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五禽戏图片和作用

八段锦、五禽戏图片和作用
八段锦、五禽戏图片和作用

八段锦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法作用:

1.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2.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

1.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等,可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2.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等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

1.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胁部的相关经络及背部俞穴,达到调理脾胃和脏腑经络作用

2.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

1.通过上肢外旋,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

2.通过往后瞧,可刺激颈部大椎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目的可预防眼疾以及肩、颈与背部疾患,还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作用

1.通过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经泄热的作用,有助于去除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作用

1.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作用

1.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

2.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作用

1.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同时,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腑脏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

2.可提高平衡能力,解除肌肉紧张

五禽戏

第一式虎举

功理与作用

1.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

2.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第二式虎扑

功理与作用

1.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

2.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

3.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流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第二戏鹿戏

第1式鹿抵

功理与作用

1.腰部的侧屈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积。

2.目视后脚脚跟,加大腰部在拧转时的侧屈程度,可防治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3.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尾闾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

第2式鹿奔

功理与作用:

1.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症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腹,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2.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尤其是身体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內夹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第三戏熊戏

第1式熊运

功理与作用

1.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

2.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引导内气运行,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3.运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

第2式熊晃

功理与作用

1.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胁,调理肝脾。2.提髋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痛等症

第四戏猿戏

第1式猿提

功理与作用

1.“猿钩”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

2.两掌上提时,缩项,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颈,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3.提踵直立,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第2式猿摘

功理与作用

1.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

2.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神经紧张、精神忧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第五戏鸟戏

第1式鸟伸

功理与作用

1.两掌上举吸气,扩大胸腔;两手下按,气沉丹田,呼出浊气,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

2.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闾,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成反弓状,任脉得到拉伸。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经气的作用。

第2式鸟飞

功理与作用

1.两臂的上下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若配合呼吸运动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强血氧交换能力。

2.拇指、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提高心肺功能。

3.提膝独立,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收势

引气归元

功理与作用

1.引气归元就是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外之气,导引归入丹田,起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的功效。

2.通过搓手、浴面,恢复常态,收功

易筋经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

功理与作用

1、可气定神敛、均衡身体左右气机的作用

2、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有助于血

液循环,消除疲劳

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功理与作用

1、通过伸展上肢和立掌外撑的动作导引,

起到疏理上肢等经络的作用,并具有调

练心、肺之气,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

行的作用

2、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

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口诀:足趾拄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髋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功理于作用

1、可壮腰健肾、延缓衰老的功效

2、可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活动功能

口诀: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眸。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功理与作用

1、可刺激背部夹脊、肺俞、心俞等穴,达到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作用

2、可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功理及作用

1、可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力量

口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脾胃得到摩动,肾得以强健,疏通玉枕关、夹脊关等要穴的作用

2、可提高颈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

口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功理及作用

1、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壮丹田之气

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功理与作用

1、可疏肝理气、高墙畅情志的功效

2、可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

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任脉得以疏伸及调养,同时可以调和手足在三阴之气

2、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起到强健腰腿的作用

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髋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式:打躬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督脉得到充分锻炼,身体强健

2、可改善腰背及下肢的活动功能,强健腰腿

3、可醒脑、聪耳、消除大脑疲劳功效

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

第十二:掉尾势

功理及作用

1、可使任督二脉及全身气脉得以调和

2、可强化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

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收势

功理及作用

1、通过上肢的上抱下引动作,可引气回归于丹田

2、起到调节全身肌肉、关节有放松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预备式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要点,头向上顶,下磕儿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抱球时大拇指向上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后背)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颚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深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错误与纠正: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站立,下壳儿先向上伫立,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深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左掌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有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屈腕,竖指,掌心涵空。 错误与纠正:端肩,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输血,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串,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曲,右掌下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五禽戏全部教程-图解

五禽戏图解全攻略(组图) 五禽戏:华佗的养生修身之道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由浅入深因人而异中华瑰宝《华佗五禽戏》全攻略图解(组图)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 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 次。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W-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 次,向后3 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W-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W-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W-4)。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 7 遍。 (二) 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然后伸左脚3 次,伸右脚2 次。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 次,向右后方看2 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图W-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 次,右2 次(图W-6)。

