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有什么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适合看的数学书

有什么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适合看的数学书《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学习与发展》1、《小学数学教学论》是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文贵。
本书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2、《小学数学教育学》是199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镜清。
本书是中小学学科教育学丛书中的一本,它既面对实际工作者,也面对教育理论工作者;既对教师,也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既对师范院校学生,也对业务教师,它可作教材,也可供进修研究之用。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叶季明编著,本书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原理和数学科知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
全书共分五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探究了如何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内容领域、数学知识类型和数学课堂的基本环节来开展教学设计。
4、《数学教学设计》奚定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以数学课堂教学观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与实践问题。
写作上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鲜活案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学习与发展》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毕业生,教育科学硕士、博士。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教育评价专家员会委员,等等。
扩展资料: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教材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参考教材,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更好的指导。
1. 教材概述1.1 教材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牛津小学数学"(牛津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严谨设计、权威审定,并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
1.2 特点与优势•充分贴合国家课程标准,内容涵盖全面,难易适中。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案、习题和活动设计,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强调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培养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持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
2. 教材结构2.1 年级划分教材按照小学各个年级来划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2.2 单元组织每个年级的教材都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涵盖了特定的数学主题。
2.3 内容组成•知识点讲解:教材详细介绍了各个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练习题:提供多样化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巩固与拓展知识。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结与复习:每个单元结束时提供小结以及与前几单元相关联的复习内容。
2.4 教学资源这些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手册、配套教案、试卷解析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版或在线版获取更多相关资料。
3. 使用建议3.1 工具与辅助教材使用教材的同时,结合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可以更生动地展示知识点。
辅助教材如数学模型、游戏等也能增加学生参与度。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评价方式与反馈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并及时给予个别或全班反馈,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认识数字1-1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第二课:认识数字11-2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2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2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2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2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2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步骤依次类推,直至教完全册内容)。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2. 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数乘法1. 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实际问题解决1.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
四、教学措施1. 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
2. 通过例题、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4. 组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掌握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4. 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库

小学数学教案库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相关运算规则。
2. 能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3.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多步计算问题。
2. 理解逆运算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数学练习册3. 计算器4. 小黑板和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小黑板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算规则。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几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老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逆运算的概念,并让他们练习逆运算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
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注重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意义。
同时,要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定不同的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课题:小学数学全册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全册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全册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小数分数、面积体积、代数方
程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
解题思路。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法写法。
2. 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小数分数: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学习小数分数的转换和运算。
4. 面积体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认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习面积体积的计算
方法。
5. 代数方程:引导学生学习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全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
