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

合集下载

标准的握笔姿势

标准的握笔姿势

标准的握笔姿势首先,正确的握笔姿势应该是三指法。

也就是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握笔。

大拇指和食指负责控制笔的移动,中指则用来支撑笔杆。

这样的握笔姿势可以保持手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书写时的笔画流畅和准确。

其次,握笔的力度也非常重要。

握笔的力度应该是轻松的,不应该用力过猛。

过大的握笔力度会导致手部疲劳和不适,同时也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美观度。

因此,正确的握笔姿势应该是轻松自然的,不需要用力过度。

另外,笔尖的角度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笔尖与纸张的夹角应该在45度左右,这样可以使得笔画更加流畅和美观。

如果夹角太小,会导致笔尖与纸张摩擦过大,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如果夹角太大,会导致笔画不够准确和稳定。

因此,正确的握笔姿势应该是保持适当的笔尖夹角,有利于书写时的笔画流畅和准确。

此外,坐姿也会对握笔姿势产生影响。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端正、挺胸、放松肩膀和手臂,这样可以使得手部肌肉放松,有利于握笔姿势的正确和稳定。

同时,坐姿的端正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有利于书写时的笔画流畅和准确。

最后,握笔姿势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坚持。

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坚持,才能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提高书写的效率和美观度。

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书写和绘画中,多加注意自己的握笔姿势,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逐渐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

总的来说,标准的握笔姿势应该是三指法,轻松自然的握笔力度,适当的笔尖夹角,正确的坐姿和长期的练习和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提高书写的效率和美观度。

希望大家在日常的书写和绘画中,多加注意握笔姿势,逐渐养成正确的习惯,提高书写的质量和效率。

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附图)

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附图)

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
握笔写字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

一拳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一胳膊肘),手到笔尖一寸(两个手指头宽)。

口令是: 身:坐正、脚:放平、背:挺直、一寸一尺一拳.
握笔的姿势表述一: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笔杆躺着(躺在虎口上)。

握笔的姿势表述二: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

笔杆与纸面保持60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正确的写字姿势:
1。

握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

握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

握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对于字迹的流畅和手部的舒适性都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握笔方法和写字的姿势:
握笔的方法:
1. 三指法: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笔杆,大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三角形。

2. 四指法: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第四指夹住笔杆,形成一个方形。

3. 拇食法: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中指轻轻支撑在笔的底部。

写字的姿势:
1. 坐姿端正:保持坐姿端正,双脚平放在地上,腰背挺直。

2. 手腕放松:手腕不要过于僵硬,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

3. 手臂运动:在写字时,应该以手臂为主进行运动,而不是只用手腕。

4. 纸张角度:纸张角度应该稍微倾斜,有利于手的运动和视线的集中。

5. 握笔力度:握笔的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导致失控,也不能过重影响舒适度。

6. 眼睛注视:眼睛应该注视着写字的位置,保持对书写区域的集中。

培养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需要一定的练习和习惯养成。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可以找到适合个人习惯和手型的最佳方式。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我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精髓。

但其执笔方法也很讲究,错误的执笔方法,不但会影响书法艺术的提升,同时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近视、颈椎突出等等问题。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

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

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

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

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

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

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

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一、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二、枕腕、悬腕与悬肘枕腕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

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

硬笔握笔的正确握法

硬笔握笔的正确握法

硬笔握笔的正确握法硬笔握笔是指使用钢笔或者铅笔等硬质笔尖的书写工具时的握持方式。

正确的握笔姿势不仅可以提高书写的效果,还可以减少手部疲劳和不适。

本文将介绍硬笔握笔的正确方法,帮助读者改善书写姿势,提高书写质量。

一、正确的握笔姿势1. 手指位置:将笔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用拇指轻轻固定住笔杆。

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与笔杆接触,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

2. 握笔角度:将笔尖与纸面成约45°的角度,这样可以使笔尖更好地接触纸面,书写更顺畅。

3. 笔杆位置:笔杆应该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靠近指尖而不是指根部。

这样可以提高握笔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4. 支撑点:小指可以轻轻地触碰纸面,起到支撑和稳定笔的作用。

