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总学时:36 学分:2二、应开实验个数:2必开实验个数:1 选开实验个数:1三、适用专业:材料化学四、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本课程只进行开放形式的研究型实验,学生可做其中的2个,实验一或实验二为必选之一,其它剩下的实验选做一个。
这类实验持续的时间较长,实验内容较多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度,因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人左右,一个实验有一个或若干个小组参加。
各小组独立开展工作,但在小组内,学生既有分工(如查阅文献的年代不同,实验研究的条件不同等), 乂有合作。
学生从指导教师处了解到实验课题后,即着手查资料,研读文献, 钻研有关理论。
在此基础上,学生先提出实验方案,经与教师讨论后,即可开始实验研究。
一般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到二个下午来做实验,并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实验室每天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要有空,都可以到实验室做综合研究型实验。
研究型实骑完毕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与教师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最后以科技论文的格式写出综合研究报告。
同时, 在学期末,要求全班进行交流,每个实验推荐一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每位同学报告(与毕业论文答辩类似)的时间为20分钟,讨论15分钟。
这种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很有成效的,对于发言的同学是一种锻炼。
对其他同学来说, 通过全班交流,能相互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发言报告占实验总成绩的10%o每个实验的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I材料化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自编)六、实验项目:实验一陶瓷坯料配方实验学时:18(一)、实验类型:研究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实验(三)、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程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四)、实验内容:1 .按配方原料白分比称取投料量,确定料球水比,称取料球水重量投入球磨滚筒中进行球磨。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 材
1
料化学概论
& Requirements)
课堂 讲授
课外作 业
材料科学的逻辑思想→材料化 学的概念→材料化学的多(交 叉)学科性质→材料化学的作用 和重要性→材料化学的现状→ 本课程的任务。原子→化学键→ 分子→超分子→缺陷→表面与 界面→工程材料
考查方式
第二章 材 料化学理 7 论基础
4.培养学生志向高远,意志坚强;刻苦务实,精勤进取;思维敏捷,乐于创新以
及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和全球视野和发展意识的素质
(C1,C2,C4,C6,C7,C8,)。
1.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chemistry and
2.1 原子结 构与化学键 理论 2.2分子结 构与分子性 质 2.3 缺陷化 学
2.4 超分子 化学
第三章 金 属及无机
12 非金属材 料化学
3.1 金属 材料化学 3.2 无机 非金属材 料化学
a)原子结构、价键理论和分子结 构。内容避免与《大学化学》和 《量子力学》的内容重复,必须 是大学化学基础之上的提高与 深化; b)晶体缺陷:重点讲解缺陷符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chemistry in the
prepar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It is hoped that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will more
recognition worldwid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intrinsic links between
《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803124B中文名称:材料化学英文名称:Material 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材料化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材料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沿学科,在国外的建立和发展也不过三四十年,但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材料科学的一门主要分支,材料化学内容含有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的制备化学等,涉及材料及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各个二级学科。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转变的规律以及它们与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规律改进材料性能、研制新型材料的基础理论;培养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运用化学新概念进行材料制备及改性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从材料化学的基本层面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出现的基本化学问题,使学生建立大材料的概念,为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选择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介绍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讲解现代材料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论述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2、通过本单元学习应该正确认识先进材料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材料化学对材料科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教学内容】1.1材料的发展过程1.2材料的分类1.3材料科学和材料化学第二章材料的结构(1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材料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
学生应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理论、材料的相结构等内容,为学好本课程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掌握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教学内容】2.1固体——晶体和非晶体2.2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2.3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2.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2.5X射线衍射技术测晶体的结构第三章材料的性能(8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材料的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磁性和铁电等性能;2、掌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带理论以及材料的各种性能【教学内容】3.1材料的化学性能3.2材料的力学性能3.3材料的热性能3.4材料的电性能3.5材料的磁性能3.6材料的光学性能第四章材料热力学(8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熟悉二元相图及其应用;2、理解和掌握铁碳相图。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单晶结构分析基础
