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合集下载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动物学(下)复习题参考答案第13章棘皮动物门复习题1、试述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①棘皮动物区别于无脊椎动物其它类群是为后口动物。

②次生性辐射对称,而以五辐对称为主,幼虫是两侧对称。

③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常向外突出形成棘刺,故为棘皮动物。

④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管足有运动、呼吸、排泄、捕食等多种功能。

2、简单比较游移亚门中四个纲的异同。

答:游移亚门包括四个纲: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

①海星纲:体扁平,多为五辐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生活时,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

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

具皮鳃,水管系发达,个体发育中经羽腕幼虫和短腕幼虫。

②海胆纲: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

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坚固的壳。

壳板由三部分组成,壳上有疣突及可动的细长棘,有的棘很粗,多数种类口内具结构复杂的咀嚼器,其上具齿,可咀嚼食物,消化器长管状,盘曲于体内,以藻类为食。

③蛇尾纲:体扁平、星状,体盘小,腕细长,二者分界明显。

腕内中央有一系列腕椎骨,骨间有可动关节、肌肉发达,腕只能作水平屈曲运动,腕上常有明显的鳞片,无步带沟,管足退化,呈触手状,无运动功能。

个体发育中经蛇尾幼体,少数种类雌雄同体,胎生。

④海参纲:体呈长筒形,两侧对称,背腹略扁,具管足,背侧常有疣足,无吸盘或肉刺,口位体前端,周围有触手,其形状与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异,肛门位体末。

内骨骼为极小的骨片,形状规则。

消化道长管状,在体内回折,末端膨大成泄殖腔,具水肺。

筛板退化,位于体内。

3、棘皮动物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答:棘皮动物中有些种类对人类有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①海参类有40种可供食用,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是优良的滋补品。

②海参、海胆可入药,有益气补阴,生肌止血之功效。

③海胆的卵可食用,且为发育生物学的良好实验材料。

④海星及海燕等干制品可作肥料,并能入药。

动物学下学期总结大题

动物学下学期总结大题

1.鱼类上下颌出现的意义上下颌的出现带来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a.变被动取食为主动取食,增加获得食物的机会b.上下颌着生齿,可充分研磨食物,扩大捕食范围c.利于进攻和防御d.利于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活动e.带动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发展2.羊膜卵出现的意义使胚胎的发育脱离水环境,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a.羊膜卵外包有硬壳,可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病原体的侵入b.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c.卵内储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发育得到充足的营养d.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够在液体环境中发育,避免机械损伤防止干燥e.尿囊的形成可以排出胚胎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a.体型: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减少飞翔阻力b.皮肤:薄,松。

表皮衍生为羽毛,飞羽和尾羽辅助飞翔c.骨骼:轻而坚固,愈合程度高,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的现象;肢骨和带骨有较大的变形,具龙骨突,愈合荐椎,开放式骨盘d.肌肉:胸肌发达,后肢演化出适于栖树的肌肉(贯趾屈肌,腓骨中肌,栖肌)e.消化:无齿,直肠短,无膀胱;不贮存粪便和尿液,减轻体重f.呼吸:双重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和肺气管g.循环: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的能力;心脏大,心跳快,血压高,血流快,代谢旺盛h.排泄:排泄物为尿酸,无膀胱i.生殖:非生殖季节,生殖系统萎缩;雌性右侧卵巢退化,利于减轻体重j.神经:中脑视叶发达,小脑发达k.感觉:视觉发达,具有大眼和前后巩膜角膜肌,具双重调节4.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a.体型:身体大多呈纺锤型,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无颈b.皮肤:体表被有鳞片和大量粘液腺c.骨骼:具有鳍,上下颌d.呼吸:用鳃呼吸,各个器官也能辅助呼吸e.循环:心脏1心房1心室,单循环f.神经:大脑分区,脊髓分节,具有植物性神经系统g.感官:具侧线系统,韦伯器连接内耳与鳔h.其他:具有鱼鳔调节身体密度5.鸟类与爬行类相比的进步特征a.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b.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通过主动迁徙适应多变的环境c.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复杂行为,可以更好的协调内外环境的统一d.更加完善的繁殖方式,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6.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成功的解决了哪些问题?a.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卵,解决了在陆地上繁殖的问题b.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的防止了体内水分的散失c.肺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胸廓的出现使肺的呼吸机能加强d.四肢强健,指端具爪,适于在陆地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利于承受体重7.哺乳纲分为哪几个亚纲?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原兽亚纲:兼具哺乳纲和爬行纲的特征a.有乳腺无乳头b.肩带类似爬行类c.泄殖腔,雄兽无交配器d.成体无齿,具角质鞘后兽亚纲:较低等的哺乳动物类群a.胎生(不具真正胎盘),幼体在雌兽育儿袋中发育真兽亚纲:高等哺乳动物类群8.以具体实例说明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的类型及进化9.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大大增强了动物的运动以及对其身体的支持和保护能力。

