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对二氧化硅消光粉应用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硅颗粒形态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二氧化硅颗粒形态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二氧化硅颗粒形态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二氧化硅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化妆品、陶瓷、医药和电子等。

其颗粒的形态对其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颗粒形态对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应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颗粒形态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二氧化硅的颗粒形态包括球形、棱柱形、纤维状等多种形态。

其中,球形颗粒由于其较高的流动性和堆积性,相对于其他形态的颗粒,其密度较低,包容率较高。

因此,球形颗粒的物理性质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例如,在注塑和压片制备陶瓷等工业领域中,需要将粉状物质压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球形颗粒比其他形态的颗粒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堆积性,能够保证产品的一定密度和机械性能。

此外,球形颗粒的流体力学性质也备受关注。

球形颗粒在流体中的悬浮性和沉降性与其密度、直径以及流体粘度和密度等相关。

因此,研究球形颗粒在悬浮体系中的运动特性具有实际意义,这对颗粒的筛选、分离和过滤等工艺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颗粒形态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二氧化硅颗粒的化学性质与其形态密切相关。

棱柱形的二氧化硅颗粒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表现出更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纤维状颗粒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表现出更高的吸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环境治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中。

另一方面,颗粒的形态也对二氧化硅的合成工艺产生了影响。

例如,球形颗粒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而棱柱形颗粒则需采用气相或凝胶-热分解法制备。

而纳米纤维状颗粒的制备工艺更为复杂,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电纺等方法,工艺要求较高。

三、颗粒形态对应用的影响二氧化硅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颗粒的形态则在应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球形颗粒广泛应用于颜料、磨料、涂料等领域中。

由于其均匀的形态和优异的物理性能,球形颗粒被广泛运用于高端陶瓷、电子材料等领域。

棱柱形颗粒受到了生物医药、催化剂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青睐。

由于其活性位点和表面积大,棱柱形颗粒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剂制备、蓄电池等领域中。

表面修饰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消光性能研究

表面修饰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消光性能研究

表面修饰二氧化硅在涂料中的消光性能研究摘要:高档的亚光涂料,以其高贵、优雅、自然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

现有的消光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消光和化学消光2种方式。

物理消光是指通过外加消光剂到基底树脂中形成消光涂料的方式,比如添加自然界中的高填充料、微蜡粉、无机消光粉、有机消光树脂填料等,其中纳米气相SiO2消光粉是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消光剂。

这种通过外添加消光剂的方式虽然能达到消光的目的,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消光剂的加入改变了涂料的流变性;组合物凝结导致多籽似的外观;涂层脆性增大,易破碎脱落;消光剂易沉淀使整个涂层的光泽有差异;耐揉搓、弯折以及耐摩擦性下降等。

化学消光主要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合成特定的高分子树脂,利用其结构与性质本身关系或组分内(间)性质差异,不需要外加各种消光剂,而实现漆膜本身带有消光的效果。

两者相比之下,化学消光树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除了可避免外加消光剂所带来的上述缺陷,还能减少施工流程和节省购买消光剂的成本,正成为涂料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表面修饰;二氧化硅;涂料;消光性能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人们需要不同光泽的涂料。

涂料广泛用于皮革、金属、木材、塑料等制品表面,通过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或延迟空气进入物体表面,保护物体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蚀从而达到防腐、抗污、疏水、抗磨抗划痕及装饰作用。

近年来,随着材料及合成树脂技术的快速发展,涂料工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得到高性能涂料,常需对涂料进行改性,来克服涂料存在的一些缺点、提升性能、制备高性能复合涂料。

1光泽的定义、测定及分级光泽的定义、测定及分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光泽是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不同的物体,表面的光泽不一样,衡量物体表面对光线反射能力的大小,称为光泽度。

反射光量越大,则光泽度越高。

对于光泽度的测定,通常使用光泽度计以不同的入射角度测定对应反射光的强度来判断,即从仪器中发射出一束一定强度的平行光以α的入射角度照射在物体表面,镜面反射光线出去的强度通过检测器接收,再与某一标准样品的反射光强度的比值计算来得到。

