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推荐书目33本)

1、《紫禁城的黄昏》作者: (英)庄士敦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译者: 陈时伟出版年: 2007-4《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
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
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
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
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2、《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作者: (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三联书店译者: 周辉荣/ 杨产新校出版年: 2005-8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历史学家、教育家、19世纪英国史方面的专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大英帝国历史专业博士,曾在北卡罗来那大学维明顿分校、西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
3、《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作者:(英国)奥里尔-斯坦因译者:向达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英国探险家奥利尔•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活动,有较大的争议。
他是尼雅遗址的发现者,也是敦煌藏经洞劫经的始作俑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但是,只要涉及新疆探险史,对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则不能避而不谈。
另著有《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等。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作者: [美] 孔飞力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译者: 陈兼 / 刘昶出版年: 1999-1。
外国人眼中的孔子和儒家

美国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据统计,《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译的语种数量居第二位。
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推测:‚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似乎已传入欧洲。
"法国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
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
‛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为佳话。
他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线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莱布尼茨斥责那些在中国传统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欧洲学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了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经院哲学的概念不相符,这真是狂妄至极!‛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一位名叫五来欣造的日本学者认为:‚儒教不仅使莱布尼茨蒙受了影响,也使德意志蒙受了影响。
‛李约瑟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
他认为:‚在历法领域中,数学在社会上属于正统的儒家知识的范畴。
‛他发现:‚在历史上,不定分析被称为‘大衍术’,这是从《易经》中一个难解的陈述句‘大衍之数五十’得来的。
《翟理斯汕广纪行》中的中国印象

科
科 教l l i 文化
《 翟理斯汕广纪 中的中国印象
( 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 区, 杭 浙江 杭 州 3 0 5 ) 10 8
摘 要 : 国汉学家翟理斯一生致力于 中国文化的研究, 英 成就 斐然。 解他对 中国的印象有助于全面了解翟理斯思想。 了 通过翟理斯早期作品《 翟 理斯汕广纪行》 来解读翟理斯眼 中的中国。 关键词: 翟理斯 ;翟理斯汕广纪行》 《 ;中国印象 他更不相信基督教在这个异教徒(aB) pg 1 I 翟 理斯 ( retAl is(8 5 13 ) 队的妇女。…这些妇女的脸上明显带着谦卑的表 前洗头 , He r ln Gl )14 ~ 9 5 b e e 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 , 剑桥大学中文教授。 他曾翻 情 , 她们中有些很年轻 , 很俊俏, 但是所有人看起 的国度里会有什么教化功能。 译中国古典文学怍 品御 - 、弗 、 弦 异》世 国{ 《 古文 来都过度劳累。 一些 着草鞋 , 济 但大部分 人 都是 翟理斯感受到了中西 文化交流上的冲撞。 但 无一例外 , 每个 是 , 他无法理解这种冲撞。 “ 历经两次鸦片战争 选珍》《E , 、目子》编撰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典籍, 赤脚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然而 , 无疑还是封闭保守的。 然而问题不 诸如 典 、中国文学史) 》《 等。 中文造 妇女胳膊 t 都戴着手镯。’ 理斯对这些客家人 失败的中国人 , ’ 曜 而且也出在西方。 驱使西方列强 诣很深, —生著述不下六十余种, 为英国汉学的创 ( ak )的描写 , H la 【 是我们了 解客家文化的珍贵资 只出在中国方面, 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 目 到 前为止 , 料。此外,翟氏 对当地老百姓同外国人的初次接 来到中国的动机 , 是追求政治和经济的特权, 而不 是善意和友好的思想文化交流。由此可知, 文化交 国外学术界论及翟理斯的文章偏少,研究远未深 触 , 很传神和幽默的描写: 做了 人。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翟理斯的关注增多了, 较有 然而翟氏笔下的中国 人是落后愚昧的。 他看 流只有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得 中国人 头 上缠 着裹 头 ( ra )穿着 宽 大 的衣 到健康的发展。 t bn , u 影响的有《 西方汉学界的“ 公敌’ , -—英 国汉学家 到 , 4结 论 翟理斯研究》王绍祥著 , 0 年) 虽然《 文对 服, ( 2 4 。 0 西》 赤着脚。