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清华2017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物理

清华2017年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物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7年11月测试理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i:28 Ca:40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年9月15日,在太空飞行了将近20年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结束了它的探测使命,坠入了土星大气层。

它为人类探索宇宙发回了珍贵的资料。

若已知土星的半径为R ,“卡西尼号”在以土星为圆心,离土星表面约为3R 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卡西尼号”能够坠入土星大气层,是因为土星对“卡西尼号”的引力大于“卡西尼号”对土星的引力B.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可求得土星的密度为23π=GTC.“卡西尼号”在从地球飞往土星的过程中,克服太阳的引力做功D.如果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影响,在“卡西尼号”绕土星一周的过程中,将有2T 的时间与地球无法通信15.蹦极是一项考验体力、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具挑战性的空中极限运动,跳跃者站在约50米的高处,把一端固定的原长为L 的弹性绳绑在双腿的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头朝下跳下去。

若弹性绳的弹力遵守胡克定律,不证空气阻力,则在跳跃者从起跳到第一次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跳跃者的动能k E (图线①)和弹性绳的弹性势能p E (图线②)随下落高度的变化图像中,大致正确的是16.如图所示,水平理想边界MN 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场中有一个随圆形的单匝闭合金属线圈,线圈的质量为m ,电阻为R ,椭圆的短轴长度为L ,长轴的长度为3L ,现将线圈从MN 上方的磁场中某处自由释放,经过时间t ,该线圈刚好运动到其长轴与MN 重合的位置,且此时线圈下落的速度是v 。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图1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厩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玻堆积。

据此叫答1-3题。

l.河流流向为(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北向南2.甲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 )A.水位低流速慢泥沙堆积B.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C.地转偏向力导致泥沙堆积D.受惯性影响泥沙堆积3.沙波移动方向为( )A.维持原地B.往复摆动C.向上游移动D.向下游移动【答案】1.B 2.B 3.C【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再看图可知,图中沙坡南坡为堆积坡、北坡为侵蚀坡,即南坡为迎水坡、北坡为背水坡,故河流自南向北流,选B。

2.读材料可知:“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该河流自南向北流,甲坡是迎水坡,为上坡,水流在上坡过程中,流速变慢泥沙堆积,故选B。

3.读图文材料可知,泥沙不断在迎水坡堆积,即沙坡不断向上游移动,选C。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2示意研究范围,图3为研究区2001—2010年间NPP的变化。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11月测试卷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11月测试卷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11月测试卷语文作文材料、导写及范文太和一中李岩2019.11.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高考过后,一位母亲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女儿刚刚参加完高考,高三这一年,她非常努力,没日没夜复习功课,我们都很心疼女儿。

考完之后,她终于有一种解脱感,而且感觉考得不错,就打算用我们奖励她的5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牌包包,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网友纷纷为其支招,有的回帖说高三一年确实辛苦,奖励一下也理所当然;有的认为物质奖励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你怎么看待这个家庭问题?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分析:从作文所给材料要求来看,属于新材料的任务驱动性作文;从立意来角度看,考生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建议“母亲”不要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

(2)劝“母亲”、并阐述理性消费的意义与办法。

(3)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建议“母亲”懂得体谅、理解女儿,不伤害女儿的自尊心等。

附范文:合理,方有利太和一中李岩提供普通工薪阶层的家长,用5万元奖励她高考过后的女儿,或许让人们尚可理解,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渗入人心。

但女儿却要用这5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包,这就匪夷所思。

不禁使人质疑这种奖励及消费的合理性了,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考了好成绩,奖励个玩具;帮妈妈做家务,奖励个零花钱。

