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陈刚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上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小学五年级上第一课幸福在身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幸福拍手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
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答导入: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
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
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3、复述童话故事。
(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导言: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事业中一份重要的职责,他们不仅仅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旨在为班主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状态良好,能适应环境和社会,具备积极情感、健康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状态。
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社交困扰、自我认同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角色,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中。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关怀、倾听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班主任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到安全和舒适。
2.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得到相关的心理知识,学习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2.3 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情绪异常、厌学、社交障碍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辅导。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反思3.1 专业知识的丰富性作为班主任,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就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我们应该持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2 多渠道的学习方式班主任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学习班、阅读专业书籍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开拓自己的学习渠道,获取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实施意义重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人格发展、社会适应等密切相关。
中小学是个体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师资培训和家庭协作。
这些实践措施的实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中。
课程内容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设计,涵盖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对各种困扰。
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还需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活动的开展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校通过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日、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
此外,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和团体辅导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
教师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
许多学校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养。
这不仅包括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还涉及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
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发挥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辅导,同时也帮助全体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
家庭教育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成员统计表

刘安格 张薇 向绪冲 轩海萍 陈佳佳 幸雪 心协 张梦妮 赵娇 赖兴城 江正华 徐盛桃 苟梦妮 钱超 蒋灿 任晓林 龚燕 罗昭秀 刘念 邹巧 王童生 李文婷 姚恩来 夏茂莲 王欢 贺小林 刘建平 樊召 申颖 张丽萍 黄洁 马玮 工程
柳艳 张玉勤 沈学林 何宗骏 罗峰 李兴隆 张静 杜川侠 龙柯 于蒙 徐援援 肖智文 张静 刘佳 范枫 何跃华 明倩宇 谭天 赵克非 涂代龙 李卓茜 传馥嫣 秦方锐 朱红静 程莉栗 刘晓微 陈娟 陈丹 曾姝 白茂琳 聂恋霁
二级院系: 二级院系: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 心理互助部 部长 信工 会计 李旭敏 谭平臻 周玲妃 田小艳 贺晓渝 陈刚 李运霖 蔡园 王姜 张祝薇 游婷 刘严松 易承秀 计控A1002 微电A1001 会计A1004 国贸A1003 物流A1004 物流A1002 物流A1004 民政A1001 民政A001 环艺A1002 会展A1001 装潢 会展A1001 13436183451 15086836627 15923529283 13668442180 13167888071 13648331753 15923232826 18723444070 13167888951 13167893376 13883285441 13167887271 13677624495 文产 工程 姓名 班级 联系电话 院系
安全1班 城管1班 城管1班 城管2班 城管2班 城管2班 城管2班 园林1班 园林2班 园林3班 园林3班 园林4班 物管2班 装潢 装潢 人物形象 装潢 装潢 装潢 服装 服装 服装 形象 形象 服装 文秘 形象 装潢 装潢 装潢 文秘
健康管理
娄爽 谢婷婷 吴越 唐建 陈栋
旅游
钟欣 赵娇 张雪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在心理思维、情感表达、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正常发展水平。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调节和疏导。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将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业生活的各种挑战,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高中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由于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
班主任作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承担着组织、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和计划,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学校应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投入,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师开展专题讲座和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干预。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师教学个人总结报告(4篇)

