na 离子所得到的库仑场能表示为:Ua = -e 2/x ·(6- 12/21/2 + 8/31/2- 6/2 + …)将括号中所有部分用M 代替,则有:Ua = -Me 2/x 。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绪论1. 陶瓷的概念(传统)答:传统上,陶瓷的概念上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2. 瓷器、陶器、炻器的特征。

答:瓷器: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透明性,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敲之声音清脆。

陶器:有一定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没有半透明性,敲之声音浑浊。

炻器:吸水率不大于3%,透光性差,通常胎体较厚,呈色,断面呈石状。

原料1. 陶瓷原料的一般分类。

答:一般按工艺性能可分为三大类,既可塑性的粘土类原料、瘠性石英类原料和熔剂性原料长石等。

2. 粘土的概念。

答: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的混合体,其矿物颗粒多小于2微米,主要是由黏土矿和其他矿物组成的具有可塑性的土状岩石。

3. 黏土原料按成因如何分类,各有什么特征?答:按成因可分为两类:1.原生黏土,是母岩风化崩解后在原地残留下来的黏土。

特征: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可塑性较差。

2.次生黏土:由风化、经自然力作用沉积下来的黏土层。

特征:质地不纯,可塑性较好,耐火度较差,呈色。

4. 黏土的主要矿物类型有哪些?高岭石的化学式是什么?什么是高岭土?答:黏土的主要矿物类型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和水铝英石类。

高岭石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高岭土首先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村山头发现,现国际上把这种有利于成瓷的黏土称为高岭土,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

5. 黏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的风化有哪几种?答:黏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的。

风化作用有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等类型。

6. 黏土的可塑性、结合性、触变性的概念?答:黏土与适量的水混炼以后形成泥团,这种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但不开裂,当外力去掉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能结合一定细度的瘠性原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陶瓷工艺学考试重点黏土原料的化学组成:SiO2、Al2O3、Fe2O3(TiO2)、CaO、MgO、K2O、Na2O、烧失量I.L.。

黏土的工艺性质:可塑性、结合性、离子交换性、触变性、膨胀性、收缩、烧结性能、耐火度。

(高岭土的理论化学通式Al2O3-2SiO2-2H2O)(可塑性:是指黏土粉碎后用适量的水调和、混炼后捏成泥团,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改变其形状而不发生开裂,除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形状和性能。

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能逐渐恢复原状;反之,相同的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会增加黏度,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可以重复无数次上述情况的性能。

)Β石英——α石英(573o C)釉式是将各助溶剂的系数和调整为1,坯式是将中性氧化物的系数调整为1。

1、试简述陶瓷三大原料名称及硅质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硅质原料(石英)、粘土类原料、熔剂性原料(长石)烧成前,石英为瘠性料,可调节泥料的可塑性,是生坯水分排出的通道,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增加生坯的渗水性,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利于施釉。

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抵消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部分溶解于液相,增加熔体的粘度,未溶解的石英颗粒构成坯体的骨架,防止坯体软化变形。

可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透光度,白度。

釉料中,SiO2是玻璃质的主要成分,提高釉料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提高釉料的熔融温度与粘度。

2、试述青花瓷的主要特征。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特征: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

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手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

3、请你论述用陶瓷做餐具有哪些好处?陶瓷餐具:不会生锈、耐腐蚀、易洗涤、表面坚硬光滑、耐高温、导热慢、微波炉适用、风味独特、美观耐用好听、无毒、具有其他餐具难以比拟的优点,但易碎。

4、试述陶瓷常见的成型方法及不同成型方法的主要工艺。

可塑成型(挤压成型、热压铸成型、胶态成型):利用模具或刀具等的运动所造成的压力、剪力,挤压等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迫使坯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制成坯料。

注浆成型(现代)——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液态成型方法。

压制成型:将含一定水分的粒状粉料填充到模型之中,施加压力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陶瓷坯体。

5、试述一般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原料加工——成型——烧成)练土→成形→干燥→素烧→绘底稿→上釉→烧成→完成原料加工(坯料、釉料)→磨细→成型→干燥→上釉→烧成6、何谓一次粘土,二次粘土?并简述二者区别一次粘土(风化残积型):又称残留粘土或原生粘土,即母岩经风化崩碎后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

此类粘土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但颗粒较粗,可塑性较差。

二次粘土(沉积型):又称沉积粘土或次生粘土,是由风化而成的一次粘土经雨水、河川的漂流及风力作用,而迁移在低洼的地方沉积形成的粘土层。

二次粘土颗粒细小,可塑性强,耐火度较低,常因混入呈色杂质而带各种颜色。

7、请你说出我国古瓷都名称、地理位置及名瓷名窑特点。

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景德镇陶瓷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固有“中国白”等之称。

湖南醴陵窑釉下五彩: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

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等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

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

8、试述宋朝五大名窑的基本情况。

汝窑:烧造年代极短,约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统治时期,其特征为天青釉,香灰胎,细开片,圈足多包釉,底心有“芝麻钉”痕。

官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釉有厚、薄两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

哥窑:釉色以灰青为主,以纹片为装饰。

其中有一种大小纹片相结合者,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

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釉色白中闪黄,有"象牙白"之称,装饰有刻花、印花与剔花多种。

钧窑:因为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所以钧窑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的多种釉色。