课程编号:0805012F08
学分:2
总学时数: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
物质结构的确定对化学研究非常重要,x-射线单晶衍射是测定固态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作为研究生选修课,介绍晶体的对称性、空间群、x-射线的产生、x-射线衍射的原理、单晶衍射仪、单晶衍射数据的收集、结构解析和修正的原理、SHELXTL程序包和晶体信息文件,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1.x-射线结构分析的意义、历史和过程(2学时)
2.单晶的培养方法和单晶结构分析对晶体的要求(4学时)
3.晶体的对称性和空间群(6学时)
4.晶体的X-射线衍射(6学时)
5.单晶衍射仪和衍射数据的收集(4学时)
6.结构解析和修正的原理(4学时)7.SHELXTL程序包简介(6学时)
8.晶体学信息文件(4学时)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单晶结构分析-原理与实践,陈小明等,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晶体结构测定,周公度,科学出版社,1981年。
3.结晶化学导论,钱逸泰,中国科技大学, 2001年。
4.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陈敬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大纲起草人:胡怀明大纲审定人:薛岗林)。
《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 材料化学精品课程

《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了解和掌握现代分析手段、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的基础知识。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学时要求类型类别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对象实验分组1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测定4必做演示专业基础掌握重量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原理和方法;.用重量法测定碳钢在盐酸中的腐蚀速度。
材料学院所有专业6-10人/组2多孔陶瓷的制备与加工4必做演示专业基础通过浇注成形制备陶瓷工艺品,了解陶瓷工艺的整个过程。
3醋酸乙烯乳液聚合4必做设计专业基础通过以醋酸乙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掌握其实验方法,反应特点,进一步掌握反应原理。
4红外光谱法4必做演示专业基础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实验,了解红外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红外定性分析法。
5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锌铁氧体粉料4必做演示专业基础掌握湿化学法制备多晶功能陶瓷粉料的方法;掌握这些常用的无机物研究法:差热、热重分析、X光分析粉料结构;。
四、授课计划与学时安排本课程实验20学时。
五、实验考核及评分办法实验考核与成绩分几个方面:1、实验预习检察,成绩占20%。
实验前检察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主要检察其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设备的熟悉情况。
老师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报告当场签字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
2、实验操作态度表现,成绩占20%。
考察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的认真态度,实验水平,动手能力。
本实验是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掌握实验进程,有序完成实验。
3、实验结果数据情况,成绩占20%。
实验结果与数据可靠、真实。
4、实验报告,成绩占40%。
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具体实施方案的拟订及依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进行汇总,撰写成一篇小论文形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材料化学二、课程代码:XXXXX三、学分:3四、课程类型:必修课五、先修课程:无六、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基本的材料化学概念和原理;2.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并运用材料化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4.培养分析和解决材料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5.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相应地分配学时:1.材料化学基础概念(3学时)1.1材料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1.2材料的分类及其特性1.3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2.材料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12学时)2.1实验室安全和基本操作规范2.2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3材料制备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4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3.金属材料化学(18学时)3.1金属元素和合金的结构与性质3.2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3.3金属材料的应用和表面处理4.高分子材料化学(18学时)4.1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结构特性4.2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应用5.纳米材料化学(15学时)5.1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方法5.2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5.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中的应用6.功能材料化学(15学时)6.1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6.2陶瓷和复合材料6.3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7.材料化学实验和设计(24学时)7.1材料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7.2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八、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地讲解课程内容,使学生对材料化学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2.