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练习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合集下载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地理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分析,理解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形成、分布、发展的影响2、了解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及应用。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要求)【知识梳理】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在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___________,构成了这个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级别城市的比较:3、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___________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____________的。

运用这一理论,可指导 ___________、城市建设和____________的布局。

探究一:读课本28页图2.12完成读图思考,答案写在书上。

(1)图中的城市共有几个等级?(2)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3)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探究二:读图“六边形服务网络图”(1)按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甲乙丙三城的排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图中城市等级的级别符号(甲、乙、丙)填入括号内,并用线段将与其相对应的图例、符号连接起来。

()最高级城市·………()中级城市○––––()最低级城市⊙探究三:读课本案例3和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成功典范。

(2)图中共有级居民点,其中最高级的是________,最低级的是_______。

(3)图中高一级居民点的位置与低一级居民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为什么这样设置?(4)A、B、C三级居民点中,数目最多的是,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必修2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运用有关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3.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框图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

2.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观念。

3.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和地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系?3. 水稻种植需要怎样的地形条件?中国南方地形条件如何?4.水稻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以什么土壤为主?5.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南方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还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水稻的种植呢? 训练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季风水田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理解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南北方地域上的差异,人们在对主粮的选择上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南方人爱吃米,也是南方形成水田农业的一个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技兴农意识;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难点: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导入:提问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学生:自然方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水源社会经济方面: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提问: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学生: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

总结:水稻种植需要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练习巩固:讨论1:英国是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讨论2: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吗?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势低平。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人口稠密。

讨论:季风水田种植区人口稠密的意义?教师主要从劳动力,粮食需求方面来说明。

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师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本区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所以小农经营;地少人多,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地少人多,每家的总产量不高,农民将大部分收获粮食自用,所以商品率低;季风区为主,降水年际变化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板书设计: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农作物2、分布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随堂练习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设计: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设计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设计: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设计

以栽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学习目标:1.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色。

2.明确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特色、散布和主要经营方式的特色。

3.联合详细地区和实例剖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色。

要点: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特色;举例说明农业地区种类特色及其形成条件。

难点:举例说明农业地区种类特色及其形成条件。

【导】( 3 分钟)一条大河波涛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梢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歌曲《我的祖国》【思】( 11 分钟)阅读课本47-50 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一、季风水田农业1.散布:主要散布在。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天气天气为主自然地形以平原为主条件土壤深沉肥饶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分劳动力人口浓密,丰富社会经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花费量大济条件历史经验栽种的历史悠长,经验丰富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4.特色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温馨提示](1)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色可简记为高,商品率、机械化、科技水平低“一大”“一小” (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

),“ 一高”“三低” (单位面积产量(2)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1.观点: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区种类。

2.主要作物:小麦和。

3.主要散布区(1)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展宽阔;土壤肥饶;;降水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5.生产特色: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温馨提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表此刻三个方面:(1)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据有优势。

(2)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系统,值得我国广大农业区借鉴。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练习《2.3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练习《2.3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2.3 城市化》学案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优化方案P33基础梳理完成优化方案P34探究一、P35探究二1、城市化的标志是有哪些?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3、城市化的意义有哪些?城市化的进程: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特别提醒: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2)郊区城市化:“二战”以后,若干发达国家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

(3)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

(4)再城市化: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了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

第二课时完成优化方案P34探究三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的不合理发展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2.社会问题什么是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应用:城市热岛效应(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

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

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同的热力环流。

2.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1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课题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授课时间课型新课二次修改意见课时2 授课人科目地理主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征并理解其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实例,让学生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形成条件,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的能力。

教材分析重难点学生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

教学设想教法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一、目标展示利用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实例,让学生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

二、预习检测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2、商品谷物农业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三、质疑探究1.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哪些农作物?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还是销售?【提示】玉米和小麦。

销售。

2.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域一般具备哪些区位优势?【提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3.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经营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提示】东北和西北。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一般是国营,其他国家是家庭经营。

四、精讲点拨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交通便捷,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经营方式不同:中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

五、当堂检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B)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中地区(2)与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D)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六、作业布置 1 说明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 2完成P14活动题。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案【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举例”是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例上,“说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对比分析“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还能突出这种理解分析能力在具体生产活动“案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情分析】:本校学生生活在中等城市中,对交通运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学习“地域联系”的方式,在知识过渡上比较自然,从“识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上升到“分析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容易,但分析交通运输网的区位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的调动学生已经学习的区位分析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比认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技能,懂得交通运输网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并能够理解分析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设置情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综合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后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综合分析影响交通的区位因素后得出交通运输的合理布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需要并结合实际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态度;根据阳泉本地实例理解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综合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部分】: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区别和选择情景探究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和选择创设情景:我们生活在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阳泉市,同学们你们知道阳煤集团的煤炭为什么要向外运输,煤炭外运都有哪些主要的方式和路线吗?(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城市经济现状出发,吸引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养成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河南省安阳市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2):教案+学案+课件

2.3《城市化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1~2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上海家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宣布,该公司的合作定制建房项目已启动,这也是上海第一个“个人集资建房”项目。

“上海家圆”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一项目已募集到100万元以上的保证金,当保证金达到500万元后,该公司将开始委托开发商买地盖房。

据此回答3~4题:3、“上海家圆”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 )A.地价上涨B.交通拥挤C.环境污染D.住房困难4、“上海家圆”的建设者,在网站上发起了一个“宝山计划”,若在宝山区建商品房,最佳区位是哪幅图( )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6、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是()A.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并逐步缩小大城市范围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C.在城市的郊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D.多造高层建筑,尽量减少占地规模7、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交通拥挤 B.居住条件差 C.固体垃圾污染 D.失业人数多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回答8~9题:8、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9、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一地理《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
案一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2、了解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3、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4、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为选择实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加强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学会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委因素入手来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2、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及其我国农业的相关政策。

3、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4、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教学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农业区为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影响
教具、资料:
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列出资料清单。

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板书设计: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