9、谈谈你对唐三彩的认识。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唐三彩是一种在陶坯上涂上一层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彩釉,经过焙烧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便形成浅黄、浅绿等多种色彩,色釉浓淡变化、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10、试述“陶”与“瓷”的区别?(l)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数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铁量较高,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种类:釉是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剂组成。

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温釉。

瓷器表面施有高温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碱釉两种。

(4)烧成温度:因制胎材料的关系,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5)总气孔率:总气孔率是陶瓷致密度和烧结度的标志,包括显气孔率和闭口气孔率。

普通陶器总气孔率为12.5%~38%;精陶为12%~30%;细炻器(原始瓷)为4%~8%;硬质瓷为2%~6%。

(6)吸水率:这是陶瓷烧结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细炻器为0.5%~12%,瓷器为0~0.5%。

11、陶瓷的釉为什么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你对釉的知识了解多少?陶瓷的釉实际上是一些金属元素间的酸式盐和氧化物的混合物,经过高温灼烧,釉粉融化并且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冷却形成玻璃态非晶体的混合物,由于不同金属盐和氧化物带有不同的颜色从而导致釉质呈现不同的色彩。

另外一种原因是在冷却过程中,各部分的成分出现变化使得颜色出现变化。

釉的概念: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薄层。

釉的作用:(1) 装饰:提高艺术、欣赏价值。

(光滑、明亮、美观、不透水、不透气、易洗涤、耐污染)(2) 改善制品的各种性能:化学稳定性、防污性(平滑、表面积减小)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抗菌性能等等。

陶瓷制品对釉的基本要求:有均匀的、光润的、有玻璃光泽的表面(特殊效果的釉除外);不可发生开裂或剥落现象(特殊效果的裂纹釉除外);高温流动性好;釉面平滑;耐酸碱腐蚀;其他特殊要求。

釉的种类按釉的组成: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按坯体类型: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按烧成温度:低温釉(<1100℃)中温釉(1100~1250℃)、高温釉(>1250℃)按釉面特征:透明、乳浊、颜色、无光、结晶、裂纹、花釉、变色釉……12、釉上彩、釉中彩与釉下彩的特点是什么?釉上彩:色调极其丰富、美观,画面易磨损,光滑性差,颜料中铅镉易溶出而引起中毒釉中彩:釉中彩料的保证效果很趋近于釉下彩瓷。

色调较釉上少,但画面不磨损,光滑,无铅镉溶出。

釉下彩:色彩的稳定与持久。

画面有釉层保护,光泽好,耐高温,但色彩少。

13、试列举我国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并加以简要概述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花釉斑驳古雅。

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花团锦簇,光芒四射,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

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

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唐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

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祭红一种高温铜红釉,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14、根据课堂所学陶瓷知识,你应如何挑选瓷砖?外观——色差大小表面平整度吸水性——吃色龟裂铺贴牢固(由于墙面瓷砖和地面瓷砖使用功能有所不同,所以对吸水性的要求也不相同。

墙面瓷砖可以选择吸水性高的瓷砖,而地面则要选择吸水性低的瓷砖。

在客厅最好选择吸水性较低的地面瓷砖,因为客厅地面很容易因为频繁的活动而带来污垢。

瓷砖的吸水性越低,其致密程度也就越高,这样,致密的砖孔就不容易吸收水分和污垢,更便于清洁。

在浴室中,也要选择吸水性低的地面瓷砖,因为这样的瓷砖不仅容易清理,还不会因为过度膨胀而变形。

判断瓷砖吸水性可以用这样的办法。

在样品瓷砖的背面滴一滴水,观察水分是否会被很快吸收。

不吸水或是吸水速度很慢的瓷砖吸水性比较低。

)硬度——声音踩压(在购买瓷砖的时候,可以用敲击碎片的方法来检验瓷砖的硬度。

用手指捏住瓷砖的一角,让瓷砖自然垂下,然后用手指轻轻敲击瓷砖的中下方。

如果声音清脆,带有金属的声音,这就表明该瓷砖质量较好,硬度高。

这样的瓷砖韧性很强,不容易破碎,而且在铺贴后不容易发生龟裂和变形。

如果敲击的声音比较沙哑、沉闷、浑浊,表明瓷砖内部很可能存在裂纹,硬度不高。

)耐磨度——用不同品牌的瓷砖互相刻画比较国际上公认的高级日用细瓷器的标准:高的白度或明度、高的透光度、高的釉面质量、高的规整度、精巧的造型、高级餐具瓷还必须具有能满足实用要求的理化性能、精美的装饰。

“五无”、“一小”、“一低”、“三光滑”:无斑点、落渣、针孔、色脏、擦伤;变形小;铅镉溶出量低;釉面、花面、口沿与底脚光滑。

15、什么是官窑与民窑官窑是指官办瓷窑,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

其特点是从造型到釉色都严格按照宫廷要求进行生产,在工艺上不惜成本,采用优质原料,精益求精,产品属非商品性质,数量少而质量高民窑是指民办瓷窑,生产品种不受宫廷束缚,皆为供应城乡民众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

在工艺上使用一般原料以降低成本,做工精细不等,属于商品型生产,讲究经济效益。

16、何谓氧化气氛烧成,何谓还原气氛烧成,试述不同气氛烧成的产品外观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

1、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