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与实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3测量肺活量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标准一:按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来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这些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请在表格中写出你的看法,再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共同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模拟鼓膜的振动。
在“鼓膜”的上面放少量细沙或碎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观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鼓膜”振动实验记录表5声音的强与弱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6声音的高与低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
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而的长度,即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
可选择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进行实验;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定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
如此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用“高”“较高”“较低”“低”进行记录和描述。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声音高低振动快慢5-6厘米声音高振动快10-11厘米声音较高振动较快15-16厘米声音较低振动较慢20-21厘米声音低振动慢音高变化柱形图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此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检验你的预测是否准确。
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是一门让孩子们以探索自然为基础的学科,它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全册》这本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介绍几个具体内容,并提供相关教案和教学活动。
第一课:生活中的力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力,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教案如下:1. 导入:呈现一系列运动中的现象,如石头滚下山坡,水龙头喷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力量在起作用?2. 概念解释: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力的概念,并给出例子,如重力、推力和拉力。
3. 实验活动: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重物下落的速度,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步骤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力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自己找到身边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并进行归纳。
第二课:光线的传播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光的传播。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光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见过光吗?它是怎样传播的?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光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直线反射和折射。
3.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使用镜子进行光线的反射实验。
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为什么太阳光会被云层遮挡?第三课:植物的种子这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
教案如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的种子的视频,让学生对种子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外层、种子壳、种子芽等部分。
3. 观察实验:提供几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一、活动1:水的观察1、水的透明度:将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入四个相同的量杯中,观察并记录下每个容器中水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2、水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气味会有所不同。
3、水的味道:分别品尝四个不同容器中的水,尝试描述每个容器中的水的味道。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容器的水味道会有所不同。
二、活动2:观察土壤1、土壤的颜色:观察并记录下四个不同土壤的颜色。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会有所不同。
2、土壤的质地:通过用手触摸四个不同土壤,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干燥、湿润、细腻、粗糙等。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质地会有所不同。
3、土壤的气味:分别闻四个不同土壤的气味,尝试描述每个土壤的气味。
结果可能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土壤气味会有所不同。
三、活动3:比较不同类型的纸1、纸的厚度: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测量下四种纸的厚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厚度会有所不同。
2、纸的重量:用秤称量下四种纸的重量。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重量会有所不同。
3、纸的透明度:将四种纸分别放在光前,观察并记录下每种纸的透明度。
结果可能发现,不同类型的纸透明度会有所不同。
A.鸟类的鸣叫B.鱼类的跳跃C.昆虫的蜕皮D.狼的狩猎A.朝霞映照在海面上B.雷电交加C.工厂排放的烟雾D.蜻蜓低飞在太阳系中,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线由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这个速度。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简要概括为“能绕、能传、能解决”三个子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2

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材P21~2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2.追问:你知道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呼吸的时候,你的身体有哪些变化?(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聚焦至胸腔和腹部。
)
(预设: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子、嘴巴、肺等;吸气时肚子会收缩,呼气时肚子会放松;……)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感受呼吸,并结合人体轮廓图进行记录。
4.研讨汇报。
5.讲解: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此时,人的胸腔会扩张,腹部会收缩;呼气时,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此时,人的胸腔会收缩,腹部会放松。
探索二:模拟人体的呼吸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参与人体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但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用简易人体呼吸模拟器来探索一下。
(教学提示: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
)
2.提问:人体呼吸模拟器各部分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预设:塑料管模拟气管,小气球模拟肺,塑料瓶模拟胸廓,橡胶膜模拟膈肌。
)
3.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研讨汇报。
5.小结:人体吸气时,膈肌向下,胸腔扩张,肺变大;呼气时,膈肌向上,胸腔收缩,肺变小。
6.研讨: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提示:参与人体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气管和肺等。
鼻腔里面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鼻腔、口腔和气管是空气从,。
2020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
注:胡萝卜既可以直接生吃,又可以烧熟了吃,如炖菜、胡萝卜烧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
5运动与摩擦力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大小的记录表
我发现:搬运重物时,直接滑动,产生的摩擦力最大,使用的拉力最大,使用“滚木”,产生的摩擦力比较粘,使用的拉力比较小,
设计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案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7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食物、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将把学生从对食物的研究引入到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与探索。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回顾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引出“消化”这一科学词汇,然后聚焦主题,引导学生探究食物在消化的第一关——口腔里的变化。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组织学生观察记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第二个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和“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围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交流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形成“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需要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的认识,并且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食物和消化器官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比如:他们知道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也知道食管、胃等消化器官;大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的牙齿在食物变化中的作用,等等。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食物在口腔里变化的具体情况是不清楚的。
