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课件: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共37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课件: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共37张PPT)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材料三,表明了列强:
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已经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C需要调整侵华政策 D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斗志 E认识到侵略的不人道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
扶清 利:争取官军 弊:放松警惕 利:号召反帝 灭洋 弊:盲目排外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第147页
好男儿,要灭洋, 好女儿,要保国, 保了国,灭了洋, 我们才能活。
2.依据材料二,提炼有关义和团运动的有关信息。 英勇反侵略, 愚忠;
迷信; 反对外来文明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材料一、二、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民族危机加深。
阅读材料——义和团揭贴,回答问题。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关闯, 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
(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 (2)导 火 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经过: 1894-1895 3、结局:1895《马关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4、影响: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②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2)救亡图存:

岳麓版必修一第4单元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30张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4单元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30张PPT)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 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课标要求 列举1894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思路导引
第一章 甲午之耻
第二章 庚子之恨
第三章 今日之思
第一章 甲午之耻
——甲午中日战争
抗 争 与 探 索 ( 爱 国 情 感 )
虎 门 销 烟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义 和 团 运 动
辛 亥 革 命
1840 1842 1856 鸦片战争
1860 1894 1895 甲午战争
1900 1901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1、原 因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瓜分灭亡中国
2、过

3、《辛丑条约》危害
《辛丑条约》的危害
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抵押 在北京设使馆界,准许外 国驻兵保护 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 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惩办“首祸诸臣”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 居六部之上
根本原因:瓜分灭亡中国
2、过

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 后顺序排列。
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廊坊阻击战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 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变革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团体兴起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 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30张PPT)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 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共30张PPT)

结量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6)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 助中国剿匪”)
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 联军 在大 沽口 登陆
庚子国难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辛丑条约》
内容:
1.赔款4.5亿两
1895-1898年间,国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中80%属于轻工业。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广州、汉口、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业。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 民族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反洋教斗争的发展(直接原因)
山东:先后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 日本:1895年 德国:1897年 总督府 英国:1898年 威海卫
(2)概况: 19世纪末,山东、直隶 口号: “扶清灭洋” 结局:失败
(3)清政府态度:剿灭——招抚——再剿灭 无论何种态度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这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 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具有爱国 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已成为主要矛盾,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的群众基础
“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 清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惕性
“灭洋”表现出笼统的排外性质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 容 割地
赔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共30张PPT)

维新后,出台“大 外中相国和陆朝奥鲜宗的光助密手令; 驻朝公
(许陆心(政或蓄34))策支 谋欧清持已”美 政日 久,列 府本 。侵强 :侵华:腐略野根败默。本原使 前 取国的因之任:在侵“远略英德俄急何促东权国法国务手成发益企想采,段中为展;乘取图日.势机不利实”冲力在干用行突;中 涉日此,国 政本事实夺 策牵,为取 。制可当新俄采
• A.军事将领的素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 B.洋务运动导致中国社会弊端丛生 • C.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巨大反差 • D.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体制和涣
散的军纪 • 解析:材料中“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
说明清军军纪涣散,而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说明清 政府的体制落后,故D项正确。答案:D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 答案:D。解析: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是《马
关条约》,其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这是19 世纪40-60年代的条约中所没有的,故答案为 D。
3、清政府的政策:镇压 安抚 镇压 4、过程:1898—1900
山东、直隶
资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 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材料二: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大法国, 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馆址: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 (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
“中国 “钓鱼
希 佳 对 岛“岛绝让彦问望待保卫钓鱼岛示钓问不半慎题野钓鱼题退重田鱼政维土问立定府 护 主 题 场 不在领权上坚移。
岛问题 绝不退 让半 步。”
步威。”


钓鱼岛

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岳麓版必修一)

