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数量分类一览表
全国985,211高校excel表

全国985、211高校Excel表一、引言全国985、211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把金字招牌,代表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我国社会,高校的排名和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而了解全国985、211高校的情况,一份详细的Excel表格是必不可少的。
二、全国985、211高校的定义985、211高校是指由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重点支持的一批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重点高校。
在我国,985、211高校通常指在全国高等教育中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的高等学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三、全国985、211高校的Excel表格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全国985、211高校的情况,我们将分析一个详细的Excel表格,该表格包含以下内容:1. 高校名称与简介2. 所在地区3. 学校类型(综合大学、工科、农林、医药等)4. 学校性质(本科、硕士、博士点情况)5. 学科专业情况6. 研究生招生人数、学士招生人数7. 师资情况8. 学校规模9. 学术成就(如获奖情况、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10. 就业情况11. 其他具体信息通过这份Excel表格,我们可以透过数据看到985、211高校的整体情况,包括学校的规模、学科、研究生招生情况、学术成就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大学的办学情况。
四、全国985、211高校的评价和展望在了解了Excel表格中的数据和详细情况后,我们对全国985、211高校的整体水平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这些高校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也要看到,985、211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学术创新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未来,我们期待这些高校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对全国985、211高校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我认为这些高校将会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继续取得重要成就。
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及计分办法

(n/最高值)*40。“双师双能”教师按“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内涵说明”界定。n代表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
2.2师资结构
(70分)
2.2.1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20分)
(n/最高值)*20。n代表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或该学科领域最高学位)占比。
2.2.2生师比(50分)
总折合分排名前20%的或当年度增长20%以上的为优秀,排名前21%-40%的或当年度增长10%以上的为良好,低于同类平均水平50%的为不合格,其余为合格。
计分:优秀100%,良好85%,合格70%,不合校定额拨款和学费收入总额的比重(45分)
当年度学校教学经费/(定额拨款+学费收入)。排名前20%,或当年增长20%以上的为优秀;前21%-40%,或当年增长10%以上的为良好;除存在重大问题的为不合格外,其余为合格。
以15:1为满分,其余高校生师比/满分生师比*50。
3科学研究与社服务水平
(110分)
3.1科研平台
(20分)
3.1.1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数(20分)
(n1/最高值1)*5+(n2/最高值2)*5+n3。n1代表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n2代表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n3为当年度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加分项,其中每增加1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加10分,每增加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加5分,最高加10分。
3.2成果奖励
(25分)
3.2.1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25分)
(n/最高值)*25。n为当年度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获奖数量,包括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及其他部委成果奖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艺术类如全国美展金奖等国家级成果奖励得满分。
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

中国大学分类研究最新进展我国学2002-11-13 16:55:38者提出新标准我国1952年按照苏联的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
在这个体制下,全国大学实行按学科分类,除少数大学保留若干个学科外,大部分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科,全国大学分为文理(也称综合)、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等12种类型。
同时,在国家创新体制方面,实行教学科研分离。
高等学校只从事教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则专事科学研究。
以当今的眼光看待当时的院系调整和教学科研分离,显然有不合理的因素。
因此,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学逐渐向科学研究、综合性方向发展。
今天,许多大学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综合型、多科型大学。
可是,1952年确定的以学科为主线条的大学分类标准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严重滞后的分类标准已经难以真实地反映当前中国大学的属性。
建立新的大学分类标准已经提到日程,教育学者对此也已展开研究。
最新出版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季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研究员撰写的文章:《再探大学分类》。
文章针对1978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学分类标准。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大学的类型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
