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10镜头组接原则

合集下载

镜头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

四、应与画面主体位置相匹配
组接单一方向的主体,在前后画面中应保持运动方向一致。组接由相反横向斜线组成环形运动的一个主体,在前后画面中应设有明显标志的参照物,暗示主体运动的方向。而当两个相反方向的主体相向运动时,可用交替出现的方式来描述双方即将相遇的情景,同时可让主体画面分别越来越清晰,画面长度越来越短,以加强冲突的气氛。组接逆向或背向摄像机的主体,画面在纵向无论前进或后退都是一种中性运动(类似静止画面),可以和任何运动方向画面组接,但动静之间要暗示改变方向的中性镜头(即运动方向主体的起幅或落幅)过渡。
八、巧妙利用影调、色彩、光线的造型效果
依靠镜头画面内容本身的联系性、逻辑性组接画面的形式,又称画面的切换,特点是自然连贯、节奏鲜明,操作上不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此外,还可利用影调、色彩、光线的造型作用组接画面,运用镜头技术条件使画面衔接生动而富于艺术性的变化。如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对于彩色画面来说,还要注意色彩问题,无论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节目内容的通畅表达。
二、要符合视觉批判原则
画面中人在静态时的视向与前后画面中人或景物画面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主体在静态和动态时都保持一种设定方向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前后画面中主题动向和视向的一致性。在静态屏幕画面中虽然没有动态画面中的动作轴线,但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之间却存在一条假想的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不同,它始终是一条直线),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否则,也会造成“跳轴”错误。这时前后画面上人物位置不仅相反,而且人的注视方向也会相反。为了保证前后两画面主体避免造成“跳轴”错误,应注意每个画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别是落幅主体的视向以及动作、位置一致。因为一个画面的结束就是下一个画面的起始,若结束轴线与镜头开始不同,就要在镜头结束前从主体间重新设定一条新轴线。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镜头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

3.表现独特纪实性 长镜头也有表现情绪和主题思想的艺术表现作用。
二、空镜头 (一)界定
在电影里是指没有人物的镜头。 在电视教育片中主要是指没有具体的主体的镜头。
(二)作用 1.介绍情节背景 空镜头可以用来表明主体活动所在的地点、环境、时间 等因素。
2.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在空镜头中虽然没有人物的出现,但是画面中的景象 往往具有某种深刻的象征意义,耐人寻味。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否则也会产生跳动,好像一个连续镜头从中间被截去了 一段一样。而对于不同画面主体的镜头,无论是相同景别 ,还是不同景别,都可以组接在一起。
3.同机位、同景别的画面是不能直接相接的。 因为表现同一环境里的同一对象,景别又相同,其画面 内容没有多少变化,这样连接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是在不 同的环境里,则出现变把戏式的环境跳动感。
3.切换作用 给观众一段转换思维的时间,把对前段的思考渐渐停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段内容。
一、符合观众逻辑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生活中也习 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2.要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 观众习惯于在相邻的事物间建立某种联系,如因果关 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平行关系等。 前后两镜头不同的景别、角度、画面内容,都会引起观 众思维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2.静接静 “静”指的是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这里的“静” 有三种含义:其一,是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其二,是 画面主体是静止的;其三,是运动镜头起幅和落幅的静止 画面。这个“静”,并不只是镜头画面的绝对静止,只是 要求在镜头切换的前后,画面没有太大的动感就可以了。 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两镜头组接。静接静和 动接动一样,都是利用画面内在节奏的一致性衔接。静接 静同样有两种形式:一是画面内主体的静接静。如停车场 里静止的汽车接静止的轮胎。另一种形式是画面外的静接 静,如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

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开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表达。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根底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开展不宜过分剧烈,否那么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开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消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开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消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消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消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似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似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屡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场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镜头组接与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与组接原则