实验教学:结合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课程论文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课程论文和报告,加强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了解材料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制备与分析技术,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熟悉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 能够分析材料的性能数据,并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改进材料的配方和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材料化学基础知识1.1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1.2 材料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1.3 材料的微观与宏观性质1.4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1.5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导电性质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1 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工艺2.2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特性分析2.3 材料的结构表征技术2.4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3. 材料性能与应用3.1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机理3.2 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应用3.3 材料的光学和电磁性能3.4 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等2. 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报告撰写等3. 课外实践:课程设计、小组讨论、科研项目等4. 学科竞赛:参加材料化学相关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材料化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 《材料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材料在光子学中的应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学期论文:根据指定的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七、教学评价与改进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优化。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层次,应用化学、化学课程代码:18E00615学时分配:36赋予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材料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专业选修课程。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的专门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本科学生来讲开设化学基础课尤显重要。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切实地了解和掌握材料(主要是无机材料)化学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材料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材料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多学科知识交叉与渗透”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1.1.2 晶体结构参数1.1.3 晶体缺陷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1.2.1 对称性基本概念1.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2.3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1.3.1 晶体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1.3.2 衍射方向1.3.3 衍射强度1.3.4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1.4 晶体结构的描述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2.1 晶体特征的结构基础2.2晶体学点群和晶体的性质2.2.1 晶体学点群的分类2.2.2 晶体的点群和晶体的物理性质2.3 非正比化合物材料2.4液晶材料2.4.1 液晶和塑晶2.4.2 液晶的特性2.4.3 液晶材料2.4.4 液晶显示技术2.5 玻璃和陶瓷2.5.1 晶态材料与非晶态材料的异同2.5.2 玻璃2.5.3 陶瓷第三章金属材料3.1 金属特性与金属键3.1.1 自由电子理论3.1.2 能带理论3.2 金属单质结构3.2.1 金属单质结构的近似模型——等径圆球密堆积3.2.2 三维密堆积的三种典型型式3.2.3 金属单质结构概况3.2.4 金属原子半径3.3 合金结构3.3.1 金属固溶体3.3.2 金属化合物3.3.3 合金结构与性能3.4 金属材料3.4.1 轻质金属材料3.4.2 钢铁的结构与性能3.4.3 非晶态金属材料3.4.4 形状记忆合金第四章无机非金属材料4.1 离子晶体4.1.1 几种二元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形式4.1.2 离子键与晶格能4.1.3 离子半径4.1.4 Goldschmidt结晶化学定律4.1.5 关于多元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规则——Pauling规则4.2 分子间做用力与超分子化学4.2.1 分子间作用力4.2.2 超分子化学4.2.3 晶体工程4.3 无机非金属材料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4.3.2 碳素材料4.3.3 单质硅4.3.4 无机化合物材料4.3.5 硅酸盐材料第五章高分子材料5.1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5.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5.2.1 高分子链的结构5.2.2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5.2.3 晶态高分子的结构特点5.2.4 高聚物的物理状态转变5.2.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5.3 高分子的聚合方法5.3.1 聚合机理5.3.2 加聚5.3.3 缩聚5.4 塑料5.4.1 塑料的分类5.4.2 塑料的应用5.4.3 塑料的加工5.5 橡胶5.5.1 天然橡胶5.5.2 合成橡胶5.5.3 橡胶的加工5.6 纤维5.6.1 纤维的分类5.6.2 合成纤维5.6.3 纤维加工成型5.7 复合材料5.7.1 复合材料的特性5.7.2 木质材料5.8 医用高分子材料5.8.1 概况5.8.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5.8.3 人造硬组织材料5.8.4 人工器官及其关键材料5.8.5 高分子药物5.9 导电高分子材料5.9.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5.9.2 高分子导电机理5.9.3 共轭导电高分子材料5.9.4 新型导电聚合物体系5.9.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5.10 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5.10.1 发展概况5.10.2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特征5.10.3 超强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5.10.4 吸水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第六章纳米材料6.1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应用进展6.1.1 纳米科技进展6.1.2 纳米材料的种类6.1.3 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6.2 纳米材料的制备6.2.1 纳米粉体的合成6.