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指要:例解小说情节核心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全总结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全总结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小说阅读一、情节类型题目标: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3.掌握5种记叙顺序。
情节是指小说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
小说情节的概括可以采用完整叙述或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完整叙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
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小说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交叉叙述。
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行提出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补叙是指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往往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叉叙述则是交错叙述多个情节或时间线。
小说情节的作用在开头、结尾和中间都有体现。
开头可以采用一般开头、开头设疑和开头写景等方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烘托人物心情。
结尾可以采用一般结尾、悲剧结尾、大团圆结尾和戛然而止的结尾等方式,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主题上点明主旨,丰富人物形象,引起读者共鸣,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中间情节的作用则是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目标:1.掌握5种人物描写方法。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3.掌握人物心情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
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衣着、身材、面容等进行描写,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
语言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行为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心理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点对于一篇阅读题,同学们首先要有整体感知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够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与感知,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语文知识、以及日积月累的语感,对阅读材料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的知识1小说部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少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合理性。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全国各地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而且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综合考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句的考查(1)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2)词句的语境义、深刻含义、作用分析等。
(3)品位语言:记叙、描写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以及平实和生动的风格;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2、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1)记叙文主要考查概括(文章)故事的主要内容、段意,把握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把握形象的意义等。
(2)说明文主要考查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找出(或概括出)段落中心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完整、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令人信服;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作比较:突出、强调、使特征更加鲜明;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画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事物)。
(3)议论文主要考查论点(包括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3、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分析、理解(1)记叙文的主要考查点有: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及其作用;记叙的线索(如某一件心事件等);记叙的详略(理解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过渡、连贯、铺垫和照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以及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表现方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设置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联想想象、象征)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必备知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必备知识小说的叙事特点和技巧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
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
叙述的基本功能在于叙事,小说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叙述实现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的叙述技巧,即是小说的叙事技巧。
✅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5.作品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小说叙事技巧的基本内容如下:1️⃣叙述顺序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顺叙顺叙,也叫正叙,小说情节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的。
顺叙是所有叙述方式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的古典白话小说惯用的叙述方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顺叙。
现代作家也有不少用这种叙述方式叙述人物事件,如张爱玲就比较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故事(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叙组织情节,刻画人物。
顺叙的优点是能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比较清楚,条理清晰,在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中,人物的性格也得以充分的展现;缺点是平铺直叙容易给人以平淡的感觉,从而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倒叙倒叙是相对于顺叙来说的一种叙述方式,它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叙来叙述事件,而是在小说的开头就对某些发生较晚近的故事情节或结局先作交代,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①为了凸显小说的主题,可以把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以示突出。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详解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详解现代文阅读是高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现代文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繁杂,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学生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
一、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现代文阅读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对现代文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四大类。
二、现代文阅读的主要内容2.1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章主题。
2.2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说明文的内涵,分析说明文的结构,评价说明文的语言。
2.3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论点,分析论据,评价论证过程。
