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左宗棠

合集下载

左宗棠(800字用)

左宗棠(800字用)

左宗棠中国的近代,英雄豪杰辈出,但如果你问我最敬佩哪一位,我一定选择左宗棠。

左宗棠,晚清军政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

纵观左宗棠一生:青年郁不得志,中年戎马倥偬,起家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创业于福建,组建福州船政局,后人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南洋水师;成名于新疆,花甲之年率师西征,平阿古柏,逐沙俄,规复新疆;于七十高龄,督师南下,抗法援越。

一生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抵抗外敌立下不朽功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被誉为清代“中兴名臣”。

钦佩左宗棠可以有太多的理由。

从品格上说,他铮铮铁骨,刚直不阿,才思敏捷,卓尔不群。

从政绩上说,他一生清廉,爱国亲民,功勋卓著。

无论是发展民族工业,还是戍边平乱,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雄才大略。

由于历史局限和阶级偏见,左宗棠充当过“灭天国、剿捻军、平回乱”的打手。

对左宗棠此过,不必讳言,亦无须淡化,否则,就不是真实的左宗棠。

黑格尔认为,历史上的英雄们,“他们之所以为伟大的人物,正因为他们主持了和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东西。

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幻想、一个单纯的意向,而是对症下药适应了时代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我钦佩左宗棠最根本的理由。

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

所谓过是他40岁时起,靠办团练起家,镇压太平天国,围剿捻军,绞杀陕甘回民起义。

所谓功是他60时岁以后,在福建办船政局等,大兴洋务。

特别是不顾65岁高龄,率军西征,收复新疆,在新疆建省和大力开发、屯田。

因此,左宗棠既是一个镇压各族人民起义的刽子手,又是一个积极抗御外侮的爱国者。

但瑕不掩瑜,左宗棠之功远高其过;民族之精英、杰出爱国志士,如此评述,左宗棠当之无愧!王震说:“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梁启超评价其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胡林翼更是曾极力称赞说左氏“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不可否认左宗棠是晚清的伟大人物,为民族存亡和中国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人物。

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五篇范文

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五篇范文

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五篇范文左宗棠当年率部出征,一路修桥筑路,种植榆杨柳树。

不出几年工夫,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左宗棠的爱国事迹篇1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

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

)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主张放弃塞防。

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

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了新疆。

如今新疆石油储量超200亿吨,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30%。

当时的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

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

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作业题目: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论左宗棠的爱国情感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评阅教师:提交时间:题目: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论左宗棠的爱国情感【摘要】(300~500)左宗棠,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

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关键词】(3~5)左宗棠洋务运动收复新疆领土完整爱国情感正文:一.(<500字)收复新疆。

面对蜂涌而来蚕食鲸吞我国土的列强,他毫不畏惧,铁骨铮铮。

“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当入侵者阿古柏蹂躏我新疆人民,俄、英帝国欲抢占瓜分我新疆宝地时,李鸿章等主和派主张撤“塞防”,顾“海防”,把新疆丢弃让人。

他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力主“海防”、“塞防”并重,喊出了“我之疆素,尺寸不可让人”的气壮山河的强音。

他不顾高龄年迈,不顾进军新疆无粮饷、无雄兵、道遥路险、后勤保障极难等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不顾一旦收复新疆不成,将受到主和派群起攻之,朝廷推责,他将成为替罪羊,而遭致杀身之祸的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维护国家、民族永久利益为己任,率军西征,消灭了占领新疆13年之久的入侵者、沙俄和英帝走狗阿古柏。

接着又以誓死不归的决心,“抬棺出征”,挥师向被沙俄侵占的伊犁逼进,布兵三路待攻伊犁。

吓迫沙俄吐出吞下的肥肉,交还伊犁。

夺回了占全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收复新疆何其艰难,面对西北“无土地可以耕种,无钱粮可以征收,无富户可以捐输”的灾情,基于后勤任务繁重,左公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收复新疆一共费时两年多,其中后勤准备就耗时1年8个月。

