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乡村和城镇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

起步 早晚 原因
早__ 工业化早__
晚__ 工业化晚__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镇化已推进到________ 的后阶期段成熟
城镇化还处于较__低__水__平__
高低


城镇化 水平
原因 起 步 早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起 步 晚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高,带动城镇化进程 低,乡村人口基数大
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
映了某种文___化_意识和审 北京四合院在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__制__ 美情趣
城镇的空间格局反映某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__主__为中心的思
种价值_追__求_
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考点二 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长沙市与其他地区相比,省会城市经济发 第(2)题 达,体育非遗挖掘、申报能力强,数量多__ 思维路径
洪涝
第(3)题
【我的解答】(1)C (2)D (3)C
『核心突破』
突破一 城镇景观的文化内涵
景观类型
形成原因
文化内涵
我国江南地区 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 追求返璞归真、回
城镇的粉墙黛 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 归自然的精神,追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及原因
问题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
表现 和噪声污染等
交通拥堵、住__房__紧张等
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__染__物__
增加,缺乏合理的城市规
原因 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新人教版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 ()
【图解思路】
商业
弱 大
增 大
【尝试解答】 1.A 2.D
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 占地面积小,呈
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点状或条状分布
稠密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2.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 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3.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①与城市整体
工业 特点
规模小,无污染
布局
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 轻度污染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严重污染, 大型企业 远离城市的郊区
②与住宅区:要有便利的交通;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③与风向
盛行风
季风
最小风频
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 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
收入 (2)社会因素知名度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__土__地__利__用__方__式___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城市
职能
职能
服务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城镇(一)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

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1、聚落的成因(1)地形①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利于聚落向四周扩散②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在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或者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态以适应山区地形(2)气候: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3)河流①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河口地区,便于取水,河运便利,有利于军事防御②分布于河流沿岸地势较高处,减少洪灾发生(4)自然资源:分布于矿产资源产地附近,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5)交通: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6)其他: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政治中心往往形成聚落;科技、旅游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2、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的概念: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乡村聚落的形态(1)团状:分布于平原、盆地,位于耕作区的中心(2)带状:分布于沿河地势高处,为避免洪水浸淹(3)环状:绕山(山地)环水(池塘、井)而建(4)零星分布:分布于绿洲地区、丘陵和山地缓坡处等,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田块小4、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将城镇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3)城镇功能区①形成: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师用书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乡村和城镇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师用书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土地利用类型(1)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公共设施: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2.乡村空间结构(1)外围: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内部⎩⎪⎨⎪⎧公共服务设施:位于村落的中心居住用地:住宅在村落中心外围环绕分布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2.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3.特点: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城市功能区≠城市用地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如商业用地不等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其他活动,即其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

功能区分布特征 居住区 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面积最大 商业区 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 条状分布 工业区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工业区是工业 集聚的区域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因素影响因素具体影响经济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地租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商业>居住>工业社会因素政策、文化、环境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2.发展变化(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发展变化: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在有些城镇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等。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第八、九章 人口 乡村和城镇

第八、九章人口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平原大于山区②沿海大于内陆③东北大于华北④青藏大于西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条件好②土地面积广③开发时间早④人口自然增长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各时间段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与1970—1979年相比,影响1980—1989年出生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C.生育意愿D.医疗卫生4.该城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年轻化B.流动人口过多C.人口老龄化D.人口增长过快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

“反向春运”指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把父母和子女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过年的现象。

据此完成第5~6题。

5.“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B.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D.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2019年1月3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称,我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1月5日发行的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右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据此完成第 7~8题。

7.下列叙述合理的是()①我国至2065年人口将减少到相当于1949年的规模②国家有可能出台放开三孩,并鼓励生育的政策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出现总量下降、占比上升的现象④我国应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适度延长退休年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我国人口的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有()①为提高国民素质与人力资本质量提供机会②导致未来消费水平和创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③制造业用工成本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受拖累④人口向城市流动减少,城市的产业水平将停止或缓慢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中国传统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21城镇化及其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06082288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21城镇化及其影响课件新人教版202106082288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判读步骤
第一步,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例如上图,横坐标表示
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人
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步,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化发展阶段。例如,b图和
a图相比,b图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距离市中心8 km处人口密度增加, 反映b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B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题能力培养]
很大 房租收入
[对接核心素养]
2.方法规律 1.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具体答题模板如下: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2.解决城镇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1)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扩大绿地面积; (4)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
可能的变化是( A ) A.两者均增加,但差值减小 B.两者均增加,且差值增加 C.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减小 D.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减小
考向2 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3.[2021·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 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题能力培养]
提高 中国
1964
60%~70%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乡村和城镇第21讲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乡村和城镇第21讲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