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
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
每个大学的类型由上述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
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
再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清华大学属于工学类,按科研规模,清华属于研究型,故清华大学的类型是工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

上海高校分类评价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上海高校也在不断壮大。
上海是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众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然而,在这么多高校中,究竟哪些是真正的优秀高校,哪些是普通高校,哪些是次优高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因此,对上海高校进行分类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上海高校进行分类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学科竞争力评价学科竞争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上海高校各学科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可以初步了解上海高校的学科竞争力。
以下是上海高校各学科的综合排名:表1 上海高校各学科综合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综合排名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1 || 2 | 复旦大学 | 2 || 3 | 同济大学 | 3 || 4 | 上海科技大学 | 4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6 | 华东理工大学 | 6 || 7 | 上海财经大学 | 7 || 9 | 上海师范大学 | 9 || 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0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位列前三,这三所高校是上海高校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也是国内高校中的佼佼者。
上海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也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科竞争力。
二、科研能力评价科研能力是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初步了解上海高校的科研水平。
以下是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评估结果:表2 上海高校科研能力评估结果| 排名 | 学校名称 | 科研能力排名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1 || 2 | 复旦大学 | 2 || 3 | 同济大学 | 3 || 4 | 上海科技大学 | 4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6 | 华东理工大学 | 6 || 7 | 上海财经大学 | 7 || 9 | 上海师范大学 | 9 || 10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0 |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高校的科研能力与学科竞争力排名基本一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依然是科研能力最强的高校,其他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比较强。
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

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作者:程宇宋美霖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3期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保持并持续扩大高职院校数量规模对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了解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在数量特征方面的发展态势和资源配置情况,有助于从整体上对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的把握。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量规模;高化趋势;分类比较中图分类号 G71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3-0063-04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而其中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情况尤其受到社会关注。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在数量特征方面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各省的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哪个省份的高职示范校最多?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2014年高职院校整体数量变化趋势自2011年以来,全国高等学校数量逐年增加,与此趋势相一致,高职院校数量也逐年增加,但增速明显下降。
截至2014年7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2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59%,仅比2013年增加6所,增长率为0.45%,比2013年下降1.32个百分点,比2012年低0.87个百分点。
其中,2014年民办高职院校共计307所,占全国高职院校的23%,但总数为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较2013年减少22所,比2012年减少11所。
2012-2014全国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增长趋势见图1、图2。
二、各省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具体比较(一)总体数量比较2014年,以各省市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为指标,江苏省拥有83所排在第一,占1327所高职院校总数的6.25%,广东、河南、山东和安徽分列第二至第五,分别拥有79所、77所、76所和74所,各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5.95%、5.80%、5.72%和5.58%。