动物学习题集

动物学习题集

动物学习题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名词解释1、组织2、器官3、系统(二)填空1、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2、细胞一般比较小,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体长以计算其大小。

3、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动物细胞中具有24种生命所必须机能的化学元素,其中对生命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有6种,分别是,,,,,;另外还有12种微量元素是生命不可缺少的。

5、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后者主要是,,,等。

6、根据其分子结构不同,核酸可分为,。

7、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8、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是、、。

9、动物的组织通常可分为,,,四大类。

10、上皮组织具有,,,等生理机能。

11、根据机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可分为,,等。

12、根据细胞层数和形状的不同,被覆上皮又可分为,,,等多种类型。

13、结缔组织可分为,,,,,,等多种。

14、根据基细胞的形态结构可将肌肉组织分为,,。

15、神经组织由和组成。

16、一个典型的神经细胞由和组成。

17、结缔组织是由和组成。

(三)选择题1、动物细胞中含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A水脂类蛋白质糖类无机盐B水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C水无机盐蛋白质脂类糖类D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水2、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DNAB rDNAC tDNAD mRNA3、符合动物细胞特征的一组结构是()。

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线粒体,内质网,质体,溶酶体C 高尔基体,中心粒,溶酶体,线粒体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央大液泡。

4、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是()。

A细胞数量少,排列紧密 B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C细胞数量少,排列疏松 D 细胞数量多,细胞间质发达。

5、血清相当于结缔组织中的()。

A细胞B间质C纤维D基质6.基质和细胞较少,主要由大量胶原纤维或弹力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是()A疏松结缔组织B软骨组织C致密结缔组织D血液组织。

09、10级动物学(下)总复习

09、10级动物学(下)总复习

10级动物学(下)总复习一、名词解释脊索、咽鳃裂、胸腹式呼吸、口咽式呼吸、晚成鸟、早成鸟、洄游、休眠、头索动物、后口动物、恒温动物、羊膜动物、逆行变态、性逆转、适应辐射二、填空题1、半索动物门肠鳃纲的常见代表动物是,它的全身由、和3部分组成。

2、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是,它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具有、和。

