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法学院概况

合集下载

法学硕士重点招生院校介绍:吉林大学

法学硕士重点招生院校介绍:吉林大学

法学硕士重点招生院校介绍:吉林大学1 法学考研重点院校推荐理由2002年1月教育部批准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2年9月底完成了建设项目论证工作。

法学理论重点学科以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2001年6月,合校后法学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根据一级学科招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教学单位进行了改革,撤销了1988年建院以来设立的法学系、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三个系,建立了法理学与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六个教研部。

因此,跨考教育推荐考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同学选择吉林大学。

2 招生专业的老师情况张文显: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是法理学和当代西方法哲学。

霍存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法律文化。

3 招生专业的就业情况(包括方向和薪资)吉大的王牌专业之一就是法律,但最近几年法律的就业困难,而且法学院也逐渐的衰落了,说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是有点夸张了。

不过如果你有吉大法学研究生的文凭,加上一张司法考试的合格证,在东北地区来说找一份满意的好工作是不成问题的。

毕竟吉大法律在全东北来说也算是第一了,吉林省的司法系统光吉大的毕业生就占了一大半。

4 招生专业的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情况(以下各专业考试科目一为政治,科目二为英语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三、四备注030101法学理论14 ③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24法理学复试科目: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学030102法律史 3 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25中国法制史复试科目: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法学8 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26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复试科目:宪法学、行政法学限招收人文社科类考生030104 刑法学18 ③637综合(法理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④827中国刑法学复试科目:中国刑法学、犯罪学限招收人文社科类考生复试科目: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22 ③638综合(法理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④828民法学商法学030106诉讼法学 4 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29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复试科目: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030107经济法学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30经济法学复试科目:环境法、自然资源法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4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31环境法学复试科目: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030109国际法学10 ③639综合(法理学、国际公法、民商法学:民法总论、合同法、公司法)④832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复试科目:军事法学、中国刑法学030110军事法学 2 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④833军事法学5 参考书目《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学》(上、下)李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商法学》(第三版)范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法制史》(第二版)曾宪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刑事诉讼法》(第二版),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经济法》(第三版)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环境保护法教程》(第五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国际法》(第二版)白桂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国际经济法》(第二版)陈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 历年复试分数线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2009 320 50 90 902010 330 50 90 902011 330 55 90 901 法学考研重点院校推荐理由2002年1月教育部批准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2年9月底完成了建设项目论证工作。

吉林大学学院分布情况

吉林大学学院分布情况
各校区的学院:
南区:
【艺术学院】 【哲学社会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法学院】 【行政学院】【商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 【化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岭:
和平:
军需科技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
军需科技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新民:
白求恩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来自朝阳: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建设工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南湖:
通信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

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

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学院简介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

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

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1270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法律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博士生330人、函授本科和专科生260人,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留学生约20人学科设置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全国仅有11所高校),可在法学10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立博士点。

现已设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7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与经济学院联合培养的法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以及与行政学院联合培养的法政治学博士学位专业,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其中法学理论、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民商法学为吉林省省级重点学科,是学院具有多年学术积淀和特色的优势学科,拥有一批发展潜力大、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

此外,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也是学院深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学院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国际法学和法律硕士10个学位授权专业,此外法学院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设立了军事法学硕士点,成为全国非军队院校中仅有的两所拥有军事法学硕士的法学院校之一(另一所为中国政法大学)。

学院还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第五名。

科研机构学院现设六个教研部、《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以及英美法律研究中心、欧盟法律研究中心、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德国民商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研究中心、WTO与中国法制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 (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 (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根据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2019年排名第11)。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之一,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第一个法理学专业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以法学理论为代表的吉林大学法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法学院最新排名

法学院最新排名

2012年法学院排名百强(教育部学科评价)1、北京大学法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3、中国政法大学4、武汉大学法学院5、清华大学法学院6、西南政法大学7、华东政法大学8、吉林大学法学院9、厦门大学法学院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11、复旦大学法学院12、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13、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14、南京大学法学院15、中山大学法学院1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17、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18、山东大学法学院19、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1、南开大学法学院22、四川大学法学院24、西北政法大学2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26、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27、重庆大学法学院28、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9、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30、暨南大学法学院31、辽宁大学法学院32、郑州大学法学院33、湖南大学法学院34、东南大学法学院35、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36、中南大学法学院37、黑龙江大学法学院38、上海大学法学院3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40、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4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42、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43、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44、兰州大学法学院45、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46、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48、同济大学法学院49、安徽大学法学院50、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51、扬州大学法学院52、云南大学法学院53、山西大学法学院54、外交学院法律系55、福州大学法学院56、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57、河海大学法学院58、烟台大学法学院59、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60、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61、甘肃政法学院62、西北大学法学院63、南昌大学法学院64、海南大学法学院65、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66、深圳大学法学院67、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68、华侨大学法学院69、河南大学法学院7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72、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73、上海政法学院74、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75、河北大学法学院76、广东商学院法学院77、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78、东北大学文法学院79、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8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81、中国地质大学法学院82、汕头大学法学院83、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85、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6、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87、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88、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89、青岛大学法学院90、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9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92、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93、大连理工大学文法学院94、天津大学文法学院96、西南大学法学院9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98、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99、贵州大学法学院100、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第一篇-法学院概况【可编辑范本】