生活中司空见惯。

“期末考得好的话,带你出去旅游”“考入重点高中,给你5000块钱!”“高考被985/211录取,给你2万块。

”相信这些事、这些话,就可能发生你的家庭或你的身边。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

但家长仅用钱来回报孩子的努力,就会使孩子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

常用金钱奖励孩子,最终只能害了孩子。

所以理性的家长,多用金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2017年度11月浙江普通高级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其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2017年度11月浙江普通高级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其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2017 年11 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消遣.(qi ǎn)教诲.(huǐ)荒诞.不经(dàn)B .贮.藏(zhù)沉吟.(yín)跬.步千里(guǐ)C .猝.然(cù)胆怯.(qi è)不速.之客(sù)D .呜咽.(yàn)分歧.(qí)蓊.蓊郁郁(wě ng)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篇幅狭隘奏鸣曲B .簇新摇篮挖墙角C.烟霭伺侯杀手锏 D .辨论斑驳踢踏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B.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问责。

C.讲好浙江故事,展示好浙江的人文之美,是建设好文化浙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D.在全运会男子200 米决赛中,谢震业打破全国纪录,继百米大战后一再..获得金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将为打造金砖国家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新倡议,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

B.通过特色民俗活动,使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C.“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旨在提升公民防艾抗艾意识,改进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D.《战狼Ⅱ》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

,。

,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

①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②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③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④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孩子们的脸,像朝阳下初开的百合花,显得如此的鲜嫩、光洁。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

一方面,从文明起源上讲,炎黄是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龙头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起源上讲,今日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 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乃是历史上以炎黄族为核心,经华夏族和汉族不同阶段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炎黄族是早期华夏民族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之根。

这也是炎黄作为“人文始祖”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意义上的解释。

因此,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维系。

20 世纪20 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史传说曾有“信古”“疑古”“释古”三种态度和做法。

具体说到炎帝、黄帝,信古者当然是把他们作为真实人物来对待;而疑古者则把他们作为神来对待。

殊不知,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是可以同一的。

以黄帝为例,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

据研究,轩辕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天鼋”(“天”字下面画有“鼋”,即青蛙)族徽铭文,还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至5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画有青蛙的彩陶纹样;有熊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天兽”(“天”字下面画有“兽”)族徽铭文。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为古史传说人名的轩辕氏、有熊氏是与天鼋和熊、羆、貔、貅、豹、虎等图腾一致的。

此外,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还有以“天”为族徽铭文,其渊源也是来自以“天”为图腾。

由于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可以同一的缘故,所以黄帝、炎帝等名号是一个沿袭性的名号。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个人只能生存几十年或百余年,但是作为族团却可以存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它的名号是沿袭性的。

炎帝、黄帝等名号既是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的同一,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已经说明他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氏族。

《国语·晋语》说:“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维权孙春平吴老太到三亚有好几年了。

每年11月初南下,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回东北去,被人称作候鸟一族。

吴老太患有肺气肿,以前每到冬天,就觉得气短,听人说海南冬天暖和,还没有雾霾,便坐火车跑来一试。

这一试就上瘾了,那口气一下就吸到了肺窝最深处,甜甜的、润润的,连吐出去都觉不舍。

当然,当候鸟也需有本钱。

要住房,还要坐飞机,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人家腰包厚实的,在海南买了房,飞到落脚处便有了巢,好比去年来过的老燕子。

可吴老太没这种方便,穷候鸟必须精打细算。

吴老太退休前在一个国营煤矿管矿灯管三十多年,后来据说是资源危困,退休金两千元不到。

老伴过世得早,活着时是矿工,矿难后只见了骨灰盒,还有一笔抚恤金。

那笔钱后来给儿子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不然,只怕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

穷有穷的活法。

吴老太买不起房,那就租,租也不敢去正规小区,太贵。

她是去城中村。

当地村民等着拆迁,早把房子盖得密密匝匝。

但便宜啊,一月几百元钱就说下来了。

飞机票贵,咱坐火车,睡不起卧铺咱坐硬座行不?刚来三亚时,吴老太还曾去住宅小区翻过垃圾箱,她想把租房的钱翻出来。

但那活计只干了三天,房东不干了,说院子本来就小,不可再堆放纸壳易拉罐。

吴老太想想也是,歇了手。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7年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

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规则的能力,理性是原理的能力,它们一起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结构。

