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创作中女性形象浅论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思考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与一般词人“男子作闺音”的不同视角。

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词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词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是词人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映。

因此,要研究她词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要知道词人自己的品行性格特征。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宋史·李格非传》说他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著作留传至今的有《洛阳名园记》,博学多才并且对于文章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成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的李清照,自然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与品格两方面的熏陶。

开明的家庭教育风气使李清照在性格上有着不逊于男子的大气,关心国事,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性格影响到她的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气,《古今词统》卷十二这样评价清照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她的词中既有女子特有的细腻,也不缺乏士大夫色彩的刚烈豪放。

她早年以诗闻名,在她的诗里,她大胆批评时政,主持正义。

在《咏史》中她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这首诗是借咏史之名,讽刺向金国屈膝投降的宋高宗赵构的,其中的刚强大气其实寻常女子能有的风度。

在《夏日绝旬》中,李清照也表现出了不同凡俗的个性见解,不以成败论英雄,充分肯定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高贵品格,展露了深厚的沉痛心情。

《打马赋》所云“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无恋豆,志在着鞭”,是她一贯心高志远的表白。

正是这样独特性格的李清照,她词中的女性形象既不同于男子作闺音,也不同于其他女性词人的幽怨。

男子作闺音中的女性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歌妓舞女,另外一种则是封建家族深闺中的思妇怨妇,他们在描写女性时,往往浮于表面的面容美丽,形态纤巧,服饰华丽,温顺委婉,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一些有着华丽外表的木偶,只是依附于词人而存在,与其他的意象无甚差别,因此从男性的视角写女性,不能够准确细腻的把握属于女性的情感,如同隔雾看花一般,少了一个“真”。

从女人的角度看李清照

从女人的角度看李清照

从女性的角度看待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做为婉约词的正宗词人,后人对她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价值却没有广泛被关注。

她词中的女性形象单一但深入灵魂,偏爱用白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感受。

一、少女形象:李清照少女形象的代表作《如梦令》,叙述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交游活动。

活化了少女天真、活泼、聪慧、而又略带羞涩的情态特征。

在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中,少女赋予自然生命的律动,突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少女形象不同于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封建贵族闺秀,而似出笼的小鸟儿,欢呼雀跃,热情奔放,自然的性情,透着自己的率性和天然的情态。

也不同于苏轼笔下的娇娇女,而是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充满个性的灵气。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尽女孩的性灵与顽皮。

此词的一开头就使人感到主人公是一个妙龄少女,她天真活泼,像花一样漂亮。

“露浓”点明这时正是清晨,“花瘦”说明正含苞欲放。

其实未开之花更富有魅力,再加上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五光十色、晶莹透亮,这正是作者如花一样青春年华的象征。

李清照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一个青春少女活泼、向上、天真洒脱、热情顽皮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其心。

”我们无从看到她的音容笑貌,然而透过她的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纯真可爱,时时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纯真少女。

清照词中女孩形象是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缩影,是她理想中贵族少女形象。

东坡毕竟不是女性本身,他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个少女深居闺院的情景。

当然读起来没有清照的少女形象富有灵性,缺乏内在生命力。

后者可能比前者全面但确没有前者生动,仿佛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和一个人工雕像的关系。

二、少妇形象李清照笔下的少妇形象,具有一种大胆抒发爱情的精神。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引言宋代词人李清照 (1084-1155)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她在其词作中表达了一种独立而坚毅的女性意识。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李清照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压力,但她通过自身的聪慧才智和坚定的信仰,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和权力的独立精神。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并分析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独立的内心世界自主思考与价值观李清照的词作中透露出她独立思考和坚守个人价值观的特点。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表明她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这句词描绘了她在感情生活中的独立态度,她并不甘于被从头到尾地追随男性,而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她对传统思想和规范的质疑。

例如,在《一剪梅·舍短取长》中,她写道:“鹅毛细雪飞,尽道离亭树,更无一个消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定婚制度的反思,她并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而是渴望自由的婚姻和平等的地位。

女性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她独立意识的一部分。

她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记得小松初长势,梦想还家闻楚声。

”这句词传递了她对归家和怀念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意识。

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

”这个意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她在感情中的坚持和独立精神,她不愿在爱情中受制于他人,而是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男女平等的理念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和思考。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其词作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酒词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和情感。

一、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1. 内心充满情感李清照的酒词写作中,女性的形象总是充满着内心的情感。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令人怜惜的美丽女子,背负着柔弱的情感和无奈的命运。

尽管这首词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女性的身份,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内心和情感,是与她与生俱来的性别关系息息相关的。