2.4 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手法和语言的把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评价文学作品的风格。
三、现代文阅读的主要技巧3.1 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确定答题区间。
3.2 精读精读是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精读,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分析文章的结构,评价文章的语言。
3.3 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是现代文阅读的目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与评价,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的策略4.1 积累知识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积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2 加强训练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解题思路一、筛选概括信息类1.找准答案所在区间;2.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 抓关键词句;3.进行整合, 合并相同类;4、归纳答案, 分条表述。
二、概括文章的要点类1.给选段分层;2.逐层概括;3、整理, 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1.原句→文本(从原句入手回归文本)2.本句→上句、下句(关系)(1)总分—分总 (2)阐释、说明 (3)比较、呼应 (4) 指代、复指3.主干(关键词)、枝叶(定、状、补)4.扣住中心主结旨、揣摩作者情感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类语法分析→修辞分析→情感分析→区间分析五、分析文中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类(一)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1.联系本句的含意2.关注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否揭示段意4、 3.联系作者情感(或事物特征或本文中心观点)5、关注是否有用到某种表达技巧(二)分析文中重要段落作用1.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2.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 使答案更有针对性:(1)记叙性的段落: 何时、何地、何人、何对象做了什么事(2)描写性的段落:描写了何种对象的何特点, 并由此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3)议论性的段落: 论证了什么观点(4)陈述性的段落: 把握主要的陈述对象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引出主要的陈述对象?3、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类1.分层概括写了什么2.结构的作用是什么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仔细读题, 明确方向;2、选取角度, 揭示特点;3、示举典例, 具体分析;指向主旨, 阐明效果。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类(一)行文段落类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二 赏析小说形象

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 分析到位 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 体分析工作。
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 考虑特殊
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 品的主题思想。
2.从三个方面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对情节的 主要人物首先与小说的情节关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 作用 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主导着情节的进展。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创作目
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小说 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反过来,小说的主题也是人物分析的最
的主题 重要的依据。
结合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个“环境”包括时代
的具体环境 背景、人物关系、景物环境、社会氛围等等。
结合具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
这一命题角度是对人物形象的局部考查,往往结合小说中对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描 写来进行,多侧重要求考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活动。概括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 分清类型
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 紧扣语境 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 活动。
2.小说在刻画季军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析 作者在描写季军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几个事件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一是他在 当代理班主任时,为班级工作操心,尽心尽责,不怕喊哑嗓子,可见其忠于职守, 认真负责。二是他在收到学生礼物时的做法,他没有收李依然带给他的一个高级保 温杯,倒是收下了王鹏小脏手里的从他爷爷那儿偷出来的两颗胖大海,可见他不贪 图钱财利益。三是他在上公开课时的表现,季军一贯厌恶这些表演作秀的课,没有 采纳班长李依然“领着演练一下”的建议,可见其不慕名利,坦率真实。四是他在 公开课上处理王鹏上课偷吃蛋糕的事件,可见其善良细腻,有爱心。 答案 ①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做代理班主任为班级工作操心,尽心尽责,不怕喊 哑嗓子。②不慕名利,坦率真实。不喜欢通过虚假作秀的方式获得荣誉,不贪图学 生送的相对贵重的礼品。③善良细腻,有爱心。既能为最需要关爱的孩子送上爱心, 又为学生的点滴回报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要:例解小说情节核心考点
糖醋张
唐波清
“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
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乡第一厨。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
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很。
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子。
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
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的手艺精湛,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慢慢地,食客们便四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行,无需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
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
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
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
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
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
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
“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
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
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
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回味无穷。
这帮年轻人乐呵呵地走了。
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们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们是上班族吗?他们平时的伙食时好时差,咱就要“荤素搭配”,男的一般爱吃油腻的,咱就端上糖醋排骨,女的一般爱吃细腻的,咱就端上糖醋鱼;俗话说“茄补阳,梨滋阴”,糖醋茄子自然就上给男的那桌,糖醋梨自然就上给女的那桌。
“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群在城里打工的泥瓦匠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
工地上刚收工,
泥瓦匠们就速里邋遢地挤进“糖醋张”铺子,他们点了个低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
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两份糖醋排骨,两份糖醋鱼,两份糖醋茄子,两份糖醋梨……味道自然好。
这群泥瓦匠乐呵呵地走了。
不等店里的伙计好奇地张口,“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这些农民工外出讨生活不容易,整天卖苦力,工地伙食又差,肚子里缺油水,咱可要多上菜上好菜。
这些年,“糖醋张”就靠这个神奇的传说发了财,在县城里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
终于有一天,“糖醋张”突然想起了还在乡下独居的老娘。
专车迎接老娘进城。
那天,“糖醋张”兴奋地说,娘,咱给您炒几个拿手菜。
娘迟疑地问,爱国,你可晓得娘爱吃些啥?