3、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

鱼类的头和躯干之间以或鳃孔为界,而躯干与尾的分界线是。

4、软骨鱼体表被有,硬骨鱼体表被有骨鳞,根据其形状的不同,可细分为、和三种类型鳞。

5、鱼类不仅具有、和等奇鳍,还出现了偶鳍包括_________和。

6、圆口纲动物的尾鳍为完全对称的尾,软骨鱼具有尾,而硬骨鱼大多数为尾。

7、我国常见的鸟巢依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和编织巢4种。

8、反刍动物的“胃”可分为4室,即胃、胃、胃和皱胃,其中皱胃是胃本体。

9、现存两栖动物约5500种,分别隶属于目、目和目3大类。

10、鸟类的羽毛类型可分为羽、羽和羽3种。

11、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70多种,可分为2个目,即目和目。

12、突胸总目的鸟类可分为6大生态类群,分别为禽、禽、禽、禽、攀禽和陆禽。

13、鱼类的消化管由表及里由四层组成,即、、和粘膜层。

14、哺乳类的皮肤腺特别发达,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皮脂腺、、和。

15、罗非鱼属于目,中国林蛙属于目,巴西龟属于目,金丝猴属于目,褐家鼠属于目。

17、哺乳动物的齿型有分化现象,称为齿,即分化为齿、齿、齿和臼齿。

18、哺乳类口腔中有三对唾液腺,即、和。

19、鸟类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_______禽、猛禽、_______、禽和鸣禽。

20、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炫耀、、产卵、和育雏。

21、我国常见的鸟巢依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水面浮巢和编织巢4种。

22、根据鸟类迁徙的特点,可把鸟类分为和。

23、哺乳动物是、运动快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

24、哺乳类前肢的关节向转,后肢的关节向前转,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

动物学(下)试题

动物学(下)试题

动物学(下)试题棘皮动物门一、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是—水管系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管足_______ ,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管道。

二、名词解释1.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轴,可以有许多个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具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三、选择题1. 被囊动物指的是(C )。

A.柱头虫B.海鞘C.海盘车D.海胆四、判断题1. 棘皮动物体腔的一部分特化成“血窦”。

()五、简述题1. 棘皮动物门为什么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半索动物门一、选择题1. 半索动物与下列哪些动物亲缘关系最近(D.棘皮动物名词解释A.头索动物B.尾索动物C.脊索动物1.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的胚孔形成肛门或封闭而另外形成口的动物。

2.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简答题1. 半索动物和什么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答: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

理由是:①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是后口动物。

②两者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凸出形成。

③柱头虫的幼体(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幼体(例如短腕幼虫)形态结构非常相似。

④脊索动物肌肉中的磷肌酸含有肌酸,无脊椎动物肌肉中的磷肌酸含有精氨酸,而棘皮动物的海胆和半索动物的柱头虫肌肉中都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

这些证据都说明了这两类动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脊索动物门一、填空题1. 文昌鱼由于终生具有发达的_脊索___________ 、___神经管_________ 和___咽鳃裂 ___ 等脊索动物的重要特征,而被认为是典型脊索动物的简化缩影。

2.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是_脊索___________ 、背神经管和咽鳃裂,另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心脏_____________ 位,具___肛后尾。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目录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5)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9)第四章海绵动物门........................................................................ll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l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l4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 (17)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0)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24)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27)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34)第十二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37)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38)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38)第十五章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39)第十六章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40)第十七章圆口纲 (40)第十八章鱼纲 (41)第十九章两栖纲 (45)第二十章爬行纲 (48)第二十一章鸟纲 (51)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55)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小结 (60)第二十四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60)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61)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器2、线粒体3、细胞周期4、直接分裂5、染色体6、组织7、细胞间质8、器官9、系统(二)判断与改错1、蛋白质是动物细胞的基本物质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蛋白质所有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次序的平面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折叠并以副链相连而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次序上千变万化,引起生物、细胞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多样化。

()5、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

09级动物学下总复习终极版2

09级动物学下总复习终极版2

09级动物学下总复习终极版209级动物学(下)总复习一、名词解释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撑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典型的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即脊索鞘。

脊索鞘常包括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P308咽鳃裂: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和胚胎期或幼年期的陆栖脊索动物具有。

P309胸腹式呼吸:胸腔为哺乳类特有的、容纳肺的体腔,借横隔与腹腔分隔。

横隔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腹式呼吸),肋骨的升降能扩大或缩小胸腔容积(胸式呼吸),使哺乳类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