粒度影响粉末涂料的性能

粒度影响粉末涂料的性能

粒度对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
在粉末涂料行业衡量粉末质量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外观、密度、流出性(流度)、挥发物含量、筛余物、胶化时间、安息角、粒度分布、流动性及上粉率等,一些标准还引入体积电阻率、软化温度、磁性物含量、固化时间等参数。

其中更为密切相关的参数是粒度分布、密度、流出性、安息角、流动性、上粉率。

粒度分布对粉末涂料的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包括外观、流平性、上粉率、稳定性、回收率等众多方面。

一般来说,粉末粒径越小,粉末固化时流平性越好,外观越平整光滑,但粉末太细带电性降低,涂装施工效率会下降,超细粉(粒径<10μm)基本上不带电,同时粉末太细也会加大粉末生产成本。

粉末上粉率主要取决于粉末颗粒带电的多少,而粉末的带电量和粉末颗粒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增大颗粒粒径,粉末带电量增加,上粉率提高。

但粉末颗粒的粒径也不能太大,粒径太大,大颗粒粉末的重力超过空气动力和静电力,粉末涂料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未达到工件表面就已经落下,反而会使上粉率降低。

同时,若粉末中10μm以下的超细粉含量太多,会使得粉末极易吸潮、结团,稳定性下降。

粉末涂料生产厂和粉末涂料涂装厂都存在回收粉末涂料的问题,通常,粉末粒径<10μm的超细粉回收率低,当粉末粒径>10μm时粉末涂料回收率迅速上升,并且粉末的回收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如何选择消光剂

如何选择消光剂

如何选择消光剂选择合适的消光剂由许多因素所决定。

如干膜性质,就要求透明度、漆膜爽滑、抗刮性和耐侯性。

再如应用特性,如粘度、抗沉性、再分散程度和光泽一致性等。

在涂料加工过程中,抗过度研磨、分散的好坏,也要认真对待。

一、不同性能要求下对消光剂的选择1、理想的消光效率1)选择平均粒径较大的产品。

消光剂的平均粒径越大,消光效率就越高。

但如颗粒太大了,会导致漆膜表面太粗糙,影响手感和外观。

2)选择孔隙率(孔容)较高的产品。

孔隙率越大,单位重量粉料含量就会越高,消光性能就越好。

2、理想的透明性1)选择平均粒径较小的产品。

配方中同等添加量的情况下,消光剂的平均粒径越小,漆膜的透明性就越好,但相应消光效率也会降低,需要指出的是细粉含量太高,对透明度会产生负面影响。

2)表面处理。

由于消光粉表面处理的类型不同,会影响其与基料的润湿分散性,从而会影响到漆膜的透明性。

因此需要调整消光粉与基料之间的匹配性,必要时可通过添加润湿分散助剂来改善。

同时还需注意是否有其他导致漆膜透明性变差的因素,如相容性较差的助剂或者差的颜料等。

3、理想的爽滑效果1)通常表面经过有机处理的消光剂,手感会比没有经过处理的好一些。

2)粒子大小及粒径分布。

一般来说,颗粒越细的消光剂,在漆膜当中的手感越细腻。

粒径分布越窄,大颗粒越少,手感一定程度上要好些。

4、理想的悬浮性一般来说,消光剂随着涂料存放时间的延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分层与沉淀,表面经过有机处理的产品防沉性能会好一些。

因此配方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避免消光粉的沉淀问题,填加适当的防沉助剂。

5、理想的表面抗刮、耐磨性消光剂表面进行有机处理过的,会对漆膜的表面抗刮伤性及耐磨性有一定的改善。

二、不同体系涂料对消光剂的选择1、溶剂型涂料1)在透明清漆中,消光剂的加入不能在贮存时产生硬沉淀,也不能影响最终漆膜的透明度。

因此,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有机物处理的消光剂是最佳的选择。

用有机物处理的消光剂还可以带来另外一些好处,如表面滑爽、抗擦伤性增强等。

白炭黑粒径

白炭黑粒径

白炭黑粒径
白炭黑(White Carbon Black),也称二氧化硅(Silica),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粒径可以有很大的范围,具体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应用需求。

