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预科《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大学语文》设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已有的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要求如下:议论文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对比论证法说理;运用假设性论据;运用设问修辞手法。

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1)掌握在本文中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所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完全归纳论证法的运用;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极少运用修辞手法,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

3.科学的春天(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时代和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采。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归纳、演绎、类比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法的运用。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从当时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指出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施行“费厄泼赖”精神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了“痛打落水狗”即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类比、归纳、对比三种论证法的运用;比喻、比拟、拟人、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5.论气节(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论证法的运用;注重判断与分析,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运用;对应词语的运用;哲理与浅显口语相结合。

6.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法的运用(包括理论和事例两方面)的归纳;设问修辞手法的运用。

7.咬文嚼字(1)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叙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专科

山东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大学语文》专科教学大纲一、前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探索和确定在世界宏伟坐标系中自身存在的立足点和归宿,从而让自己的一生始终处在昂然进取、发奋建树、渴望勤勉之后的绚烂和绚烂之后的淡泊这种最佳状态。

而惟有这种积极有为、高度自觉的人生,才能成为不断开发个体生命潜智、潜能、潜质的永动的人文工程,成为不断反省、善于自我调节价值取向的彻底完整的终身教育。

大学教育的更高目的或者说终极目的,在于通过兼具科学和艺术双重特点的教育手段,“创造”出能够不单纯受役于现存世界之规范,而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或曰“未来的社会人”。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公安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正是实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教学目的和要求:1、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到知识、能力、做人三者互相统一。

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面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能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潜移默化,有助于我们培养文武双全的“儒警”,塑造出崭新的一代公安干警形象。

2、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大学语文》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述思想,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中文是我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

大专预科《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专预科《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专预科《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译名:课程性质:基础课适用专业及年级:五年制大专预科语文开设系(部、二级院)及教研室:学分:总学时数:48教材:《语文(第二册)》苏州大学出版社,语文编写组编成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语文就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课程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必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环境劳动力和创业的须要。

指导学生自学所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控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须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初步的文学作品观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掌控基本的语文自学方法,培养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注重语言的累积和体悟,拒绝接受杰出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品德学识和审美情趣,构成较好的个性、完善的人格,推动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础理论部份第一单元现代文读取五包含课文:《梅园新村之行》、《琐忆》、《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我的同班》、《才子赵树理》代表课文:《梅园新村之行》、《琐忆》、《钱学森―中国人的自豪》(一)教学基本建议学习课文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学习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突出文章主旨的写作方法。

学习人物的伟大品质。

(二)重点与难点把握住文章的作者在文章里面所渗含的情感,把握住人物形象的刻画,赏析三篇文章文的文学创作特色,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思想。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本科预科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016年2月《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一年制)一、前言语文是一门承载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重任,同时兼具知识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

它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与文学知识;它注重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具有人文性,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传承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

经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汉语文教育,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课在教授汉语文知识的同时,侧重汉语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再训练,通过补、预结合的方式,继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传承文学经典,增强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精神,达到本科各专业对语文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要承接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既要巩固、整合以前所接受的知识及所获得的能力,又要在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方面获得提高。

预科阶段的大学语文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民俗学等,精粹而具体地展现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又要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确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民族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蕴涵人类生动、浓郁、美好的思想情感,它可以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

它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发展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要求掌握必要的汉语文基础知识。

能够熟练地阅读、理解一般现代文(包括诗歌),并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能力。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预科语文计划书

预科语文计划书

预科语文计划书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语文素养;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配合语言技能的培养,开展以下内容的教学:1.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包括词语、句子、篇章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阅读和鉴赏,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综合能力;3.作文写作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5.文学名著的选读,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2.互动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3.课件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手段,呈现教学内容;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5.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1.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2.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二阶段:课文阅读与鉴赏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课本的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2.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展开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和探讨;3.学生撰写读后感、文本分析等阅读鉴赏作业,提升文学素养。

第三阶段:写作训练与表达能力培养1.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同题材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3.学生进行互评、评讲,提升写作水平。

第四阶段:文化与文学的对比与学习1.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名著的选读,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2.学生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认识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变化;3.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和文学创作,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大纲

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大纲

少数民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A Course in Literary Writing)撰写人:审核人:一、课程概括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学分/学时:4/12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学期适用专业: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语文》是部分普通高校一年制预科班的重要课程,特别是民族预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着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其基本能力的训练,使民族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为民族学生在高等院校进行本科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目标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即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第二章“秦汉文学作品选读”、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第四章“唐五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五章“两宋文学作品选读”。

每一章共十二小节,精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每篇作品都设置了“作品简介”、“文本导读”、“思考”与“超级链接”等栏目,知识含量丰富。

通过对每章重要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每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特点、理论和方法,并且在大量背诵与学习写作古体诗歌的基础上,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提高文学修养、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其文学素质和文化人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18学时/课堂教学)第一讲《语文》简介、先秦文学简介(2学时/课堂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概述《语文》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大致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文学做一宏观追溯,让学生们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课时,通过详细解读《语文》教材对先秦文学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特色和时段,正式进入学习《语文》,学习古代文学的语境。

重点:1.掌握本编教材《语文》各个章节的精髓,对整本教材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2.先秦文学的内容3.先秦文学的特点难点:1.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高中语文预科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预科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高中语文预科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高中语文预科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 掌握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语文学习中。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高中语文预科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播放一段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视频或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新课讲授1. 第一环节:基础知识讲解- 介绍高中语文预科课程的基本知识体系,包括文学、文化、语言等。