(三) 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 次。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图W-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 次(图W-8)。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 次(图W-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 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 次。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 次。锻炼法如图示:做猿戏时,身体直立,两手攀物(最好是高单杠),把身体悬吊起来(图W- 10),上下伸缩7 次,如同“引体向上”(图W-11)。在两手握杠、两脚钩杠的基础上,做一手握杠、一脚钩杠,另一手屈肘按摩头颈的动作,左右各7 次(图W-12)。手脚动作要相互配合协调。 (五)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如欲飞状,两足交替各 7 次。然后坐下伸一脚,用手挽另一脚,左右交替各7 次,再伸缩两臂各7 次。锻炼法如图示:做鸟戏时,双手臂向上竖直,一脚翘起,同时伸展两臂,扬眉鼓劲,模仿鸟的飞翔(图W-13、图W-14)。坐在地上,伸直两腿,两手攀足底,伸展和收缩两腿与两臂,各做7 遍(图W-15)。 注意事项:1 本疗法全套操练时运动量较大,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具体应用时应按体质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2 癌症患者中多为中老年人,因此,在作五禽戏锻炼时,应该先作准备运动。准备运动多取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 次深呼吸后,继续所选禽戏项目的动作。3 一般情况下,可选练其中一套。操练中要做到神情专注,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行腹式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 点及练习要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

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八段锦动作口诀及要领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 xx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手盘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 背后xx百病消 三、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 治病)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 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xx似射雕作用:

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 调理脾胃 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 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 强身)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 xx肾(去心火即强身) 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 xx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 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 练内气 背后xx百病消作用: 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四、《八段锦》动作口诀 预备式口诀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xx呼吸守xx。

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xx,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xx似射雕口诀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xx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xx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 双手重叠xx,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xx去,xx转至脾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xx。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xx,引气向下至涌泉, 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xx, 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xx。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

78-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八段锦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锻炼的主要部位:颈部、肩部,腰部,腹部、手臂,下肢。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锻炼身体部位:下肢肌肉、前臂、手腕、指关节、背部肩部、颈部。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作用: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锻炼身体部位:脊柱、颈部、肩部。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作用: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锻炼身体部位:头颈、眼、肩关节。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去心火即强身),头部,臀部,腰部,上臂,大腿等。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作用: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锻炼身体部位:健肾通过身体前后动两手至命门,手臂,颈部,腰部,身体协调性。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作用: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锻炼身体部位:练内气,手指,手臂,腿部。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锻炼身体部位:全身,腿部等。 五禽戏各式的作用和锻炼的身体部位: 一、虎戏: (1)、虎举、两掌上举时吸入清气,下按时呼出浊气,可以提高呼吸机能;屈指握拳能增强掌指微循环功能。 锻炼的身体部位:手腕关节、指关节、上肢。 (2)、虎扑、虎扑使脊柱形成了伸展折叠,锻炼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起到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锻炼的身体部位:腰部、背部、臀部、脊柱各关节。 二、鹿戏:

五禽戏动作要领

2011-08-24 08:04 健身气功-五禽戏分解教学 健身气功-五禽戏分解教学 五禽戏,模仿五禽神韵,肢体动作输通经络,调解心里健康。 功法教学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创编而成的健身气功功法。 预备势 两脚分开,松劲站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起势调息,动作可以配合呼吸,两手上提时吸气,下按时呼气。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掌心向上,屈肘内合,掌心向下,按至腹前,速率要均匀、柔和、连贯,可以起到排除杂念,调合气息,宁心安神的作用。 虎戏 虎戏的手形是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力爪。练习虎戏时要表现出,虎的威猛气势,虎势眈眈。 虎戏有虎举、虎扑两个动作。 虎举: 掌心朝下,十指张开,弯曲,由小指起依次屈指握拳,向上提起,高与胸平时,拳慢慢松开、上举、撑拳,再屈指握拳,下拉至胸前,再变掌下按。两掌上举时要充分向上拉长身体,提胸收腹,扶托举重,下落含胸松腹,如下拉双环,气沉丹田;两掌上举时,吸入氢气,下按时呼出浊气,可以提高呼吸机能;屈指握拳,能增强掌指微循环功能。 虎扑: 两手经体侧上提,前伸,上体前俯,变虎爪,再下按至膝部两侧,经体侧上提,向前下扑;换做右势,两手前伸时上体前扑,下按上提时,膝部先前顶,再髋部前送,身体后仰,形成躯干的蠕动。虎扑要注意手型的变化,上提时握空拳,前伸、下按时变成虎爪,上提时再变成空拳,下扑时又成虎爪,速度由慢到快,劲力由柔缓刚。