白炭黑通常以纳米颗粒为主,但也有较大的微米级颗粒。

白炭黑的粒径通常用于表征其颗粒的大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白炭黑粒径的范围:
1. 纳米级:小于100纳米,通常在10到50纳米之间。

纳米级的白炭黑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在一些应用中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2. 微米级:1微米(1μm)到100微米之间。

微米级的颗粒尺寸适用于一些工业和商业应用,如涂料、橡胶、塑料等。

白炭黑的粒径对其在不同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有影响。

纳米级白炭黑通常在增强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方面表现出色,而微米级白炭黑通常用于一些传统的工业应用。

具体应用中,白炭黑的粒径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进行选择。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制造商通常会提供有关其产品颗粒大小分布的技术数据。

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

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

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引言部分是一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提供背景信息。

对于本文而言,我们将讨论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

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重要材料,具有多种特性和性能。

在许多应用中,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分布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以及这种粒径分布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对二氧化硅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粒径分布对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和应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粒径分布范围及其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二氧化硅材料的性能,并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并探讨其对材料性能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展望二氧化硅粒径分布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指出在不同领域中对粒径分布的需求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用的参考,并促进与二氧化硅粒径分布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各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探讨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文章将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2.1 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本节将介绍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会对二氧化硅颗粒的尺寸进行基本概述。

然后,详细讨论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包括传统方法和新兴方法。

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读者将了解二氧化硅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并对不同制备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2 粒径分布对性质的影响:在本节中,我们将分析二氧化硅粒径分布对其性质的影响。

我们将讨论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颗粒在物理、化学和应用方面的特性差异。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具体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以支持对粒径分布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解。

涂料研磨 粒径

涂料研磨 粒径

涂料研磨粒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涂料研磨是指在涂料制备过程中,通过研磨设备将原料中的颗粒粉碎、分散、混合,以提高涂料的质量和性能。

粒径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涂料的质地、均匀度和终端使用效果。

在涂料工业中,粒径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涂料研磨中粒径的意义、影响以及常见的调控方法。

一、粒径的意义1. 影响颗粒分布在涂料中,颗粒的大小是不均匀的,有大有小。

通过研磨可以去除颗粒中的大颗粒,使颗粒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涂料中,提高涂料的均匀性。

2. 影响涂层的光泽度颗粒的大小会影响涂层的光泽度,一般来说,颗粒越细,涂层的光泽度越好。

3. 影响涂料的流动性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涂料的流动性,颗粒越细,涂料流动性越好,对涂装过程的稳定性和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二、粒径的影响1. 粒径不均匀如果涂料中的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涂层的光泽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等问题,影响涂层的整体效果。

2. 粒径过大涂料中颗粒过大会导致其在搅拌、喷涂等过程中容易堵塞设备,影响生产效率和涂层的均匀性。

3. 粒径过小颗粒过小的情况下,易造成团聚现象,使颗粒之间发生结合,影响颗粒的分散性,导致涂料质地不均匀,影响涂层的质量。

三、粒径的调控方法1. 通过选择合适的研磨设备不同的颗粒大小需要不同的研磨设备来进行粉碎。

一般来说,颗粒细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珠砂研磨机进行研磨,颗粒较大时可以选择球磨机等设备。

2. 通过改变研磨时间研磨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颗粒的粒径,通常情况下,研磨时间过长会导致颗粒过细,因此在研磨过程中要根据颗粒的大小和要求合理控制研磨时间。

3. 通过添加助剂在研磨过程中添加一定的助剂,可以有效地影响颗粒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达到调控颗粒粒径的目的。

粒径在涂料研磨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涂料的性能和质量。

在涂料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粒径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适当的粒径分布,以获得优质的涂料产品。

二氧化硅粉体 粒径

二氧化硅粉体 粒径

二氧化硅粉体粒径二氧化硅粉体的粒径是指粉体颗粒的大小。

粒径是评价粉体颗粒尺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二氧化硅粉体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粉体的特点、应用领域、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细粒二氧化硅粉体细粒二氧化硅粉体的粒径一般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由于其颗粒细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因此在催化剂、涂料、胶体、填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细粒二氧化硅粉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效催化剂,如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三元催化剂和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材料。

