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ChronicOsteomyelitis)
14[1].3+慢性骨髓炎
![14[1].3+慢性骨髓炎](https://img.taocdn.com/s3/m/0d4cf6f34693daef5ef73de3.png)
疾病名:慢性骨髓炎英文名:chronic osteomyelitis缩写:别名:疾病代码:ICD:M86.6概述: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
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
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或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流行病学: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为最高,且多见于小儿。
有报道血源性感染骨髓炎,骨髓炎约占51%;创伤性感染骨髓炎约占33.3%;蔓延发生感染骨髓炎,约占15%。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病程较长并合并有窦道者,常有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3种:1.血源性感染 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在临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径而发生的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
2.创伤性感染 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临床上称为创伤性骨髓炎。
3.蔓延发生感染 即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临床上称为感染性骨髓炎。
上述3种感染途径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最高,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如胫骨上端、股骨下端。
其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等。
发病机制:一般将急性骨髓炎经过3周以上的治疗尚未痊愈,或急性炎症消退后,C D D C D D C D D C D D出现死骨,窦道者则转为慢性骨髓炎。
其病理改变比较复杂,包括死骨,新生骨形成的包壳,死骨周围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
当脓液向软组织扩散,使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和小块死骨之后,急性炎症可逐渐消退,窦道口便暂时自行封闭。
慢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导语:一般情况下,慢性骨髓炎这种病症在患者身上的患病部位是极易引发化脓的症状的,而其一旦化脓,在治疗的难度上也会相应的增大,因此,在临床
一般情况下,慢性骨髓炎这种病症在患者身上的患病部位是极易引发化脓的症状的,而其一旦化脓,在治疗的难度上也会相应的增大,因此,在临床上对慢性骨髓炎的最佳诊治方式的开展,是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为原则的,这就要求人们需要提前了解慢性骨髓炎的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察觉该种病症。
慢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
目前,对大多数病例,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
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
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
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X线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
布劳德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圆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
加利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骨髓炎科普宣传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慢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免疫系统受损: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导致 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失调,使其更容易 感染其他疾病。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营养护理:慢性骨髓炎患者需要食用高 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低嘌 呤的饮食。还需避免烟酒、油腻、刺激 性食物等。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应的措 施,如关节酸痛需要多休息等。平时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生活压力过大。( 完)
慢性骨髓炎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如何预防慢性骨髓炎?讲述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受伤, 保持身体健康等。 治疗措施: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和治 疗效果等。阐述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和 需要的恢复时间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慢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慢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贫血:由于正常骨髓合成血液的能力受 到损害,患者可能会发生贫血。 骨折: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影响骨骼结构 ,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
治疗: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 断和治疗。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手术 和其他治疗方法。
慢性骨髓炎的原因
慢性骨髓炎的原因
感染:慢性骨髓炎有时由细菌感染引起 。 免疫系统失调: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原因
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可能会导致慢性骨 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预防与治疗
慢性骨髓炎科普宣传
目录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的原因 慢性骨髓炎的预防与治疗 慢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慢性骨髓炎的护理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