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6.2.3 碳纳米管的制备6.3 纳米结构测试技术6.3.1 基本原理6.3.2 常用仪器6.3.3 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6.4 纳米材料的应用6.4.1 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中的地位6.4.2 磁学应用6.4.3 纳米催化6.4.4 陶瓷增韧6.4.5 光学应用6.4.6 医学应用6.4.7 环保应用第七章新型功能材料7.1 光学功能材料7.1.1 激光材料7.1.2 红外材料7.1.3 发光材料7.2 半导体材料7.2.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7.2.2 半导体的分类7.2.3 半导体材料7.3 超导材料7.3.1 超导体的基本物理性质7.3.2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7.3.3 超导机理7.3.4 超导材料的种类7.3.5 超导材料的性能7.3.6 超导材料的应用7.4 热电压电和铁电材料7.4.1 热电材料7.4.2 压电材料7.4.3 铁电材料7.5 功能转换材料7.5.1 光电转化材料7.5.2 磁光材料7.5.3 声光材料教学安排及方式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主要为课内讲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1 学分:3总学时:54开课学期:1-2 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要求同学以固体结构、用为主线,掌握二元离子晶体和三元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描述和各类点缺陷,握主要类型电、光和磁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纳米技术。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绪论(4 学时)定义和分类材料科学中基本化学问题02 理想晶体的结构(10学时)宏观特征等径球主要堆积方式03 缺陷晶体的结构(10学时)两类热缺陷非化学整比化合物不等价元素置换固溶体能带理论的概念04 固体的电学性质与电功能材料(固体电导率定义Frenkel 导体和Schottky 导体超导概念和特征参数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材料与新技术革命点阵概念间隙杂质和替代杂质缺陷点缺陷F- 心双重价态控制半导体各类缺陷的拟化学平衡10 学时)固体中的离子扩散快离子导体两类超导体和库柏电子对模型铁电效应和铁电材料性能和应掌了解固体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05 固体的光性质和光功能材料(8 学时)光导电和光电转化材料发光材料组固体光吸收的本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成和发光原理激光原理和激光材料06 固体的磁性和磁功能材料(6 学时)固体的磁性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磁性材料的分类过渡金属、合金和铁氧体的磁结构分子磁体及其磁化学07 纳米材料化学简介(6 学时)纳米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应用主要纳米技术纳米粉材料、孔材料和纳米碳管材料制备原理和典型示例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张逢星、李珺编著,《材料化学导论》,西北大学本科讲义,2004 年[2]张逢星、李珺编译,《无机材料化学》,牛津双语读物,2005 年[3]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4]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大纲起草人:张逢星大纲审定人:史启祯)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2学分:3总学时数:54开课学期:第1-2 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功能化、生物医用器材、物质分离膜、能量转换和储能技术等工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原理及方法,提高研究、开发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绪论(8 学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内容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简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展望02 功能高分子的制备(6学时)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材料设计高分子合成新技术高分子的化学反应功能高分子的制备技术03 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6学时)概述制备方法功能应用04 高分子分离膜与膜分离技术(6 学时)膜材料及膜的制备膜的结构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领域膜技术的应用05 电活性高分子(8学时)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表征电活性高分子的种类与特点导电高分子其他电活性高分子06 光敏性高分子(6学时)高分子光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光固化树脂光敏高分子的应用07 反应性高分子(6 学时)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08 医用和药用高分子(8 学时)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09 高吸液性树脂(6 学时)结构特征和吸液机理影响吸液性能的主要因素主要类型和制备方法高吸液性树脂的应用10 高分子液晶材料(6学时)液晶态和液晶高分子高分子液晶的合成与表征高分子液晶的应用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前景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王国建等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年[2] 马建标主编,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年 [3] 赵文元编著 , 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3 年 [4] 何天白主编,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5] 贡长生,张克立主编,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大纲起草人:宫永宽, 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 固体无机化学 课程编号: 0703212X03 学 分: 3 总 学 时: 54开课学期: 2 考核方式:笔试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固体无机化学是研究固体无机物 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合成方法的科学,既是无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又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固态化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溶液化学的不同,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固体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包括晶体宏观对称性和 微观对称性,晶体结构缺陷和固溶体, 和固体表面化学等。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晶体结构 (2 学时,复习性质 ) 点阵32 个点群230 个空间群 点阵和晶体的关系 02 晶体结构与结构缺陷 (2 学时,复习性质 ) 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缺陷的表示方法 点缺陷 缺陷簇 换位原子 线缺陷 面缺陷扩展缺陷固体物质的合成与制备, 固体物质的表征晶体的对称性14 种空间点阵晶胞中的微粒、晶棱和晶面符号非整比和缺陷03 固溶体 (4 学时) 取代固溶体 异价取代固溶体 固溶体的性质04 固体物质的合成、制备与表征 (10 学时 ) 固体物质的典型合成与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的制备 单晶生长 结构表征05 固体的扩散和表面化学 (6 学时 ) 扩散的机理 金属原子的扩散 表面的热力学性质 表面催化06 相平衡和相转变 (4 学时 ) 相律 固态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07 固相反应 (8 学时) 固相反应的属性 固- 固相反应 固- 气相反应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张克立编著 . 