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共34页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推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
第二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组织体育训练、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并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学校运动队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第二十六条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
鼓励学校组建运动队、俱乐部等体育训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有条件的可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八条国家定期举办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定期组织本地区学生(青年)运动会。
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学校开放使用,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提供服务保障。
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交流活动。
第二十九条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
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科目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制度。
教育、体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
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章名】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六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第七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章名】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九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章名】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全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文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 1990年3月12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六条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
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

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
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
科学研究工作。
•
第五条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
标准。
•
第六条 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
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 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学校体育法规与 教育教学
四川省教科所 邱永诚
• 一、什么是法规
• 通常是指国家法律、法令、条例、规则、 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具有强制力性 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 二、为什么要制定学校体育法规
• (一)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薄弱环节
• (二)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是国家实行九 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 本法有关体育工作的条款:
• 总则表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 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生存能力, 营造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德、 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制定本法。
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
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
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
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 第十条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 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34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精神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第六条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温和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便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第九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第十三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
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文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是我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德树人、以体促智、以体强身,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包括:(一)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三)负责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维护和管理;(四)负责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五)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和比赛;(六)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评价。
第六条各级体育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体育工作,确保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三章体育教学第七条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二)规范性: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三)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四)实践性: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八条体育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体育专业技能;(三)熟悉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四)关心学生成长,善于与学生沟通。
第四章体育活动第九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第十条体育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确保活动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二)全员参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公平竞争;(三)注重实效:注重活动效果,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四)形式多样: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学校体育规章制度

学校体育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以下体育规章制度:
一、体育课。
1. 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不得擅自缺席。
2. 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穿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得穿着拖鞋或其他不适宜运动的服装。
二、体育场馆。
1. 学生在使用体育场馆时,必须遵守场馆管理规定,不得随意损坏场馆设施。
2. 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不得进行危险动作或者在场馆内奔跑、打闹。
三、体育比赛。
1. 学生在参加体育比赛时,必须遵守比赛规则,不得采取违规行为。
2. 学生在比赛中必须尊重对手和裁判,不得出言不逊或者进行恶意犯规。
四、体育器材。
1. 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爱护器材,不得私自挪用或者损坏器材。
2. 学生在使用器材时,必须按照教练或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进行危险动作。
五、体育活动。
1. 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时,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不得擅自离开或者拒绝参与。
2.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纪律,不得进行违规行为。
六、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体育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劝导、批评教育等。
以上规章制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全体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