翟氏在书中记述了他和—个中国朋友 翟理斯的生平及著作做了全面的论述,但是国内 有关中西服饰的对话: “ 你们外国人的衣服穿起来 翟理斯的博学在本书中得以体现 , 全书引用 其他学者的研究更多地局限在翟理斯三部最有影 很方便,但是没有我们的舒服…穿 E 这么紧的袖 欧洲古典、 当代文学五十余处, 引用的中 国文学元 》 、 肯定没法捉虱子。 素也比比 皆是 。这些为翟理斯在汉学研究 匕 的成 响的著作《 聊斋志异》 I 《 、中国文学史》 口和背心, - , 或从翻泽学的角度 , 或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 翟氏对六位一路陪伴他的舵工 , 更是刻画的 就奠定了基础 。此外, 翟理斯通过此次旅行, 对中 他们吃苦耐劳, 但是 自 , 占 私 爱 小便 国人和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些“ 亲眼目 其中 某—作品加以分析 , 而翟理斯其它的作品则 淋漓尽致 。 少人问津。 这无助于我们系统而全面地了解这位 宜 。 睹的事务” , 使他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时避免浸入歧 英国大汉学家的思想。试图通过翟理斯早期的游 “ 他们( 每当 舵工) 沿着河岸戈船时 , 0 对岸边够 途。 而, 翟理斯的行程走马观花, 他对许多事务 突袭 ’ 一下。 不管谁家种的, 采走 的描写没有深人 , 加之翟理斯当时在中国时间尚 记作品《 翟理斯汕广纪行' 来窥探这位汉学家作为 得着的蔬菜总要 ’ 驻华外交重 蝴 ( 世纪 7 年代) m 1 8 0 的中国印象 , 从 大 捆。’ 短, 文化上也有隔膜 , 这些主客观的因素使得这篇 而了解他早期的思想。 在翟理斯看来 , 很难把中国人的宗教热情和 游记中 对中国的认识有很多纰漏之处。 尽管如此, 迷信辨别开来。翟氏描写了 他和船工的—次很有 本书仍然是外国 ^ 识中国的有益尝试。 另外 。 撰 l 锯 嘶 汕广纪行》 的成书背景 清光绪三年 (87 )月 1 至 4 1 意思对话,“ 17 年 3 9日 月 8 …然后他闻我雷公( egdo h n 著本身文字精炼流畅, t o f u — h T 是一本上佳的英文读物, 其 日, 英国外交官和汉学家翟理斯先 生完成了一次 dr 豫 e 外国的船只和人, 我们心里马上把这些 内容也是研究西方汉学的有用资料。 汕头一 嘉应一惠州一羊城之行。 清光绪元年(85 天真的中国朋友对电的迷信转换成雷公, 17 告诉他 注 释 D 翟理斯汕广纪 第 7 页, 5 5 页, 行》 2 1 页。 0 1 年) 发生了 “ 马嘉理事件.或称“ , , 滇案” 并引发了中 也霹。 他接着询问我们那好 ^ 是否被雷公霹过, ( 参见《 当 5页。 英之间长达一年半的谈判 , 以签订《 烟台条约》 为 被告知这种事情不幸发生过时,他善意地解释说 2 参 考文献 结束。 台 条约》 内容之—是“ 昭雪滇案”其中规 在中国就从没。我们马上恭维说中国就没有好人 , 定“ 由英国驻京大臣随时派员分往各省 , 查看张贴 会被霹。他笑了。 说衙门老爷就曾被霹过” 。∞ 【 王绍祥. l 】 汉学界的“ 公敌’ 英国汉学 . _ 一 界翟理斯 3翟理斯眼中的中国文化 告示情形。 曜 理斯当时以 代领事的身份被英国 ( 8 l3 )f : I4 9 5曰 究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0. 2 4 0 政府派驻广东汕头,此次是代表英国政府履行上 翟理斯 17 年写作本书的时候 , 86 对中国文 [[ 孟德卫著, 2 美】 1 江文君 , 菲丁. 姚 留宝苏圣捷译 : 述规定中的‘ 涨 贴告示情形” 。 化已经有相当的了解。 在本书中, 翟理斯引用的中 10 一8 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北京: 5 O 10 田 新星出版 20, . 8 翟理斯的这篇纪行主要是讲述他此行在公 国 谚语、 诗歌、 神话故事、 历史典故俯首皆是。‘ 社 .0 71 7 ‘ 水 务之外的见闻和感受。翟理斯文风典雅 , 文笔洗 急难流滩地月,山高不凝白云飞”这样一爵 联 【翟理斯原誊 黄秉婶 埘 3 】 编撰. 翟理斯汕广纪行咖 上 练, 对沿途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 所恩所想充分展 (ope cu l)被翟理斯做了很到位 的翻译 ,T og t 海 : 大学 出版 社 ,0 7 。 t ‘hu h ' 复旦 2 0" 5 he o r n b s f t l t c n ’r  ̄T o h 4b 示了—个风 华正茂、 才思敏捷的外交官和汉学家 t tr e t e wi i al ve C l y f t e [ , 浸: l ̄ f- 翟理斯译. 聊斋志异迨 的注释与译本的
外国人对中国琉璃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琉璃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琉璃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的。
琉璃被誉为中国古代工艺的瑰宝,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学价值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关注。
首先,外国人高度评价中国琉璃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琉璃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高温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经验。
外国人赞叹中国琉璃能够在古代技术条件下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平,认为其独特的色彩、光泽和质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外国人对中国琉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也给予了肯定。
琉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符号,常常被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装饰,代表着权力和信仰。
外国人认为中国琉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外国人还对中国琉璃的国际影响力和收藏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琉璃作为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一,曾经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工艺美术产生深远影响。
外国人认为中国琉璃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是收藏家们追逐的热门藏品之一。
总的来说,外国人对中国琉璃的评价是正面的,他们惊叹于中国琉璃的工艺水平和美学价值,认同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同时也看重其国际影响力和收藏价值。
外国对论语的评价

外国对论语的评价
论语之于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是太重要了。
由孔子著作,历来备受外国学者的称赞。
下面是外国学者对论语的评价:
一、一部千古最成功的哲学名著
外国学者对论语一致认为,论语除了被视为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传统哲学著作之外,它也是一部千古最成功的哲学名著。
论语的智慧乃至是被称为“太极”的哲学思想,孕育出了最古老而且最流传最宽广的中华文化。
而且论语以其准确无误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东西方可以数其为最一流的名著。
