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合集下载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用药计算公式大全1. 标准剂量法(mg/kg):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的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身体重量(kg)× 需要的剂量(mg/kg)2. 表面积法(mg/m²):这种计算方法考虑到了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适用于化疗药物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表面积(m²)× 需要的剂量(mg/m²)分娩后0天-28天的婴儿:BSA (m²)= 0.0061 × 身长(cm) +0.0128 × 体重(kg) - 0.15293. Clarkson公式(mg):适用于儿童和新生儿的口服用药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 日剂量(mg/kg)× 体重(kg)4. Young公式(mg):适用于婴儿的口服药物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单次剂量(mg)+年龄(月))/25. Fried公式(mg):适用于预测儿童的肾功能和调整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为:剂量 = 成人剂量(mg)× (年龄(月)/ 12)^0.756. Allgower公式(mg):适用于静脉输液计算。

计算公式为:剂量 = 静脉输液量(mL)× 浓度(mg/mL)/ 时间(小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药计算公式,如矫正剂量法(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肝肾功能不全下的用药计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儿科用药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生长发育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并且,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调整方法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使用儿科用药计算公式时,应当遵循药物治疗的指导方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计算和用药。

总之,准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对于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计算剂量,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儿科计算公式范文

儿科计算公式范文

儿科计算公式范文
一、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的药物剂量计算需要考虑到他们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1.卡多普哌(升百寸)剂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剂量(mg)= 0.2 × 体重(kg)+ 5
2.氨茶碱(平喘宁)剂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剂量(mg)= (0.2 × 体重(kg)) + 10
3.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剂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剂量(mg)= 体重(kg)× 15
4.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剂量(mg)= 体重(kg)× 0.25
二、液体配方计算公式
1.游离氟化物剂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剂量(mg)= 年龄(月)/ 2
2.血浆置换液体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体积(mL)= 体重(kg)× 血浆置换比例(%)
三、营养需求计算公式
1.能量需求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能量需求(千卡/天)= 100 × 体重(kg)
2.蛋白质需求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
蛋白质需求(g/天)= 1.5 × 体重(kg)
以上营养需求计算公式仅为一个参考值,实际需求还需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总结:。

新生儿体外循环

新生儿体外循环

新生儿体外循环最近做3例新生儿。

男26天,4公斤。

室缺。

男17天,3.25公斤,房室缺,肺高压。

男28天。

3.2公斤,VSD、PDA、主动脉弓缩窄。

全组均全部采用鼻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ECG )、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VP)、经皮血氧饱合度(SPO2)、鼻咽温、肛温、进口氧合器及体外循环物品全部应用婴儿型。

预充液用复方林格氏液150·200ml,枸橼酸CD红细胞悬液100-300ml,白蛋白20g,乌司他丁10万单位。

,地塞米松3mg/kg。

预充液测血气生化后pH及离子浓度至正常范围。

术中管理入手术室后变温毯复温保暖,室内控温,预充液35℃加温。

转流前期要平稳过渡,保持灌注压≥30mmHg。

心肌保护用HTK冷晶体停搏液一次灌注法,30 ml/KG。

转中持续监测各项指标,流量依据体表面积计算,除深低温外,全转流期高流量灌注2.83.2L/(min·m2);维持红细胞压积(Hct)0.200.30,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复跳后常规行平衡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部分病儿转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平衡超滤。

停机时Hct>30%,肛温>36℃。

前两例均顺利转出ICU。

比较特殊的是主动脉弓缩窄的患儿。

术中测上肢血压高出下肢50.判断狭窄位于远端。

后改体位行左侧第四肋间开胸。

降主动脉远端主A插管。

主肺动脉引流行左心转流。

患者的左心室向阻断钳近端的主动脉供血。

左心转流的管路提供阻断钳远端的供血。

动脉压必须监测近端和远端。

这可以评估提供到身体各处部分的合适流量。

如果近端动脉压过高而远端偏低。

左心转流管路要增加流量。

相反,如果近端血压低远端高要降低泵流量。

如果两个都低要增加血容量。

必要时用血管收缩药。

如果两个都高要加深麻醉。

加入血管扩张药。

本例可能与术中流量调节不当有关。

术后瞳孔不等大。

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摸索。

新生儿的左心转流技术要求更高。

讨论新生儿常因病情急、重需行急诊手术,近年来提畅建立“绿色通道”机制,保证患儿诊治过程快捷、简便。

体外循环常规

体外循环常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室2005年6月一、制定体外循环常规的意义制定体外循环常规是为了规范体外循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原则。

