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合集下载

通用技术_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通用技术_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设计思想《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的基础。

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该内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烘托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

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

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

对于本节课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灵活地运用,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认识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什么是人机关系教案

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什么是人机关系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三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2.2.1什么是人机关系教案学习目的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的;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络。

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互相的关系。

这种互相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所指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表达为人与环境的互相关系。

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效劳的。

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上行动找出以下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1、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2、农民用锄头锄地。

3、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

4、司机手握方向盘。

5、妈妈拿着拖把拖地在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以开门为例,人走近门,便与门板构成人机关系;人要握住把手,便与门把手构成人机关系;人开门以后要通过门,便与门构成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如以下列图所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去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讨论在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去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1、人与;2、人与;3、人与电梯厢体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4、人与;------马上行动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1、手臂与椅子的扶手;2、背与;3、臀与;4、腿与;5、脚与;------小辞典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等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2.产品设计的三要素是( D ) A.美观、实用、经济 B.结构、功能、安全 C.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信息交互 D.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
3、在装修学生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 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目标中的( C ) A.高效 B.健康 C.安全 D.舒适
若剪裁纸张,小剪刀比较合适,纸张一般较为轻薄, 剪起来不太费力,小剪刀较为轻巧,短小的刀口可以 灵活地调整剪裁方向。
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铲子的大小也就各不相同,而且铲不同的原料时用的都是相 同的工具,那么在铲煤沙时重量如果合适的话,在铲铁砂时就过重了。
泰勒研究发现每个工人的平均负荷是21磅,后来他就不让工人自己带工具了,而是准备了一些不 同的铲子,每种铲子只适合铲特定的物料,这不仅使工人的每铲负荷都达到了21磅,也是为了让不 同的铲子适合不同的情况。为此他还建立了一间大库房,里面存放各种工具,每个的负重都是21磅。
你认为这个桌子的设计如何?
1.这块桌板是下倾的,不必低头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可以把学习桌调节到最适合学生身 高的高度。 3.学生的胳膊可以很舒服地放在这个下倾的托肘板上。 4.这个护栏可以放书、笔、杯子等物。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入 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如果长时间穿这样的高跟鞋...
穿上高于5厘米的高跟鞋后,人体负重力线大大改变,骨盆前倾,腰部后仰。过度的腰部后伸背肌收缩绷 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腰背肌容易发生腰肌劳损,引起腰痛。症状持续一段时间 后可以减轻以至消失,但常常再次发作,难以痊愈。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

胡杨河市第一中学教学共案
课堂测试1如图所示是一款测力矩扳手,在紧固螺栓时可显示所施加的力矩值。

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该设计主力矩显示屏要考虑了()
课堂小结一、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3)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4)信息的交互
板书设计
4.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二课时)
双限作业设计基础作业:
能力作业:
总结本节知识点
拓展作业:
记录学习与游戏过程中手部运动的各项数据,理解“长时间使用工具不当,还可能带来疾患”这句话
课后反思:1:整体课堂教学情况:2:学生学习方面情况:
3:教学目标(对照课标)完成情况:4:亮点、优点:
5:不足(失误):
6:后期整改措施或教学设想:。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引言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人机关系(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简称HCI)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领域。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将人的需求与机器的功能有机结合,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本文将介绍高一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交互的过程和方法。

它涉及到人类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计算机系统。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原则在设计中考虑良好的人机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原则:1. 易于学习和使用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易于学习和使用的。

用户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成本就能够迅速上手,并且能够通过自然的操作方式完成各项任务。

2. 一致性在设计中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

用户在不同的界面和操作中能够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操作方式,能够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并且提高用户学习和使用的效率。

3. 反馈机制用户在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反馈机制来确认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

合适的反馈可以增加用户的信心,并且有助于用户了解当前的系统状态。

4. 可控性用户希望能够对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够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置。

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提供灵活的设置选项。

5. 可靠性和容错性系统应该是可靠的,能够正常运行并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在设计中考虑到意外情况的处理和容错机制,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6. 适应性一个好的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背景。