“糖醋张”拍着胸脯回着话,娘,您放一万个心,咱可是阅人无数,什么人爱吃什么菜,咱从来就没看走过眼。
何况咱从小就知道娘爱吃啥。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娘,这是咋地?您不是最喜欢吃甜食吗?“糖醋张”惊奇地问。
娘沉默了稍许,然后很平静地说,爱国,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
“糖醋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
1.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跌宕之处一:张爱国小时候爹死得早且讨厌读书,母亲只好教张爱国学厨谋生,儿子很上心,一学就会。
跌宕之处二:张爱国变成“糖醋张”后,分别招待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虽群体差别大,但都能使之满意。
跌宕之处三:“糖醋张”招待自己的老娘,却对自己的母亲身体、饮食等不了解。
2.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行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线索是“糖醋张"。
好处:
①能集中笔墨刻画张爱国作为“糖醋张"这一生动的形象和这一生意兴隆的铺子。
②能围绕“糖醋张”叙述众多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展。
③能突出主题,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与家人的情感联络。
3. 小说后半部分以“糖醋张”烧菜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糖醋张"烧菜,是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起几个重要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展。
②糖醋张”烧菜是连接各类人物的枢纽,正面刻画了“糖醋张”的精湛厨艺和他“知人”的本领;又通过其他人物对菜品的满意,侧面衬托“糖醋张”的形象。
③"糖醋张”烧菜,能让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满意,却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满意,深化了主题。
④"糖醋张”烧菜的故事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4.小说开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总体介绍了“糖醋张”既是人物,也是铺子,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采用倒叙手法,引出下文,为下文张本(做铺垫)。
文章先写张爱国这个人,再进步写他开的铺子“糖醋张”,最后再写他成了有名气的“糖醋张”层层递进,展开合理。
③照应标题,并与结尾形成了强烈对比,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5.小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技巧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③形象上看,突出了张爱国幡然悔悟知错自责的特点和娘体谅、疼爱儿子的特点。
④主题上,通过娘与儿子的行为,肯定了年轻人勤劳肯干的奋斗精神,同时告诚年轻人应关心默默支持他们的父母,启示人们思考生活与工作的目的,物质不应是唯一的追求,不能为了追求物质而忽略了情感。
6.小说中的“铺子”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使故事叙述自然。
“铺子”开始小而偏,但由于张爱国手艺精湛,烧菜因人而异,才使他有了神奇的传说,被人称作"糖醋张”,铺子也因此生意兴隆。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铺子”有了名气,才有了叙述招待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等食客的情节。
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令人产生联想。
“铺子”这个节点、场景,是一种特殊的“情节",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令读者联想起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有亲近、真实之感。
7.这篇小说的段落大都很短小,还采用了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①对内容的好处。
便于密集且清晰地表现内容,适合本文叙述张爱国如何接受母亲教育,在城里如何发家致富,又如何减少了与亲人之间情感的联络等众多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对推动情节有好处。
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在描述张爱国招待各类人之后,能很快转换到“招待”自己母亲的事件上。
③对调动读者有好处。
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特色。
①本文采用第三人称描写糖醋张“进城开餐馆的故事,使叙事灵活自由,展
现人物更为客观。
②按时间先后顺叙展现了糖醋张从跟娘学厨到进城开餐馆的经历,使故事情节脉络清晰。
③场景集中,故事集中在“糖醋张”这个铺子里展开,使情节更为紧凑。
9. 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瞬间丰富了“糖醋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请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①现实典型意义:年轻人不管选择走哪条路,只要勤劳肯干、用心经营,都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②社会警示意义:成功的生意人却是一个较为失败的儿子,“糖醋张”的形象警示人们思考生活、工作的目的,物质不是唯一追求,不能让物质追求硬化了情感。
③生活启发意义:“糖醋张”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世代传承不仅仅是谋生技艺的物质延续,更需要思想、情感品格、文化的精神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