(3)非洲:有些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低,有些国家则城镇人口膨胀,由于这些城 镇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城镇里的大量贫困人口集聚在贫民窟。 (4)亚洲东南部: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5)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不均衡。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资源短 积减少 用大量耕地
缺 水资源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
短缺
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
影响
成因
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
生活、工业、交通等燃烧煤、石油, 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比较 项目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联系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 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又出现再城市化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应对措施
耕地面 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 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
A.热岛效应加强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内涝问题得到解决
D.地面沉降速度减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还可滞留大量雨水,减少地表
径流,加强水汽的蒸发;植生滞留槽并不影响大气降水。第2题,植生滞留槽
使得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利于减弱热岛效应,减小气温日较差;减少地表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聚落的外部形态1.聚落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形态团块状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成都市条带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类型分布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的高低⎩⎪⎨⎪⎧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城市等级城市规模职能级别职能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相互距离高大高多大少远低小低少小多近(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微点2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组成。

乡村土地利用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生产用地及住宅用地为主,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

微点3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微点4 商业区≠城市中心地区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微点5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为最主要的因素。

微点 6 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微点7 城市等级高低的判断(1)根据图例判断。

一般情况下,图例中表示城市的圆圈越大,等级越高。

(2)根据城市职能判断。

一般情况下,职能种类越多、级别越高的城市,其等级越高。

例如,首都>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乡镇。

(3)根据城市的数量多少判断。

城市数量越少,等级越高;反之,等级越低。

(4)根据其他特征判断。

在同一区域内,位于交通干线交会处的城市,其等级一般高于交通不便的城市。

微点8 关于城市服务范围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及其经济腹地(周围的大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3)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来说,人口稀疏地区的城镇服务范围更大。

聚落的外部形态(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A 2.C城镇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平原地形、城镇中心吸引力城镇用地限制或河流、山脉阻隔以及规划控制等受交通线、河流或地形(山谷)限制地域形态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城镇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各片互不连属城镇沿主要交通线、河流或谷地延伸主要优点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便于城镇扩大规模,有利于城镇环境保护,城镇更贴近自然城镇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主要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城镇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等重庆、浦东新区等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下图示意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据图回答1~3题。

1.影响重庆市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交通2.重庆市渝中(两江的交汇处,图中黑色区域)组团人口跨组团出行的首要目的是( ) A.上班B.回家C.购物D.探亲3.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该组团( )①配套设施完善②对外交通便利③远离中部组团④职住基本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重庆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著名的“山城”,城镇功能区分散在山谷中,聚落形态是组团式,因此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A正确。

气候、水源、交通不是重庆市城镇功能区分散的主要因素,故B、C、D错。

第2题,重庆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是组团式,大部分居民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并不在同一组团内,回家跨组团出行占跨组团出行总量一半以上。

重庆市渝中区位于市中心,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因此组团人口跨组团出行的首要目的是回家,故B正确、A错误。

探亲、购物出行占比重小,不是首要目的,故C、D错误。

第3题,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北碚组团配套设施完善,①对。

对外交通便利与出行主要在组团内部无关,②错。

远离中部组团,导致内部出行比重大,③对。

职住基本平衡,减少了跨组团出行,④对。

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1.A 2.B 3.D城市功能区及形成(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A 2.D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住宅区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2.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3.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①与城市整体工业特点规模小,无污染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严重污染,大型企业布局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城市边缘或近郊区远离城市的郊区③与风向盛行风季风最小风频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原则一般布局原则具体要求或污染类型举例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垃圾污染、大气污染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水污染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地区噪声污染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布局在河流上游要求水源清洁自来水厂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需要高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要求客流量大商贸中心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用地多,交通方便仓库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市场奶牛场、蛋鸡场(2020·泰州期末)读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分布模式简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C.行政因素D.地租因素2.关于图中①⑥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工业区,土地价格高B.⑥为工业区,高层建筑多C.①为商业区,商贸繁荣D.⑥为商业区,交通便捷解析:第1题,该城市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模式,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租水平的高低;该城市是在港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历史因素、行政因素影响小;在小区域范围内各功能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小。

第2题,①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商业区,商贸繁荣。

⑥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较高,邻近仓储区,应为工业区,高层建筑少。

答案:1.D 2.C(2020·河南名校联考)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在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

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

下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

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4.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居民生活环境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财政收入5.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解析:第3题,菜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居民,以接近居民区布局最为理想,原大菜市场或7个标准化菜市场周围都有诸多小区,所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居住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