同时,可以利用手腕的自然运动来控制笔的移动。

二、握笔的重要性1. 提高书写效果: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使笔尖更好地接触纸面,从而书写更加清晰、流畅。

握笔姿势不正确时,笔尖容易滑动,书写效果较差。

2. 减少手部疲劳: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使手指和手腕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减少手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长时间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减少手部不适和疼痛。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使书写动作更加规范和规律。

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能力非常重要。

三、握笔的常见错误1. 笔夹得太紧:过度用力握笔会导致手指疲劳和不适。

正确的握笔姿势应该是轻松自然的,不需要用过多的力气。

2. 笔夹得太松:握笔太松会导致笔尖控制不稳,书写效果较差。

适当的握力可以提高书写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3. 握笔角度不正确:握笔角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书写效果。

正确的握笔角度应该是笔尖与纸面成约45°的角度。

4. 笔杆位置不正确:笔杆应该位于食指和中指之间,靠近指尖而不是指根部。

这样可以提高握笔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四、改善握笔姿势的方法1. 练习指法:可以进行一些指法练习,如练习食指和中指的灵活度,增强手指的握笔能力。

2. 使用合适的笔杆:选择适合自己手型和握笔习惯的笔杆,可以提高握笔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

毛笔握笔姿势和方法我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精髓。

但其执笔方法也很讲究,错误的执笔方法,不但会影响书法艺术的提升,同时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近视、颈椎突出等等问题。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

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

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

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

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

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

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

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

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一、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二、枕腕、悬腕与悬肘枕腕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

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

国家认定的正确握笔姿势

国家认定的正确握笔姿势

国家认定的正确握笔姿势
正确握笔是影响字迹书写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也是孩子们书写技
能的基础。

在我国,根据《国家书写规范》的规定,正确的握笔姿势
有三个基本要素:手指平放,掌心微握笔,手臂顺势前移。

首先,手
指要平放,应放在笔尖下方,手指要紧贴手柄处,紧贴笔芯,使笔头
与手指之间刚刚留有空隙,要稳稳当当的抓住笔手柄,使之触感舒适,勿太紧、太松;其次,手掌要微微压紧,但又不要太紧,把笔架顺着
手掌轻轻地压紧,以保证手指的掌握力;最后,手臂要顺势前移,尽
量压缩剪纸、叉菜等动作。

经常练习,熟悉比力结合和掌握就会越来
越好。

正确的握笔姿势不单能使书写的视觉效果更好,而且能让孩子们
的书写更加细腻流畅。

按照这种正确的握笔姿势,孩子们能够以合理
的下压力力量书写,以此来改善字体字质。

而且,这种握笔姿势让孩
子们的手腕更加自由,不会造成久坐书写时酸痛症状。

除此之外,这
种正确的握笔姿势也是孩子们书写速度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正
确的握笔姿势,孩子们才能更快地把想表达的信息转化成书面文字。

综上所述,国家认定的正确握笔姿势意义重大。

正确的握笔姿势
是获得好的书写质量的基础,是提高孩子们书写能力的必备动作,也
是孩子们更好地把信息转换为书面语言的重要因素。

正确握笔是根本,是书写质量的基础,也是孩子书写兴趣和能力的基石。

握笔姿势总结

握笔姿势总结

握笔姿势总结握笔姿势是书写和绘画的基本技巧之一,正确的握笔姿势能够提高书写和绘画的效果,减少手部疲劳,使手指灵活控制笔触。

下面将总结一下几种常见的握笔姿势。

1.三点式握笔法:这是最常见的握笔方式。

首先,将笔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然后,将大拇指放在笔杆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

这种握笔方式能够确保手指的灵活控制,并且能够稳定地控制笔尖的方向。

2.地笼式握笔法:这是一种更为舒适的握笔姿势。

首先,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笔的一侧,然后,将中指放在笔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地笼”状的结构。

这种握笔方式能够减少手部疲劳,保持手指的灵活性。

3.爪式握笔法: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握笔方式。

首先,将笔夹在中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将大拇指放在笔的一侧,小指放在笔的另一侧,形成一个类似于猫爪的握笔姿势。

这种握笔方式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笔触,适合绘画颇具个性的线条。

4.龙爪握笔法:这是一种较为特殊且复杂的握笔方式。

首先,将笔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将中指放在笔的一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笔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复杂的握笔姿势。

