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两岸三年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黄浦江水域管理及发展规划-松江

黄浦江水域管理及发展规划-松江

黄浦江水域管理及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2009年起,松江区按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黄浦江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事权下放的工作要求,落实黄浦江松江段水域的保洁管理,从奉贤区千步泾行政区划线起、向上游延伸至松江区女儿泾行政区划线止的河道中心线的南面水域,与松江区女儿泾行政区划线起、向上游延伸到太阳岛东端(松江区行政区划线内)止水域,全程长约27.50公里。

具体由上海米泾水上保洁公司(现已合并上海净达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保洁。

1、现有设施及人员黄浦江水域保洁共有保洁员46名,没有环卫起运码头,现临时租赁中舟船厂40米码头岸线。

共有10艘各类保洁船,其中近岸作业保洁船6艘,水葫芦、绿萍专用大型打捞船(含驳运船)4艘。

为提高打捞效率,分别在大泖港、斜塘、黄浦江A30桥西侧设置了三处拦截库区,在应对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中,增设18处简易拦截库区。

2、资金投入主要是保洁费和专项资金。

由区财政拔付,四年合计2266.9万元,平均566.7万元。

(从2009年340万元,2010、2011年585.6万元,2012年755万元)。

专项资金主要是船舶添置(维修)和水葫芦的整治,四年共652万元。

3、管理机制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是黄浦江水域松江段(事权下放水域)环境卫生的主管机关,环卫署对水域保洁给予指导、监督、考核,按照任务量核拨作业经费。

4、存在的问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对照《上海市水面废弃物打捞保洁费用预算定额(试行)》标准,黄浦江松江段保洁现有的机械设备和保洁人员配置相对不足。

按照目前的人员和装备力量,仅能做到每周普洁一次。

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低。

除人员船只数量不足以外,科技含量不高,江面检测、打捞的装备明显达不到上海主流行业科技水平。

在落潮水位低时,有些滩涂船只无法靠近作业;部分支流口窄水浅,作业船无法进入。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水上作业码头点少线长。

黄浦江松江段水域保洁没有垃圾起运码头,目前临时租借米市渡东侧的中州船厂码头。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2019〕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2019〕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2019〕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现将《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9年1月14日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海2035”总体规划,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将黄浦江、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沿岸打造成为城市的“项链”、发展的名片和游憩的宝地,现提出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如下。

一江一河规划建设范围为: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苏州河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中心城段进深约1-3公里,郊区段进深约2-8公里,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

一、立足新时代,提高思想认识(一)重视一江一河的发展引擎作用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一江一河沿岸是上海近代金融贸易和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上海2035”总体规划提出,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

加强一江一河沿岸的建设,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抓手,对提振城市经济能级、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文化辐射力、修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对滨水公共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一江一河沿岸逐渐转变成为人民心目中公共活动的主要空间。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意见
的通知
【法规类别】特区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03]3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3.05.14
【实施日期】2003.05.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2003年5月14日沪府发[2003]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有效地整合黄浦江两岸现有资源,形成良性循环的滚动开发机制,克服两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动迁成本高、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投资量大的困难,现提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如下: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严格规划控制。

凡规划方案未批准、规划参数未公布的地块,不得启动项目建设。

要集中力量推进北外滩--上海船厂、十六铺--东昌路地区、杨浦大桥地区、南浦大桥地区等四个重点区域开发。

二、根据黄浦江两岸的总体规划,遵循投资与收益平衡的原则。

要按项目的性质、规划,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合理组合成项目开发单元,作为明确开发责任主体的最小实施单位。

在项目开发单元内,要通过环境建设等非经营性项目的优先或同步建设,提高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收益,实现项目开发单元的投融资平衡。

<。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庄晴;黄普【摘要】Huangpu River Waterfront in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close to the central city of Shanghai. The planning targets this area as a public center of the expanding area of the central city, a multi-function and ecological riverside belt, and a strategy industrial corridor. Through developing this area, the palnning aims at promoting Shanghai’s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driven transformation”, realising Huangpu River’s gener al position, and helping Minhang District’s“adjusting the structure completely and deepening the urbanization.% 上海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地区位于黄浦江上游,紧邻中心城区。

规划将该地区定位为中心城拓展区的城市公共中心、功能复合的生态滨江带和创新转型的战略新兴产业走廊,通过该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动黄浦江两岸地区总体定位的实现,推动闵行区的“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闵行区;黄浦江;滨江;战略规划【作者】庄晴;黄普【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闵行区黄浦江滨江两岸地区规划总体鸟瞰示意图1 背景“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时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黄浦江两岸地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同济大学)上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同济大学)上