P465口咽式呼吸: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

无尾两栖类由于不具肋骨和胸腔,肺呼吸采用特殊的咽式呼吸完成: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

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

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

待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P377晚成雏: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饲喂从半个月到八个月不等(因种而异),继续在剿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雀形目和攀禽,猛禽以及鹈鹕,信天翁等属此)P446早成雏:早成雏于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类。

P446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着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例如大黄鱼,鳗鲡,海猪鱼等。

P366 休眠: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动物学题库

动物学题库

动物学题库一、解释名词1、生物发生律2、伸缩泡3、完全变态4、原肾管5、角质膜6、疣足7、外套膜8、凯伯尔式器9、书肺 10、化性11、双名法 12、刺丝泡 13、皮肌囊 14、不完全变态 15、后肾管16、混合体腔 17、刚毛 18、黄色细胞 19、外套腔 20、鲍雅诺式器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24、马氏管 25、后口动物26、外套膜 27、分类阶元 28、混合体腔 29、龄期 30、原生动物31、内骨骼 32、实质组织 33 、完全变态 34 、原肾管 35 、化性二、选择题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 浮浪幼虫B 牟勒氏幼虫C 担轮幼虫D 钩介幼虫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A 海绵动物门B 原生动物门C 腔肠动物门D 扁形动物门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 多足纲B 甲壳纲C 昆虫纲D 蛛形纲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A 体壁突起B 口器C 生殖器D 听器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A 辐射对称B 两侧对称C 两侧辐射对称D 无对称8、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B 跳跃足C 开掘足D 捕捉足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A 身体末端B 身体腹面C 内鳃瓣的鳃上腔D 口附近1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A 球虫病B 钩虫病C 吸虫病D 绦虫病11、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双翅目B 膜翅目C 半翅目D 鳞翅目12、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无脊柱动物相比,脊柱动物的进化特征有哪些?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和眼。

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脊柱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着脑。

3原生的水上种类以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而后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期有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4除圆口类,均具有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消化能力大大增强。

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

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使代谢废物有效的排出体外。

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种类的偶鳍、陆生种类的五指性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处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2脊柱代替了脊索,称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3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此生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时期有鳃裂,成体用肺呼吸;4除圆口纲,均具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8几乎全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或卵胎生;9身体大多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颈或比明显,为或不存在。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

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去追捕咬牢食物,扩大了食物来源,同时,上下颌也具有防御、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作用。

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这些结构加强了它们的嗅觉和平衡能力,而这也是脊椎动物嗅觉与视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4.脊柱代替了脊索。

脊柱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构。

脊柱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试述鱼类洄游的概念、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移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洄游。

其类型有:鱼类在冬季水温下降时,避开寒冷环境,游到温度适宜的区即越冬场度过寒冷的冬季,为越冬洄游;在生殖季节鱼类从越冬场地或索饵场成群的向产卵场地进行迁移,为生殖洄游;鱼类因寻取食物为主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

鱼类洄游的意义表现为: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本能行为。

为什么说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应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1.多为纺锤形体型,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头和躯干固结不动,以利水中前进;2以鳍作为水中运动平衡器官;3皮肤粘滑并有鳞片,具有细胞粘液腺,可减少水中的摩擦并其保护作用;4骨骼、肌肉以利于鳍分而分化,肌节与肌隔套叠,利于躯干、尾部的左右屈伸,为主要的运动动力;5适应水环境及水中获食的消化系统,口位多样,有腮耙等;6以鳃进行呼吸;7以鳔调节身体比重;8具与以鳃呼吸相适应的单循环;9排尿器官既泌尿,维持渗透压的恒定;10适应水环境的生殖方式,有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的,有卵生、卵胎生、假胎生的等;11具对水环境特殊适应的感觉器官。