中国大学经管类排名分类比拼

中国名校经管类排名完美终结版第一梯队:新世纪的中国“四大名校”1;北京大学:ccer;经院;光华;汇丰;北大的“四大学院”各具特色;师资在国内基本上无敌;两个MBA项目也是全国的佼佼者ER学术已经和世界接轨;明星云集;倘若中国20年后经济学能得诺贝尔;那CCER几率最大;经院历史悠久、学术实力极为强劲、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学领域的杰出人才..光华管理学院号称生源全国第一;招收了全国最多的状元;就业也是全国第一;最近光华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加盟;其学术势力已经国内翘楚;院长张维迎的下台极大地提升了光华的品味..毕业生中有一大批人进了国际顶级投行;在业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汇丰商学院最具发展前途;由于和香港大学的合作;他们受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最具国际化的;就业当然也是国内顶尖..2;清华大学:高盛前全球副总裁曰:“清华经管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生源;全世界最优秀的校友资源”;在前总理担任院长期间建立起了全世界阵容最豪华的顾问团;MBA;EMBA;EDP项目常年国内第一;教育部排名中:清华工商管理全国第一;管理科学第二..经济学虽说赶不上管理学;但也有一定的实力..近年来引进很多顶级海龟如钱颖一;李稻葵等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并入更是锦上添花..清华的就业常年稳居榜首;经管学院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进入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在业界有着较强的影响力..3;复旦大学:凭借着江南第一名校的名气和众多杰出校友的光环;复旦在上海滩的实力无人出其右;生源全国第三;就业更是力压北大直逼清华..国际化程度也是与日俱增:管理学院和哈佛;MIT;LSE;WUST;UCLA等等顶级大学的合作MBA;和金融工程项目;经济学院和陆家嘴金融城;巴黎一大;等等合作金融学项目如火如荼..但由于复旦还有很大一批原政治经济学的老教师任活跃在教学研究第一线;给复旦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毕业生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中间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各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基金公司..4;上海交大:上海高金;安泰;中欧在上交是三国鼎立之势..国人都知道中欧商学院是亚洲第一;但不知中欧原本就是上交和欧盟合作的学院;原本就是属于上交的直属学院学校主页上就是将中欧放在院系目录上;上交的高级金融学院开了国内金融高端教育之先河全国际师资;全国际培养方案;上交的安泰经管学院国际化程度;生源;师资也在国内首屈一指;管理学硕士项目也经常被FT排到全球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上交由于没有历史的包袱51年后只有工科;学科设置中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束缚;给学校发展现代经济学很多方便..学生就业常年和清华并列全国第一;由于上交特别的理工人才培养背景和强大的商学教育使得每年世界各大投资银行、咨询公司都将上交作为主要人才招募基地..第二梯队:国字号的中国顶尖大学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排名包揽了经济学的两个第一;工商管理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实力全国前茅;社科实力有目共睹..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文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但由于体制问题;其校友在现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够突出;不多说..但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等核心权力部门..据特莱仕咨询公司发布的就业排行;人大毕业生薪酬排名位居国内高校前十..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分数线曾经连续17年全国第一;现在的生源也仅次于复旦、交大;京沪外第一;全国第五;毕业生薪酬排名全国第八..中国科大具有遥遥领先的全奖出国比例、最高的深造例;无论是学校本身还是毕业生都是高校中科研表现最好..大批校友奔赴美国学数理化;然后转学商科;投身华尔街华尔街华人中;中科大的校友最多;现在的中科大凭借其统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实力;在金融工程领域开始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各大商学院或是经济学院的华裔正教授中;中科大校友名列第3仅次于复旦和北大..在世界金融领域;科大毕业生身手非凡;华尔街科大血统有500以上高管;四大公子科大毕业生有二;江平以年薪上亿美元成为最贵的打工仔;最近科大物理学出身的金融高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中投公司的总管家;中金公司的研究部总经理也是科大毕业..北美精算师考试科大毕业生往往占华裔半壁江山..现在的中科大正如其广告所说的:“离上海远;离纽约近”第三梯队:质量高;规模小的“精英大学”..1;上海财大:都说上财的实力来自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殊不知上财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是国内高校少有的..校长亲自挂帅“赶走了”以政治经济学自居的各院长;请来诸如王能和田国强等等为代表的海归派;而且请来一大批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教学管理全部向美国看齐;而且上财的生源蒸蒸日上;稳居前十;毕业生薪酬排名位列大陆第六;假以时日;上财必将成为中国的LSE或LBS..凭借着上海的地缘优势;和上财本身强大的人才培养;上财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前6;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2; 中央财大:六大财院之一;名字很牛;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就业优势在于各大国有银行和中央企业..虽然请来了武大的邹教授搞了CEMA出国很好;现在由于历史的束缚;国际化改革步伐没有上财等一些海派高校快;但依旧在生源和业界影响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3; 对外经贸:生源虽不如当年可以招文科状元的水平;但生源也算是顶级的;外经贸大学特色十分鲜明;常常被戏称为:“外语类大学中财经最好;财经类大学中外语最好”..由于曾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独子;学校就业非常好;特别是外企和中国知名外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经常是和北大清华的学生在面试中PK;而且毫不逊色;每年有很多人去中金等国内顶级券商、咨询公司、外企管理培训..北大ccer;光华;五道口的统考第一常年是外经贸的毕业生..