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最新版本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专题拔高特训)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14(专题拔高特训)

苏联解 体
[14年曲靖23 题、13年大
原因
矛盾日 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标志
______ 1991 年 12月 ,戈尔巴乔夫下台,标志着___________
理等八地29
(2)题、13 年红河23题
苏联解体
(1)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开始朝着
乔
夫 改 革 影响
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多党制
导致政局失控,社会形势动荡不安;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成 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建国初期,照搬_______ 模式,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苏联
背景 匈牙
利改 革 实施
政治上缺乏民主,人民群众深为不满,国内改革的
呼声高涨 匈牙利事变后,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领导人认识 到,不能机械地模仿他国,应按照本国的国情来建
阻碍发 展的因
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 基础设施落后等
革
匈牙利的改革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到20世纪80年 结果 代,由于外债负担过重,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加剧等原因, 经济再度陷入困难
拓展提升
【考点点拨】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 接原因。 【易错易混】 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在农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侧重于工 业领域,重点在重工业。
(2014南京)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
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
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
)
(
C
A. 斯大林
C. 戈尔巴乔夫
B. 赫鲁晓夫
D. 叶利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历史知识。
第一章: 我们的历史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演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2. 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农业的发展- 文明的起源- 文明的交流-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3. 中华文明的特点与成就-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特点-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古代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第二章: 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1.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等级- 封建统治的三大家族2. 东周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 东周时期的分裂- 战国时期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原则3. 秦始皇的统一江山- 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 阅兵仪式与焚书坑儒- 分封制的取消和郡县制的推行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1. 汉朝的统治- 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的改革与措施-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动与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动- 的传入与发展- 关中地区的人文风俗3. 隋唐时期的繁荣发展-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 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成就-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进步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1. 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 北宋时期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 商业贸易的发展- 金坛之江南和开封的城市建设2. 文化的繁荣与科学的进步- 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孙中山《示儿》的诗- 科技发明与进步3. 南宋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特点- 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 文人学士的主要活动地- 文化代表人物和作品以上是对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13(专题拔高特训)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陈独秀等在北京创
诞生 办了《每周评论》等刊物[14年曲靖8题已考],使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思想条件);(2)党的早期
A.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013曲靖7题)下列口号或标语,最 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 A
B.“誓死力争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2014福州)据下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 “会议”是指 ( )
经过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曹汝霖 最终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_______、章宗祥、陆宗舆 结果 的职务,没有在丧权辱国的 “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 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
[13年玉溪8题、 性质 13年德宏8题、 一次彻底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12年云南26题
图三已考] 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
导火线
1919年4月下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13年西双版纳27(2)题已考]
宏8题、12年
云南26题图 三已考] 口号
“外抗强权,
内除国贼 ”(最能反映五四
运动的性质)、“誓死力争
岛”“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题、13年曲靖7题已考] ”[14年曲靖7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代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史
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重要措施
3. 西汉、新莽、东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魏、蜀、吴的发展
5.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辉煌成就
6. 五代十国和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7. 南宋、元朝和明朝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 进入近代的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现代史
1. 清朝末年的崩溃和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
2.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3. 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思想文化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5. 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8. 当代和发展挑战
三、世界史
1. 世界的大河流域文明及其交流
2.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3. 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4.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5.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和启示
6.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8.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重大国际事件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人教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归纳: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2.经济上:白银外流, 银价涨上, 加剧中国贫弱。
3.政治上: 使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 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1)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2)直接原因:鸦片的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时间: 1839年6月。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6月26日。
2.领导者: 林则徐3.地点: (广东省)虎门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 在位皇帝: 道光帝1.时间: 1840.6—1842.8第 1 页2.发动者: 英国3.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政治腐败, 经济军事落后。
4.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直接原因: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保护鸦片走私。