可编辑ppt
58
B. 对镜头运动
C. a. 动接动
D.
若前一镜头无落幅,下一个镜头则无需起
幅;
E. b. 静接静
F.
若前一镜头有落幅,下一个镜头必须有起
幅。
C.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的组接
D. 静接静
E. a. 固定镜头 + 运动镜头(有起幅)
F. b. 运动镜头(有落幅)+ 固定镜头
可编辑ppt
59
可编辑ppt
38
可编辑ppt
39
可编辑ppt
40
对话轴线/关系轴线 ——每两个主体之间的连接线(直线)
可编辑ppt
41Βιβλιοθήκη 在轴线一侧180º内设置机位
镜头应带有主观参与 意识——在介绍完关系后, 就应及时转到“过肩镜头、 近景” (主观镜头、交叉拍摄)
长时间在轴线垂直点 上设置机位就缺少参与意 识。
(1)中性运动方向镜头
(2)同一主体物特写(无明显方向特征)
(3)运动方向混乱镜头
(4)插入或切出镜头
(5)空镜头
4、借助人物视线
5、全景再次交代视点 可编辑ppt
51
双轴线:
可编辑ppt
52
可编辑ppt
53
a-b
a-c
由零方向(中性方向)产生运动的连续
可编辑ppt
54
利用“中性”镜头建立方向的连 续
可编辑ppt
42
可编辑ppt
43
可编辑ppt
44
可编辑ppt
45
可编辑ppt
46
三人或更多人对话的处理——
三个对话轴线,遵从哪条直线都不好
– 只能在两个轴线的夹角取镜头 – 或:分别用三台机拍摄三个主体

镜头组接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
1.机位相同时,景别必须要有明显的变化,否则将产 生画面主体的跳动。
机位相同时,景别必须要有明显的变化,否则将产生画 面主体的跳动。但是,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为了营 造某种特定的情绪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含义时,也会将 相同景别的镜头反复组接起来,这样可以造成一种积累的 效果。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摄像机的机位。
3.切换作用 给观众一段转换思维的时间,把对前段的思考渐渐停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段内容。
一、符合观众逻辑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在生活中也习 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2.要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 观众习惯于在相邻的事物间建立某种联系,如因果关
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平行关系等。 前后两镜头不同的景别、角度、画面内容,都会引起观
止,将注意力转移到下气氛,烘托感情 1.要符合观众的生活逻辑
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两镜头组接。
时在间空上 镜小头于中3虽0然秒没在,有需人空要物进的镜行出剪现头接,的但中镜是头画虽。面中然的景没象 有人物的出现,但是画面中的景象
其二,是画面主体是静止的;
四、动静相接
1.动接动 “动”指的是视觉上有明显动感的镜头,既包括画面内主 体的运动,也包括画面外的运动。我们按照“动”的内容将 所谓的“动接动”分为三类:一类是画面内主体的动接动, 如运动汽车→运动火车→运动的自行车;另一个是画面外 的动接动,如移镜头→推镜头;第三类是画面内主体的运 动与画面外运动的组接。这种组接的前提是画面内主体的 运动与镜头的运动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镜头的运动正 代表着画面内主体运动的运动趋势,或是镜头的运动是画 面内主体运动所造成的结果。
2.方向轴线(匹配视觉线规则)

浅谈镜头的组接原则和方法

浅谈镜头的组接原则和方法
头 , 么 摇 镜 头 要 有 “ 幅 ” 否 则 画 面 就 会 给 人 一 种 跳 动 的 视 那 落 , 觉感 。
( ) 线、 五 光 色调 的过 渡要 自然
动 接 动— — 动 指 的 是 画 面 内主 体 的运 动 。如 果 画 面 中 同一 主体或不同主体 的动作是连 贯 的, 以动作接 动作 , 到顺 畅 、 可 达
简洁 过 渡 的 目的 , 们 简 称 为 “ 接 动 ” 如 跑 动 的汽 车 与登 着 自 我 动 。
行 车 快 速 通 过 的 人 群 连 接 ,是 动 体 接 动 体 ,就 能 收 到 顺 畅 的效
破坏的目的。 因此企业或个人加强本身的网络保护知识, 看绝对
科技 —