为解决军队补给问题,左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屯田筹军粮号召官兵边作战边屯田,至光绪四年共报恳荒地屯田17万亩,产粮23万8千多石,解决了军队粮食问题;以筑路筹军运,在西征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对西北道路进行了全面整治,解决了交通运输落后对军事行动造成的不利情况;以举外债筹军饷,西征军在清廷的同意下,左公迫不得已借外债,共借款1595万两,同时整顿财政,厘定赋税,改革币制以补充军饷;以办工业筹兵器,在西北办军工企业生产枪炮子弹,左宗棠摧毁阿古柏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由甘肃制造局提供的,左公依靠自己筹运,把其丰富的经济思想融入军需的后勤供应中,借助于上述经济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军饷欠缺的压力,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眼中的左宗棠历史论文

我眼中的左宗棠历史论文

我眼中的左宗棠历史论文左宗棠(1812-1895)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左宗棠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清贫,年幼失学,直到24岁才考中举,后来才有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左宗棠的军事才能迅速显露,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了清朝军队的一位杰出的将领。

左宗棠曾几次平定民变,镇压回疆叛乱,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回疆的镇压行动中采取了“剿匪灭族”的政策,严厉打击了叛乱分子和他们的家族。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被一些人视为残酷的镇压,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措施是有效的。

左宗棠的这一决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探讨和评价。

此外,左宗棠还在军事管理和政治改革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包括重农抑商、盐法改革等,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左宗棠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他对于官僚体系的维护和对西方思想的排斥,使得他的改革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左宗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和政策决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无论如何,左宗棠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影响深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左宗棠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生,他的政绩和成就不容忽视。

他的战功和政绩使他成为了清末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左宗棠一生始终秉持着“忠、勇、信、仁”之为行事准则,以忠诚、正义之心为国家社会所用,被誉为“忠心克国,勇略过人”。

左宗棠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造诣为他赢得了无数次战胜敌人的声誉。

虽然他在镇压回疆叛乱中采取了严厉的手段,但也是出于对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深切关注。

左宗棠的严酷政策面对的是当时回疆地区的复杂情况和民族分裂势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疆域完整。

另一方面,左宗棠在政治改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和壮大军队。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香港抗议修例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爱国人士之一。

左宗棠择高处立作文

左宗棠择高处立作文

左宗棠择高处立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左宗棠就像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择高处立”这一智慧的内涵。

左宗棠这人啊,那眼光可真是高得很。

一般人看事儿啊,就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可不是。

就好比他看待新疆问题。

当时的新疆,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个遥远又荒凉的地方,有些人觉得为了这么个地方大动干戈不值得。

可是左宗棠站得高啊,他站在整个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

他知道新疆就像是中国西部的一道大门,要是这扇大门被敌人给踹开了,那内陆就不得安宁了。

就像家里的院墙破了个大口子,小偷强盗不就都能长驱直入了嘛。

所以他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哪怕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也绝不退缩。

他择高处立,还体现在他对自己的要求上。

他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

他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想要在那个乱世里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他读书、研究兵法、了解天下大事,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就像搭房子,他从一开始就想把自己的这个“房子”搭成高楼大厦,而不是一个小茅屋。

这种高要求就促使他不断地提升自己。

他的军事才能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他日复一日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再说说他在为人处世上的择高处立。

他这个人刚正不阿,就像一棵笔直的松树,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在官场那种复杂的环境里,他可不会去搞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事儿。

他和那些只想着升官发财的人不一样,他心中装着的是天下百姓和国家大义。

他就站在道德和正义的高处,坚守自己的原则。

哪怕有时候会得罪人,他也不在乎。

他觉得要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违背自己的良心,那就像把自己的脊梁骨给打折了,站都站不直,还谈什么干大事呢?左宗棠的择高处立,对我们今天也有着特别的启示。

我们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选择啊。

比如说学习,是就想着混个及格就行了呢,还是像左宗棠那样站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高度去努力呢?在面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还是像左宗棠那样站在正义和道德的高度去判断对错呢?如果我们都能像左宗棠那样择高处立,那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更加精彩,这个社会也会因为有这样一群站得高看得远的人而变得更加美好。