简述两栖纲的主要特征(1)皮肤裸露,富有细胞粘液腺。

(2)骨骼分化明显,有了颈椎和荐椎,肩带间连有脊柱,腰带直接连于脊柱上。

典型的五指型附肢。

(3)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皮肤呼吸。

(4)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双循环。

(5)舌能伸出,并有蛇骨支持。

(6)脑较发达,眼有眼睑,耳具内耳和中耳。

(7)体温随外界而改变,有休眠现象。

(8)多体外受精,卵生,幼体在水中发育,变态后长为成体。

(9)成体排泄器官为背肾,雄体的肾管有输尿和输精双重功能。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表现出那些不完善性?(1)生殖上尚未摆脱水的束缚。

(2)肺呼吸不健全,还需皮肤呼吸补充。

(3)体温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

(4)没有解决在陆地防止水分蒸发与皮肤呼吸的矛盾。

(5)皮肤通透性大,分布范围狭窄。

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那些方面?1五指行附肢,适于陆上运动,颌骨与脑颅为自接型。

2口咽式呼吸。

3双循环来调节代谢。

4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且颈椎与腰带相连,加强了牢固性和支持力,锥弓的前后方,都有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5肾小管和膀胱冲吸水功能。

6感官的变化有了骨膜和中耳,有眼睑、瞬膜、泪腺等都适于陆地生活。

7皮肤的轻微角质化,真皮相对厚而致密,开始有蜕皮现象。

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在躯体结构和机能等方面有比两栖类更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特征:1体被鳞片或盾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结束了皮肤呼吸,全为肺呼吸,胸廓出现;3运动系统使之适应陆地爬行寰枢椎分化,带骨与五趾形附肢更完善,具爪;4具有交配器,出现羊膜卵,使之获得陆上繁殖的能力5具高级排泄功能的后肾,排难溶于水的尿酸6出现心脑皮,神经和感官更发达,更适于陆上生活。

爬行纲的特征1体被干燥、角质化的皮肤,通常有起源于外胚层的鳞片或角质盾片。

有的有真皮性骨板,除少数有股腺外,缺少皮肤腺。

2一般附肢两对,典型的五趾型附肢,且指(趾)端具爪,水生种类的四肢呈浆状,蛇类和一些蜥蜴类缺少附肢。

3骨骼完全骨化。

头骨一个枕髁;脊柱分化更明显,颈椎已有了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有的种类躯干椎已经分化成为胸椎和腰椎,荐椎至少有2枚,绝大多数躯干椎连有肋骨,有的肋骨与胸骨相关节,形成胸廓。

4肺呼吸,一些种类的泄殖腔和咽壁可辅助呼吸。

5两心房,心室已有了不完全式几乎完全的分隔,为构造上的不完全循环。

6后肾1对,雄的输精管与输尿管完全分开,排泄物主要是尿酸。

7大脑背壁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

8雌雄异体,雄性一般具有交接器,体内受精。

卵生或卵胎生;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外膜;发育无变态。

9变温动物,许多蜥蜴可以从行为上调节体温。

羊膜卵的结构及其脊椎动物演化史的重要意义结构:羊膜卵的卵外包有卵膜(蛋白膜、壳膜和硬壳)。

其卵壳坚韧,是石灰质的硬壳或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该卵壳具有透气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的气体代谢。

内有丰富的卵黄,能保证发育时有丰富的养料。

尿囊则既可以储存代谢废物尿酸,又当胚胎呼吸器官。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时可形成羊膜、绒毛膜及羊膜围成的羊膜腔,胚胎悬浮在羊水中,能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胚胎在恒定优越的液体环境中生活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束缚,解决了陆生繁殖问题,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适应,这为陆生脊椎动物征服陆地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试述鸟类在外形和内部构造是如何适应飞翔生活的。