在设计中考虑用户多样性,提供不同的操作方式和界面风格。

7. 可扩展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也在不断改变。

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够在后续需要的时候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实例下面我们以一个手机应用设计为例,来说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原则如何应用。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共56张PPT)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共56张PPT)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
选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1(苏教版 )
设计中的 人机关系
1、导入 2、人机关系概念与分析 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4、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5、小结与练习
1、导入
(1)观察:下列椅子各有什么用途?
(2)你们试过不合脚的鞋吗?
➢ 在设计活动中,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从人 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设计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
1.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设计不仅要考虑普通人群的需要,还应充分考虑 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特殊人群:
老人、病人、 残疾人、孕妇、 等,有时也包括
幼儿或儿童。
残疾人售 票窗口
盲残文疾无、人障盲卫碍图生公间交残车疾人车道 盲道
阿拉伯 数字
盲文
四种少数 民族文字: 蒙古、臧 族、维吾 尔、壮文。
马上行动:如图所示的 地下通道,你认为其设 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 要?
2.人的背部与椅子靠背
3.人的臀部与椅面
4.人的腿部与椅面与高度
5.人的脚部与椅腿和椅脚 2008.4
哪支笔写字更快 ?
高效
哪个坐着更舒服?
舒适
为什么要另外安装儿童座椅?
安全
为什么运动鞋一般都设计了透气孔?
舒适、健康
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 健康
舒适 安全
☆高效
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 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 者的协调,也可改变 环境(温度,污染)来 提高工作效率。
(1)通道两边座椅的扶手可翻转,方便 旅客进出,体现了高效目标; (2)高靠背使人不易疲劳,靠背角度可 调,可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调节,体现了 舒适目标; (3)座椅上配备了安全带,体现了安全 目标。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件苏科版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件苏科版
人的腿部与椅子垫间的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
高效: 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全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思考题:如何实现高效性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健康
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舒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安全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对我们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 想一想: 在我们学校有哪此地方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安全
好方便啊!
人与电梯门的人机关系。 人与电梯外按键的人机关系。 人与电梯箱体的人机关系。 人与电梯内按键的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乘电
B
D
A
C
E
说出“人坐在椅子上”时人和椅子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臀部与椅子垫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脚部与椅子脚间的人机关系。
人的背部与椅子靠背的人机关系。
办公室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如:电话机的号码显示、手机的来电显示、带摄像头的手机、3G手机、从收音机到电视机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01
02
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醒乘客
1
2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保
美观
1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目标:1.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通过分析人机关系,从中体会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进而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重点:1.人机关系的含义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人机关系一、人机关系1、什么是人机关系?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

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2、机的含义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3、人与产品存在着多方面的人机关系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来体验人与产品的多方面的人机关系两个高个子当门,其他同学通过门,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人与机的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请同学们看一下,你现在用到的物品都有哪些?学生很容易回答:笔、桌子、椅子……【小体验】两个高个男生充当门,让学生通过门,体验人在开门通过过程中,与门产生的多方面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讨论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体验活动】你坐在凳子上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与椅子的哪些部分构成人机关系?学生坐在椅子上自主体验并说出构成的人机关系背与椅子靠背臀与椅子面腿与椅子面和高度脚与椅子脚【思考】为什么要研究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

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自主学习】1.高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www.5y一、设计思想《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的基础。

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该内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烘托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

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

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

对于本节课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灵活地运用,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认识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机关系的分析,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五、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人机关系。

2、难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学生的活动,体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初步掌握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物的演示及对日常事件的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出产品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生活场景的观察、分析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4、教学中利用图片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让学生领悟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体会人机在人机在设计分析中是一种重要方法。

5、教学时间:2课时七、课前准备1、高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

课前可布置预习本课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以现有的视眼考察、分析校园场所及设施存在的问题。