容易犯的错误是:两手前伸时容易弓腰、低头、膝部弯曲。 纠正方法是:抬头前伸,臀部后顶,踏腰伸膝,对拉拨长腰部。虎扑动作注意下扑时配合呼气,以气推力,力贯指尖,虎扑使脊柱伸展折叠,锻炼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起到输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虎戏结束,两手自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 鹿戏 鹿戏的手形是鹿角,中指、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伸直张开。 练习鹿戏时,要模仿鹿轻灵安闲,自由奔放神态。 鹿戏是由鹿抵和鹿奔两个动作组成。 鹿抵:练习时以腰部转动,来带动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先练习上肢动作,握空拳,两臂向右侧摆起,与肩等高时,拳变鹿角,随身体左转,两手向左后方伸出;再练习下肢动作,两腿微屈,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向左前方着地,屈膝,右腿蹬直,收回。 易犯的错误有,落步时脚尖朝前,没有外展,身体侧屈不够,未能注视右脚后跟。 纠正方法是,落步时脚尖外展,接近90度,身体稍前倾,左肘压紧腰侧,右手充分后伸,展开右腰侧,增加腰部旋转,使眼睛通过左肩上方看到右脚后跟。 提腿迈步,两手划弧,转腰下势,收回。 鹿抵主要是运动腰部,经常练习能提高腰部肌肉力量,和运动幅度,具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鹿奔:左脚向前迈步,两臂前伸,收腹弓背,重心前移,左脚收回。注意换脚,在五禽戏的左右势动作转换中,只有鹿奔才有这个小换步。注意挽部动作,两手握空拳向前划弧,最后屈挽,重心后坐时,两手变鹿角,内旋前伸,手背相对,还要含胸低头,使肩背部形成横弓,同时尾闾前扣,收腹,腰背部形成竖弓,重心前移成弓步,两手下落,换右势,注意小换步,收左脚,脚掌着地时,右脚跟提起,向前迈步,重心后坐,再前挤。鹿奔动作使肩关节充分内旋,伸展背部肌肉,运动了脊柱关节。鹿戏结束,两手侧前上举,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 熊戏 熊戏的手形是熊掌,五指弯曲,大姆指压在食指、中指的指节上,虎口撑圆。大自然的熊表面上笨拙缓慢,其实央在充满了稳健、厚实的劲力。 熊戏是由熊运和熊晃两个动作组成。

五行健康操和八段锦

『五行健康操』是吴德胜老师参考国术、香功以及韵律操编排而成的。 1.拍打天门 2.双龙吐珠 3.前摆后摇 4.开合虚掌 5.排山倒海 6.拍掌扩胸 7.龙飞凤舞8.扭转乾坤9.花开富贵 10.鲤跃龙门11.螳螂捕蝉(左) 12.螳螂捕蝉(右) 13.物换星移14.天女散花15.上下天梯 16.同心协力17.凤阳花鼓18.龙腾虎跃 19 收操调息 八段锦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转正、挺身、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两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步骤/方法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三焦

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 . .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适。对

八段锦动作说明

八段锦: 预备式: 两脚并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平行站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上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拇指放平,两手指间距约10公分。动作注意事项:头向上顶,下颔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提高关节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两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一直上托至喉咙处,两掌内旋成掌心向上,十指仍然交叉;继续上托至头顶,抬头目视两掌,而后两手继续上托掌根用劲,肘关节伸直,同时收颔,目视前方,动作稍停。此前为吸气,此后为呼气,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下落,绕回至腹前呈球状,一上一下为一次,做6次即可。接着,十指交叉继续前面动作……)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可刺激督脉和背部诸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手臂、手指、手腕和肌肉的力量,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一些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动作:随着吸气,重心右移,左脚向外开立,膝关节缓慢升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向外,目视前方。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同时两腿屈半蹲呈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呼气,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划弧,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手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疹的最后一个动作时,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手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第三式:调理脾胃单臂举 作用: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和小肌肉得到锻练,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肩、颈疾病。 动作:左式:随着吸气,两腿挺膝升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指尖朝右,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随着呼气,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右臂外旋,外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个动作,共做三个动作,做第三次的最后一个动时,变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按于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掌根。)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五劳指五脏劳损,七伤指七情的伤害。可以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诸脏腑;往后瞧的动作,可以刺激大椎穴及背部俞穴,达到五劳七伤的目的。还能增加颈部、肩部参加运动