固体无机化学课程名称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编号 : 0703212X04 学 分:3 学分 总学时数 : 54 开课学期:第 1-2学期 考核方式 :笔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主要介绍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包括 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光 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光谱分析、热分析、动态力学实验技术 )的基本原理、 试验方法、仪填隙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的条件软化学和绿色合成方法非晶态固体的制备 薄膜的制备 组成和纯度表征柯肯互扩散德尔效应 离子的扩散 表面扩散[2] 崔秀山编著 . 固体化学基础,北京理工大学, [3] 苏勉曾编著 . 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大纲起草人:王 惠,单元、二元和三元体系相图 相转变的机理单一固相的反应粉末和烧结反应 固- 液相反应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995 1996年 大纲审定人:张逢星)器设备及其应用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材料的各种现代分析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从事材料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01 X 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及应用(8 学时)基本原理多晶衍射方法X射线物相分析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宏观应力测定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力的测定非晶态物质及其晶化过程的分析0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4 学时)概述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透射电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子衍射谱的特征与分析TEM显微图像衬度分析试样制备03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探针(4 学时)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图像分析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电子探针仪的分析方法及应用04 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4 学时)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光电子能谱的应用俄歇电子能谱分析05 光谱分析(6 学时)光谱分析法及其分类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子振动光谱法06 热分析技术(4 学时)[1] 周玉,武高辉主编,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2]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3] 左演声,陈文哲,梁伟主编,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 刘粤惠,刘平安主编, X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大纲起草人:崔 斌 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 :新型无机功能材料 课程编号 :0703212F01 学分:2总学时数 :36 开课学期 :第 3 学期 考核方式 :笔试、课程论文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
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三个目 的:较深入地了解无机功能材料的光、电、磁、声、热、化学特性和生物特性; 了解无机功能材料在当代通信、电子、能源、计算技术、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中 的广泛用途;了解超导材料、磁性材料、贮氢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精 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转换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的组成、 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及发展动向。
为开发、应用无机功能材料奠定较为坚实 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概述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07 其他分析方法简介 (4 学时 )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离子探针(SIM) 穆斯堡尔谱法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原子力显微镜 (AFM) 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分析 核磁共振(NMR)及其应用01 无机功能材料的科学基础(8 学时)功能材料的发展概况和分类晶体结构和缺陷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功能材料的概念、特征和性能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表征手段02 金属功能材料(8 学时)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金属储氢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非晶态合金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03 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10 学时)光学材料半导体材料精细功能陶瓷材料功能转换材料04 低维无机功能材料(10 学时)成膜技术及常见功能薄膜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C60功能材料智能功能材料梯度功能材料微粒化功能材料多孔硅材料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殷景华,王雅珍,菊刚主编,功能材料概论,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2]田莳主编,功能材料,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3]周馨我主编, 功能材料科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4]曲远方主编, 功能陶瓷材料,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5]张国栋主编,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大纲起草人:崔斌大纲审定人:张逢星)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F02学分:2总学时数:36开课学期:第3 学期考核方式 : 考试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纳米科 技与纳米技术进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已经成为 21 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