2. 活泼自由的形象另外,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出现了一种活泼自由的女性形象。

例如,“少年心事当拿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别有容颜在水中,笑指曲沼共如愁。

”这首《蝶恋花》所描绘的女性形象是一位在清凉的夜晚玩水的少女,无拘无束,充满着青春活力。

这种形象,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很难见到,它展现了女性自由、与众不同的一面。

3. 细腻温柔的形象最后,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存在一种细腻温柔的女性形象。

例如,“抱琴来,紫衣蝶袖,青髻如刀剪。

月华如水照红妆,也学轻罗小扇拈。

淡铺香径,斜阳里,清泪共谁潸。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点绛唇》中的女性形象,优美、细腻,充满了温柔和柔情。

她手持丝琴,身穿紫色的长袍,发髻如刀剪,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股弱女子的优美和婉约。

二、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情感1. 女性的自觉意识李清照在她的酒词中,不仅展现出各种有别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和表达情感,表现出女性在情感和思考方面的独特性。

例如,“恨别鸟惊心,狂到悔,撩乱胡儿民。

翠叶中秋月,何人不起敬。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在感情上表现出自我主张和决断的意识,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感受,树立了自己的意志和态度。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标签:标题]篇一: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少女形象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少女形象【摘要】在我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状态。

而李清照却在这成千上万妇女中脱颖而出,在文学造诣上她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一代词宗。

她是婉约词的代表,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高峰。

特别在她的早期词里,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少女形象。

通过对李清照一些早期词的解读来还原她在词中所塑造的这些少女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早期词少女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作家浩如烟海,但李清照应该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名字。

她用延续着的婉约之风和秉持自己“别是一家”的文学主张给当时的文坛掷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个娇弱女子,在那样一个男权主宰的社会里,令许多须眉男子望尘莫及。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李清照被后世称为“婉约词宗”,她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顶峰,现存词50首左右。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她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其实,在读清照词的时候,感觉她的前期词还可以分为两段来看,就是婚前的少女时期和婚后的少妇时期,这样更加细致的来划分她的词作,更能从词中去感受她的成长与成熟。

特别在她的早期词中所塑造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其实就是词人自己的自画像。

那就让我们随着清照清丽自然、流转如珠的语言去追寻那些远逝的青春背影,和她一起去感受成长带给她得快乐和忧伤。

在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都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因此,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使是德”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

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和她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所以要去体会和探讨清照词中那些多姿多彩的少女形象,我们就必须要走近李清照,走入她的家庭和生活。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

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还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女性在整个社会中所占据的部分越来越大,女性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李清照在当时就打破了封建的观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诗词选集和诗词文化。

无论从历史借鉴的角度还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李清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李清照作品中女性意识综述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女、初为人妇、丈夫去世和背井离乡四个阶段。

在李清照作词初期,仅是少女的李清照就在诗词上展现了很深的造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首《如梦令》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

用上述各种情景的描写来给下文“绿肥红瘦”做了铺垫。

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初婚时,赵明诚常常把守边疆,李清照的词风渐渐变为了思夫、忧愁,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对爱情的渴望和敢于表达爱情的勇气。

而在丈夫去世时,恰值“靖康之变”,李清照的词充满了对宋王朝的讽刺和对大无畏精神的向往,“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展现了李清照渴望为国家出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女性意识可以称之为担当。

而在李清照生命末期,词风大都转向了重夺国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是她对国家、生活所带来困倦的发泄,从而将她豪迈的一面再次展现了出来。

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李清照的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婉约,一个是豪迈,从而对应了两种意识形态。

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并不相同,也无法按照现在的情况照搬上去,只能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

李清照成长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了别的女性很少接受的东西,如文化和才能,并且将这项才能发展下去。

这得益于李清照的家庭因素和个人的性格原因。

到后来,在国家逃亡和丈夫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李清照的词风也由婉约转向了豪迈,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也随即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与传统习惯和社会环境做斗争,而是为国家考虑,把女性意識深处的担当、坚强和责任充分展现了出来。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意识研究概述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以其才情与卓越的艺术成就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词作。

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她对于婚姻、家庭、自我价值等问题的独特认知和深刻思考。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表达的方式、主题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地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女性意识表达方式1.情感表达:李清照通过充满感情和细腻的笔触,抒发出女性内心世界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她用自己真实而深刻的感受来描绘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展现了女性对感情生活的关注与追求。

2.对自我身份认知: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思考。

她以妻子、母亲和女性的身份自居,但同时也表达出对于自身独立性和个体意识的追求,展示了对于女性作为个体的关注。

女性意识主题1.婚姻观念:李清照的词作中常涉及到婚姻观念。

她对于传统婚姻所带来的束缚和困惑有着独特的认知,通过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她拒绝被桎梏,追求自由与真爱的愿望。

