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合集下载

《史记》文学常识(2篇)

《史记》文学常识(2篇)

《史记》文学常识(2篇)《史记》文学常识(2篇)《史记》文学常识11、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5、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史记》的五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7、“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8、《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9、《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史记》文学常识2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

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

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

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

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负责看管城门的老头郦食其来见刘邦,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

郦食其很不客气地批评刘邦说:“你这样子接见老年人是很不礼貌的!”被人当面批评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刘邦马上知错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郦食其道歉,请其上座。

于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计策:袭击陈留,以得到秦军储存的粮食。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而成。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背景与创作《史记》的创作背景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继承父亲司马谈史学遗志的基础上,历经艰辛,广泛搜集资料,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

二、内容与结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世家”主要用于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则用于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史记》在结构上既严谨又富有变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灵动性。

三、文学特点《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式,通过丰富的人物传记和生动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同时,《史记》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得文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力量。

此外,《史记》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如“徙木立信”、“破釜沉舟”等,这些成语和警句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四、影响与传承《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纪传体史书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后世正史所沿袭。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孔子世家》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孔子世家》专练

《史记孔子世家》专练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遂行。

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一、《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1。

作者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

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2。

名称、体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12“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30“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70“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10“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3. 写作目的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史记》的成就:正史鼻祖,文章大宗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叙事艺术:“互见法”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的特点(2)语言艺术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相关常识“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体例都是纪传体通史),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孔子世家》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孔子世家》专练

史记孔子世家》专练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遂行。

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然哉! 然哉! ”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子曰: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30篇文言文常识

30篇文言文常识
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
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 劝人自强不息。
2、 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 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根据战国史实而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刘向:西汉史学家。
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中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改正,才能修明政治。齐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10、出师表
8、陈涉世家
《史记 陈涉世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
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雄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和浩大声势。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12、周处
《世说新语》
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本文通过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文学常识(七)《史记》

文学常识(七)《史记》

《史记》文学常识整理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见书P12)3、《史记》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末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12篇)、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70篇)、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30篇)、表(列人事系年表谱,10篇)、书(综述典章制度,8篇)五种体例。

(见书P14)【史书体例补充】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班固撰的《汉书》,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导读:导语:据说语文科目里,学生最怕三样,作文,鲁迅,文言文。

的确文言文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字交流系统,虽然是文化精华,但也有它晦涩难懂之处,对教学产生了一定难度。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是一篇文言文,其次才是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二是完全放弃文言文基础教学,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形象分析。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文言基础与文学内容,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去年的培训中也曾讨论过文言文教学,很多人提出了“文”与“言”并重的观点。

培训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谈到了《史记》的阅读教学,看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录像剪辑,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如何读《史记》。

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方面的目标,讨论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都不能偏离,要始终紧扣文中的语言,要防止“得意忘言”,明白了意思却没有学到文中的语言。

光是要明白故事内容,听故事、看戏剧、读白话史记,都可以做到,但这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目
的。

二是第一节课布置作业,教师要要求学生梳理、积累知识,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简单地提一下就放过去。

第二节课如何进行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的检查,还需要考虑。

三是课堂上关于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的练习,是否可以多设想一些别的形式,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词语和知识进行比较。

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学生可以说是云里来雾里去,因此加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

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课本的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记住一些课内的知识,但是给他一些没见过的文章便束手无策了。

而老师在讲课中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系统的归类传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所以一堂课都是老师那枯燥的声音和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眼,这样学生没有看学习的主动性,更别说积极性了。

要知道我们的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还有艺术的欣赏。

对于《史记》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全局入手,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并进。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1.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2.文学常识之由《史记》谈文言文-900字
3.《史记》文学常识
4.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
5.文学常识:《史记》中的刘邦
6.文言文《马说》文学常识
7.文学常识解读:史记中的刘邦
8.文学常识之《史记》中的刘邦
上文是关于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