康德的这一划分,揭示了认识的基本层次,确立了理性的至高地位。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而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却与其迥然而异:它无疑也含有理性主义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理性主义;它较注重悟性、直觉和体验,但又不归结为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

它在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

儒家的“格物致知”,通俗地说,就是用既有的思维尺度、框架去衡量、测度对象。

只是这种把握绝非理性主义,它更具有“豁然贯通”的悟性特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如若过多地理性思考,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往往反致迷惑。

老子的“玄览”,概括了道家的根本思维方式。

“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从最超验的层次对事物的一种整体性的观照和透察。

超验即要排除一切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常无欲,以观其妙”。

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是中印文化融合的产物,又吸收了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要素,凝聚了中国乃至东方悟性思维的精华。

在佛家看来,“开悟”是修行之目的,而“菩提”为所悟之智,“涅”为所悟之理,佛及阿罗汉则为所开悟者。

佛教义理对“悟”或“了悟”有甚为精密、详尽的研究和解说。

依所悟之程度,将悟分为“小悟”和“大悟”;依所悟之迟速,将悟分为“渐悟”和“顿悟”;依所悟之途径,将悟分为“解悟”和“证悟”(由理解真理而知者为解悟,由实践修行而体得真理者为证悟);依所悟之主体,将悟分为“悟自”和“悟他”,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整套系统而完备的了悟的方法,堪称无数佛教大师和佛教徒通过世代刻苦修行实践所取得的丰富的悟性体验的结晶。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实力诊断性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化的。

2024 年底,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城市起先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人们对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化的理解,并逐步告辞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

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涵、协作、才智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颇有难度的考题。

解决这些问题,须要转变治理思维、提升治理实力、完善治理体系。

城市加速发展,治理要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劳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

客观来说,当前一些城市在治理上还存在不精细、不科学的地方。

比如,针对路面上电动车较多的现实状况,一些地方出台拟禁行电动车的规定,引发了对一刀切式管理的质疑。

又如针对车辆超载等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各地出台了不少管理方法,但问题在于落实不细、不严。

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看法,更是一种实力。

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唯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气下沉,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说究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唯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

近年来,党中心围绕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剧烈的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垃圾分类、河湖长制治理、“厕所革命”……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缘由就在于将“人”这个最重要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

城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干脆,也最有发言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2017年11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

一方面,从文明起源上讲,炎黄是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龙头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起源上讲,今日以汉族为主体包括 56 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乃是历史上以炎黄族为核心,经华夏族和汉族不同阶段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炎黄族是早期华夏民族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之根。

这也是炎黄作为“人文始祖”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意义上的解释。

因此,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维系。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史传说曾有“信古”“疑古”“释古”三种态度和做法。

具体说到炎帝、黄帝,信古者当然是把他们作为真实人物来对待;而疑古者则把他们作为神来对待。

殊不知,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是可以同一的。

以黄帝为例,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

据研究,轩辕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天鼋”(“天”字下面画有“鼋”,即青蛙)族徽铭文,还可以追溯到距今 7000年至 5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画有青蛙的彩陶纹样;有熊氏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天兽”(“天”字下面画有“兽”)族徽铭文。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为古史传说人名的轩辕氏、有熊氏是与天鼋和熊、羆、貔、貅、豹、虎等图腾一致的。

此外,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还有以“天”为族徽铭文,其渊源也是来自以“天”为图腾。

由于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可以同一的缘故,所以黄帝、炎帝等名号是一个沿袭性的名号。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个人只能生存几十年或百余年,但是作为族团却可以存在几百年或几千年,它的名号是沿袭性的。

炎帝、黄帝等名号既是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的同一,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已经说明他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氏族。

《国语·晋语》说:“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我们知道,上古每一姓就是一个血缘姓族,黄帝族有十二姓,则说明黄帝族至少是由十二个姓族融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部族集团,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尊崇“天”,天为其宗神乃至成为至上神,所以我认为以黄帝为宗神即以天为宗神的部族集团的出现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炎帝的情形也是这样。