二、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论语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包含着古人的智慧,而且除了传达着孔子的威望外,还把他的思想穿越了时空的洪流。
它将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历经东汉史演绎,最终领先于英国的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对汉字文明的影响,是全世界极为重要的文化的传播者,被当作是全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文献和理论来引用。
三、它的思想深远影响
论语意义重大,其足迹遍及了众多学科,语言、历史、宗教,神学以及政治、精神和良知。
它最普遍的思想深远影响其他古人学者的作品,包括晏子、老庄、
庄子、著诸前后辈兼容荡谈,深敬思想贡献的高度受褒扬。
总之,外国学者对论语的评价是肯定的,他们无一不认为论语具有一流的学术价值,它是千古最伟大的哲学典籍,其影响深远而广泛,其思想对全世界文化乃
至是世界历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上海老城厢湖心亭的文学镜像

近代日本作家凝视的“中国”风景——上海老城厢湖心亭的文学镜像秦刚摘要:上海老城厢的核心地标湖心亭和九曲桥,自晚清时期就已成为一处驰名世界的中国景观,是“他者之眼”中一个象征中国的视觉符号。
文章选取甲午战争至二战末期近半个世纪间的多位日本作家的游记、随笔和小说作为分析对象,考察他们如何观看和书写湖心亭并赋予其象征性;同时,论述来自外部的凝视如何反向影响中国作家,以及在这些关于湖心亭的话语中如何体现观看者面对景观的自我建构。
湖心亭作为一个景观的文化史,其实正是以其为媒介的自我与他者互识与互视的历史。
关键词:上海;湖心亭;中国景观;他者的凝视;日本作家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1-0090-(09)DOI:10.13852/KI.JSHNU.2021.01.009中国人在上海看世界,必定要去外滩。
而世界在上海观看中国的目光,一直聚焦的则是老城厢豫园对面的湖心亭和九曲桥。
上海开埠之后,这里是“他者之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景点。
湖心亭建成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原为豫园中一景。
兴建之初有文记曰:“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作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亭外远近植芙蕖万柄,花时望之灿若云锦,凭栏延赏,则飞香喷鼻,鲜色袭衣,虽夏月甚暑,洒然沁人心脾。
”①这里曾一度辟为上海青蓝布业公所,1855年作为上海第一座茶楼开业,至今运营已有165年。
但与其建筑本身及作为茶楼的价值相比,湖心亭作为一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景观的意义与价值,才真正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虽然上海曾在2004年和2008年把精致的湖心亭仿古建筑分别赠送给两个欧洲城市——法国的里尔和德国的汉堡,但那两处复制品必将生成全然不同的景观意义。
按照英国文化地理学家丹尼斯·科斯格罗夫的著名观点,景观其实是一种“观看方式”,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力量所决定的。
而且,具有这种“观看”特权的,是能够将自我与场景分离出来的外来者。
外国名人对长城的评价

外国名人对长城的评价介绍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壮丽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几千年来,长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不仅中国人对长城充满了自豪和敬意,许多外国名人也对长城赞叹不已。
本文将探讨一些外国名人对长城的评价。
世界名人对长城的评价一、巴菲特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他曾对长城的规模和历史深感钦佩。
在他的一次中国之行中,他特意前往参观长城,他说:“长城是中国民族英雄主义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二、希拉里·克林顿希拉里是美国前国务卿,在一次中国访问中她也参观了长城。
她对长城的辉煌和壮丽印象深刻,她在推特上写道:“长城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乔丹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乔丹也曾经来中国参观长城。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长城的壮丽和伟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集体精神和力量。
”四、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苏哈托是印度尼西亚的前总统,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参观了长城。
他说:“长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独特的文化。
”长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 历史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伟大工程,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成为世界上最宏伟的防御工事之一。
它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力的象征。
2. 文化意义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匠心独运。
长城的砖石结构和雄伟壮观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它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学者前来研究和创作,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长城在世界上的影响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长城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游客来中国参观长城,他们带回了对长城的赞叹和敬意,推动了长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便孕育了许多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得以流传至今,国内外的研究者也都在研究这些文化。
Gai说,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文化Yin能力交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Xu多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中Guo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大家研究,弘扬。