左宗棠收新疆作文

左宗棠收新疆作文

左宗棠收新疆作文您知道咱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超牛的人物叫左宗棠不?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收复新疆!这事儿啊,就像一场超燃的大片。

那时候的新疆可危险喽。

阿古柏这个坏蛋在新疆搞分裂,还勾结外国势力,想把新疆从咱中国的怀抱里拽出去。

这就好比是有人要抢咱们家一个超级大的院子,那怎么能行呢?可是啊,当时的情况可复杂啦,朝廷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觉得新疆那地儿太偏远,又费钱又费力,守着不值当。

但是左宗棠可不同意这种想法。

他就像一个充满斗志的老英雄,虽然年纪不小了,可是那股子热血和决心比年轻人还足。

他一拍桌子说:“新疆那可是咱中国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您看,多霸气。

然后他就开始为收复新疆做准备。

这准备工作可不简单,就像要去打一场超级艰难的仗,得把各种武器、粮草都备齐了。

他到处筹措军饷,那些钱就像打游戏里攒的金币一样,可难攒了。

而且他还精心挑选士兵,训练他们,把士兵们都训练得像小老虎似的,嗷嗷叫着就等着上战场呢。

一切准备就绪,左宗棠带着他的大军就向着新疆出发了。

这一路啊,那可真是充满了艰辛。

新疆的地形复杂得很,有茫茫的大漠,还有高高的雪山。

可是左宗棠的军队一点都没有退缩。

他们就像一群无畏的探险家,只不过这个探险是带着保家卫国的使命。

到了战场上,左宗棠的军队那是勇猛无比。

他们就像一股旋风,打得阿古柏的军队屁滚尿流。

每次战斗,咱们的士兵都喊着震天的口号,勇往直前。

左宗棠呢,就像一个智慧的指挥官,在后面运筹帷幄。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防守,就像下棋一样,把阿古柏那些棋子一个个地吃掉。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个特别有趣的事儿。

左宗棠为了让士兵们能在新疆这种艰苦的地方生存下去,他还搞了一些特别的发明呢。

比如说,他让人带了很多柳树的树苗。

您猜干啥用?这可不是为了搞绿化这么简单。

他让士兵们一边行军一边种树,这些柳树后来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还亲切地叫它们“左公柳”。

这就好比是士兵们在打仗的时候还顺手给新疆这片土地做了个装饰。

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作文

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作文

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作文湖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在众多璀璨的星辰中,左宗棠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颗。

说湖南不能一日无左宗棠,这绝非虚言。

左宗棠,这位晚清时期的名臣,他的功绩和影响,深深地烙印在湖南的历史长河中。

要说起他对湖南的重要性,那得从他的生平经历细细道来。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自幼聪慧好学,心怀大志。

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屡次名落孙山。

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雄心壮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通过其他途径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决心。

在湖南的日子里,左宗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格外关注。

他深知农业乃民生之本,只有让百姓吃饱肚子,才能谈得上安居乐业。

于是,他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交流种地的经验。

那时候的他,没有丝毫的官架子,穿着朴素,挽起裤脚就下田,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改良土壤、如何挑选优良的种子、如何合理安排灌溉。

他对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都了如指掌,说起水稻的种植,他能滔滔不绝地讲上半天:“这水稻啊,播种的时候可得注意时节,早了晚了都不行。

而且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就像人吃饭一样,得恰到好处。

”农民们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亲切地称他为“左先生”。

除了农业,左宗棠在教育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认为,要改变湖南的面貌,就必须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见识的人才。

他大力兴办书院,聘请优秀的教师,为学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经常亲自到书院讲学,鼓励学生们勤奋读书,立志报国。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得兴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边写边说:“你们这些娃娃呀,可得好好读书,将来为咱湖南争光!莫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他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期望,让学生们深受鼓舞。

在军事上,左宗棠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当时,湖南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匪患猖獗,外敌虎视眈眈。

左宗棠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湘军。

他对湘军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不仅注重军事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军人的品德和纪律。

他常常对士兵们说:“咱们是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百姓而战,要有骨气,要有血性,不能给湖南人丢脸!”在战场上,左宗棠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带领湘军屡建奇功,让敌人闻风丧胆。