二、体外循环工作职责(一)体外循环的安全性是心脏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证体外循环的顺利进行是体外循环工作的基本职责,体外循环灌注师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一丝不苟,转流中坚守岗位。

(二)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

控制最佳的体温,维持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满意的组织灌注量,保持通畅的静脉引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监测手段,严密注视体外循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电解质的稳定。

采取有效的器官保护措施,尽量减少体外循环对病人的影响,使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正常范围。

(四)保证氧合器足够的气体交换,体证体外循环机的正常和安全运转,避免出现体外循环的意外或事故。

配合手术医师、手术步骤,与麻醉医师合作,共同努力使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关。

三、术前准备(一)明确术前诊断,手术名称。

(二)详细了解手术过程的基本步骤。

(三)制订体外循环具体实施方案。

四、术前需检查的内容(一)详细了解病情资料:患者姓名、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住院号、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

(二)检查项目包括:1、影象学检查:心脏X线照片、心脏B超、心血管造影。

2、心电图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生化与电解质、输血前检查。

五、体外循环液体、药物的准备1、乳酸林格式液,血定安2、20%甘露醇,5%NaHCO33、25%MgSO4、10%KC1、白蛋白、抑肽酶、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肝素、甲磺酸酚妥拉明(立其丁)、硝酸甘油等。

六、血液稀释的应用(一)血液稀释程度的标准轻度稀释:HCT>0.30中度稀释:HCT0.25~0.30高度稀释:HCT0.20~0.25重度稀释:HCT0.10~0.20极度稀释:HCT<0.10Hb与HCT的比例大约为1:3,浅低温一般选用轻度稀释,中度低温一般选用中度稀释,深低温一般选用高度稀释,重度与极度稀释一般不选用。

儿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儿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儿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看这篇文章就够了1. 按年龄估算儿童用药剂量折算表年龄剂量初生~1 个月成人剂量的 1/18~1/141~6 个月成人剂量的 1/14~1/76~12 个月成人剂量的 1/7~1/51~2 岁成人剂量的 1/5~1/42~4 岁成人剂量的 1/4~1/34~6 岁成人剂量的 1/3~2/56~9 岁成人剂量的 2/5~1/29~14 岁成人剂量的 1/2~2/314~18 岁成人剂量的 2/3~全量注:该表仅供参考,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不良反应的轻重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斟酌决定。

2. 按儿童体重计算(2)部分药物在药物说明书中已按体重(kg)注明儿童用药剂量,故只需将每次或每日的千克剂量乘以儿童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出儿童的每次或每日剂量。

每次(d)剂量 = 每次(d)药量/kg×儿童体重(kg)(3)儿童体重计算法1~6 个月儿童体重(kg)= 3kg(初生时体重)+ 月龄× 0.67~12 个月儿童体重(kg)= 3kg(初生时体重)+ 月龄× 0.51 岁以上儿童体重(kg)= 2×年龄+7~83. 按儿童体表面积(m2)计算注:用体表面积计算法,儿童用药剂量比较准确,但较麻烦,可用下面简易计算法算出体表面积,或经查表得知。

(2)体表面积(m2)计算法体表面积(m2)= 0.0128×体重(kg)+0.0061×身长(cm)-0.1529体表面积(m2)= 0.035(m2/kg)×体重(kg)+0.1(m2)注:此公式限于体重在 30 kg 以下儿童。