这种握笔方式适合于需要精密控制笔触的绘画,但是握笔姿势较为固定,不太适合长时间的书写。

总的来说,握笔姿势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手型、习惯和使用目的来确定。

无论采用哪种握笔姿势,都应该注意保持手指的灵活性,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手部疲劳和损伤。

同时,定期伸展手腕和手指,做一些手部放松操,可以有效预防手部问题的发生。

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写和绘画的基础,通过不断练习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书写和绘画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详细握笔姿势图解转自百度硬笔吧——RE破晓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本篇文章重点,主要在说明并强调:食指的位置微调与写字时食指施力的掌握重要技巧。

在谈到写字的出力之前,就一定要先提到正确的握姿!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强调也不厌其烦的反复教导、矫正孩子们的正确握姿?也一直有人问:有些人握姿不正确,还不是照样能写出漂亮的字?只要写漂亮或是习惯自己的现有姿势就行了呀?在这里我们先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写字是一种精细协调的「运动」!这个动作的因素需要同时具备两项因素来同时配合:一是正确的握姿,另一是正确的出力。

如果只是单一的光只强调握笔三指的姿势正确,那是不够完整的!良好的握姿是为了能适当的出力。

正确握姿乃形于外之条件,而正确的出力、使力,则是形于内的动力,必须这两者相辅相成才行!如果您的动作看来是正确的,但是却又用错了力量,或不知道该用哪里的力量,那么良好的姿势,也只是变成空耍花枪而已罢了。

讲了这么多,还是希望能说服一些对错误握姿习惯仍很顽固不改的年轻学子或大人朋友们,希望大家能接受这个观念,进而能让自己的写字更上一层楼!好了,那么现在就把主题拉回到我们写字的基本动作~正确握姿与食指的姿势微调与施力要点上吧!如何才是正确的握姿?早已放在相簿中,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也明白了,就不再重复赘述!以下有几张握姿照片,请大家看过后并选出哪些是正确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答案揭晓~~~答案是:以上都不正确!!【图一】:大家都能简单看出来,食指被拇指压住了。

(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握笔错误姿势,中指也最易长茧和疼痛)【图二】:食指过度用力紧压到变形了。

(这样握,食指根本就失去功能了)【图三】:食指弯曲,只用食指腹尖少数的面积接触笔杆。

(费力、手酸)【图四】:看起来好像是正确握姿,但细看食指:握笔的高度和拇指相同,指尖对指尖,这会造成食指的紧绷、手酸,不易出力,进而使得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也会跟着不足。

举出这些错误图片的示范说明,重点在于说明:(一)错误的握姿会影响施力,尤其强调食指这部分的情形。

(二)以食指和拇指的高度位置为重点互相比较。

(三)以食指接触笔杆的面积大小来比较。

以下是两张正确握姿的不同角度照片,请大家把眼睛的焦点放在食指上!【正确握姿一】图片重点说明:食指握笔高度应低于拇指!【正确握姿二】图片重点说明:从此角度可清晰看到:食指和笔杆可以具有很大的接触面积。

握笔时的高度,为何食指应低于拇指?(一)也不是什么特别原因,这只是因为:食指的长度本来就是大于拇指的,最自然、轻松形成的姿势本就应是如此。

(二)这样的姿势,可以使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进而得到更稳定的扶持和更好的用力操控。

现在再来讨论:为何强调「要让食指接触到笔杆更大的面积」?【写字用力的基本原则如下:】横划:运腕(此时拇、食指均不动)竖划:运指(这里说的指头,指的是只用食指向下按压)斜划:腕指并用现在,大家有没发现到两点?(一)向下笔画的按压,食指掌管的出力方向和功能是最多的!(二)字体结构中,横和竖划通常是主要笔画,而且长笔画也通常以这两者为主。

