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合集下载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53页PPT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53页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和临床PPT课件

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和临床PPT课件
4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Masquelet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 外踝上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 损
杨大平经解剖观察后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应 不大于13cm×10cm,否则皮瓣远端血供不足
5
Propeller flaps
a type of vascular flap based on one or mor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an underlying vessel
29
皮瓣设计
点:于距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端 垂直线5cm处
线: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侧延长 线
面:在关键点近端18cm以内小腿外侧胫骨嵴 与腓骨之间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20
Maolin Tang
21
腓动脉皮穿支的解剖特点
腓动脉体表投影相对恒定,为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
9.8±0.93 cm 13.4±0.90 cm 17.2±1.13 cm 21.3±0.77 cm
90% 80% 85% 90%
1.33±0.39mm 1.30±0.46mm 1.17±0.30mm 1.22±0.23mm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1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2
The concept of perforator flaps
Kroll SS, Rosenfield L: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low posteriors midline defects. Plast Reconstr Surg 81:561-566,1988.
flap movement is achieved by mobilization of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及穿支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附9例分析)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及穿支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附9例分析)
0n o , 1 9 c l 9 8, 1 ( ): 1 1 — 3 7 6 4 3 011 .
4 张勇 ,吴 历 凡 ,王 绍 丰 . 老 年 鼻 咽 癌 4 7例 放 射 治 疗 效 果 观 察 .
广西 医学 ,2 0 ,3 ( ) 2 3 1 0 . 01 5 :1 0 — 2 4
5 Su t n m , S l Xi la e K hu Ik, a P, e 1 Fh e — i n i n li —e s 一 ta. r e d me so a n t n i
7 张 力 成 ,冯 纪 梅 ,李 长 青 . 放 疗 加 化 疗 治 疗 晚 期 鼻 咽 癌 的 临 床
分 析 .肿 瘤 防 治研 究 ,2 0 ,2 ( ) 0 - 0 . 0 1 8 5 :4 14 2

郭翠 华 ,李 光 明 ,任 大 成 ,等 . 放 化 疗 联 合 治 疗 老 年 局 部 晚 期 鼻 咽癌 患者 疗 效 观 察 . 川 北 医 学 院 院报 , 20 , 1 ( ) 81. I 0 4 2 4 :1—9
跟皮 肤软 组 织 缺损 的 治 疗 经验 。探 讨 提 高 皮瓣 成 活 率 的 方 法 。方 法 完 成 小 腿 皮 神 经 营 养 血 管 蒂 、 穿 支 血 管 蒂 皮 瓣 带 蒂 转 移 ,修 复小 腿 中 下段 、踝 部 、足 跟 皮 肤 软 组 织缺 损 9例 。 结 果 8例 转 移 皮 瓣 完 全 成 活 ,1例 小 腿 后 侧 腓 肠 神经 营养 血 管 蒂 皮 瓣 逆 行 转 移 ,术 后 静 脉 回流 障碍 , 完全 坏 死 。结 论 小腿 皮 神经 营养 血 管 蒂及 穿 支 血 管 蒂皮 瓣 是
I tJRa itOnc l o y , 2 0 n da o lPh s Bi 0 0, 4 ( ):源自7 一 2 . 8 3 ¨ 7 2

最新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

最新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
肌后到达皮肤。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5/14 2021/5 /14Friday, May 14,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2021/ 5/1420 21/5/ 14202 1/5/14 5/14/ 2021 7:11:45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4 2021/ 5/1420 21/5/ 14May-2114-May-21
加完美,
• 5.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
操作特点
• 1.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 • 2.术前血管穿支的定位和粗细,临床多
选用超声多普勒检查,
• 3.术中解剖时若创伤过大,穿支小血管 受到牵拉和扭曲,导致血管痉挛及栓塞。
临床应用的穿支皮瓣特点
• 1.可预测和恒定的血供, • 2.至少1条以上的较大穿支血管(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4 2021/ 5/1420 21/5/ 14May-2114-May-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 14202 1/5/14 2021/ 5/14F riday, May 14,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21/5/ 14202 1/5/14 2021/ 5/142 021/5/ 145/1 4/202 1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概念
• 定义 • 穿支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有独立的
穿支血管供血,这些穿支血管从所属主干发出 后,从深部组织(主要是肌肉)中或之间穿出 并供养浅表的皮瓣。
• 分类 • 穿支血管分为两大类:直接和间接,前者仅穿
过深筋膜,后者穿过肌肉或肌间隙。

