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为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仍有一定难度,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在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感兴趣,但对于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提高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等。

2.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

3.人文环境: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人教版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当堂检测
(1)请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答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请列举中国的两个地理特点。
答案:地形特点: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齐全;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请简述中国的行政区划。
答案: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4)请列举中国的两个邻国。
(3)让学生阅读中国地理百科全书等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组织的活动,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国情报告,了解中国地理国情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七、板书设计
1. 中国地理位置
②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
③ 地理优势与挑战:资源与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图表、图片、颜色标注等手法,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要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行政区划、邻国与接壤线以及地理优势与挑战。
(4)中国的邻国与接壤线:学生可能对中国的陆上邻国、海上邻国以及接壤线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困难。
(5)中国的地理优势与挑战:学生可能对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等地理优势以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挑战难以全面理解。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地球仪、白板、教学挂图、地图册、学习手册等。
题型二:选择一个中国的地理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4.能对照中国政区图,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行政中心。

初步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1.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地球和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学习世界地理。

在今年第一天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的一般理论,主要包括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和定居点。

但是世界太大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理论,即世界的区域地理或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
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课时教案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课时教案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课题疆域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4.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能够在图上指出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说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进一步巩固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和展示资料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地图上熟练掌握重要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说出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资料)每天早晨,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在祖国的心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升起,我们每个人都为出生和成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从今天开始,我们地理课开始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先认识其辽阔的疆域。

自主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1.我国的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过程【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

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3、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4、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5、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6、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7、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2.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运用地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教学难点】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3.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回答、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提问: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导入:这么大的面积,中国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呢?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难点运用不同的地图,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我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请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观察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练习]学生阅读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结合已有的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找一找,动手画一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红色笔描出;找出赤道,用蓝色笔描出;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轮廓,学生讨论完成问题:(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到30˚之间为低纬度,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60˚至90˚之间为高纬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学生: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北温带,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读图提问:继续观察“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何?学生: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过渡:我国的这种位置特征有什么优越性呢?下面我们通过和几个国家的比较来认识。

活动:展示教材第3页图1.2“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材第3页的活动,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小组观察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的纬度位置,并且和中国的位置比较;二小组观察蒙古和日本的海陆位置,并且和中国的位置比较。

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小组:俄罗斯、加拿大纬度高,终年寒冷;巴西终年炎热,不利于温带作物生长。

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而且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二小组:蒙古是一个内陆国,不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利于从陆地与别的国家交往。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能够发展海洋事业,也可以通过陆地与各国进行合作和交往。

教师: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相比,纬度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我国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内陆,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方便,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

巩固:学生自主把讨论成果写在教材上题目的后面,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等知识,通过读图、绘图、析图等学习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伟大祖国海洋的辽阔,陆地的广大,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可爱。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

第2课时海陆兼备的大国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内海、半岛和岛屿等的名称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认识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疆域,激励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重点通过地图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难点运用中国政区图,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我国的海域、半岛、邻国等。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来描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是个怎样的大国。

二、讲授新课提问:指导学生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观察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教材的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度和纬度。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订正并评价。

学生1:我国的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大约为北纬53˚。

学生2:我国的领土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大约为北纬4˚。

学生3:我国的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经度大约为东经73˚。

学生4:我国的领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经度大约为东经135˚。

教师总结:我国疆域辽阔,北到黑龙江,南至南沙群岛南缘,东达乌苏里江,西抵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活动:根据我国四端点的经纬度位置,估算我国南北距离。

提示: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0千米。

据此估算我国领土的南北端距离。

再根据图1.3中的比例尺,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

学生1:南北纬度约跨49˚,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学生2:东西经度约跨62˚,东西距离约为5000千米。

提问:大家知道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有多大吗?学生: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归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教师: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读教材第4页景观图1.4“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思考: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我国南北存在巨大的纬度差异,由于气温的差异而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教师: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图。

思考: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学生:由于我国东西跨经度很广,因此东西端产生了明显的时间差异。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的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距离约为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描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过渡: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

中国有辽阔的疆域,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沿陆地边界,按照逆时针顺序说出同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学生:这些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教师:继续读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观察我国海岸线的情况,在图中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及近海中较大的岛屿。

学生: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

拓展练习:读中国政区图,在图上找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并观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中国空白的疆域及邻国图中,填写以上主要地理事物。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继续在中国政区图中找出我国主要半岛、内海。

学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内海有渤海、琼州海峡。

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伟大祖国海洋的辽阔,陆地的广大,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可爱。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

练习:在“中国的疆域及邻国”空白挂图中指出我国濒临的大洋和临海,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较大的半岛、群岛和岛屿,我国疆域的四至点。

第3课时行政区划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等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反复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

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划,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重点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就要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讲授新课设问:七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班,分班后班主任又在班内进行分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便于管理。

提问: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分几级?学生: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设问:读图中张力和加依娜尔两位同学的对话,说说你的家乡。

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展示。

提问:介绍家庭住址时一般按照三级行政区划来说明。

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提问:读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多少个?其中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多少个特别行政区?学生: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