如口腔中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怎么样的;牙齿的分类、结构功能与运动特点是什么;牙齿、舌和唾液是如何共同作用使食物在口腔里进行初步消化的,等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及牙齿形状特征、分布,能对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简单的记录。
●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感受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游戏互动教案

近年来,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黑板白纸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到线上的网络授课,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创新。
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线上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大趋势,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部门不断深入探究教育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技术进行革新和创新。
在这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新亮点。
在科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娱乐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效果。
这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秋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中的游戏互动教案。
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互动游戏教案,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以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进行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该教案包括一整个科学学习单元,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这五个主题,将知识内容贯穿其中,达到科学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立体培养。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太阳系、骨骼系统、物质和能量、生物多样性等内容,掌握知识点。
(2)能力目标本教案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本教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享受学习的过程。
3.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模式,具体体现为:知识呈现、任务完成、互动竞赛等方式。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不仅吸引了学生,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学习。
4. 教学流程(1)游戏环节:以物质和能量为例在物质和能量这一主题中,利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手段,呈现物质和能量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任务完成的方式,设计“分类竞赛”和“速度大比拼”等互动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天气
1. 我们关心天气(P2)
一、填一填:(1)云量、气温、风向(2)降雨量、风向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2. 天气日历(P4)
一、填一填:多云、阴、小雨、雨夹雪、雷阵雨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天气日历上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了时间、
云量、风速等容;不足的是没有记录气温和风向。
3.温度与气温(P6-7)
一、填一填:(1)温度(2)一致(3)保持水平、不再升高或降低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①略②B
(2)①略②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直到午后1、2点达到当日最高气温,随后气温随着太阳高度而下降直到凌晨。
4.风向和风速(P8-9)
一、填一填:(1)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八(2)风向、风速(3)风吹来的
(4)指南针、周围的自然景物
二、选一选:(1)B (2)D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认为不对。
我认为此时的风级为3级,风速为3.4~
5.4米∕秒
5.降水量的测量(P10-11)
一、填一填:(1)雨量器、50~100 (2)雨、雪、冰雹(3)10、25~50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略
(2)大风、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降雨、细雨蒙蒙、天气转晴、东南风(3)略
6.云的观测(P12-13)
一、填一填:(1)小水滴、冰晶(2)晴、多云、阴(3)积云、层云、卷云(4)积云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阴天×(晴天)晴天×(多云)多云×(阴天)
7.总结我们的天气(P14-15)
一、填一填:(1)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2)某些特征、一些规
律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考察时间:建议第4天考察。
理由:这一天天气晴好,微风。
考察容:建议考察鸟类的种类、鸟的生活习性等。
理由:了解天气对鸟类活动的影响、激发爱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2)风向标测量气温 5级
温度计测量风向 3毫米
雨量器测量风速 10摄氏度
风速仪测量降水量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P17)
一、填一填:(1)过滤(2)紧贴、壁、玻璃棒、低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奶粉在水中能溶解。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炒菜放盐;做糖醋鱼放糖、酱油;洗衣服放洗衣液等等……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19)
一、填一填:(1)均匀、稳定、过滤(2)过滤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生活中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有盐、酱油、醋、味精、糖、洗衣液、洗衣粉等等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P21)
一、填一填:(1)浮在水面上、溶解(2)液体
二、选一选:(1)B (2)C (3)A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现象:油和水不再分层,混合在一起了。
说明了在洗洁净的作用下,油溶解在水中了。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23)
一、填一填:(1)加压、化学(2)液体、氧气、二氧化碳、氧气
二、辨一辨:(1)√(2)√
5.溶解的快与慢(P24-25)
一、填一填:(1)物质颗粒物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2)搅拌、碾碎、加热
二、选一选:(1)B (2)B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P26-27)
一、填一填:(1)量、36 (2)一份一份、溶解(3)加清水
二、辨一辨:(1)√(2)×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分析说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分多次加入食盐并搅拌,会发现加入食盐到一定量时,食盐固体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说明水不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P28-29)
一、填一填:(1)湿抹布、沙土(2)灯帽、嘴
二、辨一辨:(1)×(2)√(3)×
三、选一选:(1)A (2)C
四、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各部分名称:(按顺序)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灯帽
(按顺序)外焰、焰、焰心、灯芯、酒精
使用酒精灯是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两次。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P31)
一、填一填:(1)低、高(2)音调、次数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我们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击打同一个铁钉,听到的声音不同;用相同的方法击打大小不同的铁钉,听到的声音也不同。
2.声音是注意产生的(P33)
一、辨一辨:(1)√(2)×(3)√
3.声音的变化(P35-36)
一、选一选:(1) A (2) A (3) A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声音的变化规律:从低到高。
理由:金属条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金属条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P38-39)
一、选一选:(1)A (2)AC
5.声音的传播(P41-42)
一、选一选:(1)D (2)D (3)A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43)
一、填一填:(1)外耳、中耳、耳(2)大(明显)、小(不明显)
二、连线: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
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感觉到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P44-45)
一、选一选:(1)A (2)(3)A (4)A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P47-48)
一、填一填:(1)肝脏、肺(2)头、颈、躯干、四肢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2,骨骼、关节和肌肉(P49)
一、填一填:(1)关节、肌肉(2)骨骼
二、辨一辨:(1)×(2)√(3)√(4)×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P51)
一、填一填:(1)二氧化碳、氧气(2)呼吸的次数、心跳的次数(3)
氧气、多、多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少感冒;注意环境卫生,少去公共场所;室空气要清新,常开窗开门,扫地前洒水;注意大气污染,避免冷空气刺激;不吸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等。
4.运动起来会怎样(一)(P53)
一、填一填:(1)血液、心脏、血管(2)心脏、血管
二、辨一辨:(1)×(2)×(3)√(4)√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5.食物在体的旅行(P55-56)
一、填一填:(1)胃、小肠(2)小肠
二、选一选:(1)B (2)B (3)B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
2)饮食习惯良好。
3)加强体育锻炼。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P57-58)
一、填一填:(1)牙齿、舌头(2)三、臼齿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她这么做不对。
因为吃饭太快有很大危害,吃得过快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导致饮食过量,从而造成肥胖,另一方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P60)
一、填一填:(1)骨骼、肌肉(2)身体(3)氧气
二、辨一辨:(1)√(2)√(3)√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