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污泥计算

合集下载

污水厂污泥处理计算

污水厂污泥处理计算

湿污泥量为△X/(N R/1000)=2209m3/d设计流速v0=剩余污泥含水率:99﹪v1=n=2单池流量Q1=1104.5m3/d0.012784m3/s中心进泥管面积f=0.426119m²d0=0.736581m取0.74m进泥管管径DN取管内流速v=0.406913506m/s d1=0.999m中心进泥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0.20366m浓缩后污水量q=0.008522377m3/s污水浓缩池上升流速v=0.0001浓缩池水流部分面积F=85.22376543m²浓缩池直径D=10.4428358m取10.5m浓缩时间t取10h有效水深h2= 3.6m浓缩后剩余污泥量=0.004261188m3/s浓缩池污泥斗容积污泥斗高度h5=7.140740034m污泥斗容积V=216.3878385m3污泥在污泥斗停留时间=14.10586181h浓缩池总高度=11.54440045m溢流堰b=0.15m h=0.05m水流速v3= 1.136317m/s溢流堰周长c=31.86465845m三角堰宽0.16m深0.08三角堰个数n1=199.1541153取200三角堰流量q0= 4.26119E-05m3/s三角堰水深h'=0.012500009m三角堰后自由跌落0.10m,则出水堰水头损失为0.1125m溢流管管径取DN150溢流管流速v=0.482267859m/s排泥管每天排泥2次,每次排泥时间0.5h管径取DN200q=432.7757取433m3/h=0.120278m3/sv= 3.828561m/s800.03m/s0.012784 2.5432090.02m/s进泥管管径DN取200mmm/sm。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XR=Xˊ2+ Xˊ3+ Xˊ4 (8-11)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X1=ΔX/ r1[rg+r2r3(1-rg)] (8-18)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泥量计算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主要由栅渣、无机固体颗粒和浮渣组成。

化学沉淀污泥量可参考给水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初沉池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1=Q×C×η×(1-P1)/ρ 或者 V1=(SL×N×t)/1000.其中,Q为污水流量,C为进入初沉池污水中悬浮物浓度,η为初沉池沉淀效率,P1为污泥含水率,ρ为初沉池污泥浓度,SL为每人每日污泥量,N为设计人口数,t为初沉池两次排泥的间隔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V1是在污泥含水率为P1时计算的污泥量。

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2=ΔXT/(Q×a×b×LR×f×XV)。

其中,ΔX为挥发性物质基污水厂剩余污泥流量,Q为平均体积流量,a和b为污泥产率系数和污泥自身氧率,LR为曝气池进水BOD5浓度差,f为曝气池挥发性悬浮固体和悬浮固体浓度值比,XV为曝气池混合液
挥发性悬浮物固体浓度,V为曝气池容积。

每日排除的剩余污泥干重ΔXT等于活性污泥系统中每日产生的活性污泥干质量。

污水厂污泥计算范文

污水厂污泥计算范文

污水厂污泥计算范文污水厂是处理城市污水的设施,其中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固体废弃物。

污泥的计算通常涉及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产量、污泥干固含量和排放标准等。

首先,污泥产量的计算是根据水处理工艺的性质和处理水量来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污泥产量是根据处理水量的一定比例来确定的。

例如,常见的A2O工艺中,比例大约是处理水量的0.13-0.17倍;而SBR工艺中,比例通常是处理水量的0.06-0.09倍。

其次,污泥干固含量的计算是指污泥中固体成分的含量。

污泥的干固含量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表示,即质量含水率和体积含水率。

质量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污泥中所含的水分的比例,一般以百分之表示。

体积含水率是指单位体积的污泥中所含的水分的比例,一般以百分之表示。

这两种含水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污泥的湿重和干重来进行。

最后,污泥的排放标准是指根据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对污泥的质量和处理方式进行限制。

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具体标准,污泥的质量限值可能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成分。

另外,对于污泥的处理方式,常见的包括沉淀池浓缩、压滤、干燥等。

需要注意的是,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泥并不是废物,它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利用,得到资源化利用。

例如,污泥可以进行沼气发酵,产生可替代天然气的沼气;污泥中的有机物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肥料制备等。

污泥的计算对于污水处理的有效运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计算和监测污泥的产量和含水率,可以对污泥的处理量、处理方式和处理成本进行优化和控制。