旧工厂改建的旅游点.旧金山
新华码头仓库
上海船厂船台 东昌码头仓库 利用船坞改建旅游设施
利用仓库改建的假日市场
历史文化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内容 对一般历史建筑进行更新、利用
民生路码头仓库
东昌港务公司仓库
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组织构架 利用黄浦江蜿蜒开阔的水体,创造反 映上海城市风貌特征的,具有强烈视觉效 应的滨水景观,并提供多视角观赏滨水景 观的机会。
旧金山
视线走廊 视野 城市标志 重要节点 历史风貌保护区
芝加哥中心区
滨水景观
建筑高度分布和沿江轮廓
标志性建筑400m
第一高度区≤200m
第二高度区≤150m 第三高度区80~100m 第四高度区30~50m 第五高度区≤ 24m 建筑高度梯度
滨水景观
视线和景观
抬高视点.旧金山
开阔滨江视野.华盛顿
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1.7
优化方案
SOM方案
Cox方案 Sasaki-Baso方案
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
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
总用地: 20.81km2
重点地区总用地: 6.74km2
现状概况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用地类别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突出江边景点.悉尼
比例 100.00% 18.17% 11.14% 4.31% 7.52% 58.89%
存在问题: •功能定位单一雷同 •公共活动空间分布零散 •缺乏对景观环境的整体考虑 •过分追求开发容量就地平衡
总体规划构思
规划背景
三十年代外滩
十六铺
陆家嘴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会期间第11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会期间第11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会期间第11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9.18•【字号】杨府〔2024〕26号•【施行日期】2024.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会期间第119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杨府〔2024〕26号王立夏代表:您提出的第1196号“法扬滨江,人民为治——关于杨浦滨江法治空间建设的建议”已收悉。

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一、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一)优化产业生态和整体功能布局一是不断提高杨浦滨江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

根据滨江区域发展特点,区委办印发《杨浦滨江全力争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建设可漫步、可体验的法治文化空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基层法治观察点,打造“法润滨江”治理秀带,为滨江法治空间建设指明了方向。

将风貌保护、全龄友好、公园城市、全域旅游等理念充分融入滨江建设,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世界会客厅”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公共空间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

二是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

结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效建设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若干举措》《杨浦滨江南段工业遗产及相关资产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着力挖掘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在滨江沿线的工业遗产导入好气咖啡、早安咖啡、一尺花园零碳主题店等配套服务业态,在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消费、休憩与游玩的场所。

三是推进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

在滨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听障、视障、肢残等特殊人群的现实需求,发布全市首部公共空间无障碍建设导则,即《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

上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02.11.14•【字号】沪规法[2002]796号•【施行日期】2002.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沪规法[2002]79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区规划、房地、计划管理部门: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沪府发[2002]18号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江两岸规划和土地管理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厅情况通报(29)《陈良宇市长在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和市政府沪府发[2002]15号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年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十一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请按照执行。

二00二年十一月十四日附件: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审批程序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目的为了保障本市黄浦江两岸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强化政府的协同管理职能,提高对市场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加快黄浦江两岸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实现“世纪精品”的目标,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法规,结合管理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黄浦江两岸规划红线范围内(包括核心区和协调区)的地区规划、土地计划和建设项目(包括经营性用地和非经营性用地项目)的审批管理,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在本办法适用范围内,市和相关区的计划、规划、房屋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实施管理,依法受理审批申报事项。

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浦江办)作为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行使综合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实行内部协调和征询制度,配合上述各部门参与部分管理工作。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浦江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发展改革委拟订的《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二О一一年五月十二日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1-2013)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市政府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十二五规划,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闵行”为主题,以“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为主线,实施“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的空间发展战略,结合黄浦江沿岸发展,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探索和实践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居住休闲、现代生态农业的能级。

根据《关于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特制定浦江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2011-2013年行动方案如下:一、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2011年至2013年,按照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加快推进“两规合一”工作为契机,明确全镇发展的功能布局;以推进浦江镇产业能级提升为抓手,增强城镇化产业承载能力;以道路、河道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公共配套能力;以教育、卫生载体建设为基础,提升浦江社会事业水平;以浦江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发挥服务全市生态保护功能。

到2013年,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城镇化建设框架初步完成,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上海市级层面)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两岸地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滨江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开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沿江产业集聚带,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功能体系,初步形成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取得生态环境修复与公共环境提升成效,初步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景观和新地标。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黄浦江两岸地区要全面构筑以功能提升为引领、创新突破为动力、统筹协调为保障、民生共享为宗旨、低碳绿色为理念的现代化开放滨江地区,建设成为上海“四个中心”重要核心功能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