炎帝为姜姓,又号称“烈山氏”“历山氏”“连山氏”“魁隗氏”等。

炎帝族崇拜火,崇拜羊,崇拜蛇龙,也崇拜山岳。

如《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再如炎帝族后裔共工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山海经·大荒北经》也说:“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反映出炎帝后裔共工氏崇拜龙、以蛇龙(即无爪之龙)为图腾的情形。

《左传》中还有姜姓炎帝族(姜炎)崇拜山岳、以山岳为图腾的记载,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曰:“姜,大岳之后也。

山岳则配天。

”所有这些都说明炎帝族的崇拜和图腾也是多元的。

而从炎帝族的分布上看,既有活动在北方的炎帝族,也有活动在南方的炎帝族。

所以,我主张炎帝族也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今天无论是对炎帝和黄帝的祭拜,抑或是对于历代有关炎黄文化文献的梳理,还是对炎黄文化的义理与价值的阐释,以及面向海内外的传播,都应该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人文始祖”的立场上,站在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龙头文化的立场上。

(摘编自王震中《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从中华民族起源的角度看,炎黄族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核心,炎黄文化就是根祖文化。

B. 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神名是可以同一的,“信古”“疑古”“释古”者对此观点不尽相同。

C. 黄帝、炎帝作为族团,其名号可以存在几百年或几千年,而一个人的生存年限却远远低于这两个族团。

D. 上古时期,以“天”为宗神的黄帝族是一个至少由十二个姓族融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部族集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起源两方面解释了“人文始祖”炎黄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中的意义。

B. 文章用商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和彩陶纹样,证明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和神名可以同一的观点。

C. 炎帝名号多样、炎帝族崇拜和图腾多元、族群分布地域广,说明炎帝族和黄帝族一样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D. 对于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文章先探究起源,然后从沿袭性和民族融合两方面论证名号的由来,最后作者表明对待炎黄文化应有的立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既然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中,有来自图腾“天”的族徽铭文,那么远古时期族名和图腾名可以同一。

B. 炎帝、黄帝的名号具有沿袭性,其原因在于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可以同一。

C. 古史记载中的黄帝和炎帝分别具有多个名号,说明黄帝和炎帝都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氏族。

D.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才能拥有对待炎黄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北国的速写艾芜“先生,请等等哪,看一看这些孩子!”午后,在黄河之侧的一个大城市里面,顺着铺雪的墙边,拖着酱满泥浆的声音在这样地叫我,回头去看却原是一个不满十二三岁的穷孩子,他一面望着我现出恳求的眼色,一面伸手指着路侧的一条小巷。

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谈话的声音,和表情的风度,却和大人差不多呢?正在打量他那粗笨庄重的小面孔时,一个衰老的中年人推着独轮车便在巷口现了出来,车上放了两个大大的竹筐,筐沿边上浮着三个小孩子的头,睁着亮亮的饥饿的眼睛,活像巢里的乳燕在等候母燕衔食归来那么似的。

“看看孩子哪!”衰老的中年人也对我乞怜地叫着,同时赶快把车子推到我的面前,他取脱车绊,伸起腰杆,刚要再说什么时,忽然咳嗽起来,又连忙微微地弯下腰去。

刚才叫我等一等的那个大孩子呢,就做出十分懂事的样子撩起自己烂了边缘的短衣,替竹筐里的一个小头,擦抹去正要流到嘴边的两股鼻涕。

我这时才看清楚了,他们原是一家漂泊者,竹筐里三个孩子之外,还装有破棉被土锅和破碗碟一类的东西。

我自己曾在陌生的都市里流浪过,懂得一个铜板对于饥饿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效用,因此,即使有人从旁叱为浅薄的人道主义者,也暂时管不得那么多了。