小腿后区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

小腿后区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
第3 8卷第 6期 20 0 8年 l 1月







Vol - NO. 38 6 N O 20 V. 08
J u n lo e z o e ia le o r a fW n h u M dc lColge

小腿后 区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 与皮瓣设计
徐 象党 ,周 鹏 ,杨 新 东
l g X[ ia g—d n e /X n a g, Z HOU Pe g, Y NG n- ng. De art nt f nat m n A Xi do p me o A o y, W nz Oi Med c C ll ge, e h l 1 a1 o e W n h , 3 0 5 e z OU 25 3
pe f r i g r nc s f h p t i r eg o o t e e r o at n b a he o t e os er o r i n f h l g, a d o r i e h a a m c b i fo n t p ov d t e n to i al as s r
平均供血 面积为 3 .2 c 。 8 0 m,其 中胭动脉 穿支位 置恒定且较粗 大,其单穿支供血 面积高达 5 m ,此 穿支 5c。
向下 与来 自胫后 动脉 、腓 动脉 之穿支形成不减少 口径的真性 吻合 。结论 : 小腿后 区的皮肤单穿支管径较粗 ,
最大供血 面积 为3 m x 2 m 0 c 0 c 。以小腿后 区穿支设计的穿支皮瓣可 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 其他部位 。
p r o a i g f a s e h d :S x f e h c d v r e e s l c e ,a d i t a a t r a n e t o f a l a e f r t n l p .M t o s i r s a a e s w r e e t d n n r ・r e i l iJ c i n o e d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ppt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ppt
4
桡 A12 尺 A11 骨间后A7 骨间前A1
(Taylor GI.BrJ. Plast. Surg
1987.40:113)
5
➢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腕豆 骨上4cm)
➢ 骨间前动脉腕背穿支皮瓣 (尺骨茎突上2.5cm)
6
穿支皮瓣的临床
应用
小腿踝部
7
➢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 (外踝前上5cm)
➢ 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 (外踝后上5cm)
➢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 (内踝上5cm)
8
❖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SGAP) ❖ 阔筋膜穿支皮瓣 (TFLP) ❖ 腓肠肌内侧穿支皮瓣 (MSAP)
躯干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IEP)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TDP)
9
10
11
12
13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1
穿支皮瓣
(Perforator flap)
皮肤的血供形式:
❖ 直接皮支(足背皮瓣)❖穿动脉肌肉穿支肌间隙筋膜穿支
❖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 2
人体皮肤穿支血管
供区
口径≥0.5mm 筋膜皮肤穿支 374支
前臂
37支
(掌侧28、背侧9)
3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前臂腕部
➢ 桡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桡骨茎突上6cm)

小腿内侧皮瓣讲义

小腿内侧皮瓣讲义

皮瓣的设计原则
• • • • ⑴点 ⑵线 ⑶面 ⑷弧
皮瓣的适应症
• 顺行或逆行转移可修复小腿任何部位的皮肤缺损, 尤其适用于膝、腘窝、足跟、足底、踝部、中足 足背、跟腱部位皮肤缺损。 • 游离皮瓣可修复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缺损 • 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创面(血管搭桥)。 • 嵌入式皮瓣及串联皮瓣。 • 皮支皮瓣。 • 皮瓣带骨膜或胫骨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
手术麻醉方式
• 持续硬膜外麻醉
皮瓣的切取要点
• 术前多普勒检查 • 先切取皮瓣的前中下缘,紧靠胫骨的后内侧缘 (内踝上皮支)。 • 深筋膜下,趾长屈肌与比目鱼肌间隙为皮瓣的皮 支穿出点。 • 两侧汇合,分离皮支,必要时切断肌肉。 • 大隐静脉、隐神经为路过血管及神经。
经典病例一
• 游离皮瓣修复前臂(嵌入式)
经典病例二
• 带蒂皮支皮瓣修复跟腱
经典病例三
• 带蒂皮瓣修复内踝、足跟区
创面清创术后一周创面情况
经典病例四
• 游离串联皮瓣
Thank you for you attention!
小腿内侧皮瓣
小腿内侧皮瓣优点
• • • • 皮瓣质地好,耐磨。 供区隐蔽,切取面积大(30cm×15cm)。 皮瓣血管蒂长,口径粗。 双侧供血,可做为嵌入皮瓣、串联皮瓣的 首选皮瓣。