八段锦八式名称

八段锦八式名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起式:双脚并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接着双脚微曲膝盖不超出脚尖,重心右移,向左迈出左脚与肩同宽,双脚伸直,双手内旋环抱于腹前,掌心向内,指尖相对,距离不超过十公分,拇指不要翘起。同时双脚再次微曲。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交叉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接着吸气,双脚慢慢直立,双手在胸前翻掌,眼跟手走,双手举于头顶,低头双眼平视前方,两手打开,呼气,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同时双脚恢复到原来的微曲状态,重复动作六次。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重心右移,左脚左移,双臂交叉左手在前,膝关节缓慢伸直,双手向上交叉于胸前,目视前方,展臂拉弓,肘部抬平。两腿屈膝半登成马步,重心在中间,双眼目视左手食指指尖。重心右移,两手自然打开,右手向右划弧,双眼跟着右手动,左脚收回,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反。左右式分别做三次。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腿伸直,左手手心向内,指尖向上,从身前缓慢上举至头,同时吸气,翻掌于头顶,指尖向右。左手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下按于髋旁,同时呼气,双手收回,屈膝。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两膝伸直,双手下垂,掌心向后,目视前方,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往左后方瞧,吸气,头部回正,呼气,同时两腿微曲,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左右动作分别重复三次。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同时双手向上举于头顶,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双腿成马步,同时两手打开从身体两侧下落反按于双腿上,重心右移,目视右脚背,右脚尖,右脚内侧,重心左移,看右脚后跟,头向后摇,重心在中间,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摆动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双腿伸直,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反穿双手从腰侧,腿侧至足背足尖,抬头,抬手,手带动身体向上直立。重复以上六次。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登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实拳,拇指在里,拳眼向上,用力向前出左拳,目视左拳,手指旋转打开,大拇指向下,掌心向外,左臂外旋,掌心向上,收大拇指,收四指握拳,拳眼向上,左手收回至腰侧。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重复以上动作左右分别三次。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双脚跟提起,吸气,目视前方,稍停,脚跟快速下落,呼气。重复动作七次。 收式:双掌内旋相叠于腹部,女性右手在内,男生左手在内。体态安详,周身放松,调顺呼吸,气沉丹田,心情愉悦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五禽戏动作讲解

五禽戏动作讲解 预备式:两脚分开,松静站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起式调息:配合呼吸,两手上提吸气,两手下按时呼气,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掌心向上,曲肘内合,转掌心向下按至腹前,速度均匀柔和、连贯,排除杂念,宁心安神。 1、虎戏:手形是虎爪,手掌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摹拟老虎的利爪。练习虎戏时,要表现出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虎戏由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组成。 虎举:掌心向下,十指张开、弯曲,由小指起依次曲指握拳,向上提起,高与肩平时拳慢慢松开上举撑掌。然后再曲指握拳,下拉至胸前再变掌下按。动作要领:两手上举时要充分向上拔长身体。提胸收腹如托举重物,下落含胸松腹如下拉双环,气沉丹田。两手上举时吸入清气,下按时呼出浊气,可以提高呼吸机能。曲指握拳能增加循环功能。 虎扑:左式,两手经体侧上提,前伸,上体前俯,变虎爪,再下按至膝部两侧,两手收回。再经体侧上提向前下扑,上提至与肩同高时抬左腿向左前迈一小步,配合向前下扑时落地,先收回左脚再慢慢收回双手。换作右式,动作和左式相同,唯出脚时换成右脚。动作要领:两手前伸时,上体前俯,下按时膝部先前顶,再髋部前送,身体后仰,形成躯干的蠕动。虎扑要注意手形的变化,上提时握空拳前伸,下按时变虎爪,上提时再变空拳,下扑时又成虎爪。速度由慢到快,劲力由柔转刚。容易犯的错误:两手前伸时容易拱腰低头、膝部弯曲。纠正办法是抬头前伸,臀部后顶,哈腰伸膝,对拉拔长腰部。虎扑动作注意下扑时配合快速呼气,以气催力,力贯指尖。虎扑使脊柱形成伸展折叠,煅炼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起到舒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虎戏结束,两手侧前上提,内合下按做一次调息。 2、鹿戏:鹿戏的手形是鹿角,中指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伸直张开。练习鹿戏时,要摹仿鹿轻盈安闲、自由奔放的神态。鹿戏由鹿抵和鹿奔两个动作组成。 鹿抵:练习时以腰部转动来带动上下肢动作。上肢动作,握空拳两臂向右侧摆起,与肩等高时拳变鹿角,随身体左转,两手向身体左后方伸出。下肢动作,两腿微曲,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向左前方着地,曲膝,右腿蹬直,左脚收回。 容易犯的错误:落步时脚尖朝前,没有外展,身体侧曲不够,未能注视右脚后跟。纠正方法是:脚跟落地,脚尖外展接近90度,身体稍前倾,左肘压抵腰侧,右手充分向左后伸,展开右腰侧,增加腰部旋转,使眼睛通过左肩上方看右脚后跟。 整体动作:提腿迈步,两手划弧,转腰下势,收回。鹿抵主要运动腰部,经常练习能提高腰部肌肉力量和运动弧度,具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鹿奔:左式,左脚向前迈步,两臂前伸,收腹拱背,重心前移,左脚收回。注意腕部动作,两手握空拳向前划弧,最后曲腕,重心后坐时手变鹿角,内旋前伸,手背相对,含胸低头,使肩背部形成横弓。同时尾闾前扣,收腹,腰背部开成竖弓,重心前移,成弓步,两手下落。换右式,注意小换步(换右脚,在五禽戏的左右式动作中,只有鹿奔才有个小步,)。收左脚,脚掌着地时右脚跟提起,向前迈步,重心后坐再前移同左式。