2.家庭伦理:李清照词作中也经常探讨家庭伦理和家庭生活。

她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述了夫妻间温馨、亲情、相守等情感,表达出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家庭幸福与平衡的向往。

影响与启示李清照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并受制于传统观念之下。

然而,她通过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女性意识表达方式,塑造了自己独立、拒绝被定义的形象,在文学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宋代词的内涵和形式,也对后世女性意识觉醒有着重要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找到对于女性思考和追求自由的共鸣。

她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和价值观念让我们反思传统观念对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制约,同时也鼓励我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时不退缩。

结论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她以真挚情感和独特视角表达了对婚姻、家庭和自我认知等问题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价值就会实现。这首诗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真实心理的反映,正可谓高气盖世,英武自露。诗人这 种老当益壮沉着豪迈的情感激流至今还激荡着人们 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只要功名成立,生既不可悲, 死亦不可惧。曹操将自己的生命意识渗透于文学作品 之中,形成了以悲壮为美的审美时尚。
出像张元干、辛弃疾那样激昂慷慨的作品,原因何在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 呢?这得从她对词的见解中寻找答案。
故。先是赵明诚因病永久地离开了他认为“清丽其词,
在其《词论》中写道:“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
端庄其品,归去采兮,真堪偕隐”(《易安居士像赞》)的 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笙
南宋,这首诗像一把匕首,在当时起到了战斗的作用。 女性文学树立了崇高范畴上的典范。
还有诸如“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
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南来尚怯吴江冷, 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 琨”等诗,也很强烈地反映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0. [2]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3.

[3] 黄 .花庵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总体说来,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以其女子独特的观
察角度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各种极富个性的女子形
象。同时,并不以其身为女子而自甘下流,而是把自己 摆在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作为社会的人,表现国破家亡 的伤痛,写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尤其是她的诗,很难想
她的诗与词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她的词清
这是一首生活的哀歌。词人不用典故,不用铺叙, 新婉丽,尊为婉约派之宗,其词为“易安体”。她的诗,雄
而把内容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加以提炼、净化,重在 俊开阔,豪放飘逸。不少表现了议论时政、评说社会的
抒情。国事、家事、个人事,事事堪哀,生命之火已逐渐 重大主题,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心爱的妻子。不久又遭人诬陷和诽谤,南下携带的金 玉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词虽奇甚,所谓亡国之
石字画在动乱中丧失殆尽。词人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音,哀以思者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
在金华度过了她寂寞悲凉的晚年。此时她依然多愁善 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
感,但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内涵。如:
MASTERPIECES
/ 名 作 欣 赏
李清照诗词创作中女性形象浅论
⊙钱忠相[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女性形象的描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源远流长。但由于思想认识和艺术功力的限制,女性主人公形象常显得 往往不够鲜明,较少能给人以立体感。直到李清照的诗词作品的出现,才在攀上艺术高峰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女主 人公自我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李清照 诗词 女性形象
作 者:钱忠相,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副教授, 校人事处处长,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
(上接第67页)时曹操已逾六十,在征讨的过程中大雨 滂沱,堑山湮谷无路可走,曹操一行克服困难重重,终 于在建安十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这次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大业的基础。故当他站 在秦皇、汉武曾经登临过的碣石山顶远眺之时内心就 像眼前的大海一样起伏不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 理状况和生命体验。那繁茂的百草树木象征着英雄伟 业的勃勃生机,喻示着诗人对自己人生前途的自信与 乐观。那瑟瑟秋风涌起滚滚波涛的情景又使得诗人顿 生悲凉之感,生命即将逝去的焦急和治国之业尚未成 功的忧虑时时折磨着他。面对此景诗人既雄心勃勃又 悲情万端,为沧海日月的浩淼宏伟而折服,为自己独立 个体的孤独渺小而慨叹,这种巨大的反差使诗人产生 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浓重的感伤情绪,使整首诗歌笼 罩着浓郁的悲情色彩。后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超越小我,将目光投向永恒 的天地宇宙,以神来之笔描绘出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 物的博大气象。此四句可谓自成高格,横绝一世。因为 英雄以担当天下为己任,才能更加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在魏晋这个极度混乱的时代中,死亡是最常见的 现象,因而魏晋人对死亡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在谶纬迷 信猖炽的时代,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其四《龟虽寿》对 生死问题做出了不一样的体认,一扫东汉文人哀怨感 伤、消极悲观的调子,体现出一代雄才的激越情怀。诗 人以神龟、腾蛇反面起兴,以老骥、烈士正面做比,慷慨 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老 年伏枥尚存纵横驰骋之想的千里马向人们昭示:人的 寿命虽有尽止之时,但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 养生、怡情一样可以延年益寿,只要有永不衰退的进取 精神,人就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对自然生命的超越,
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 耳,又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
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 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
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
女词人运用对比,把繁盛的金陵与被践踏的汴 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诗文评鉴 74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 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形式的奇创,还在于它所包含着