污泥处理的科学与规范,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利用的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污水厂污泥计算

污水厂污泥计算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

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

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

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

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表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1.污泥的干度计算公式:
污泥的干度表示了污泥中含有的水分的比例。

通常用干燥后的污泥质量与湿重污泥质量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干度(%)=(污泥干重-污泥湿重)/污泥湿重*100%
其中,污泥干重是指经过干燥后去除水分的污泥的质量,污泥湿重是指污泥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的质量。

2.污泥浓度计算公式:
污泥浓度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的比例。

通常以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总体积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浓度(%)=污泥固体物质质量/污泥总体积*100%
其中,污泥固体物质质量是指污泥中的固体成分的质量,污泥总体积是指污泥的总体积,包括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

3.污泥总量计算公式:
污泥总量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质量。

污泥总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公式来进行:
a. 污泥总量(kg)= 污泥总体积 * 污泥浓度 / (1+污泥干重/100)
其中,污泥总体积是指污泥的总体积,污泥浓度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总体积之比,污泥干重是指去除水分后的污泥的质量。

b. 污泥总量(kg)= 污泥湿重 * (1 - 污泥干重/100)
其中,污泥湿重是指污泥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的质量,污泥干重是指去除水分后的污泥的质量。

这两个公式都是根据污泥的干度和浓度来计算污泥的总质量的。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污泥的干度和浓度来计算污泥的总质量。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污水处理厂合理计算污泥的产生量,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理。

污水厂污泥计算

污水厂污泥计算

在采用铝盐作混凝剂时 :TDS Q(0.44 Al SS B) 10 6 在采用铁盐作混凝剂时 :TDS Q(1.6 Fe SS B) 10 6 在以除浊除色为主要目 的的净水厂,其干泥量 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 用铝盐:TDS Q(T E1 0.2C 1.53 A B) 10 6 用铁盐:TDS Q(T E1 0.2C 1.9 F B) 10 6
TDS t/d 0.00
/L计),对于Al,f=2.9,对于Fe,f=1.9
度(NTU)值
X mg/L 铁 2.9 0 .9;如果加铁盐,输入1.9 P mg/L 1 L mg/L Y mg/L 0 TDS t/d 38.90
公式进行计算 :
TDS t/d 0.00 TDS t/d 113.98
铁盐加率F
mg/L 0.0mg/L
铁盐
mg/L 0
TDS t/d 132.59
日期:2005.水工艺和排泥方式等。 手册》(2000)、美国Cornwell大学
6
述公式进行计算 :
500mg/L
的原水浊度(NTU) 的换算系数
剂加注率(以Al2O3计)
l(OH)3的换算系数,取1.53
流量 原水浊度 m3/d NTU 189000 400 二、英国《供水手册》
E2-Al2O3与Al(OH)3的换算系数,取1.53 换算系数铝盐投加率 换算系数 TDS E1 A(mg/L) E2 t/d 1.5 1.00 1.53 113.69
(2)英国《供水手册》( 2000) TDS Q( X S H C Fe Mn P L Y ) 10 6
设计参数 原水浊度 189000m3/d 铝盐投加量 一、日本公式 400NTU 色度 1.0mg/L 铁盐 1000 SS 0.0mg/L T-设计采用的原水浊度(NTU) E1-浊度与SS的换算系数 A-铝盐混凝剂加注率(以Al2O3计)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包含了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必须经过稳定化处理,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是建立在对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的基础上的。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以日处理能力表示的,即处理一天的废水量。

处理能力决定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而污泥的产生则取决于污水的性质、水质和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参数。

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其中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好氧颗粒污泥法、SBR法等。

这些处理工艺中,污泥的产生量与处理工艺的类型、进水浓度、氮磷的去除效果、污泥浓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以活性污泥法为例,根据水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2、A2O、AO等不同类型。

这些类型的处理工艺中,废水进入活性污泥池,通过氧化、还原、吸附等反应作用,将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转化为污泥,同时降解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通常情况下,污泥的产生量与水质浓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参数,比如进水浓度、底泥的保存期、反应搅拌时间、底泥的剧烈程度等来确定。