比如,儒家文化文明De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Wen化理论,其中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其发展的历史途径,Dou在海外的学者的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论证与阐释。
孔子的Yi学思想与文化形式也在外国学者的研究中得到普遍的肯定,Nei容涉及心态、思辨习惯、学术思辩规范、武艺格调、用语Fang式等等,也都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研究。
Bug但是,由于文化文字、历史时空、思维Ai态等问题,导致国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障碍。
Tong而在研究时,国外学者也要求严格遵守研究的专业Ji准,在调研中应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Dao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国际文化交流Zhang下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国外研究中Guo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认真阅读中国古代著作,充分认识Shi中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认识中Guo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中所发挥的作用。
同时,还要注Yi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发掘历史上传统文化的Nei涵与表征,以及传统文化的反思、继承和续写。
因Ci,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Yong以探索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更可以藉此拓展文化Guan线,为世界各国之间架起文化桥梁,促进国际间De文化交流。
在未来,国外对中国传统文Hua的研究将会继续深入下去,中国传统文化也将会Bang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强目外国学者眼【l】硇巾国文化曰慧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那么今天的中国文化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貌,在外国人的口中又作何评价呢?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巧妙的融合中外的文化."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在世界的独特存在.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美国尼德兰环球娱乐公司总裁尼德兰说.口李舫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高度物质化的生活方式等.新加坡学者蔡志礼教授说:"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够以2010年9月18日,一堂生动有趣的传统戏曲示范讲座在西安举行,听讲座的是来自芬兰,西班牙,美国等地的十几位外国人,芬兰女孩安琪化的秦腔妆很有魅力.陈团结摄瑞典着名汉学家林西丽教授对中国文化颇为精通,她详细列举了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科技数学,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感慨中国造纸,印刷,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犹自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意大利威尼斯佛斯卡利大学蒂其亚娜教授对中国文化蕴含的特有价值有着独到的认识,她认为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38?新华月报?2011年11月?上明的核心体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印刷术等的传人,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是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外国公众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t;L~n:北京奥运会,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但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也限制了国外民众对于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他建议,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符号不能一成不变,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如龙的图腾"需淡化其'威严'的一面,而呈现其和善的一面."国客呈受需蠡陛我们今天的时代是文化的时代,是文化制胜的时代."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当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位丹麦学者说,"当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不只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社会发展和地缘政治影响方面,而且体现在紧跟时代潮流,和谐发展的能力方面,以及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文明冲突等挑战性问题上."很多外国人士谈到中国文化,认为其所以从未间断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开放性,包容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莫斯科东方学院手稿研究所所长波波娃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了许多外国文化的优长.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特有的包容性使其成功吸收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精髓,直至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是以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来引领的世纪,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于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受众的吸引力.