在此背景下,两岸地区功能、形象、交通等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要重点推进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滨江公共空间建设。

为了合理指导、高效推进滨江公共空间建设,特制订《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一、总体目标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黄浦江两岸地区要成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应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

本次计划重点围绕滨江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是:(一)公共空间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空间基本贯通,形成较为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体系,创造舒适宜人、彰显文化、注重生态的高品质空间环境。

(二)服务设施高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增加设施数量,丰富设施种类,形成类型丰富、服务均衡、保障有力的设施体系。

(三)交通系统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联动,加强水陆一体化交通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二、行动原则(一)公共空间1、完善空间布局,注重空间的横向连续和纵向渗透,加强空间系统性。

构建连续的沿江开放空间和向腹地辐射的纵向空间,有机串联公共活动组织、公共设施与景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空间开放系统,确保公共空间贯通和公共活动连续。

2、推进腹地功能与滨江空间联动发展,以人为本提升空间活力。

滨江空间建设应和腹地功能建设联动发展,成为有机整体。

面向市民的活动需求,丰富空间的功能,从而提升滨江空间的人气与活力。

3、注重空间形象特色、文化内涵、生态效应,提升空间综合品质。

注重滨江空间的内涵式发展,通过历史风貌、生态绿化、景观环境艺术等多方面的打造,全方位提升滨江空间品质。

4、因地制宜,节约资源,充分利用滨江现状资源要素进行设计与建设。

充分考虑现状情况与既有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墙、码头、硬地、绿化等滨江空间要素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实现滨江贯通、提升景观品质的有效载体。

(二)服务设施1、高标准建设。

对原有滨江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进行完善提升,按照国际化、精品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景观设施、市政设施。

2、差异化建设。

突出以人为本的要求,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开展设施布局与建设。

对于各类不同公共空间,各类不同设施,差异化进行配置。

(三)交通系统1、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绿色优先。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加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建设,积极倡导慢行交通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2、水陆一体,两岸缝合。

坚持水上交通和陆域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加强水陆换乘枢纽建设,有效缝合两岸交通。

3、系统综合,网络联动。

加强交通网络之间的联动,构筑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

三、主要任务(一)公共空间1、推进滨江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载体建设构建“一带、多点、多楔”的滨江绿地空间结构(注:“一带”指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的滨江绿化带,“多点”指滨江绿带局部的重要绿化、广场节点,“多楔”指连接滨江与腹地的楔状绿地,形成多条由滨江向腹地渗透的楔形绿化空间)。

增加乔木种植,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悬挂绿化等各类立体绿化形式,有效提高三维绿量。

期内新建约260公顷成片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区。

宝山区:完成上港十四区产业转型项目滨江绿化、江堤综合改造等工程;推动宝杨路码头、吴淞军港等局部功能调整;启动上港九区、十区整体功能转型规划研究。

杨浦区:重点推进上海船厂至杨树浦水厂段、杨树浦水厂至丹东路公共岸线示范段、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杨浦大桥公共绿地、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等公共开放空间建设。

虹口区:完成汇山地块滨江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以及扬子江码头地区的绿化景观改造,完成北外滩国际水上游客中心绿地设施优化工程、北外滩景观灯光工程等建设。

黄浦区:完成南浦大桥绿地、十六铺综合改造二期、南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等建设,推进世博浦西滨江岸线优化改造。

徐汇区:完成徐汇滨江开放空间北连、南拓工程建设,推进徐浦大桥北侧WS7单元规划绿地建设。

闵行区:重点推进紫竹滨江公园延伸段、闵行滨江公园、浦江郊野公园一期滨江段等建设。

浦东新区:基本建成杨浦大桥区域滨江绿地及公共环境一期、洋泾港滨江绿地、民生港滨江绿地、新华港滨江绿地、E18滨江绿地南段、E20单元滨江绿地北段、E22单元滨江绿地、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公园工程、休闲公园等滨江开放空间,推进河口地区滨江森林公园二期、三岔港游艇基地、三林楔形绿地南片等区域建设,深化高化地区滨江空间规划研究。

2、推进滨江公共岸线贯通在无条件建设成片绿地和广场的区段,设置上跨观景平台,架设水上栈道,局部开辟通道或架设桥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滨江步行活动连续。

期内打通滨江空间断点,完成卢浦大桥浦西节点岸线连通工程、日晖港人行桥等项目,增强公共活动连续性。

主要涉及黄浦、徐汇等区。

3、构建滨江慢行空间系统结合腹地功能、设施布局、景点分布和交通站点,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网络系统,将户外活动从腹地引向滨江,形成连续的游憩路径。

加快建设自行车交通体系,辟建自行车专用道,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休息驿站,并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