我心中的英雄左宗棠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英雄左宗棠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英雄左宗棠作文600字
今年10月,瑞士棉花协会(BCI)禁止新疆棉花,且西方品牌组团抵制新疆棉花,这些洋品牌吃我们饭,砸我们的锅,将新疆棉花和人权联系起来
最近,美帝国主义对新疆的制裁又屡屡出手,又是借制人权问题,制裁新疆棉花,简直不可理喻,岂有此理?
众所周知,新疆的棉花是长绒棉,品质好,产量高,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等领域。

正因为我们的新疆棉花很好,往往就是供不应求,以至于全国的纺织企业都来新疆采购棉花。

而且在一次活动中,大明星曾黎大力赞扬新疆棉花,更有的企业将自己的标签上也打上新疆棉!
凡是美帝主义制裁的,我们一定反对,我们一定支持。

而如此之好的新疆棉花,如此之好的新疆聚宝盆,是从哪里来的,近代以来,谁的贡献最大?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英雄,民族英雄。

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人,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平定捻军,而成长起来的一位高级将领。

成为晚清政坛的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

19世纪中叶,中亚军官阿古柏趁中国内乱,无暇顾及新疆之时,率兵攻占了迪化(今天的乌鲁木齐),侵占了我国的新疆,成立了所谓“洪福汗国”,这是对我国领土的赤裸裸的侵略。

对于新疆被人侵占,左宗棠对此深为愤慨,极力主张讨伐,夺回新疆。

经过和李鸿章“海防派”的激烈斗争后,年逾花甲的左公,披挂上阵,远征新疆。

从1875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将阿古柏彻底赶出新疆,完成了中原王朝对新疆的统治。

如此,才有了166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才有了新疆长绒棉,哈密瓜,石河子,塔克拉玛干的地下宝藏石油。

左公,伟大民族英雄,千古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

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

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

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

”〔①①〕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

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

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

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

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

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

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

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

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

”〔①⑦〕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

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

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

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

”〔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

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

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

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

”〔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

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

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

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

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

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

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

”〔②⑩〕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

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

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

”同时,他又奏称:“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画,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①②〕这个奏折,就是当时所谓的“借夷助剿疏”,被人们认为是曾国藩的“杰作”。

其实,这是一个大误会。

该折虽由曾国藩署名具奏,但并非出自曾国藩的手笔,而是左宗棠起草的(左宗棠当时正在曾国藩处襄办军务)。

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说:“得惠缄,承奖赞借夷助剿一疏,系左季翁(左宗棠字季高)捉刀为之,鄙人不办此也。

至于大败之后,力不能拒,和好之初,情不宜拒,此者鄙见与季公相同。

”〔①③〕人们一贯把曾、左、李并称,显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二十七款规定,新定海关税则和通商各款,可以在10年期满时修改。

总理衙门深恐修约时英国侵略者将提出种种无理要求,所以于1867年即着手进行准备,对英国在修约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如请觐、遣使、设电线、筑铁路、开煤矿、内地设行栈、内河驶轮船等,事先预筹对策,并请朝廷敕各省将军督抚提出意见。

左宗棠在复奏中分析当时的形势说:“发逆之祸甫销,回、捻之祸复炽,各处匪盗肆起,游勇充斥,解兵洗甲,
未卜何年?而人才凋耗,财才殚竭,更甚于数年以前。

于此而谓彼(指外国侵略者)如决裂,我有以待之,不知计将安出?”因此,他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此次修约,但能就已成之局仍与羁縻,不能禁其要挟也明矣。

”〔①④〕他在致总理衙门的信中,把外国侵略者在修约谈判中可能提出的要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迁就者”,如请觐、遣使等;另一类是“不可迁就者”,如架电线、筑铁路、开煤矿等。

他认为,关于请觐一事,外国侵略者所争执的是“中外均敌,不甘以属国自居”,所以不妨允其所请;而遣使一事,正可以“洞各国之情伪,而戢公使之专横”,有利于中国。

至于电线、铁路、挖煤等项,左宗棠认为必须坚决反对〔①⑤〕。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态度基本上和左宗棠相同,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祖国的大片领土。