一 一

样 。 同 机 位 同 景别 的 画 面不 能 直 接 相 接 。 ③ 因为 表 现 同一 环 境
运 动 方 式 或 镜 头 内主 体 运 动 , 画面 构 成 运 动 性 镜 头 。固 定 性 镜 使
头 与 运 动 性 镜 头 之 间 的组 接 主 要 分 为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1固定 性 镜 头 之 间的 组接 .
里 的 同 一 对 象 , 别 又 相 同 , 画 面 内 容 是 差 不 多 的 , 样 连 接 景 其 这 没 有 什 么 意 义 ; 果 是 在 不 同 的环 境 里 , 出 现 环境 跳动 感 。 如 则
头 。 体 运 动 的 镜 头 要 与 主 体 静 止 的镜 头 相 接 时 , 运 动 的 要 主 等
运 动 性 镜 头 主要 分 为 主 体 运 动 镜 头 运 动 、主 体 运 动 镜 头 不
素 停 下 来 才 能 与 静 止 的 主 体 画 面 连 接 。 运 动 镜 头 和 静 止 镜 头

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

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

镜头组接原则与技巧一、镜头的组接原则镜头组接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识规律,因此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镜头的组接不是随意的。

上面已谈过熟睡的小孩、铅笔和香烟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不知所云。

镜头组接必须合乎逻辑,要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要合乎生活的习惯,要合乎认识和思想的逻辑。

事物的运动状态有必然的发展规律。

人们也习惯按这一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比如,老师在投影器上放上一张投影片,学生必将想看清在银幕』:出现什么图像;运动员拉开弓箭,观众下一步必想知道中靶的情况如何。

有一个片子是拍摄某游乐场的情况,有射箭、跑马、骑骆驼……等,拍摄者拍下了不少精彩镜头,但在编辑时却忽视了镜头组按的原则,在拉弓射箭的镜头之后,却按上一个跑马的镜头。

人们看后还有点担心射出的箭是否射中奔跑中的马。

类似的镜头组按,还导致出现了一桩“现行反革命”案。

在““””初期,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民兵训练的新闻片,在民兵射击的镜头之后,接着是民兵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镜头。

“造反派”就抓着这一点说院是将枪口刘准毛主席射击,是对毛主席有刻骨仇恨,包括台长在内部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尽管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反革命,后来也平反了,但从镜头组接的逻辑推理上他们确是错的。

所以镜头的组接不能随意,必须合乎逻辑。

(二)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拍摄下来的镜头,在进行组接时,就能使镜头中主体物的位置、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合乎人们的观察规律。

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混乱。

如拍摄踢足球,甲队是射左方球门,乙队是射右方球门,若有一台摄像机从相反方向拍摄,看上去就变成甲队也射右方自己防守的球门了。

又如有三个人站在一边向目标物射击,拍第一人是向右射击,拍第二个人时,机位被调到另一边,于是从画面上看起来是向左射击,第三个人又是向右射击,这样,组接以后的屏幕效果便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方向混乱的镜头,在拍摄时必须遵守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即在处理两个以上人物的动作方向及相互间的交流时,人物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谓之“轴线”(见图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动接动”——不同主体运动镜头的连接
如: 汽车轮----车床表现生产;汽车轮----炮弹
如:足球赛的射门场面。在运动员起脚射门动作 刚刚做完的一瞬间,接守门员跃起扑球 注意:“动接动”应与动作剪接点严格区分 ,
动作剪接点是同一主体。
“动接动”是不同主体镜头的切换。
B、“动接动”运动镜头的组接,即:“ 运 动接运动”。 如果运动的方向一致,上 一 个镜头的落幅和下一个镜头的起幅可以剪 掉,使镜头连贯的运动起来。
相关内容回顾 一、编导与制作的两大理论支撑
1、长镜头理论……………安德烈 ●巴赞
2、蒙太奇理论……………爱森斯坦 二、编导与制作的两大技术支持 1、基于磁记录技术的线性编辑方式(数字、模拟)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非线性编辑方式
三、运用理论与技术的现状………
两大理论、两种技术同时存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四、后期编辑解决的问题
(如:三个镜头)
(1)一张没有表情的男人的脸(2) 一支手枪(3)哈哈 大笑的脸 普多夫金和库里肖夫的这个实验, 告诉我们四个方面的含义:
(1)单个镜头只有其独立的表现意义.
(2)组接产生了新的表现意义
(3)不同的组接产生不同的表现意义
(4) 组接后赋予了镜头新的含义
宣传政策、 反映生活、
2、“半截子”镜头
剪接点都落在主体运动过程中的镜 头切换方法。
“半截子”镜头组接在一起能制造 气氛、增加动感、加快节奏、营造 氛围。
3、静接静 在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镜头的切换方式。
“静接静”含有几层意思:
A、静态镜头接静态镜头。 静态镜头:指造型元素和结构无变化,或变化不明 显,机器固定拍摄的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 不变)
医生验血过程:
镜头1. 护士用器械从患者耳朵上采下血样.
镜头2.
镜头3.
把血样涂在玻璃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看
放大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图像.
镜头4.
镜头5.
医生填写化验单
放大化验单上的化验结果.
其中 3. 5是两个主观镜头.这符合观众的心理要求。
1、“动接动”有两层意思:{两个在视觉 上 都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的切换方法}
A ▲
B