介绍: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 症性疾病,影响骨髓和周围组织。它可 以导致贫血和其他多种病症。 症状:疼痛、发热、畏寒、肥胖、关节 疼痛等。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慢性骨髓炎简介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髓功能的疾病,通常由慢性炎症或感染引起。
这种疾病会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产生不良影响。
慢性骨髓炎可以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引起的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是常规治疗的一部分。
医生会根据感染菌种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康复。
3.免疫调节药物:某些免疫调节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1.手术清除感染灶: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如果感染灶严重或难以通过药物治疗清除,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清除感染灶。
2.骨髓移植:对于严重的慢性骨髓炎患者,骨髓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
支持性治疗1.营养支持: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有助于身体康复。
2.生活方式管理: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可以帮助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康复。
慢性骨髓炎的预后慢性骨髓炎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等因素。
对于一些患者,经过综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疗效和预后。
慢性骨髓炎如何治疗

慢性骨髓炎如何治疗慢性骨髓炎如何治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慢性骨髓炎不论源于血源性,还是创伤性,窦道形成之后,窦道口附近的皮肤长期受到炎性分泌物的刺激,经历20-40年,就有可能发生恶性变,即所谓的癌变。
因此,治疗慢性骨髓炎一定要彻底。
一、全身营养支持疗法慢性骨髓炎治疗时间较长是一个慢性消耗过程,患者常出现食欲缺乏、神疲乏力,面色无化等气血亏虚症状,治疗中应给予健脾益气、补血活血改善全身症状,同时补肾强骨促进骨质修复。
二、川岛式持续冲洗疗法川岛式持续冲洗疗法是王兴义从日本川岛整形外科病院引起的治疗骨关节感染的方法。
本方法在治疗慢性骨髓炎时有无比的优越性,能使坏死组织、感染物能迅速排出,局部药效浓度高,利于彻底杀菌,而且即使一路冲洗阻塞,启用另一路仍可保持冲洗通畅。
三、Ilizarov疗法Ilizarov疗法是治疗伴有骨缺损或皮肤缺损的慢性骨髓炎最佳治疗方法,不仅痛苦小,而且疗程短,效果让人满意。
可通过一次治疗达到多重目的。
四、中医中药疗法我国中医中药博大精深,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但若单纯靠中医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最好中西结合,起到保驾护航,抗复发的作用。
仲景大造丸或骨炎康等中医中药。
五、Decortication法,即骨皮质削切术。
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事并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感染性假关节等。
六、Papineau法(开放式骨松质移植术)。
本方法适用于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后死腔较大需要骨填充的患者,疗效佳让人满意。
总之,慢性骨髓炎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实际病情来决定选择治疗方法。
诊疗指南 骨髓炎[医学参照]
![诊疗指南 骨髓炎[医学参照]](https://img.taocdn.com/s3/m/7e6d5dd5102de2bd96058894.png)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orrhagic osteomyelitis)[诊断标准]1.病史(1)起病急,有寒颤,高热。
(2)部分病人有扭伤或挫伤史,部分病人有原发感染灶。
(3)好发于2~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4)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2.症状与体征(1)早期高热寒颤。
(2)患肢疼痛,运动受限,继之则患肢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存在。
(3)晚期患部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培养阳性率高。
(5)X线片:发病后10~14日,可出现骨膜反应阴影。
数周后出现骨破坏现象,继则死骨及骨包壳形成,再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1.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5项,Ab-HIV+TRUST,须在1~2日完成。
2.胸透、心电、摄X线片,须在2~3日完成。
3.血培养,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试验,须在3~5日完成。
[治疗原则]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计划]1.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补液、降温、保护心脏功能等。
2.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应用2周。
3.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
4.软组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
5.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住院日数]1.术前7~10日。
2.术后7~14日。
[疗效判定]1.治愈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尚未形成骨膜下脓肿,经抗生素、钻孔、开窗引流治疗,效果良好,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X线所见无亚急性骨髓炎发展者。
2.好转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膜下已形成脓肿,虽经切开引流、钻孔减压等,X线所见已趋于亚急性期,体温已下降或正常,伤口流脓不愈,仍需继续治疗者。
3.未愈标准症状无改善,仍发热、消瘦,X线片显示死骨形成。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ronic hemrrhagic osteomyelitis)[诊断标准]1.病史(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
慢性骨髓炎最好治疗方法