积极推广步行交通,依托两岸沿江公共活动空间贯通的优势,积极宣传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加强步行专用道建设,实现沿岸交通方人性化的出行环境。

期内重点推进徐汇滨江、前滩等区域慢行空间系统建设。

徐汇滨江地区完成慢行通道约2公里,前滩地区完成慢行通道建设约6公里。

绿地内的慢行系统应与绿地同步完成建设,绿地外部的慢行系统根据地区建设进程逐步推进。

4、加强历史风貌与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根据腹地功能、风貌形象和区位特点,形成以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复兴-新华-民生码头仓储船舶类风貌、浦西世博-龙华-杨浦工业市政类风貌等七个主题段落构成的历史风貌特色区布局。

加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修缮利用和功能再植,通过对两岸地区范围内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修缮,在保留其风貌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利用方式。

期内开展一系列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塑造滨江特色文化景观,主要涉及到杨浦、徐汇、浦东等区。

杨浦区:结合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杨浦大桥公共绿地、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杨树浦水厂至上海船厂段等5个区段滨江景观岸线的建设开展工业遗产资源利用。

徐汇区:结合梦工厂项目进行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浦东新区:结合民生码头项目进行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二)服务设施1、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业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体育、旅游服务、演出展览等类型。

期内参照《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根据绿地面积一定比例配置服务设施,在公共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以间隔不高于150米至200米(暂定)标准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满足市民户外活动需求。

2、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结合公共设施、主要景点、活动场所等同步配建公共停车、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

公共停车:期内重点推进前滩、南外滩、杨浦滨江、徐汇滨江等区域公共空间停车设施,其中前滩地区约650个车位、南外滩地区约400个车位、杨浦滨江地区约150个车位、徐汇滨江地区约1300个车位,总计约2500个停车位。

公共卫生:参照《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以一定的服务半径为标准,合理布局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

设置方式上应尽可能避免独立式,应与其他服务设施结合,环境质量应达到室内标准。

3、因地制宜提升环境景观滨江环境景观设施主要包括街道家具、指示标牌、灯光照明、公共艺术等类型,如座椅、垃圾桶、雕塑、灯具、指示牌、树池等。

期内以各类滨江绿地项目与岸线贯通工程为载体,丰富种类,增加数量,着力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增加休闲服务、环境配套和公共艺术设施建设,(三)交通系统1、积极推进常规公交建设新辟或调整公交线路覆盖公交空白地区;新辟滨江线路串联轨道交通站点、轮渡码头等;优化延伸外围公交线路至滨江。

期内新增浦西徐汇滨江至南外滩地区、浦东东昌路至前滩地区等公交线,实现沿江公交基本贯通;推进轨交12号线提篮桥站、船厂路、云锦路、龙耀路、其昌栈枢纽、浦东大道、钱康路、周家渡、沪车营路和林耀路、闵行滨江等公交枢纽、首末站建设;优化北外滩、徐汇滨江、浦东新华民生、世博前滩等4个区域常规公交线网。

2、积极推进有轨电车建设积极开展沿江地区有轨电车系统研究与建设,弥补沿江轨道交通缺失的不足,提供低碳绿色的观景游览交通方式。

期内完成沿江有轨电车系统规划;启动沿江有轨电车一期建设,范围为浦西徐浦大桥至南浦大桥,总线路长约13.1公里。

3、积极推进水上巴士建设基于原有轮渡码头,结合两岸公共设施、主要景观点、游憩空间和陆域交通站点设置水上巴士站点与线路,形成兼顾通勤和游览功能的水上巴士系统。

期内完成水上巴士建设规划;启动水上巴士南线(徐汇滨江至小陆家嘴)和北线(小陆家嘴至杨浦滨江)等两条试验线建设,线路总长度约20公里;改造一批轮渡站和两组水陆交通枢纽。

4、积极推进滨江路网优化优化滨江规划路网系统,加快推进未实施规划道路建设,提高两岸沿江地区道路密度,改善两岸滨江陆域通道。

主要涉及宝山、杨浦、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区。

宝山区:完成上港十四区产业转型项目规划道路工程、宝杨路改扩建工程、滨江大道等建设。

杨浦区:完成渔人码头三期至上海化工厂段丹东路、兰州路、规划德纱路、宽甸路、渭南南路、安浦路,上海船厂公共岸线段规划天章路、宁远路等支路建设;启动杨浦大桥公共绿地段、电站辅机西厂至杨树浦发电厂段广德路、规划临清路、双阳南路、宁武路、平定路、隆昌路、腾越路、规划贵阳南路、通化路、阳浦路、安浦路等支路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