▲ C
2、合理越轴的方法
1)在越轴镜头前插一个交代环境的全景
2)用移动摄影方法,由轴线一侧过度到另一侧
3)利用人物的某个大幅度的动作跳轴 4)用挡死镜头的方法越轴 5)用远景、特写等无方向特征的镜头,冲淡跳 轴的感觉 6)在有强烈节奏的情节中,可以故意以一定频 率的跳轴镜头,组成段落。以加强节奏感。
单一场景中的两个连续镜头,其中的动 作必须衔接“即,使一组连续镜头中的行 动和动作保持精确的连贯性” 。
有一个人坐在桌子边,桌上 有一杯酒,他把身子往前一 倾,用右手举起杯,送到唇 边并喝酒。假设是由三个景 别拍摄的。分析几种可能的 剪辑方法。
(1)若从全景剪到中景
1)可以让动作以全景开始,然后人的手臂往上 或往下举的动作中的某一点剪到相称的中景。 2)可以等到手抓住杯子的那一霎那进行剪辑, 使手向上举的全部动作出现在中景。
800°C ,及钟面显示的时间。
3、 推钟面显示的时间。
4、 打开炉门,坩埚呈红色,取出放在白瓷盘上。
景别变化梯度举例:
要表现电子实验室学生用示波器测电子元件的场面。 1、第一个镜头是实验室全景,十二位学生都在实 验台旁做实验。 2 、接一个特写,示波器屏幕上的矩形波形。
这种组接法,两个镜头跳动太大,观众弄不清 这两个画面的内在联系,不知矩形波从何而来。
同机位、同景别、同一主
体的画面不能组接。
为什么呢?
a、这种画面构图缺乏变化,画面看起来雷
同,就象一个镜头不停的重复。
b、景别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
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点变化,人的视觉就 会产生跳动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一个坩埚灼烧的实验 。坩埚放在马沸炉中,等温度升到800°C,要控 制恒温灼烧30分钟,当然不能实际记录,我们这 样表现: 1、 把坩埚放在马沸炉中,关上门 2、 镜头逐渐推向马沸炉温度指示表,已达到
倡导文明、
传播知识, 坚持“二为”方针和“双百”方针。
1、 “二为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 “三个代表”: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闻片: 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科教片: 不但要注重知识、技术的传播,而且 要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 文艺片、故事片:要把思想、品质、情操教育, 寓于文化娱乐之中。
以科学的精神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政治题材要快————即政治兴趣 感情题材要细————即感情满足 娱乐题材要绝————即满足好奇 艺术题材要雅————即艺术享受
思维逻辑:
这里是指观众的视觉心理要求,要充分 考虑观众的思维习惯,就可以调动观众的欣 赏兴趣、加深对表达内容的理解。 例如:1.一个人受了伤,下面可以直接接医院。 2.要表现一个医生为患者验一个大红接一个大绿 不能一个柔和接一个强反差
否则,技术上造成接点跳跃,艺术 上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图象信号0。7V
同步信号0。3V
视频全电视信号
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 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 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的一条 无形的线。
突然喷出的水喷了园丁一脸。
6、近
一张调皮的孩子的笑脸。
7、近—-全(拉、摇)
园丁回头发现孩子,恼怒地向他追来,(拉) 孩子向花园深处逃去,(摇)
8、近(跟摇) 9、近(跟摇)
孩子在华丛中串行。 园丁在后面紧追。
10、特(跟推)
11、全
花草在他们脚下纷纷倒下
园丁捉住了孩子,揍他的
屁股,孩子叫着。求饶。
12、特-中-大全
地上的皮管空淌着水,园丁伸手拿起水管( 拉)他继续浇花(摇),透过前景的花丛,可以 看到孩子远远离去的背影
1、画面编辑时,镜头组接需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2、 什么是“动接动”“静接静”组接原则? 3、 什么是“半截子”镜头?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4、什么是“轴线”?轴线一般分为哪几种?请 举例 说明。 5、 请分别画出内反拍和外反拍的机位图。 6、 请给《水浇园丁》分镜头。 7、 请用不超过8个镜头,表现出《孤独》。
镜头组接原则训练
要求 1、突出主体和主题的镜头段落编辑。
2、动接动”“静接静”的组接技巧。
3、掌握镜头组接中的轴线规律。
4、掌握叙事段落的组接。
5、掌握营造气氛和趣味的镜头组接技巧。