经济
地缘 军事
1.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扩 张中寻求出路 (根本原因) (2)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凝的心七上八下,这是关系她未来壹生的等待,怎么能不令她忧心、焦虑呢?回到府中,玉盈等众人赶快迎了进来,姐妹两人又是哭又 是笑地抱作了壹团,冰凝把这些天选秀的经历详详细细地跟玉盈学了壹遍,都已经掌灯了,还是没有说够呢。年二爷从衙门回府也是急 急地问起选秀的经过,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结果,可是好不容易见到分别了快壹个月的妹妹,也是兴奋不已,直说要备好酒好菜,为冰凝 接风洗尘。玉盈见状,赶快接口道:“二哥哥偏心啊!哪儿还用您吩咐,我可是头十天前就为妹妹准备好了她最爱吃的菜,就等着今天 好好地款待款待咱们年家的这位大丫鬟呢!”正说着话呢,突然大管家年峰来报,宫里的梁公公来传万岁爷的圣旨了!兄妹三人刚刚还 喜笑颜开地谈天说地,壹听这个消息,全都禁了声,气氛立即紧张起来。但三个人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起身整装并赶到前院接旨,特别是 二公子,因为要换上朝服,来得最晚。待三人到齐,都在前厅跪倒,恭听梁公公宣旨:“年氏秀女冰凝,赐雍亲王第壹侧福晋,择日成 婚,钦此。”直到送走梁公公,兄妹三人仍是未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年二爷的第壹个反应是:从此以后,怕是要死心踏地当好王爷的 奴才了。随后又担心起冰凝来,妹妹体弱娇柔,心慈面善,而王爷却是冷酷专断,心狠手辣,妹妹日后怕是有苦吃了。随后才想到,不 但进了王府,还是个侧福晋,凝儿怎么受得了这么大的委屈啊。玉盈对于这个赐婚很是心有不甘。凭妹妹的家世、才学、品貌,她从来 都没有想到过,凝儿会是要去当侧室。不但是玉盈,任谁也是想不通:年家已经被归入雍亲王门下了,难道还需要用姻亲这种方式来巩 固吗?直到圣旨宣完,冰凝都神情恍惚地不记得壹个字儿,只看到那宣旨太监的嘴在壹张壹合,却是壹个字儿也没有听到。待梁公公的 嘴巴完全合上,不再张开的时候,她才算是忽然惊醒过来,这个时候,该是谢主隆恩了。其实,冰凝对于嫁到哪里,倒是没有特别的企 盼,全都是陌生人罢了。只是才从不用进宫当娘娘的喜悦中,突然掉进立即嫁入王府的冰窖里!她心中那个琴瑟合鸣的梦想,就这样永 远地离她而去,她心中的那个神仙眷属的梦想,就这样无情地被扼杀。本来是欢欢喜喜的接风宴,却被圣旨搅得壹团糟,冰凝更是直接 回了房里,泪水无声地滑过脸庞。从今往后,她们年家壹门的命运就完完全全地系于雍亲王壹身,壹荣俱荣,壹损俱损,自己只是壹枚 小小的棋子而已。第壹卷 第三十七章 请婚打发走了秦顺儿,虽然壹屋子的下属大臣们在等着他回去商议事情,可是王爷的心,如同 着了壹团火,怎么也静不下来。借着外面的清新空气,强忍了半天,他才稍稍平静了壹下情绪,面无表情地进了房间,只是暗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1 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PPT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1 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PPT
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_救__亡_图__存__的
斗争。
栏目导航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栏目导航
(3)斗争 ①兴起:19 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 团运动兴起。
栏目导航
2.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维护在华侵略利益,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
_剿_匪__”。 (2)经过:在英国海军中将_西_摩__尔__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①赔偿各国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 9.8 亿两,以
关__税__、盐税作抵押。
屈的斗争精神。
在第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家国情怀)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__治__维__新__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逐
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
(2)导火线:朝鲜_东__学_党__起义爆发,日本借机派兵入朝。
2.过程
(1)爆发:1894 年 7 月,日军在丰__岛__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2)决战:1894 年 9 月,中日海军在_黄__海_展开决战。
实。