横划是只靠腕力不用指头的,而竖划则只有归食指这个指头单独来掌管而已的!所以,善用食指的力量和操控,是写字动作的一大关键。

而食指如要完成轻松的按压动作,首要之务便是要和笔杆保持接触越大的面积,这样也就才能得到较好的扶持稳定度和操控。

其次,不管在写↓、↙、↘这些向下笔画的按压力时,把注意力放在食指,也才能更明显感受出那股从笔杆上方的重心点开始往下的出力感,也才能出力更顺畅有力,继而可写出更轻重有别的笔画力度!如果您不能先体会并感受到这「从食指按压重心点,由笔杆重心垂直往下」的出力起点和力道,那么,即使不管您是如何同时的用三个指头、甚至是用五个指头也好,或再怎样抓紧笔杆来写往下的出力,您也只是会常常写得歪斜不直或软弱无力、轻重不分而已!常写黑板的老师们就应该都很有经验,在竖立着的黑板上写字,比放在桌上的纸上写字还要困难。

想要在黑板上写出一手漂亮、有力又快速的粉笔字,绝对不是靠五根手指来抓写控制粉笔的,关键是只要能以食指,从粉笔上方稳定按压着书写,那就好写得多,也同时线条就能笔直和有力多了!大家也应该看过有些写字好看的同学朋友等,所写出的字体。

有的就是外表虽看起来漂亮,但就好像是软趴趴的躺在纸上,也就是不太耐看,有华而不实之感;而有些字体,不但好看,更且苍劲有力、力道轻重有别、犹如力透纸背一般。

明明是拿原子笔写出的字,却和书法字体没两样!这股运笔的轻重掌控和气势连贯,有很大的关键就是来自良好姿势~食指的充分操控。

这股善用食指按压运动的力道,尤其在写铅笔字、粉笔字和用覆写纸写字时,更能发挥出明显又关键的影响。

况且中国字笔画的顺序排列方式,也是由上而下的。

保持这股稳定的中央往下按压书写力量,更是能保持一贯的力道,使得书写更笔直、流畅、有力。

所以,这些好处还真的是不胜枚举,好处多多!所以,文章标题「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利用这样倒述的写法来说明,是否读者看到这里时,就能有拨云见雾且恍然大悟之感了?大家可以重复练习几次,好好体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食指:(一)先把食指的位置调整好,使食指握笔高度要低于拇指。

(二)使食指关节保持两段弯曲就好(不可三段弯曲),再用食指腹能和笔杆接触到较大面积(这时应已能感受到握笔的自然、轻松姿态感觉)(三)放松整个手部的所有指头关节和手腕,体会使用食指能从笔杆正上方开始为中心,轻松往下按压的运动力量。

以下有个我曾经提供给格友的建议练习方式,因为格友反应说:很立即有效,又能更简单的清楚体会,所以建议我要把这方法也在此补充上来,让大家分享~写字主要的力是下压力,这下压力主要是只有来自食指而已!抓紧笔杆的力,是一种横向的力,对下压施力毫无关系且还造成阻碍。

您需要把用食指按压写竖划的施力方式,体会并扩大到所有写字的力量来源。

这种食指下压力,我来换个说法描述吧!我们只要先来学会:怎样向下压笔杆就好:先做出正常三指握笔写字姿势,笔尖抵住纸张。

接着,您可以把中指放掉、然后拇指也放掉..最后,笔杆会滑落到虎口顶住,只剩下一根单独的食指在笔杆上方顶着。

【请看以下图示:】这时您只有用食指向下压笔杆,让笔杆笔尖和纸张形成一个互相抵住的状态就好!以此单指状态,还是可以往下方划线。

您这时应该就可更清楚体会「这个食指按压笔杆的下压力」的具体方式了:我们写字时,所需要下压的施力,就是来自这里!即使只剩下一根食指在笔杆上方,还是可以往下压住笔杆画线的,这个单一食指压笔杆笔尖的力道,还能控制笔尖和纸张的相互之间的紧度的。

笔杆和纸张的相抵:若紧一点,笔触就深;轻抵,线条就淡而轻。

我们写字主要一切力量来源的主控:就只是巧妙善用这个在笔杆上方的食指,这样来压笔杆的施力方式而已!这样能更加深刻理解了吗?好了!现在大家拿起笔来,也实际操作试试看..细细体会练习吧!祝大家练习进步!!本文可当作之前发表过的「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该文的加强说明版。