内反拍:
A
B



内反拍:
A
B



总结
尽管必须牢记剪接的机械规则,但是
在任何两个镜头连接时,决定性的考虑却 应该是:“这一转变是出于戏剧上的需要 。 “一组连贯的镜头,如果每个镜头在戏剧 上 都有用,即使机械上的协调还不够完整, 看起来也常常是流畅的。
举例:A在自己楼下街上和B谈话,并 和B告别,接着剧本要求下面镜头应该 发生在他住的四楼房间里,他和他的妻 子两个人。
B、 如果主体运动不是连贯的,或它们中间有停 顿时,这两个镜头相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 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以后,再接一个主体从静止 开始的画面。
C、对于不同方向的运动镜头来说,要有“落幅 ” 和“起幅”。 落幅:指一个运动镜头结尾部分停止的片刻 起幅:指一个运动镜头运动前停止的片刻. 例如:两个不同方向的摇镜头相接时, 要有起幅和落幅。落幅接起幅才行。 D、运动镜头和静态镜头组接也要遵守“静接静 ” 原 则。
(2)从特写剪到中景 在演员开始向前倾时,观众就会“盼望”见 到动作的效果,这最容易剪辑。 (3)从中景剪到特写
动作的绝大部分可以在中景中表现出来。特 写镜头可以等到他的手刚进入画面的时候, 这是因为,正是在特写刚刚包容了全部有意 义的动作时所进行的。
过肩镜头的运用
行动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
外反拍: A B
3、当两人分手时,A说妻子在家里等着他,下个 镜头可直接剪接到房间里的妻子,梢停后,接A正 在走进门来。
这说明戏剧性使不连贯性变的不成 为问题,前述情况下,“前一个场景的 观念都在下一个镜头中延续下去,戏剧 上的连贯性很强,足以使观众忽略按自 然并不准确的地方。”
举例2: 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他把一支香烟递 到嘴边,正在口袋里寻找火柴。没有找到 ,他环视了一下房间,突然脸上掠过一种 看到什么东西的表情。他站起身来走到房 间的另一端,那边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盒 火柴。
1、 如果按照现实生活剪,要表现A走 进楼,等 电梯,进电梯,开到四楼,出电梯,然后走到自 己门前,开门。这些全表现后,才能接第二场景 (他和妻在一起)。
2、 A和B谈话后,画面停在B身上,让A走出 画 面,B梢作停留后,接A正在走进他的 房子。B在 画面中停留的那段时间,足以暗示A在同时已经 走上了四楼。
两种剪辑方法: a. 坐在椅子里的全部动作用一个镜头表现出来 ,然后接相应的表现演员起动的动作,并随着他 的步子摇到桌子那边。 b 第一个镜头同上面一样,然后当那个人看到 什么东西“正要”站起的时候,我们就剪到他所 看到的东西,即桌子上的火柴.并将火柴的镜头一 直保留到演员进入画面,到他把火柴拿起为止。
另一种: 全1、实验室里十二位学生在做实验。
中2、一个学生在一示波器前测试某元件。
近3、扭动示波器旋钮。
特4、示波器屏幕的矩形波。
组接镜头时,景别的变化要适应观众 视觉心理规律的要求。
影调:影像所表现出的景物的明暗层次。 是画面亮、暗方面的表征。 色调:局部色相,是一组色彩关系所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