6.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7.结果: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8.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2)签订国: 英国侵略者和中国3)性质: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内容及危害:①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损害领土主权)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负担)10.③开放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11.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第 2 页清政府战败原因:1)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英国的实力强大;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新课标】2018最新版本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篇复习精品课件(专题拔高特训)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秦
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 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焚 书坑儒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 帝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 业生产;文景之治;汉武 帝实现了政治、军事和思 想上的大一统,推崇儒学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 车轨;修长城,开发河套地区; 凿灵渠,开发岭南地区 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铸币 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 黄河;水排;长安和洛阳是世界 上少有的大城市;丝绸之路;造 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 术》;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汉
三国鼎立,西晋短期统 三国 北民南迁,江南得到开发;蜀 一;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两晋 锦,吴国造船业;《水经注》 的分立、并立;五胡内迁; 南北 《齐民要术》;祖冲之推算圆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 朝 率 合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隋唐
南北大统一,创立和完 善科举制;改革制度;唐 隋朝的大运河;隋唐社会经济繁荣; 初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 筒车;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城市规划、 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清 商业、外贸);赵州桥、唐三彩、火药、 明统治(吏治、民生);开明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唐诗;唐朝 风格的日本建筑 的民族政策,《步辇图》; 开放的对外交往 辽、宋、夏、金的政权 并立以及各政权之间的战 和;蒙古统一和西征、元 朝大统一、元朝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新发展、回族形 成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交子,商品 经济的繁荣;东京、《清明上河图》、 临安、景德镇、海外贸易;元世祖注重 发展农业,开凿新运河,漕运和海运, 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活字印刷术、指 南针和火药、火器的西传
专题(一) 中国古代 政治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商鞅变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商鞅精神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 示?你学习了商鞅变法后,有何感想? (1)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军队战斗力不 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一场社 会变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不是看实施变法的人是 生还是死。
[解析] 我国原始社会实行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开始实行郡县 制,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
4.[2017·泰安] 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 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 A.晋 B.齐 C.楚 D.秦
[解析]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商鞅精神: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 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值得我们敬佩。 (3)启示: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 像先人们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 (4)感想:①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②改革能发展社会经济,增 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③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5. [2017·湘潭]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 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解析] 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这一举措,使奴隶主转 变成地主,奴隶转变成农民。
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 族融合
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图解 ┃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百七十万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
天然 氏族
三万
水稻 粟
黄帝 禅让制
干栏式 半地穴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禹 桀 盘庚 牧野 世袭
分封 齐桓公
商鞅
┃考向探究 ┃
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 疆界。
2.[2011·湛江]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 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______朝。图中________一职对皇权的威胁最大, 后来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了( ) B
2.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 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运用皇权威力,坚决摧毁敢于反抗的阻力;有一个比较好的改革集团, 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智囊、决策作用;从客观出发,系列配套,比较全面;坚 持改革,不断前进。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 才,要不断创新、改革。
┃典题例练 ┃ 1.[2017·黔东南]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 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 云南省的是( ) C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解析] 云南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 人类。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 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 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 方向。
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使其无力与中央抗衡,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接 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 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 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意义重大。汉武帝时期开拓的疆域,为今天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奠定了初步 基础。
┃考点图解 ┃ 统一国家的建立
嬴政
封建
长城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乡
巨鹿
刘邦
董仲舒
王景 杜诗
冒顿
昭君
西域都护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曹丕
司马炎
淝水
经济重心
鲜卑
┃考向探究 ┃ 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个暴君。主要理由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 实行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开灵渠开发南方。但同时,他又焚书坑儒,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他对人民实行暴政,实行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 无尽的徭役和兵役,充分说明他是有名的暴君。
2.[2017·常德]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 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 物开始的( ) A A.黄帝 B. 炎帝 C.舜 D.禹
[解析]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从 黄帝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开始的。
3. [2017·连云港]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 B 之封。”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及原因。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 民族差异日益缩小。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基本汉化,汉族也吸收了少 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与江南人民 共同开发江南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加快了融合步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典题例练 ┃
1.[2017·绵阳] 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 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 述的人物是( ) A.禹 B.嬴政 C.杨坚 D.李世民 B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又统一了货 币、度量衡和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