此外,细粒二氧化硅粉体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涂料,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抗磨损性能。

在胶体领域,细粒二氧化硅粉体可用于制备稳定的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增稠效果。

在填料领域,细粒二氧化硅粉体可用于制备高强度橡胶制品和高性能复合材料。

二、中等粒径二氧化硅粉体中等粒径二氧化硅粉体的粒径一般在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之间。

中等粒径的二氧化硅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适用于制备多孔材料和吸附剂。

中等粒径二氧化硅粉体可以用于制备高效吸附剂,如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和用于空气净化的吸附剂。

此外,中等粒径二氧化硅粉体还可用于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和高性能隔热材料。

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耐高温性能,可用于过滤、隔离和分离等领域。

高性能隔热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良好的隔热性能,可用于建筑、航空航天和能源领域。

三、粗粒二氧化硅粉体粗粒二氧化硅粉体的粒径一般在数百微米到数毫米之间。

粗粒二氧化硅粉体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适用于制备多孔陶瓷和复合材料。

粗粒二氧化硅粉体可用于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如多孔陶瓷过滤器和多孔陶瓷隔热材料。

多孔陶瓷过滤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和耐腐蚀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和环保等领域。

多孔陶瓷隔热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优良的隔热性能,可用于高温炉窑、太阳能热水器和锅炉等设备。

粗粒二氧化硅粉体还可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如高强度陶瓷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径对二氧化硅消光粉应用性能的影响
樊新华,张忆,裴亚利
(北京航天赛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74)
摘要:研究了粒径对二氧化硅消光粉在涂料中应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平均粒径越大,消光性能越好;粒径越小,透明性和防沉性越好。

因此在选用消光粉时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消光粉。

关键词:二氧化硅;消光粉;平均粒径;粒径分布
二氧化硅消光粉由于具有优异的特性,已经成为目前亚光涂料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消光助剂。

二氧化硅是一种固体粒子,无论经过怎样的制造过程,它都不可能是由一种粒径组成的,而是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波动,还会形成一定的规律。

不同的粒径,显现的几率是不同的。

粉体颗粒均匀度好,应用性能好。

本文详细研究了二氧化硅粉体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对二氧化硅应用性能的影响,对涂料生产中消光粉的选择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1.试验部分
1.1试验原料和仪器
试验用主要原料:二氧化硅消光粉(平均粒径5~10μm,北京航天赛德);醇酸树脂(天津长兴);L-75固化剂;醋酸丁酯(北京);二甲苯(北京)等。

试验用主要仪器:激光粒径仪(成都精新)、高速分散机(上海);湿膜制备器(上海现代);60°镜向光泽仪(天津);斯托默黏度计(上海现代)、黑白格纸、贴纸木板、刮板细度计。

1.2试验方法
主漆配制:在木器清漆中加入5%的消光粉,用高速分散机以2000r/min分散约20min,待用。

1.3性能研究
1.3.1消光性
称取一定量的主漆,加入配制好的固化剂,用配方稀料调整黏度为15~20s后喷涂到木板上,待漆膜自然干好后用60°光泽计进行测试。

1.3.2透明性
称取一定量的木器清漆,加入少量的消光粉,用高速分散机分散均匀后,倒入125mL的白色广口瓶中,肉眼观察透明性。

1.3.3防沉性
沉淀速率:在醋酸丁酯中加入5%的消光粉,用分散机分散均匀,倒入125mL的白色广口瓶中静置观察其沉降速率。

贮存稳定性:配好的主漆在50℃的烘箱中放置15d,观察沉淀体积,用调墨刀测试沉淀物的软硬程度。

2.结果与讨论
2.1粒径与消光性能的关系
2.1.1平均粒径与消光性能的关系
选用不同粒径的消光粉配制涂料,在木板上喷涂相同的厚度,涂膜干好后用60°光泽计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粒径消光粉的消光性比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粒径的增大,消光效果变好。

平均粒径达到8μm后,涂膜表面明显比较粗糙。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由于消光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涂膜表面的粗糙度,所以平均粒径大的消光粉容易造成强的表面粗糙效果,消光效果也较好。