小腿内侧皮瓣的缺点 • 损伤小腿一条主干血管。
皮瓣的应用解剖
• • • • 血供来源:胫后动脉发出的肌间隙皮支。 静脉回流:伴行静脉(大隐静脉无回流) 体表投影:胫骨内髁至内踝与跟腱中点的连线。 逆行切取的解剖学基础: 1:胫后动脉的终末支形成足底动脉弓与足背动 脉弓相交通。 2:内踝上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交通支。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三)游离移植
☆2003年Geddes总结了6种最常用的肌皮穿血管皮瓣, 如下:
(1)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由Kojima等于1989年首先 报道,穿支血管起自腹直肌,主要用于乳房再造,是临床 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穿支皮瓣。
(2)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GAP):穿支血管起自臀大肌,由 Kojima等于1993年首先报道,用于骶尾部压疮的修复,以 后Allen用于乳房再造。
15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一)穿支皮瓣的设计原则
皮肤穿支血管细小,解剖变异较多,出现部 位和口径并不恒定,因此,术前进行超声Doppler 探测或彩色Duplex扫描,为确定穿支血管的出现 部位和口径十分必要。但最重要的是术中根据血 管解剖学知识,进行有目的地仔细观察。穿支皮 瓣的分布,遵循典型的“压力平衡”规律,即: 某一特定区域的正常血供是基本稳定的,因此, 其供养血管在口径和间距方面互有代偿性。如果 一条血管的口径细小,那么相邻的另一条血管口 径则相应地代偿粗大,间距则相应的代偿缩短。
25
病例四
病例五、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缺损
27
病例六、转移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腰骶部 缺损
28
病例七、转移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修复右小腿后侧缺损
29
病例八、转移接力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踝 缺损
30
病例九、游离同侧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右 足腓侧缺损
37
Thanks
38
2
皮瓣
皮瓣的命名:蒂部的血供形式+皮瓣部位+皮瓣的组成 层次+皮瓣的移植方式(如:吻合足背动脉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 皮瓣移植的原则:
1,能用简单植皮修复的创面就不用皮瓣移植; 2,能用传统皮瓣移植修复的创面不复杂的皮瓣移植; 3,能用局部皮瓣修复的就不用游离移植; 4,用次要部位的组织做供区,修复重要受区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CG半衰期短3-5min,>15min,即 代谢充分,可反复造影
-
关于穿支血管定位
-
22
小腿穿支皮瓣主要有
• 腓动脉穿支皮瓣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
-
23Leabharlann 小腿穿支皮瓣 大腿穿支皮瓣
李群,潘小玲,廖琦.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55-57
-
35
病例1-带蒂转移
-
36
病例1-带蒂转移
-
37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8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9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40
皮瓣设计—游离移植
•点:术前彩超定位。小腿外侧肌间隔中点上方2cm处(相 当于腓骨小头下14.5cm)为中心易包含主要穿支血管。 •线:腓骨小头与外踝后缘连线。 •面:根据点、线及创面形态设计皮瓣,较创面放大1cm, 以深筋膜浅层为解剖平面。 •于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表面分离,确定穿支血管沿 穿支向源动脉解剖直至腓动脉主干。切取皮瓣,分离并 裸化血管。
《鹿瓜多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科研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骨科研究所
-
50
Ai-Yuan Wang,Jiang Peng.et al.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2014, Arti ID 958908
-
2
-
3
-
4
4
优点 1 不切取肌肉,不影响运动功能 2 可不切取深筋膜 3 供区损伤小,不破坏外形 4 设计灵活,根据需要携带肌肉、骨等组织
-
5
4
缺点 1 追踪解剖血管费力耗时 2 对术者更高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 3 穿支血管部位和口径存在变异 4 细小血管易受牵拉和扭曲,更易发生危象