成绩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四年级第一学期(二期课改新教材)2007.9.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和要求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2.拓展内容1(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升(L)、毫升(mL)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结合学生有关圆、线段、角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有关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初步概念,注重学生对这些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让学生画各种丰富多采的图形体会到几何的美,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一)[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10]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1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12]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 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 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16]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17] 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8] 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四年级第一学期(二期课改新教材)2007.9.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和要求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2.拓展内容1(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升(L)、毫升(mL)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结合学生有关圆、线段、角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有关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初步概念,注重学生对这些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让学生画各种丰富多采的图形体会到几何的美,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注:关于树状算图的设计说明本册教材第四章引入“树状算图”,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因素本套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在落实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和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和算法思维。
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整体设计是:低年级阶段:通过让学生探究不同的算法,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并通过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并学会选择较恰当的算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选择和分享他人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推理和交际能力。
中年级阶段:在学生算法思维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对多步运算的算法流程、逻辑图的感知与认识。
高年级阶段:继续在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树状算图,来探索解决问题(特别是多步运算应用题)的模式,并通过树状算图视觉化地、生动地展示思维的过程。
这种树状算图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促进。
这样的处理有三个重要的益处:1.利用树状算图帮助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数量关系,并通过树状算图可以容易地列出综合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发展为本的观点来看,学生具有了用树状算图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后,将来就能容易地将自己的算法思维、综合算法流程与计算机的程序和算法语言平滑地接轨,为进一步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做好基础准备。
3.在学生基本掌握用常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适当引进并强化用图示的方式梳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而为今后掌握通过图示表达自己系统观点、梳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设计可以看出树状算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同时进行体系结构的创新,加强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大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
[见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第27页]树状算图正是实施上述要求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
二、为第九册学习解方程做准备由于《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规定“等式的性质”不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能是通过“逆运算”来解方程,即通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方程的解。
因此,对于解多步方程而言,“逆推”的思想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学习用“逆运算”的方法进行解方程的基础。
本册教材中引入树状算图,是与“逆推”紧密结合的,树状算图清晰地表明了“逆推”的整个过程。
根据这两年的实验情况可以发现,树状算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逆推”的思想方法。
拓展内容通过人口统计中对于大数尾数的处理方法引入“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数学中常用的尾数处理方法,再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去尾法”、“进一法”的使用方法。
第七册学期教学进度表(2007.9)期中测试参考题:四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直接写出得数:900÷30= 6243-5089= ( )-159=248 45+55÷5= 54×( )=1080 1125÷( )=25 540-40×3= (38+52)×40= 12×5÷12×5= 580×6= ( )÷12=24 184+( )=1815二、填空:1、5.1平方米=( )平方分米, 5t70㎏=( )㎏2、8020056400读作( );六十八亿四千零一万零八百零二写作( ) 3、一个数由8个亿、80个十万、七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4、与584600相邻的两个整十万数是( )和( );用四舍五入法将它凑整为整万数是( )。
5、填入适当的单位:一瓶橙汁的重量为2( );一间房间的面积约25( )。
6、花瓶里有4朵玫瑰、2朵百合花、一朵康乃馨,百合花占总数的( )。
7、把1米长的铁丝平分成10段,每段是这条铁丝的( ),就是( )分米。
8、将72、42、112、43、152这些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9、在○里填入适当的“<”“>”“=”号:204+205○2011 1-156○156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84,这三个数分别为( )、( )和( )。
三、判断:1、600千克铁和600千克棉花一样重。
……………………………………( )2、学校操场的面积约是4km 。
………………………………………………( )3、百万位的左边是十万位。
…………………………………………………( )4、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就大。
……………………………( )5、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这两个因数的积一定没有0。
…………………( ) 四、选择题:1、与326000相邻的整万数是( )。
(A )325000和327000 (B )300000和400000 (C )320000和330000 (D )300000和33000002、一块蛋糕平分成8块,小巧吃了它的81,小胖吃了它的82,还剩这块蛋糕的( )。
(A )81 (B )82 (C )83 (D )853、3670m ℓ的油要分装在500m ℓ的小瓶内,至少需( )个小瓶。
(A )10 (B )9 (C )8 (D )74、因为被除数÷除数=商,所以( )。
(A )商÷除数=被除数 (B ) 商×被除数=除数 (C )被除数=商×除数 (D ) 商÷被除数=除数 五、求□所表示的数:□×38=1102 547+□=2401443-□=234 884÷□=52六、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55×36+217 32×125×7×25(603-891÷81)×14 53×132+132×4742×15÷42×15 384×25-284×25七、列式计算:1、24除557与125的差,商是多少?2、75加上625除以25的商,所得的和再扩大18倍,结果是多少?八、应用题:1、一桶油重5千克,一瓶可乐中445克,一桶油比一瓶可乐重多少?2、水池里原来有水14升,抽出9800毫升以后,又注入了2530毫升,现在水池里有水多少?3、超市里只剩下32箱饮料了,后来运来饮料的数量是原来的3倍,现在超市了共有饮料多少箱?4、筐里有435个苹果,准备每25个装一箱,这些苹果最多可以装多少个整箱?拓展题学校图书室原有故事书1830本,如果再买来240本,就正好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书有多少本?期终测试参考题:四年级第一学期期终测试一、直接写出得数:24×5= 270÷30= 353+247=4800÷200= 560+560÷560= 40×150=12×15+12×5= 237×25×4=2101-813-187= 3647÷( )=7二、填空:1、一瓶1800毫升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4杯,每杯可装果汁( )毫升。
2、每个书架每层大约放20本书,图书馆买来460本书,需要增加( )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
3、8×237×125=237×(8×125)这是应用了( )。
4、6123400400 )位数,最高位是( )位,读作( ),用进一法凑整为百万位的数是( )。
5、用四个“7”,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读出三个“0”的数是( )。
6、估算:6402÷18≈( ),319×199≈( )。
7、 5km²=( )m² 6300 cm =( )m4L -2500mL =( )mL 6007kg =6t +( )kg8、29 +39 = 1+28 = 716 +916 -716 =9、比大小。
206 203 15252 1010 1 68 6710、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可以表示为( )。
三、判断:1、25×25+4×4=25×4+25×4……………………………………………()2、一条射线长20厘米。
……………………………………………()3、把一个45度角的两边各延长2倍,角的度数也扩大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