梅》)
的深切情感。这首词把南渡后李清照的故国之恸、乡

这首词是因家庭卷入党争中,随父回到原籍,寄 土之思、亡夫之哀、飘零之苦种种感受,融合为一天的
(《永遇乐小序》)
式上与内容上的特色,即“别是一家”。这就使得她没有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突破成规,而将私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写入她擅长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的词里;因而要完整地了解女词人,就不能不谈她的诗。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 兄弟、沈唐、元绛、晁次鹰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
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 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
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明诗侣。中州盛日,闺门 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论英雄,盛赞项羽宁死不愿苟且偷生的铮铮铁骨,借此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讽刺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从诗中可以看到女
第,怎一愁字了得! (《声声慢》)
诗人那铿锵有力的语言,超凡脱俗的见地和光彩照人
这是首千古流传的绝妙好词。头三句以十四个叠 的诗风,不难感受豪迈之气。
字组成,曾被比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贵耳集》)。它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
/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诗文评鉴 75
MASTERPIECES




周。(《咏史》)
象是出自一个文弱女子之手。所以说,从在文学史上的

这首诗用西汉和东汉来比喻诗人所处的北宋与 影响与意义来说,李清照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黯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极为痛楚地道出
李清照早年便关心时政,敢于针对现实直抒己
一位年过半百的孀妇万念俱灰的心境。“只恐双溪舴艋 见。出嫁后不久,公公赵挺之因依附权贵排元 党人,
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变成 致使其父李格非罢职。李清照愤然写诗上赵挺之,内
了可视、可感并具有一定重量的实体,并以“舴艋舟”之 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之语,这样的
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女子的才能经 常是受到压制的,被埋没的。这种情形同样也反映在文学上。中国的古典文学丰富多彩,但杰出的女作家却并不多 见,李清照就是为数极少的、能够以其卓越成就而与名流作家并放光辉的女性。
一 李清照的创作以渡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除部分诗歌涉及时政之外,词作多为闺中生活的记录,主 要表现的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之情,由于构思新巧,用语精妙,博得各家赏识。南渡以后,山河破碎的现实,个人 生活的不幸,给其创作带来深刻变化。词作一改当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凄凉悲苦之音。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 悼亡情感,其中侧映着国家灾难和社会动乱的影子,成为时代苦难和个人不幸的艺术概括。 女性形象的描写,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男性词人闺情词中的女性形象,由于作家男尊女卑的观念,以欣赏甚 至玩弄女性的角度人手,加上对女性没有深入了解等原因,给人以表面化和雷同之感。 与此相反,在女性作者的作品中,女子的情绪、心志显然具有另一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作者自身形象、 自身情感的直接外化。但由于思想认识和艺术功力的限制,加之古代女作者的文章很少,因此她们作品中的主人 公形象常显得不够鲜明,较少能给人以立体感。李清照却在攀上艺术高峰的同时,成功地完成了女主人公自我形 象的塑造。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章近五十首,这些优美的抒情词篇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剪影,留下了作者不同生活时期的 不同艺术形象,深于情,专于情,是她的显著特点,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领略其动人的风采。 其一,一位聪明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 早期的词人,生活平静舒适,由于家庭的熏陶,她的才华很早就开始展露。在她的诗歌中,有对时政的高度关 切,也有钟情于自然山水的志趣。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在这首词中,一位活泼天真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修饰。经过一夜的风雨,不待起 床,便急切问卷帘的侍女海棠的消息。“知否?知否?”表现了她伤春惜春的真切感情。 闺中生活不仅只是“绿肥红瘦”的叹息,也有富于青春活力的展示。 罢蹴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这首词所表现的不是藏于闺中娇贵柔弱的小姐,而是富于朝气的纯情少女。她不同于那些深受礼教束缚的贵 族小姐,而更多的带有少女的天然情态。 李清照的这些爱情诗,既赢得不少人的赞誉,也受到一些人的指责。比如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中,在赞赏其 “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失新,姿态百出”的同时,又批评她“闾苍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 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这些批评从反面说明她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的勇气 加才情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的。 其二,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妇。 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