如何打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国民间的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套健身方法,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八段锦总体上被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又称文八段,动作柔和,难度不大,多采用站式动作,附会为梁世昌所传。北派又称武八段,繁而难练,以刚为主,动作多用马步,附会为岳飞所传。其实二者都同出一源,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并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重视,习练八段锦的群众逐年增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 八段锦共有八节动作,每节动作都有益于身体某一部位或系统,具有针对性。比如第一式、第二式和第六式,都可以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肺活量。第一式和第三式能够提高肩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性,第四式可防治颈椎病,第五式可以提高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第六式可以强腰健肾防治腰酸背痛,第七式能增强力量和耐力,第八式可以行气养血改善脏腑功能。但只有把各式动作综合起来并且持久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八段锦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

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 掌握八段锦的口诀,可以有助于练习。预备势的口诀是,两脚平行与肩宽,双手侧摆抱腹前,屈膝身正心平静,调整呼吸守丹田。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口诀是,叉指上托抬头看,平视上撑意通天。两臂下落沉肩肘,松腕舒指捧腹前。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口诀是,跨步直立搭手腕,马步下蹲拉弓弦,变掌外推臂伸展,并步起身往前看。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口诀是,外旋上穿经面前,一掌上撑一掌按,掌根用力肘微屈,舒胸拔脊全身展。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口诀是,起身松腕臂外旋,转头双目往后看,身体调正膝微屈,掌指向前往下按。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口诀是,马步下蹲臀收敛,先倾后旋向足看,颈尾伸拉头上顶,头摇尾摆对称转。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口诀是,以臂带身上抻展,转掌下按膻中前,指顺腋下向后插,摩运脊背将足攀。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口诀是,马步下蹲握固拳,单臂前冲瞪双眼,拧腰顺肩趾抓地,旋腕握拳收腰间。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口诀是,两脚并拢要沉肩,呼吸均匀把足颠,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收势的口诀是,体态安详身自然,均匀呼吸鼻内旋,两手相叠小腹处,将气收归下丹田。 八段锦的练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主要是从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注意动作规格和要点,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

八段锦动作要领[1]1

八段锦动作要领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 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 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掌伏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 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 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 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 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熊运熊晃

猿提猿摘鸟伸 鸟飞 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岀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岀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岀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 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弓I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 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岀为度,有汗以粉涂身, 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八段锦各式的功理与作用、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八段锦各式的功理与作用、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理与作用: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功理与作用:本式可以展肩扩胸,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协调能力,同时有利于矫正驼背、含胸等不良姿势。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步骤/方法 1.预备姿势:自然站立。 2.两手前伸,掌心向上,手臂伸直慢慢上提。

3.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 4.双掌翻转,掌心向下。

5.两手慢慢放下,同时头慢慢转向左侧。 6.两手放至身体两侧做按地姿势,同时头转向左侧,眼睛 尽力看左后脚跟。

7.最后一次吐气时,两手慢慢放下后,即回復预备姿势。 否则请按步骤。 8.首度重复演练之动作要领:由(2)项开始除(6)项之头转 向右侧尽力看右后脚跟外,其余均同。 全程依此头部转向左、右侧之顺序,反覆各做二轮。【养生有道】学练八段锦第四集: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第四式动作叫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强调的是脊柱的拧转,大家知道脊柱两侧有31对脊神经,那么在这个方位的运动,对于神经调节是非常有益的。 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四式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左掌向右穿,左摆,右手随之摆动,右掌撑于右侧,左掌背贴于腰部,眼往后看;再向右摆动,和前一个动作相同,左掌撑于左侧,右掌背贴于腰背后,前摆回落。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式动作的呼吸配合。左手穿时,吸气;摆动,呼;撑掌拧转,吸;回摆,呼;撑掌,吸;回落,呼。 我们完整的演示一遍,开始。 好再做一遍 本式动作有益于神经调节。颈部的拧转能促进脑部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对五脏六腑的指挥功能,腰部拧转,具有强腰健肾,调理脾胃的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健身原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功法,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深受练功群众喜爱。其中“五劳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