慢性骨髓炎最好治疗方法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髓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针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激素、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改善骨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慢性骨髓炎患者,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效果较好。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其次,手术治疗是针对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对于部分慢性骨髓炎患者,特别是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手术可以通过清除骨髓病变组织、修复骨折、植入人工关节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手术适应症,并且手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和恢复训练。
另外,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干细胞移植通过植入健康的干细胞来修复患者的骨髓功能,对于一些难治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然而,干细胞移植也存在排异反应、感染等风险,且手术费用较高,需要患者在选择时慎重考虑。
总的来说,针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同时,家人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慢性骨髓炎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病因,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一、发病原因大多数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发展的结果。
如急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毒力较低,或病人抵抗力较强,也可能起病伊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并无明显急性期症状。
在20世纪60~70年代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演变成慢性者,约占慢性骨髓炎的1/3。
近年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早期多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慢性骨髓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另一方面,骨的贯通性火器伤和开放性骨折后发生的骨髓炎,金属物植入骨内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引起的骨内感染,则较多见。
其他诱因有糖尿病、服用激素、免疫缺陷及营养不良等。
*二、发病机制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期如果修复不彻底便会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并有周围组织的充血和骨骼脱钙。
肉芽组织的形成带来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坏死的骨松质逐渐被吸收掉,并为新骨所替代。
坏死的骨密质交界是部分先行吸收,最终脱落成为死骨。
坏死的骨脱落成为死骨需数月之久。
死骨脱落是破骨细胞和蛋白溶解酶协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表面变得不规则。
由于缺乏血供,死骨不会脱钙,相反,还比邻近的骨组织更为致密。
在罕见的情况下,感染完全控制住,坏死骨骼不再脱落,而逐渐由爬行替代过程所吸收掉,这种过程亦需数月之久。
一旦死骨脱落,便处于四周完全游离的空隙内。
死骨浸泡在脓液中,吸收非常缓慢,甚至停止吸收。
为了使感染局限化,周围的骨骼逐渐致密、硬化,外周骨膜亦不断形成新骨而成为骨壳。
少数病例整段骨干脱落成为死骨,由新生的骨壳包围着,骨壳逐渐变厚、变致密。
骨壳通常有多个孔道,经孔道排除出脓液及死骨碎屑至体表面。
软组织损毁严重而形成瘢痕,表面皮肤菲薄极易损,窦道经久不愈,表皮会内陷生长深入窦道内。
窦道长期排液会刺激窦道口皮肤恶变成鳞状上皮癌。
死骨排净后,窦道口闭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骨髓炎(ChronicOsteomyelitis)书上说: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却能产生两个想法。
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外伤后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例总数并没有显著减少,这或许和交通事故及城市建设都有关系。
但和19世纪早期,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较高死亡率相比,我们毋庸置疑,感觉到了医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收益。
在基层,我们遇到一些这样的病例,如何规范化治疗是我们需要遵循的。
今天为大家总结一篇慢性骨髓炎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Bone setter髓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然也有分枝杆菌和真菌感染等其他微生物引起。
急性骨髓炎和血源性骨髓炎:两者常互换使用,特点:无死骨形成。
慢性骨髓炎:提示存在骨坏死的骨内感染。
但是慢性骨髓炎多为创伤性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因此创伤后的、外源性的及慢性的是经常互换使用。
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分型中Ⅰ、Ⅱ型的感染可能性为2%,Ⅲ型中感染的可能性为10%-50%Ⅲ型损伤的感染率和如下有关①骨折端缺少覆盖②创面污染严重③不恰当的冲洗④骨折端的不稳定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a vascular insult predisposes pers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this progression should not be viewed solely a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flow and risk of infection. In any acute inflammatory process, the balance between host and microbe is determined in large part by the efficacy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the infectious challeng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disorder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for example, have been shown to be at an increased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steomyelitis. In one series of 42 children with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the authors identified 13 patients who had osteomyelitis.134 Other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 such as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73,154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those receiving chemotherapy18 also seem to be at an increased risk. Althoug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developing osteomyelitis,92 skeletal infection in this population is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a more severe clinical course with elev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血源性骨髓炎在感染早期,微生物渗透长管状骨的终动脉并繁殖,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涌入骨管内,导致骨内压升高,出现明显的疼痛,并继而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因为这时候可以出现死骨形成。