-
6
全身128支血管,发出440多支穿支供应皮肤
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欣梅乐®) ——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优良率高
疗效评定标准
➢三组均采用平卧硬板床、骨折处垫小枕和行 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
①鹿瓜多肽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 8~ 12 静脉滴注,1 次/ d;
②复方氨基酸螯合钙组:加用复方氨基酸螯 合钙胶囊 1. 0 g 口服, 1 次/ d ➢三组均疗程均为 15 d, 连用 2~3 个疗程
-
31
皮瓣设计—带蒂转移
•点:术前彩超确定。
•线:腘窝中点至跟腱、外踝中点的连线。
•面:皮瓣两侧可至小腿内外侧中线,上可达腘窝下 方,下达腓动脉穿支。
•旋转点前侧(腹侧)做切口,深筋膜下方分离,找 到穿支血管。调整设计后切取皮瓣,裸化血管。
-
32
病例1-带蒂转移
-
33
病例1-带蒂转移
-
34
病例1-带蒂转移
-
41
病例1-游离移植
-
42
病例1-游离移植
-
43
病例1-游离移植
-
44
病例1-游离移植
-
45
病病例例5(2—是游否离可移重植建(皮嵌瓣合感皮觉瓣?))
-
46
病病例例5(2—是游否离可移重植建(皮嵌瓣合感皮觉瓣?))
-
47
病病例例5(2—是游否离可移重植建(皮嵌瓣合感皮觉瓣?))
-
48
-
29
解剖与体表投影
• 多自小腿外侧肌间隔即腓骨长、 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浅出,相当于 腓骨小头后缘与外踝后缘的连线, 当小腿肌肉收缩时, 这一间隙多清 晰可见。
-
30
应用形式及适应症
远端蒂转移
小腿下段、踝关 节周围及足背皮 肤软组织缺损
中段蒂转移
小腿中段和近段 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移植
手部、腕部、前 足中小型皮肤软 组织缺损
-
19
成像系统
• 其原理是荧光团(吲哚青绿结合血浆蛋白)能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 (近红外线),被激发后发射另一波长的荧光,捕捉这些荧光,形成 光学分子影像,动态记录和显示分子事件及其动力学过程。
-
20
21
显微外科应用依据
• 近红外激光可穿透皮肤深层,深达 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约3-5mm
• 不扩散进入组织,可瞬间形成均一 单元达到动态平衡
腹部穿支皮瓣
-
24
小腿后面穿支的分布
3.腓肠外侧浅动脉 4.腓肠中间浅动脉 5.腓动脉穿支 6.胫后动脉穿支
-
25
穿支皮瓣的设计
单穿支可切取皮瓣面- 积11cm×5cm
26
穿支皮瓣的的设计
-
27
腓动脉穿支皮瓣
-
28
解剖与体表投影
• 腓动脉起自胫后动脉,沿腓骨的 内后方下行,大部分被踇长屈肌 覆盖,沿途发出数支穿支动脉。 位于小腿后外侧肌间隔腓骨头下9、 15、20cm发出的第2、3、4穿支血 管是小腿外侧皮肤的主要供血支。
病例2—游离移植(嵌合皮瓣)
-
49
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欣梅乐®) ——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促进骨组织 矿化
钙盐染色(Von Kossa staining)
P<0.05
CCP:鹿瓜多肽注射液 DMEM:阳性对照
空白对照组
鹿瓜多肽组
该研究证实: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人成骨细胞具有增殖作用 ,且较 BMP作用更强 (P<0.05)还能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增加骨密度。
-
14
连续拖动CTA图片寻找穿支(箭头)
-
15
CT血管造影(CTA)
4
-
16
CT血管造影(CTA)
4
-
17
MRA
-
18
荧光造影剂
吲哚青绿特点
• 水溶性三碳吲哚染料,在全血中只与血 浆蛋白结合,保证其只留在血管中
• 不进入肝代谢,正分子被肝细胞摄取后 排出体外
• 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最大吸收光谱 805nm,最大激发波长为835nm (近红 外光波长范围)
小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徐永清 范新宇 何晓清 朱跃良 陈雪松 李川
-
1
游离皮瓣的发展
传统游离皮瓣
( Direct / septocutaneous vessels)
游离穿支皮瓣
(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s)
自由穿支皮瓣
( All kinds of skin vessels)
-
7
穿支血管在那里?
4
-
8
• 关于穿支血管定位问题 • 普通多普勒 • 3D彩超 • CTA • MRI • 荧光造影剂
-
9
不足之处:无法准确且直观的判断穿支血管形态及走行
-
10
多普勒三维探头
-
11
原理:提高血液回波率,从而提高信噪比,增强血管显影
-
12
-
13
术中所见:穿支血管走行及形状与术前多普勒显影完全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