“先生,俺不是要钱,俺是要请你看一看孩子。

”那汉子拒绝了我递给他的一个二十文的铜板,咳嗽了两声。

举起肮脏的袖头,拭一拭溅在嘴边的唾液后,便这么说着。

一面伸出两根手指,去把筐里的一个小孩的下巴,抬了起来,意思便是让我仔细地观看。

我想既不要钱,还要什么呢?那末,也许是小孩中途病了,求我这个陌生人暂时想点办法吧。

孩子的脏脸冻红了,嘴唇皮却变成乌的,看见父亲的指头伸到下巴边上,就茫然地张开了求食的嘴巴。

“唔,……他是饿了哪!”我见小孩并没有什么病,便这样地说着,一面推测大概他们是要多点钱吧。

“可不是?先生!”中年人这样回答着,同时调转头,前前后后很迅速地瞟了一眼,才又抚摸着另一个女孩子的头,称赞似的说到:“先生,你不晓得,她挺好,挺乖!……刚九岁哩……再三两年就……”说着咳嗽起来,随即抬起头又朝前朝后望了一眼,仿佛怕人来碰见似的。

小女孩的脸倒还圆滚滚的,小眼睛,厚的单眼皮,并不显得怎样丑。

“要不是大水一下子冲去俺家的庄稼,压根儿俺就不会这样……这样……”我看他脸上现出怪难为情的神色还夹着几分惨伤,似乎要说什么又说不出口的光景。

他正伸起颈项,竭力咳嗽两下,打扫打扫他的喉管,吐出他要说的话时,忽然站在旁边的孩子,大声地叫道:“爸爸,来了!来了!”中年人就立刻去握着他的车把,惊慌地说到:“先生,他们问,请你说,俺……俺是要钱的哪!”我看路的那一端,雪铺的地上,现出四个黑制服的巡警,背着枪,袖着手,正慢慢地走来。

太阳光晴朗朗的。

一白无际的屋顶,罩在深蓝无云的天空下面,静悄悄的只有远处传来隐约的市声。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年人推着载有竹筐的独轮车出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沉重的环境氛围,给全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

B. 作者多次加入对中年人“咳嗽”的描写,既加深了读者对这个主要人物的印象,也使故事情节更丰富。

C. 中年人拒绝“我”施舍的铜板,使情节发生了变化,制造出小说的悬念,使故事有了起伏波澜,引人入胜。

D. 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手法,使故事创设的情境更加真实可信,读者身临其境,增添了阅读的思考体验。

5. 小说对“十二三岁的穷孩子”着墨不多,是否可以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5 分)6. 有人评价小说对“卖买”最终没有结果的情节设计“如截奔马”“如撞钟,清音有余”,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APP 加持的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产业竞发的另一片蓝海。

有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共享单车企业已超过 20 家,车辆达数百万辆,用户总数接近 1900 万人。

眼下,来自中国的“小黄车”甚至已经漂洋过海,出现在了美国硅谷等街头。

顶层设计叫好、市场也很叫座,但就是这样的共享单车,却面对居高不下的被盗率、损毁率。

对于共享单车运营方来说,是该想想技术性的办法:既让单车更强大、更结实,也让单车时刻处于轨迹监控之下。

此外,更多的还是制度呵护与管理的缺位。

我们既希望地方部门为创新的共享单车营造良好运营环境,按照标准规范设置自行车停放区,更希望运营方与地方执法部门能严肃偷盗损毁共享单车行为的惩戒与责罚。

(摘编自 2017 年 2 月人民网邓海建《骑稳共享单车,何止要点共享精神》)材料二:各类道德风险折射出共享单车的天然局限,围绕共享单车引发的种种道德风险,除了恶意的损毁和其他破坏行为之外,很大一部分问题原因在于市场上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

大学生中对各类违规行为的道德评判,始终存在不同声音,比如对于“私藏单车、私加车锁”问题,25%的学生认为原因是“单车数量太少”,担心自己一时无法找到可以共享的单车;50%的学生认为原因是“方便自己使用”,担心临停后单车被骑走耽误了后续的紧急行程。

引发道德风险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共享单车天然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一位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带小宝宝,在共享单车上加装儿童座椅。

这种行为道德,还是不道德?”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有 63.6%的大学生认为这种行为不道德,但也有高达 29.1%的人认为道德;而且,年级越高,认为其道德的比例就越高,在大三以上组别,认同这位妈妈的学生占到了 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