响——破坏性和建设性。(唯物史观)
2.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
3. 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分析说明 《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 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
4. 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唤起了下层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争的事迹,体会
也把刚刚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义和团提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39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39张PPT)
材料中两人对日本的态度相同吗?是什 么态度?
维新派梁启超写道,前此三十余年洋 务运动“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 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 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除用新, 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非真能变”指什么? 维新派对洋务运动持什么态度?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主要区别是什么?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 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净,大清一 统庆生平。
朴素的爱国情感是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接 在一起的,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 封建主义内容。
当旧式小生产者自发地充当民族斗争主体的时候, 他们不能不在代表民族的同时又代表传统。
旧的生产力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找 到中世纪的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 条约》。
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日本借以在兵变 中朝鲜人杀害日本军官为由,强与朝鲜签订《济 物浦条约》,由此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
1884年朝鲜亲日派发动了“甲申政变”。后被 中国军队扑灭,但事后日本以伤害日本军官为由 与清朝政府谈判而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日本获得同中国对等的派兵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 政府帮助,日本也借机出兵朝鲜。
1855年吉田松阴在《幽囚录》中说“割 取朝鲜、满洲,并吞并中国,所失于俄美, 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
1868年明治天皇(名睦仁,也称睦仁天皇) 在《御笔信》中宣传“日本乃万国之本”, 扬言“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 国联军侵华
东京书籍社2005年版的中学历史 教科书的描述:
“以此(东学党起义)为契机,清 和日本分别出兵朝鲜。8月份,日清战 争开始了。……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日本 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于1895年缔结了 下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列岛被转让给日本。”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44张)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44张)

第四单元
第14课
3.影响
(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 碍着中国______________ 堪重负,举借外债。 三国干涉还辽 ”拉开了 (2)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危机。“______________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
围,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军事 (3)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抗争。清王朝开始进行__________ 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 救亡图存 的斗争。 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第14课
点拨: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的经济方式由甲午中日 战争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使馆区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__________ 点拨: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针由“瓜分中国、灭 亡中国”变为“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第四单元 第14课
疑难探究
第四单元
第14课
一、甲午战争的影响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 响。 材料一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缵 泰 1898 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 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第四单元
第14课
第四单元
第14课
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对
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图二反映了哪场战争中的情形?它与 甲午战争有何关系?它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面对侵略, 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第四单元
第14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 年 月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原因: 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 并助中国剿匪) 并助中国剿匪)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的经过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பைடு நூலகம்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的 平民进行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的经过 3.战争的结局及影响
课堂设问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割辽东半岛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澎湖列岛给日本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不得不大举外债,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 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命脉。 命脉。 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领土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清政府: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课堂设问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只能更加落后。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课堂设问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日本的对 外扩张
提出“征韩 论” 的西乡 隆盛
发表《军事意 见书》《外 交政略论》的 日本首相山县 有朋
“开拓万里之 波涛” ,“布国威 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开放沙市、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 商埠,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 工厂,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劳动力, 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
义和团团旗
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 号 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进步性 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 具有爱国性质, 望,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 盾。 “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 扶清” 众对清统治者的警惕。 众对清统治者的警惕。 局限性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灭洋” “挑铁道,把线砍,璇再毁坏大轮船” 挑铁道,把线砍,璇再毁坏大轮船”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4.5亿 赔款 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⑥修订商约
人民更加贫困;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 便于镇压反帝; 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 清府成为工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交政策。( 。(完全半殖 交政策。(完全半殖 民地化) 民地化)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次天下生灵四 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课堂设问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极力对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极力对 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中国: 中国: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导火线: 导火线: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 年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课堂总结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 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 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 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 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课堂设问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
(1)起因 )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会势力猖獗,人民的反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会势力猖獗, 世纪末 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过程: 1898—1900,山东、直隶 )过程: ,山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