第一篇-法学院概况【可编辑范本】

第一篇法学院概况一、法学院简介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在原吉林财贸学院贸易经济系经济法专业和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省内最早设立经济法专业的院校之一。

师资队伍法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一支梯队建设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适中、年龄结构分布均匀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现有专任课教师3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博士及在读博士9名,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以上教师比重超过85%,专任课教师中拥有司法考试资格的10人,有五人在校外作兼职律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成果丰富,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相继成立了“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法律诊所”、“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学术实践团体。

学科建设法学院自建院伊始就把学科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民商法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在正在申报法学一级学科的授予权,前景看好。

目前具有经济法学专业和民商法学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8年开始我院与当时的财政税务系(现税务学院)合作培养税法学方向硕士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32人;本科层次的法学专业(含经济法和民商法两个方向)已成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在校本科生477人;课程设置方面较为成熟,其中《经济法》、《民法》和《法理学》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7门课程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

经济法方向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全面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精通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等法学知识,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合格法律人才。

他们可以从事审判、检察、司法机关工作;能够在政府机关从事法律工作,研究法规政策、制订规章;可以从事律师、仲裁、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可以到公司、企业,参与制订公司的章程,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司合法利益;可以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应入世需要从事对外交往等法律事务工作。

(NEW)吉林大学法学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吉林大学法学院《636综合(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0年吉林大学623法学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吉林大学624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7年吉林大学425综合(刑法学与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吉林大学335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吉林大学335法学理论(含宪法学)(外省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吉林大学434综合(刑法学与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吉林大学434综合(刑法学与民法学)(外省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05年吉林大学335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5年吉林大学434综合(刑法学与民法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4年吉林大学335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4年吉林大学434综合(刑法学与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3年吉林大学335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3年吉林大学434综合(宪法学、民法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03年吉林大学4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2003年吉林大学民法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吉林大学623法学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吉林大学624法学理论(含宪法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法理部分1.法的目的价值答:法的目的价值,是指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哪些价值的实现,如安全、秩序、自由、平等、公正等。

这些价值从来就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价值,法律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价值予以保护并促进其实现。

这种价值构成了法律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被称之法的“目的价值”。

(1)秩序秩序是法律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它构成法律调整的出发点,也是法律所要保护和实现的其他价值的基础。

秩序性只是法的价值属性之一,秩序价值只是法的价值之一。

它决不是法的唯一价值,也不是法的终极价值。

(2)自由自由是人类社会的价值,也是法所应体现的价值,实现自由,不仅对国家的立法,而且对法的实施都具有促进作用的,自由需要法律来保护。

中国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学科全国排名排行榜考研参考

中国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学科全国排名排行榜考研参考

我国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学科全国排名排行榜考研参考文章源于:搜狐教育(2018-01-14)新浪教育(2018-01-14)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7-11-30)等第一名:吉林大学创办于1939年,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之一。

现有8个学部,分布在6个校区8个校园内。

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有教师6369人,其中教授1484人,博导1032人,两院院士18人。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部级工程中心2个。

高联权威数据,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第10/477,省内排名第1/15,综合类排名第7/67。

中国研究生院总排名:第11/56。

学科门类排名:哲学10/169、经济学14/250、法学5/341、教育学56/198、文学31/316、历史学7/130、理学8/326、工学19/343、农学29/109、医学17/179、管理学14/343。

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学创办于1953年,全国重点大学。

现有11个学院,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搏导36人,硕导140多人。

现建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市部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高联权威数据,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排名第187/477,市内排名第4/11,文法类排名第10/53。

学科门类排名:哲学64/169、经济学199/250、法学6/341、文学175/316、管理学239/3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法学理论人才的摇篮一、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

2000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

2002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于2003年被人事部批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报并有望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出的社会精英,如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

本学科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年轻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8人。

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10人;已获硕士学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教授、霍存福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

其中,张文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委员(召集人)等重要学术职务。

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

据南京大学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942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