第四梯队:老牌工科类大学的经管高手1;同济大学:中国顶级老牌名校;国际影响力中国前5;凤凰网发布的中国就业最好的十所大学中;同济位列第三;毕业生薪酬排名稳居全国高校第三;生源稳居前十;每年都有超强阵容欧洲领导人前来访问;势力超强;其国际EMBA稳居国内前8;学生就业非常好;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在长三角地区极具影响力;在上海三所百年老校中性价比最高..同济尤其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大量的同济经管类毕业生进入国内的各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外资商业银行..2;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统历史名校;钱学森的母校;是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一手创办..学校在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技术经济管理方面实力极强;在教育部评估中: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常年排第一..学校又合并了实力很强的央行嫡系陕西财经学院;财经实力大增..但毕竟是西北方;商科再好也无用武之地..毕业生薪酬排名位列大陆15强..3;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985重点大学;特色鲜明、精英办校;是国内最早建立管理学科的6个学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单位之一.. 其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引入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1980和最早开展MBA教育1984的学院..学校拥有中央特批的“一校五院”国家级培训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使得大工在高级经理国有企业高级管理者培养方面具有极强的实力;学校拥有管理类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大连市风景优美、景色宜人..4;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凭借着中国计量经济学泰斗林少宫和钱学森做同一艘船回国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张培刚;培养了不少国际经济学顶级人才田国强、艾春荣、谭国富等等;被称为“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在世界经济学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第五梯队:综合性大学的商科高手1;南京大学:中国顶级名校;学校文理实力超强;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本科招生不到3000人;是一所精英大学;学风朴实..生源虽不如从前;但还可排在全国排前7;出国排在全国第5;商科算不上顶级;但学校也是有几个经管类的国家重点学科;加上生源和地理优势;今后肯定有更多的发展动力..2;厦门大学: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学校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学院更是效仿ccer搞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请来了世界计量经济学泰斗洪永淼和邹至庄前来任教;厦大的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实力也国内领先虽说厦大经管类师资属于国内顶级水平;但是可悲的就是厦大本身一个很精华的学校没并过校;为了图大;搞了一大批不该搞的工科如:机械工程;计算机;等等分数极低;研究生290以上就可;而且还招不满;厦大还大幅扩招;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生源..厦门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厦大是个非常美丽的学校;但是厦门绝不是一个商业城市;也不是金融中心;地理位置又是一大硬伤..3;中山大学: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中大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人才;大大地提高了中大的商学现代化..岭南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个MBA项目常年占据商业周刊排行榜前十名..而且和友邦保险合作的精算保险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保险界人才;中大学子常常在ACCA和其他国际财务大赛中获得佳绩..但中大的两个独立学院和庞大的学生规模学校面积1万1千多亩;本科招8000多人大大降低了中大生源和声望..4;南开大学:老牌名校;更是老牌经济学名校;数学全国前三;精算全国第一;没有并过校;学校规模非常小;是一所典型的精英大学;但是最近十几年不会炒作和宣传;使得南开在华南地区影响力日衰;生源都跌出了10名开外..但是国家的振兴天津政策势必会大大提高南开今后的发展潜力;南开钱途无量..随着天津的崛起;南开再次复兴..5;武汉大学:经济学传统名校;和南开一样有过曾经的辉煌;邹恒甫78年后第一个拿到哈佛博士的大论人是武大毕业的;武大的经管法结合的WTO学院;还有IAS都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就是武大毕业但现在由于学校规模太大本科招8000多人;武汉地理位置不行等因素;学校还在走下坡路;令人惋惜..第六梯队:巨无霸级的航空母舰1;浙江大学:农学实力超强的合并强校;学校规模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国大学中的巨无霸;有6个校区;2个独立学院;杭州人都说:美丽的杭州是坐落在浙江大学校内..充分体现了1+1+1+1>4的理论;博士点数量全国第一;硕士点数量全国第一;论文数量全国第一..但总感觉浙大就像中国的GDP一样;总量很多;但一平均就排在很后面了..而且浙大商科经济管理大部分师资来自于杭州大学;比如浙大经济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史晋川就是杭大政治学本科;复旦经济学硕士;复旦在职博士..师资实在不能和其他强校相提并论..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全国第一;但很可惜是农科..就业也马马虎虎;主要是浙江的民企和国有银行;113年来没有应届毕业生去高盛;券商也是凤毛麟角..学校没有金融学博士点;其中会计居然没有会计硕士硕士点;而且只有一个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山东大学:数学强校;金融学有一个院士坐镇;专门研究金融数学..3;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很强..4;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是国家钦定的重点学校第七梯队:曾经的财院1;西南财大:当年的西南财大就是现在的上海财大;得万千宠爱;但风水轮流转;现在的西财无论从生源还是师资都已掉队;而且规模过于庞大;学术研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但西财最近的海龟引入计划;表现出西财与时俱进的决心..2;东北财大:实力很强;但唯独没有进211的6大财院之一;但在东北影响力很大..3;中南财大:如果不和中南政法合并;绝对进不了211;财经实力和东财差不多;生源一般;区域优势一般..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考研与考博版。