2、教师“吃透”本教材;搜集人机关系的案例、图片、制作;设计并准备好二把高低不同的一椅子和一把普通的椅子;了解教室门的具体结构和学生鞋子的尺寸大小;检查仪器等设备设施性能完好状况。

八、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一节课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懂得设计推动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是设计的基础,技术与设计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用。

技术世界的设计,重点是技术产品设计,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

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人与物(环境)关系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1、什么是人机关系同学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

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中的“机”是什么呢?2、机的含义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以及人所处的环境等。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观察一下并说出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身边笔、桌椅、书、衣服、教室及环境等)马上行动p28页: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a、教师拿着粉笔板书b、农民用锄头助地c、渔翁在河边用钓鱼竿钓鱼d、司机手握方向盘e、妈妈拿着拖把拖地通过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人与产品存在有哪些方面关系?3、人与产品存在的人机关系案例分析(一):以教师进门为例,讲述人与门、人与手把、人与门板、人与门框及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

说明人与产品构成多方面的关系。

案例分析(二)讨论教材p29页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①人与电梯门;②人与电梯外按键;③人与电梯厢体之间;④人与电梯内按键;⑤人与厢体内的照明、高度、宽度等的人机关系。

进一步说明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针对教材p29页马上行动的例子,教师坐在椅子上,让学生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哪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哪些人机关系。

教师小结导引:通过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同学知道,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时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实例分析(三):组织前后排同学互换穿鞋子,坐高低不同的椅子体验鞋子、椅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为什么穿别人的鞋子不舒服,坐在高低不同椅子上感觉不自在?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总结,得出要达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要求。

1、高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还应考虑人机所在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案例分析(四)教材p30页:铁锹的作业效率。

实验改进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主要改进了铁锹的运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的关系)2、健康: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们使用的产品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使人处于不恰当的作业姿态,长时间的操作或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而且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指出教材p31页马上行动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教师举例提出问题并分析(1)互穿鞋:问:穿不合脚的鞋,对人有害吗?(2)教室的灯光问: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对人的眼睛会造成危害吗?3、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案例分析(五)教材P31页图片思考并回答:右图使用起来更舒适,理由:(1)塑料包裹处理使抓握舒适;穿孔处理可以方便悬挂放置。

(2)把手大小较合适,使用时,省力、舒适。

(3)手柄长度比较合适,使用时,腰不用弯太低,减轻腰部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4、安全:是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伤害。

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份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设计;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拦设计等。

教师引导: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设计中除了考虑上述四个目标外,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回答:(美观、实用、成本、环保)案例讨论(六)请指出我校运动场(操场、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操场场内部分泥土、砂石祼露,高低不平;跑道是泥土、砂石填成,坑坑洼洼、雨天积水,人踩易凹陷,晴天尘土飞扬;篮球场、羽毛球场,场内为砼浇捣而成面层,运动时易造成脚、腿部伤害等)。

造成这些原因是因设计中考虑不周而产生的,设计时未能做到以人为本。

那么设计时如何考虑才比较合理呢?(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前面已学过,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

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例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的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特殊人群:是指人身体有缺陷或与常人不同的一类人。

多数产品是针对普通人群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的。

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

如常见门,门高200cm,宽70—80cm,门把手高100cm。

这些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以及左右手习惯等标准设计的,适于普通人群的操作、使用。

课本P32页,马上行动中,地下通道图片中,它的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忽略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右边没有扶手,没有婴儿车、残疾车上下的通道和盲道等)同学们都知道特殊人群也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

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产品设计中不可将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完全对立起来。

那么现实产品设计中考虑特殊人群有哪些呢?展示图片:A、教学楼残疾人上下通道;B、人行道中设置的盲人道;c、宾馆大门的入口及感应推拉门;D、医院内病人的电梯。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概念理解:静态尺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案例(七)讨论:同学们坐的座位的人机关系及课本P33页马上行动中,人与床之间的人机关系。

动态与静态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不同的,在物品摆放时,要考虑动态与静态的协调。

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不仅要使产品符合人体静态尺寸,而且要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