本学科现有教师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批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形成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人权理论与人权法、比较法学、部门法哲学、立法学、司法学等10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其中,前五个研究方向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优势:(1)法理学。

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

本方向近20年多来一直居于国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始终是我国法学理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提出并论证了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理论观点。

(2)西方法哲学。

学术带头人为邓正来教授。

本方向是国内高校同类研究方向中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两个单位之一,在推动国内法学界对本领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法律社会学。

学术带头人为马新福教授。

本方向在国内起步较早,并以理论法社会学研究和法律发展研究为基本特色。

(4)法律文化学。

学术带头人为霍存福教授。

本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重点,并引入文化学、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历史研究范式向综合的多维视角研究范式的转换。

(5)法律经济学。

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徐卫东教授。

本方向在国内发展较早,在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二、科学研究情况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本学科点通过承担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获得科研经费502万元。

其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即“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司法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项。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64篇,其中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性信息期刊转载、摘要68篇。

在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教材、著作、译著55部。

其中,代表性的教材有: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法理学》、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全国党校系统教材《法理学》、司法部规划教材《法理学》、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教材《法学概论》等。

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究》、《规则·秩序·无知》、《法律之内的正义》、《权力场》、《法治的生态环境》、《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

代表性的译著有:《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文集》、《法律史解释》、《法理学》、《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

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在法学基本范畴、法哲学研究范式、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与义务、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

同时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前沿,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新型权利研究,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法治研究、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经济与法律发展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等。

以部门法哲学研究为例,我们在法学界较早提出部门法哲学研究计划。

三年来,我们和部门法学者联合开展了部门法哲学(即部门法中的哲学和方法)研究,包括财产法中的哲学问题、合同法中的哲学问题、知识产权法中的哲学问题、侵权法中的哲学问题、刑法中的哲学问题、程序法中的哲学问题、国际法中的哲学问题等。

三、研究生培养情况本学科点从2001年起实施人才培养的“511工程”,即在5年之内培养100名硕士研究生和10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0%的硕士生和10%的博士生以其创新的学术意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放的研究视野、严谨的学术品格而在10年之内成为中国法学理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化,探索研究生教学新形式,开发创新型课程,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张文显教授等四人完成的“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加强制度建设。

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依照国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参照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体例》、《关于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的若干规定》、《吉大金杜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章程》等。

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

2、探索教学新形式。

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形式,创造了“生活中的法理论坛”、“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小南湖读书小组”等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形式。

从2002年12月份开始,我们策划并举办“生活中的法理论坛”。

论坛的宗旨是“由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

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了32次生活中的法理论坛。

从2000年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组织博士研究生开展“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

论坛完全国际学术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每个论题由校内外著名学者或学术带头人主持,由一名博士生担任主报告人,一名博士生担任主评论人,之后与会师生自由发言。

论坛的宗旨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时代气质、创新精神、论辩能力、写作技巧、并善于交流的法学理论人才。

从2003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在一年级博士生中成立小南湖读书小组,由邓正来教授指导博士生读书。

读书小组的基本活动为共同研读经典和重要的著作,并就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研究生读书、讨论和研究的热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而且,这些教学活动的成果已经或即将整理出版,已经出版的成果有《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一卷)、《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二卷)。

3、开发创新型课程。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推出部门法哲学、原典精读两门在国内具有首创意义的创新型课程。

部门法哲学课程是由张文显教授倡议设立,主要以法律硕士和高年级本科生为对象的新课程。

该课程的宗旨在于消解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人为障碍,消除法哲学与部门法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密切结合。

原典精读课程是由邓正来教授创设和主讲,以阅读和翻译英文原版著作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

授课方式是由主讲人带领同学们对照英文著作逐字逐句翻译和阅读,力求通过翻译达到准确把握经典著作的目的。

这两门新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的喜爱,许多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来听课。

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我们在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近三年,本专业共招收88名硕士研究生和112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日本、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有44名硕士研究生和29名博士研究生毕业。

其中,有2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并被推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候选论文。

近三年,本专业研究生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2003年,有4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3名博士生在论坛上报告论文,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四、教学科研条件法学理论学科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以及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和条件,积极改善法学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

1、拥有独立的科研用房。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拥有670平方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包括八个研究所、图书馆、网站工作室、《法制与社会发展》编辑部、研究生微机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

2、拥有独立的学术期刊。

从2004年起,原由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改为理论法学刊物,由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独立承办。

3、拥有独立的图书馆。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利用教育部、学校的图书资料经费每年订购110余种中外学术期刊,购置2万册左右图书,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定期更新的理论法学专门图书馆。

同时,自行开发建设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网(),收录了中心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和管理的网络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