但是粒径的大小要和涂膜的厚度相协调。

若平均粒径太小,埋在涂膜内不能突出表面构成表面粗糙度,那么就没有消光效果。

平均粒径太大,虽然可以构成比光波波长大得多的不平度,但易于造成表面弊病。

消光效果最好的是能够构成与光波波长相近的较小的粗糙度,入射光的散射度强,消光效果也强,即消光粉的平均粒径与涂膜的厚度相近。

对于二氧化硅消光粉,平均粒径为5~7μm 的适用于薄膜涂层、皮革涂料及油墨;平均粒径为7~8μm的适合木材和金属涂料;平均粒径为8~10μm的适合特种涂料、厚涂层消光涂料。

2.1.2粒径分布与消光性能的关系
选用平均粒径相近,粒径分布不同的消光粉(见表2)进行消光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2平均粒径相近的粒径分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表3不同粒径消光粉的消光性比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从表2可以看出,1、2、3号样品的平均粒径相近,但是样品中的细粉和粗粉的比例有些区别,1号样品的粒径分布最窄,2号次之,3号最宽。

从消光效果看出,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1号的消光效果最好,2号次之,3号最差。

这是由于粒径分布宽,加到涂料中,粒径大的变小才能达到有效的消光粒径,而过小的粒径就失掉了消光效果。

所以消光粉的粒径分布越窄,消光效果就越好。

2.2粒径与透明性的关系
分别选用平均粒径为6μm、8μm、9μm、10μm的样品进行透明性测试。

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6μm的样品的透明性最好,10μm的透明性最差,即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透明性变差。

这是因为,透明性是指物体透过可见光并散射较少的性质。

粉料的最佳粒径一般应为光线在空气中波长的1/2,即0.2~0.4μm。

大于此值,粉料的总表面积减少,对光线的总散射能力降低,小于此值,粉料将失去对光线的散射能力。

粉料通常是不同粒径的混合体,粒径在0.01~50μm之间。

在体系中,消光粉的粒径越小,散射可见光越少,大量入射光线因发生绕射而透过消光粉,因此体系的透明性越好。

但平均粒径太小,发挥消光作用的粒子就越少,起不到应有的消光作用。

从2.1.1可知,当平均粒径与涂膜的厚度协调的情况下,平均粒径越大,消光粉的消光效果越好。

因此在选择消光粉时要同时考虑消光、透明与涂膜厚度的因素,通过做对比试验选择最符合要求的消光粉。

2.3粒径与防沉性的关系
分别选用平均粒径为6μm、8μm、9μm、10μm的样品进行黏度测试。

结果发现在相同的体系中,放置相同的时间,平均粒径大的体系,粉体下沉的速率快,且容易形成硬沉淀。

这是因为超细粉体的沉降速率可以用斯托克斯定律来解释,其公式可表示为:
u0=(ρs-ρ0)d2g/18μ
式中:u0为沉降速率,m/s;μ为分散介质黏度,Pa·s;ρs为颗粒密度,kg/m3;ρ0为分散介质密度,kg/m3;d为颗粒当量粒径;g为重力加速度,m2/s。

粒径的平方与沉降速率成正比,因此平均粒径越大沉降速率越快。

选用表2的样品做防沉试验,放置相同的时间,3种样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分成两层。

但是上层液体的浑浊程度不同,3号的最浑浊,2号的次之,1号的较清澈。

这是因为粒径分布较窄的粉体,太细或太粗的颗粒较少,因此基本上所有颗粒的下沉速率一致,因此粉体沉淀后,上层液体较清澈。

而粒径分布较宽的粉体,太细或太粗的粉体较多,导致粒径较大的先沉淀,粒径小的粉体后沉淀,所以上层液体较浑浊。

3.结语
⑴消光粉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对涂料的消光性、透明性及防沉性等应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⑵平均粒径越大,涂料消光效果越好;平均粒径越小,涂料透明性越好。

在选用消光粉的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试验,使消光、透明性能都较好地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⑶平均粒径分布越小,会增加体系的黏度,沉降速率也会降低,在选用消光粉时最好同时考虑消光和沉降性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