-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 第二环节:案例分析-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并进行深入讲解。

3.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文本- 小组讨论记录表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专预科《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译名:
课程性质:基础课
适用专业及年级:五年制大专预科语文
开设系(部、二级院)及教研室:
学分:
总学时数: 48
教材:《语文 (第二册) 》苏州大学出版社,语文编写组编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课程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基础理论部份
第一单元
现代文读写五
包含课文:《梅园新村之行》、《琐忆》、《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我的同班》、《才子赵树理》
代表课文:《梅园新村之行》、《琐忆》、《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一)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课文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表现文章主旨的方法。

学习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突出文章主旨的写作方法。

学习人物的伟大品质。

(二)重点与难点
把握文章的作者在文章里面所渗含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刻画,赏析三篇文章文的写作特色,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以环境和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表现文章主旨的方
法。

2、学习课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突出文章主旨的写作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鉴赏和把握文章的情感力量;
4、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

(四) 学时分配: 8 学时
第二单元
现代文读写六
包含课文:《海洋与生命》、《奇妙的克隆》、《纳米:微乎其微的神奇世界》、《语言的演变》、《眼睛与仿生学》
代表课文: 《海洋与生命》、《奇妙的克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了解文章中的说明方法和掌握复句的运用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4、了解文章的语言的魅力
5、收获文章讲述的科学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1、了解文章中的说明方法和掌握复句的运用
2、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3、了解文章的语言的魅力
(三) 教学内容
1、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
2、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和对应在文章中的语句
3、掌握复句的应用以及在文章中对应的语句
4、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并了解文章在结构上和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5、把握语言的魅力
(四) 学时分配: 4 学时
第三单元
现代文读写七
包含课文:《“洋”未必“奴”》、《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废名论"存疑》、《吴汉何尝杀妻》、《重奖活雷锋的困惑》
代表课文:《“洋”未必“奴”》、《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重奖活雷锋的困惑》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脉络
2、分析标题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3、能够透过感性的语言材料和表面现象,领会其本质含义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4、引导学生多关注和思考当今社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
1、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脉络
2、能够透过感性的语言材料和表面现象,领会其本质含义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 教学内容
1、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2、体会文章所讲述的观点,并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
3、引导学生们通过学习与思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四单元:
现代文读写八
包含课文:《论“励节”》、《论“小”》、《<画魂>人体和其他》、《达芬奇和<最后的晚餐>》、《琴弦上的梁祝悲歌》
代表课文:《论“励节”》、《论“小”》、《琴弦上的梁祝悲歌》(一)教学基本要求
1、把握杂文的思想主题
2、分析标题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3、学会杂文的写作方法
4、掌握杂文的深刻内涵
(二)重点与难点
1、分析标题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2、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内涵,对文章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底蕴进行解读
(三) 教学内容
1、作者与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的结构内容
3、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进行主题的解读
4、探究活动
5、鉴赏文本的语言
(四)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五单元
文言文阅读三
包含课文:《张衡传》、《左忠毅公逸事》、《记王忠肃公翱事》、《徐文长传》、《柳敬亭传》
代表课文:《张衡传》、《左忠毅公逸事》、《徐文长传》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掌握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字句的含义。

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再现那段久远的历史
品味历史人物的形象
(二)重点与难点
理清各类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
熟悉史传文的行文特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 教学内容
通过掌握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字句的含义。

理清各类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熟悉史传文的行文特点
(四) 学时分配:8 学时
第六单元
文言文阅读四
包含课文:《芙蕖》、《前赤壁赋》、《归去来兮辞》、《五人墓碑记》、《阿房宫赋》
代表课文:
《前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阿房宫赋》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掌握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字句的含义。

学习古典文学中灿烂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探讨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
把握古议论文汪洋恣肆的雄辩技巧
(二)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探讨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
把握古议论文汪洋恣肆的雄辩技巧
(三) 教学内容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掌握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探讨问题、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习论文中宏大的理论和思想
(四) 学时分配: 8 学时
第七单元
应用文写作三消息和通讯
(一)单元训练目标:把握消息和通讯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技巧。

运用技巧写作消息和通讯各一则
(二)重点难点:把握消息和通讯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技巧。

运用技巧写作消息和通讯各一则
(三)教学内容:消息
一概述
二消息的组成与写作
三我国通用的五种结构形式
四消息的语言
五例文
通讯
一通讯的特点
二通讯与消息的关系
三通讯的种类
四通讯的写作
五小结
六例文
(四) 学时分配:2 学时
应用文写作四调查报告
(一)单元训练目标: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技巧。

运用技巧尝试写调查报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调查报告的作用
四调查报告的分类
五调查报告的结构
六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七例文
(四) 学时分配: 2 学时
口语训练三演讲
(一)单元训练目标: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运用技巧课堂实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三)教学内容:一演讲的特点
二演讲的基本要求
三演讲的准备
四演讲的技巧
五即席演讲
六例文
(四) 学时分配:2 学时
口语训练四辩论
(一)单元训练目标: 掌握辩论的基本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运用技巧课堂实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辩论的基本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三)教学内容:
一辩论的类型
二辩论的特点
三辩论的实力要素
四辩论的技巧
五例文
(四) 学时分配: 2 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