虽然进入活性污泥池的废水量与进入初沉池的污泥量不一致,但排放污泥的基本去除周期大致为20-30天。

需要强调的是,污泥的产生量不仅受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影响,还受到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进水量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计算污泥的产生量时,还需要考虑废水中还原程度、氧化程度以及含氮磷物质的含量等因素。

在污泥产生量的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污泥的浓度,即单位体积污水所产生的干污泥的质量。

污泥浓度决定了污泥的体积和含水率,对污泥的处置和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是一个复杂的计算问题,需要考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进水水质、处理工艺等多种因素。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准确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结合废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

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

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

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

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表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式中:R d——可消化程度,%;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V1——生污泥量,m3/d;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

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γ=(100γs)/[γs p+(100-p)] (8-4)或γ=25000/[250p+(100-p)(100+1.5p V)] (8-8)γs=250/(100+1.5p V)(8-7)式中:γ——湿污泥比重;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p——湿污泥含水率,%;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及工业性质。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

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8-9)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Q s=ΔX/fX r(4-113)式中:Q 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X 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见P332 图8-1)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 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 R(8-10)X R=Xˊ2+ Xˊ3+ Xˊ4 (8-11)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 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8-12)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 g= X1 r1r g(8-14)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 R=Xˊ2+ Xˊ3+ Xˊ4 = X1(1- r1r g-r1r2r3+r1r2r3r g)(X1- X R)/ X1= r1r g+r1r2r3-r1r2r3r g=ΔX/ X1X1=ΔX/ r1[r g+r2r3(1-r g)] (8-18)(1)污泥输送的方法:管道输送(重力管道和压力管道);卡车;驳船等。

管道输送:适用于污泥输送的目的地相当稳定;污泥的流动性能较好,含水率较高;污泥所含油脂分成较少,不会粘附于管壁缩小管径增加阻力;污泥的腐蚀性低,不会对管材造成腐蚀或磨损;污泥的流量较大,一般应超过30m3/h。

优点,卫生条件好,没有气味与污泥外溢,操作方便并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费用低。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一旦建成后,输送的地点固定,较不灵活。

卡车输送: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不受运输目的地的限制,也不受污泥性质、含水率的影响,也不需经过中间转运,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或地点的变化,把污泥直接运到进行利用或处理的地方。

优点,方便灵活。

缺点,运费较高。

驳船输送:适用于不同含水率的污泥。

优点,灵活方便,运行费用低。

缺点,需设中转站。

对管道、卡车、驳船输送综合经济比较列于表8-4。

表8-4 管道、卡车、驳船输送综合经济比较表注:以管道输送的建设投资、运行管理费及每输送1m距离的成本为“1“单位。

(2)污泥输送设备:输送污泥用的污泥泵在构造上必须满足不易被堵塞与磨损,不易受腐蚀等基本条件。

常见的有隔膜泵、旋转螺栓泵、螺旋泵、混流泵、多级柱塞泵和离心泵等。

(1)污泥流动的水力特性:污泥在含水率较高(高于99%)的状态下,属于牛顿流体,流动的特性接近于水流。

随着固体浓度的增高,污泥的流动显示出半塑性或塑性流体的特性,必须克服初始剪力以后才能开始流动。

污泥流动的下临界速度约为1.1m/s,上临界速度约为1.4 m/s。

污泥压力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1.0~2.0 m/s。

(2)压力输泥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见P336 公式(8-19)和表8-4)(3)压力输泥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见P337 公式(8-20)和表8-5)污泥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污泥的性质与数量;投资情况与运行管理费用;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有关法律与法规;城市农业发展情况及当地气候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后选定。

(1)生污泥→浓缩→消化→自然干化→最终处置(2)生污泥→浓缩→自然干化→堆肥→最终处置(3)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最终处置(4)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置(5)生污泥→湿污泥池→最终处置(6)生污泥→浓缩→消化→最终处置第(1)、(3)、(6)方案,以消化处理为主体,消化过程产生的生物能即沼气(或称消化气、污泥气),可作为能源利用,如用作燃料或发电;第(2)、(5)方案是以堆肥,农用为主,当污泥符合农用肥料条件及附近有农、林、牧或蔬菜基地时可考虑采用;第(4)方案是以干燥焚烧为主,当污泥不适于进行消化处理、或不符合农用条件,或受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的限制等地区可考虑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