体成纺锤形,减少阻力;具眼脸、瞬膜、巩膜骨板;具尾羽、飞羽;2、皮肤薄而松韧利于飞翔时羽毛活动及肌肉收缩,羽裸区之分利于飞翔时肌肉收缩;3、骨坚、薄、轻、愈合,无齿,寰枢椎、异凹形椎体利于头活动,V字形叉骨、肋骨有钩状突、龙骨突、愈合荐骨、尾综骨,腕掌骨愈合,仅三指,前肢特化为翼,髁骨与愈合荐骨愈合,腓骨退化为刺状,胫跗骨与跗遮骨构成跗间关节,4、胸大肌、胸小肌发达;5、消化系统发达,有腺肌胃之分,直肠短不贮粪便,;6、具气囊、复杂支气管网络系统肺,双重呼吸;7、完全双重循环8、神经和感官发达,纹状体发达,视叶发达,眼大且为视力的双重调节9、高级后肾,排尿酸,无膀胱,与粪便一同排出10、磁性绝大多数只有左侧输卵管和卵巢。

试述鸟类分类所依据的主要特征。

1、喙的形状,不同的喙形和它们的食性有密切联系,如食肉的鹰隼类,喙尖锐而钩曲;食鱼的雁、鸭类,喙扁平具缺刻,露类喙长直而有力;空中飞捕昆虫的家燕,喙短基部宽阔;啄食种子的麻雀则喙粗短呈圆锥状。

2、羽的外形排列和羽数。

主要是指飞羽和尾羽。

翼外形有尖长者,如家燕;翼外形有短圆者,如鸡;尾羽数目一般为10-12枚,尾后部形状有平形、圆形、尖形、楔形等。

3、跗跖部被鳞:跗跖前部有盾状鳞(鳞片横列)、网状鳞(鳞片呈鱼鳞状)和靴状鳞(整片鳞)之分4、跗跖的数目及排列:一般常态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对趾足是二、三趾向前,一、四趾向后(如啄木鸟);异趾足是三、四趾向前,一、二趾向后(如咬鹃);并趾足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三、四趾的基部合并(如翠鸟);前趾足是四趾全向前(如雨燕);5、蹼形:四趾间全有蹼相连者为全蹼(鸬鹚);前三趾间有蹼者为满蹼(鸭);蹼的中部凹入者为半蹼(鸥);趾两侧有瓣状蹼者为瓣蹼()6、胸骨:胸骨有无龙骨突起。

平胸类无龙骨突起,突胸类有龙骨突起7、腭型:头骨的上颌骨向内侧有一对突起伸到腭部,称颌腭突。

根据颌腭突可将鸟类分为下列几种腭型:裂腭型,左右两侧颌腭突较小,在中央不合并,腭部中间有裂缝,犁骨很发达,呈尖形,如鸡形目;鹤形目、鸽形目等。

索腭型,左右两侧颌腭突在中央合并(又名合腭型),犁骨小或退化,如雁形目;鹳形目等。

雀腭型,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呈平截状,如雀形目。

蜥腭型,基本上是裂腭型,但犁骨是2块,为啄木鸟类特有。

8、雏鸟:幼鸟出壳后眼就睁开,有羽毛,能行走和独立取食者称为早成鸟;幼鸟出壳后无羽毛,不能独立生活者称为晚成鸟。

动物体恒温有什么生物学意义?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及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稳定。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新城代谢水平。

在高温下,机体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速而有力,显著提高了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

恒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的地区生活。

从而保证恒温动物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有利于其进化发展。

简述哺乳动物的进化性特征。

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跗关节后转,膝关节前转3、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4、具高而恒定的体温5、胎生,哺乳。

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新陈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低程度。

以高营养价值的乳汁哺乳幼兽,时后代在较为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加之哺乳类对幼体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哺乳类具有比其他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使其在生存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比较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1原兽亚纲:卵生;无子宫阴道,具泄殖腔,仅以泄腔孔通体外,称单孔类;肩带似爬行类;成体无齿,代之以角质鞘;具乳腺无乳头;体温低,在26-35°C为现存最原始的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