如今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这些过程难以进展。
慢性骨髓炎发病机制第一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穿过宿主的外层防御皮肤和粘膜(开放性骨折就是这一过程)。
同时细菌需要粘附,并释放蛋白受体,和宿主胶原蛋白结合。
死骨上会有大量的细菌附着,因此感染约严重,死骨越多,形成恶性进展。
鼻腔和肛门处存在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nd S. epidermidis are elements of normal skin flora, with S. aureus in greater numbers in the nares and anal mucosa and S. epidermidis moreprevalent on the skin.Cierny-Mader索尼曼德分期分类系统①受累骨的解剖范围②宿主的免疫活性(分为A、B、C 3级)骨髓炎的四种解剖分类Ⅰ、髓型Ⅱ、浅表型Ⅲ、局限型Ⅳ、弥漫型初步检查病史检查培养平片实验室检查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核医学CT/MRIOsteomyelitis of the femur showing characteristic radiolucent lesions with cortical erosion and periosteal reaction. A, Coronal T1-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ith fat saturation showing low signal intensity in femoral diaphysis.B, Coronal T1-weighted MRI with fat saturation postcontrast showing enhancement of femoral diaphysiswith nonenhancing abscess.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感染风险邻近感染灶围手术期贫血HIV尿路感染耐甲氧西林肥胖吸烟口腔问题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决策慢性骨髓炎的最终治疗包括手术清除所有失活组织填充由清创形成的死腔,提供适当的软组织覆盖物,稳定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应用抗生素Infection Control :Repeated débridement Antibiotic depot Systemic antibioticsOsseous Defect Management: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Free vascularized bone graft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steoinductive agentsWound Management:Primary closure Secondary intention Myocutanous flap Free muscle flap Negative-pressure dressings Dead-space managementSkeletal Stabilization :Splint Functional brace External fixation Internal fixation当处置患有慢性骨髓炎的患者时首先要明确可能保留患肢。
患者能否耐受常常反复清创的过程。
最后还需要告知即使采取保肢治疗其结果也有可能还是要截肢。
截肢(Amputation)Technique切口在术前需要进行设计逐个间隔的操作离断胫腓骨处理的时候腓骨需要向近端多解除几厘米或者胫腓骨远端进行融合;对于动脉常规进行缝扎对于神经需要向远端牵拉、结扎、切断,任其回缩至近端。
对于不同部位的截肢术式择期进行总结,在此不再赘述。
保肢(Limb Salvage)1.彻底清除坏死组织2.稳定患肢骨3.术中组织取样培养4.处置死腔5.软组织覆盖6.肢体重建7.系统抗菌素使用经窦道注射亚甲蓝后根据亚甲蓝走形进行探查(但是部分教授不支持这样的处理方式)骨折端的稳定创面覆盖抗生素骨水泥珠链case1通过去除髓内钉固定后,用抗生素骨水泥和钢针制作相同直径的髓内器具,进行抗炎治疗。
严重控制满意后取出髓内器具,并在骨折端进行植骨,钢板固定,最终患者愈合良好,感染控制满意。
case2case3case4 papineau技术的运用49 岁左胫骨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治疗后左胫骨发生感染性假关节和表面皮肤坏死。
B,取出外固定装置,扩创手术清除坏死骨和软组织,胫骨骨缺损处行开放植骨术,使用加长外固定架固定;C,伤口愈合,无感染迹象;取出外固定前(D)和取出外固定后(E)X 线正位片显示骨折愈合。
37 岁患者患有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使用VSD 治疗后伤口长出新鲜肉芽组织;B,经VSD 治疗20 天后皮肤愈合情况;C,联合使用Ilizarov 骨搬移联合 Papineau 技术;D,临床照片显示小腿伤口愈合,无感染迹象;E,取出外固定架后的 X 线正位片显示骨折愈合。
case5 Masquelet 技术利用膜诱导技术进行膜内成骨,主要用于节段性缺损Despite the rising prevalence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century in understanding the disease, achieving a 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viding potentially limb-sparing interventions. We have gained improved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biofilm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e have improved access to advanced imaging including CT and MRI to allow diagnosis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infection. We have tested and improved our techniques of skeletal stabilization, soft tissue management, and discovered novel ways to control dead space while providing high local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s. However, the battle has not been won and more challenges remain.尽管慢性骨髓炎的患病率上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理解这种疾病,实现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尽可能的提供保肢干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