马来西亚学者戴小华,张晓卿说,文化传播和交流是要通过情感,思想,心灵之间的交流,让各国民众相互了解,理解,尊重,产生好感,认同感乃至欣赏对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基于文化交流之上的国家关系,才能带来持久,稳固的关系,才是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前提和需要.文化无疑应该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如何保护自身文化的独特品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世界文化趋同是一种很危险的趋势,这样会抹去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加拿大吉尔大学副校长歌德斯坦认为,"世界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民族都应积极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因为那是民族的'根'.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不同文化和谐共存,世界才能多彩缤纷."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人首先要走出去."中国应该发掘民间潜力, 培养当代文化名人,为中国人走出去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利奇建议中国大力推动民间交往.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规则,人民之间的直接交往才最具有实质意义.推广当代文化要善用策略与资源,借力强大的民间力量,巩固和扩大文化发展的基础.团集霁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安德鲁?塞耶斯认为,文化发展的关键是重视文化教育,培养文化人才.文化发展应与大众教育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应该成为重要的教育基地,让每位公民从小就能感受文化,欣赏文化,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浓郁起来.只有将文化理念,艺术欣赏融人日常教育,才会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外国学者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警惕文化发展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院长格兰特认为,经济发展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心理,尤其是在消费方式和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上,文化艺术,历史遗产则能够很好地抚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们心灵产生的干扰和侵蚀.不少英国学者建议,中国政府在加大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建设一流的文化设施之外,还要下大力气建立与之匹配的文化管理制度,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文化事业,文化项目.从英国的经验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文化艺术的投入,通过建立全国及区域艺术委员会对文化团体和个人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创新,并创办众多国际性艺术节,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甘德瑞认为,文化领域既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谋求发展,诸如交响乐,芭蕾舞等高雅艺术在西方国家同样需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生存发展.他建议,中国政府应减少政府资助的文艺团体的数量,同时加大对诸如国家级京剧院团等重点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以保证中国传统艺术精粹不断传承.中国应努力培养健康健全的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艺院团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让市场票房,企业赞助共同支撑文化的发展.日砉嚣景鐾需语权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已经不言而喻,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中国不断地增加席位,收获尊重,但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交流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还亟待增强.美国迪士尼亚太区总裁安明智认为,中国经济大发展必然带来人们对文化的更高需求,相信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瓦萨里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背景下,中国作为大国,其文化在世界所占的份额很小,反差明显.所以,未来中国文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当代中国在融人国际化潮流的同时,要保持并扞卫自己的特色.印度学者谭中说, 从泰戈尔到阿玛蒂亚森,都保持着与西方相疏相离的态度,他们因自身的独立性而受到西方知识界的尊重.中国不妨借鉴这种独立和反思.如何加强当代创新文化的对外传播?瓦萨里说:"如太极拳,警句或书法,这些领域是迷人的,但我并不认为这些东西能吸引大多数西方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音乐,经济和政治发展,简言之是中国当代文化."安德鲁?塞耶斯说:"京剧,杂技等传统艺术形式确实具有巨大的魅力,但是西方观众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状况和思潮的艺术作品."奥地利维也纳城市演艺公司总经理费尔特提出,中国创作的文化产品应考虑国外市场需求,不仅要有艺术质量,而且要能够满足国外观众的兴趣.中国每年向国外推出不少文化作品,在内容形式上打破单一,在情感上打动国外受众,同时应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必要时还可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开辟国际推广渠道. 美籍华人艺术家丁绍光提出,美国用三个"M"控制文化艺术——Market(市场),Museum(博物馆),Media(媒体),这三个"M"令许多美国认可的艺术价值在欧洲得以推广.他认为,如何评判当代文化,中国艺术界,理论界,评论界尚没有拿出中国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一些艺术领域还在按照美国或西方的观点评价本土的当代创作,"中国今天已经到了应该拿出自己的文化艺术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时候了."丁绍光说.(摘自10月14日《人民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新华月报?2011年11月?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