教师教学个人总结报告第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求人心稳定,班风稳重,学风踏实。
本学期任务重,活动多。
因此在开学之初,我就着力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他们一起算时间,算任务,让学生进行思想转化,调整全班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同学都明白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心中有了一个整体的计划。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形式多样地做好他们的思想稳定工作。
对多数学生进行家访,如:顾正娅,殷翠、殷兴雄等优秀学生,要求家长,积极支持,多鼓励力争考出好成绩;特别对出现了问题的学生鲁斌、文清华、杨灵淼等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学生转变很大。
自开学至今,流失的学生极少,不少学生的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们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学习有了干劲。
第二、加强自我教育。
第三、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
第四、注意各学科的均衡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为目标,协调各学科教师间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弱学科的补救工作,对班上偏科的学生单独沟通,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对双差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联系家长配合教育。
本学期在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转变较大,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此外,加强纪律、卫生、安全等各项检查,努力争创文明班集体。
爱护公共财物,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每天晨扫和午扫,严禁乱扔纸屑杂物。
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及时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和早期预防工作。
认真做好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如:贾泽、柳树伟、陈刚、李俊、贾天鹏等重点学生加强沟通、指导、纠正工作,作为班主任,我加强了与学生家长的联络工作。
对学生情况,我及时家访或与监护人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教师教学个人总结报告(二)新年伊始,一学期的工作已圆满结束。
从作为学生的那个校园转到作为教师的这个校园,我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性质也发生了转变。
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记录与反馈

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记录与反馈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不仅需要获取知识,还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为了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我校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
这一周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许多收获,也让我们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的第一天,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讲座。
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校,为同学们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与咨询师互动交流。
咨询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明白了心理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天的活动是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各个班级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班会内容。
有的班级通过角色扮演,让同学们体验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有的班级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
第三天,我们设置了心理健康知识展览。
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展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各种知识,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应对方法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等。
同学们在课间休息时纷纷驻足观看,不少同学还认真做了笔记。
通过这次展览,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天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游戏和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活动中,有些同学一开始比较害羞和拘谨,但在团队成员的鼓励和支持下,逐渐融入其中,展现出了自己积极的一面。
第五天是“心灵树洞”环节。
在学校的某个角落设置了一个“心灵树洞”信箱,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烦恼和秘密写下来投入信箱。
心理咨询师会定期查看并给予回复和建议。
这个环节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倾诉的渠道,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反馈调查。
大部分同学表示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周活动,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多的关注,也学到了很多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穷人公开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及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我们学校特开设了“穷人公开课”。
本课程旨在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升“穷人公开课”的教学质量,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穷人公开课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探讨“穷人公开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总结和分享“穷人公开课”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分析和解决“穷人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4. 推动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8:30-12: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1. 学校领导2. “穷人公开课”授课教师3. 教务处、教研处等相关工作人员4. 邀请的部分家长代表五、活动流程1. 开幕式(8:30-8:40)由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对“穷人公开课”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对本次活动提出期望。
2. 课堂教学观摩(8:40-10:00)1名“穷人公开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3. 教学研讨(10:00-11:30)1.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穷人公开课”的教学经验。
2. 全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3. 邀请家长代表发言,了解家长对“穷人公开课”的看法和建议。
4. 总结发言(11:30-12:00)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在“穷人公开课”中的付出表示肯定,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六、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环节,授课教师以《语文》课程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讲解了课文内容。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陈刚
由省文明办和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这份由省文明办和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抽样调查的教师,51.5 %的人认为学校教育“导向偏离,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内容脱离学生道德实际”;58.8 %的人认为,需要“进一步贴近学生各年龄段道德发展实际的”德育。
报告同时显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学校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和缺乏规范性的问题;38.3 %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溺爱型或专制型,47.3 %的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母子、父子或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
而在生理知识方面,儿童偏食、龋齿现象普遍,初、高报告引起省委高层的极大关注。
"三理"教育是指分年龄段对未成年人及大学生进行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结合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的特点,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从认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和可爱的家乡入手;渐次进行关心热爱班级、年级、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热爱家乡与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
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与国情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培养爱国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2、集体主义教育。
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心中有集体、有他人,尊重、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黑户集体荣誉的教育;尊重集体意志、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识教育;正确处理师生、同学、家庭成员和其他人员关系的教育;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
养成热爱集体,服务公众的行为习惯。
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初步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初步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4、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的基本知识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的教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的教育;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教育;就业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教育。
使学生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5、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初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养成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义务感。
6、劳动教育。
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的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粮食等劳动成果,艰苦奋斗传统的教育;勤劳致富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教育。
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7、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人做事的基本道德教育;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教育;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爱护生态环境,爱护校园一草一木,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和文明行为教育。
通过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