全国高等院校分类汇总

全国高校分类汇总国防科工委院校(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单)军事院校名单公安院校名单“985”工程大学名单“211”工程大学名单独立学院名单民办院校名单一、国防科委院校的历史简介国防科工委院校是规模仅次于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另一个大学集团。
1952年,中共中央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所大学为国防院校。
国防院校后来又改名为国防科委院校,从1963年起,我国共有八所国防科委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 综和)、北京理工大学(导弹& 坦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 导弹)、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火车)、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导弹& 船舶)、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太原机械学院(兵器--现在的中北大学)。
六十年代中期,国防科委院校在上述八大院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哈军工、西军电、南炮工。
七十年代国防科委院校解散,哈工大、上海交大及哈船工(原哈军工的海军系)分到船舶部。
北航、西工大、南航分到航空部。
北理工、南京理工大学(即南炮工)分到兵器部。
电子科大(成都电讯)、西安电子科大(西军电)被分到电子部。
随后,哈工大转到航天部;上海交大转到教育部;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转到信息产业部。
哈军工的主体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1989年归总参领导。
1996年,恢复国防科工委院校。
只有七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南理工、南航、哈船工。
该七所国防科工委院校全是211工程大学;其中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是首批15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而且也是排在靠前位置的985工程大学。
二、国防院校十分重要的地位1、50年代四所国防院校全部纳入国家重点扶植的10所大学(清华、北大、复旦、西交大、中科大、哈军工、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2、1959年中共中央指定16所重点大学,国防院校就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研究

2015第6期 也章篇專敎言N〇.6,2015 (总第 19 期)SHANDONG HIGHER EDUCATION General No.19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研究薛新龙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高等学校的分类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确定分类准则时,应当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我国高校进行分类。
由于目前针对我国高校分类问题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上,缺乏相 应的实证研究,因而有必要通过聚类分析算法的快速聚类将全国高校进行分类,将分类方法与高校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使分类结果得以具体化、形象化。
关键词:高校;高校分类;人才培养;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00(2015)06-013-0718世纪以前,高等教育机构基本上只有大学一种组织形式"1](178),那时的高校指的就是大学。
随着高 等教育职能的拓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校的形式和类型出现了分化。
尤其是在20世 纪人类社会拓展了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之后,大学的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肯定;在国家政府的支持 之下,高等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由于各国经济基础、历 在 ,一国家,之的经济、化发展 在 现象,由此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形态各。
既然高等教育机构在客观上存在 ,无论是一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对高校的发展和导,一学的分类标准对高等学校 分类。
如日本学 :“在的大学构成高等教育 的国家,一定的 大学 、分类,之类型化。
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高等学校走向多样化、多元化、国际化的 ,并不存在某种高校分类 能 一国的高校发展 。
美国的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之以1973 出版之后,其基本分类模式和分类 ,大 上就是 高等学校是发展变化的,的一分类高校在变的。
那,既然高校分类是高等教育大化高校 化发展的 ,国的高校普遍在着“分类清、定 明”的,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采用什 国高校 分类定?一、应当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对我国高等学校进行分类定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国外起步晚,因此在进行国内高等教育分类研究时,对于国外的经验进行分析 总结借鉴研究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职工(干部)学院
3(河南、广西、四川)
职工医学院(医科大学)
13
合计
19
全国高校数量分类一览表
(截至2005年4月12日)
类别
公办
民办
本科
专科
合计
大学
学院
以职业技术学院结尾
以职业学院结尾
以职业工学院结尾
以职业大学结尾
其它
全国普通高校
1539
239
293
407
581
298
1
11
187其中师专57个、医专26个,市立大学16个,工专5个,其它83
1778
700
891
1078
全国成人高校
484
2
486
独立学院
252
总计
2516
全国普通医药高校分类一览表
公办
民办
合计
本科
专科
合计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数量
%
独立设置院校
药科院校
7
100
7
4
57.1
3
42.9
7
中医药院校
12
100
12
7
58.3
5
41.7
12
中医院校
161Βιβλιοθήκη 01616100
16
医学院校
72
96
3
4
75
49
65.3
26
34.7
75
兽医院校
4
100
4
4
100
4
卫生职业学院
1
100
1
1
100
1
医疗器械院校
1
100
1
1
100
1
小计
113
97.4
3
2.6
116
76
65.5
40
34.5
116
综合大学医学院(部)
药科院校
院校
药科院校
药科院校
药科院校
药科院校
总计
全国成人医药类高校分类一览表(全部为公办)
类别
本科
专科
合计
医药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