关于他镇压人民反抗斗争的罪行和收复新疆的功绩,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对于他兴办洋务事业以及对外交涉的态度应如何评价,意见则较为分歧。

有的论者认为,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方法均与李鸿章不同,社会实践的效果也不一样,洋务运动中存在着爱国派与卖国派的区别,“左宗棠是洋务运动中的爱国派,李鸿章则是洋务运动中的卖国派”。

这位论者还指出:左宗棠办福州船政局是爱国的,而李鸿章等创办的江南制造局远不能与福州船政局所取得的成绩相比拟,原因是李鸿章跟左宗棠不一样,缺乏一个爱国指导思想〔①〕。

另有一位论者认为:左宗棠不像顽固派那样盲目排外,也不像洋务派那样盲目崇洋,他是“洋务运动时期具有维护民族利益、关心民族命运的思想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化企业的一个对立的典型”〔②〕。

这些意见是很有意义的,它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和辨析的问题,如左宗棠是不是洋务派?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与李鸿章等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本质上是否不同?洋务派中是否有爱国派和卖国派的区别?等等。

这里,我想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左宗棠曾经主张以武力收复伊犁,而且在后来的中法战争中坚决主战,这大概是他被称为“爱国派”或“爱国主义者”的由来,也是他区别于李鸿章等人的地方。

洋务派成员由于个人所处的地位以及其他方面情况有所不同,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可能产生分歧意见,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就其实质来说,左宗棠作为洋务派首领之一,他的显著差异。

请看下列的几个例证:(一)当时的中国无论在军事力量或经济力量方面,都已远远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

在中外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严峻形势下,洋务派保持了比较清楚的头脑,认识到自己力量的软弱,因而产生了对外妥协退让的思想。

他们一方面承认已经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张维护中国半殖民地的现状;另一方面企图防止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避免使中国继续向殖民地道路沉沦。

这就是洋务派对外交涉所持的基本态度,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是如此,左宗棠也不例外。

如曾国藩说:“道光庚子以后,办理夷务,失在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至外患渐深,不可收拾。

皇上(指同治帝)登极以来,外国强盛如故,惟赖守定和议,绝无更改,用能中外相安,十年无事,此已事之成效。

”〔③〕李鸿章说:“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北洋中外交涉事宜,头绪虽多,……只须随时谨守约章,操纵得宜,可无龃龉之意。

”〔④〕左宗棠(同治五年上奏)则说:“从前和约,迫于时势,不得不然。

条约既定,自无逾越之理。

然于条约之外,更议通融,恐我愈谦,则彼愈亢,我愈俯,则彼愈仰,无以底极。

唯有遇事守定条约,礼以行之,逊以出之,冀相安无事而已。

”〔⑤〕由于洋务派承认并遵守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们在对外交涉中奏行所谓“羁縻”政策,即遇事迁就,妥协退让,不轻易与外国侵略者决裂。

李鸿章致函曾国藩说:“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

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

今之各国,又岂有异?”〔⑥〕曾国藩对此表示赞赏,立即复函李鸿章说:“承示驭夷之法,以羁縻为上,诚为至理名言。

”〔⑦〕左宗棠一则说:“夷务之兴,其始由于中国不悉夷情,而操之太蹙,疑之太深,遂至决裂不可收拾。

迨庚申之变,则寇深祸迫,不能不暂与羁縻。

立约之初,原冀乘此闲暇,急谋自强,以待时机之转。

”〔⑧〕再者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必别有奸谋,缘其国用取给于征商,故所历各国,一以占
埠头、争海口为事,而不利其土地人民。

”〔⑨〕他们对外国侵略者不仅认识一致,而且使用的语言、词汇也极为相似。

曾国藩首先倡导对外国侵略者应讲求“忠信笃敬”,说什么“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

”〔⑩〕它不仅被李鸿章奉为座右铭,而且也被左宗棠奉为圭臬。

左宗棠致函湘系将领刘锦棠说:“忠信笃敬,蛮貊可行,心知气血不相远对外交涉思想同曾国藩、李鸿章等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