写字的力量中,以哪股力道最重要?答案是:往下的力!因为写字,都得要先有往下的力,才接续之后的手指协调、各方向运笔的力。

那么,既知下压力是写字力的首先来源,所以,我们若能先掌握学习好这个往下轻松按压的施力技巧,就能站在最有利的态势下来轻松出力写字了。

正所谓:「借力使力」、「打蛇随棍上」、「四两拨千金」之道理。

之前看过文章的网友们,已都知:「往下的力量」及「写垂直竖划」的施力来源是来自食指的按压!可是,仍有很多网友,虽明知这道理,但由于握笔时的些微误差,造成仍未能好好运用到这个重要的力量,所以也就没能体会到这种写字的轻松感和良好的笔杆操控性!问题出在哪呢?(本文不太好写,因为:握笔姿势虽只有差之毫里,但是结果却差之千里!所以,请网友除了要仔细看文字的表达外,更要详加比对图片的手指相对位置、角度差异和相关说明。

最后更要自己对照练习看看,才能完全明白体会!)问题与差异只出在:是用食指的右半侧还是用中左半侧来按压笔杆?食指是否有按在笔杆的施力「制高点」这个重心上来写字?先复习一下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一、握笔高度,食指务必要低于拇指:因食指本就比拇指长,这姿势才是最符合轻松自然的。

二、食指的腹面要尽量接触到笔杆:因为这样才好出力。

且基于此原因,所以更不能把笔杆靠在虎口上。

否则,笔杆会过于往后倾斜,会让食指和笔杆的距离更远,使食指腹和笔杆的接触面减少,且相对减少笔杆对食指的支撑力,最后造成食指更加费力、内弯。

开始切入主题焦点:一、我把下图的这支笔,以笔夹为中心点,画出一条中央线。

这条中央线的下方握胶处,代表我们写字时,食指要从这里往下按压施力的「制高点」位置(重心点)。

二、看以下的这个正确的握笔姿势图:重点是食指有压在笔杆的这个中心在线的重心点上!此刻拇指和食指都处于很轻松的状态。

也请看一下食指和拇指的相对位置:拇指尖是位于食指腹的左侧下方(拇食两指可轻碰触到,也可些微分离,此差异会随笔杆粗细而有些微变化)。

【以上加强说明】:请大家注意:图片的中心线是从上方笔夹开始垂直画下来的,所以:01、这条中央线是指笔杆的中央重心线,并不是把这条中心线朝向身体正前方之意。

因为我们的手臂是从右边45度角伸向桌面,所以这条中心线是面向左前方45度的。

由图片中笔记本的水平横线,也可比较看出其不与横线垂直,而是互为45 度,请特别注意!02、当此中心线面向左前方45度之后,由于我们食指方向并不是在桌面的正上方,而是在桌面的右上方斜45度。

所以,当我们以食指往下按压时,因为这个重心按压点位于食指腹面下方,所以这个重心点与中心线也不在虎口的正上方,而是偏向右方倾斜的45度位置。

也就是说,中心线上方的笔夹,也是向右偏转45度的,大家仔细看一下上图的笔夹相对位置,就能更清楚并立体些。

三、换个角度看:食指压在中心线的重心点处,只有用到食指腹的右半侧来由上往下压住笔杆的。

此往下的出力,是只有来自食指单一的力量。

且是由此施力重心点的正上方往下,所以可以很轻松的趁势而下、简单的按压出力。

练习:写上下来回的竖划时,可以很快速又轻松的连续完成(笔杆头像一个人连续鞠躬),且容易写出有力又笔直的竖划。

四、如果,您的握笔是采用拇食两指闪过这条中心线,没有按在图片上所标示重心点上的握笔方式:即以此中心线为准,而把拇食两指分握在这条中心线重心点的两侧。

如下图: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种写字方式用玩翘翘板来比喻:能把食指放在重心点(制高点)写字的人:就像用屁股(=食指右半侧)坐在翘翘板(=笔杆)上,只要轻松一往下蹬,就能让翘翘板往下,当大腿支点(=中指抵住笔杆处)一向上顶时,翘翘板就又能马上轻松往上了。

而把拇指、食指分握在重心点(制高点)两侧的人:就像没有坐在翘翘板上的人,只是完全用两只手臂来抓住翘翘板两侧出力一般;不管是想往下或往上,手臂都会非常的费力且不顺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