体表面积(m2)=(年龄+5)×0.074. 儿科静脉注射溶液例:18 个月的幼儿,头孢唑林钠 450 mg q4h IVPB 持续 15 min。

幼儿体重 19 kg。

最大推荐输注浓度是 50 mg/mL。

头孢唑林钠 250 mg/mL/瓶。

体外循环常用药物

体外循环常用药物
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作用。
静滴:
2~20μg/kg/min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
三、抗心律失常药
药名
规格
作用与用途
剂量与用法
使用注意事项
乙胺碘呋酮
0.2g/片
50mg/ml
具有选择性扩张冠脉作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的效果好,对室性心律失常亦有效。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苯肾上腺素)
10mg/ml
主要兴奋α受体,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可反射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变慢。
体外机器内:
每支10mg/ml,稀释成每毫升100μg,l00~500μg/次
静滴:10mg加入5%葡萄糖100ml内。
静脉输注:
1~3μg/kg/min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甲亢、冠心病慎用或禁用。
体外循环常用药物简表一、升压类药
药名
规格
作用与用途
剂量与用法
使用注意事项
肾上腺素
1mg/ml
对α、β受体都有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皮肤粘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扩张。用于低心排血量、心脏骤停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①肌注或皮下注射0.5~1mg
②静脉输液
0.1~1.0μg/kg/min
体外机器内
5~10mg/次。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甲亢、冠心病慎用或禁用。
间羟胺(阿拉明)
10mg/ml
直接兴奋α受体,升压作用较弱但持久,可增加脑、肾、冠脉血流量。
体外机器内:
每支10mg/ml,稀释成每毫升100μg,
100~500μg/次
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甲亢、冠心病慎用或禁用。

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小儿体外循环常用公式和配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常规(草案)一、术前准备工作每周五例会和外科医师就病例的手术方法和步骤,体外循环要求,体外循环模式进行商榷,制订手术方案。

1、认真随访病人,查看病例,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及核对各项化验指标。

2、如有手术禁忌(新近有外伤史、肝肾功能和凝血异常等)应及时与手术组医师联系。

3、申请血球、血浆等血制品并开具申请单。

4、根据病儿病情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回收过滤装置等消耗品以及所需的特殊用品。

5、制定合理的预充和用药计划。

6、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温度及流量方式。

二、常用公式和配方1、体表面积(s)= 身高(cm)×体重(kg)36002、血容量体重(kg)血容量(ml/kg)≤10 85≤20 80≤30 75≤40 70>40 653、预充液公式(1)晶体总量=预充晶体量+碳酸氢钠量+甘露醇量+回收停搏液中的晶体量。

(2)预充胶体量=预充的人工和天然胶体总量+血浆量+库血量×(1-库血HCT)。

(3)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4)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

(5)转中预计HCT=(转前HCT×血容量+库血HCT×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6)转中晶胶化=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预计HCT×(预充总量+病人血容量)—病人血容量×HCT 库血用量(ml)=0.6(库血压积)胶体量(ml )=4、插管、管道、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的选择 (1)、主动脉插管 体重(kg ) 管经(Fr ) <4 8(弹簧) 5-10 10-12 10-15 12-14 15-20 14-16 >20 1618(2)、腔静脉插管 体重(kg ) 上腔静脉(Fr ) 下腔静脉(Fr ) <4 12 14 <5 14 16 5-10 16 18 10-15 18 20 15-20 20 22 >20 22 24 20-30 24 26 >302628(3)、体外配套管备件A 型: 台上管道:3/8 3.2m 一端红、一头兰×1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台下管道: 3/8 泵管 2.2m ×13/8 1m ×2 1/4 0.6m ×1B 型: 台上管道: 3/8 2.2m 兰1/4 1m 红×1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台下管道: 1/4 泵管 2.2m ×1病人血容量×(1—HCT )2—预充量×0.71/4 1m ×1 1/4 0.6m ×1 3/8 1m ×1C 型: 台上管道: 1/4 3.2m 一端红、一端兰×11/4 2m ×1 1/4 1m ×1 1/4 0.6m ×1(4)、 体重(kg )氧合器 动脉微栓滤器 配套管道型号静脉管路内径动脉管路内径原管内径3-10Polystan MicroDideco 901 Bax 小,Med 宁波婴儿 型NAF1流量<1500ml A3/8″3/8″3/8″10-20Polystan MiniDideco 902 Bax 小,Med 宁波婴儿型NAF2流量<2500ml B3/8″1/4″1/4″20-30Dideco902,705 708,Bax 大宁波儿童型NAF3流量<6000mlC1/4″1/4″1/4″(5)、其它①左心引流管和减压阀②对一些需切开主动脉的手术,如switch 、Ross 等大血管手术,需备冠状动脉直视灌注管。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主要操作完成后升温时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目前我们常规使用多巴胺(110ug/kg/min)、硝普钠(0.5-3ug/kg/min) 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肌以较 低的能耗就能增加心排出量;同时也扩张冠状血 管和肺血管,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即使是血 压偏低,亦非血管扩张药的禁忌证,可以在用血 管扩张药的同时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或两者 合用,
准备心脏复跳,短时间手术,只要复苏 条件足够,一般都能自动复跳,不能自 动复跳时,要注意防止冠状动脉栓塞, 血温32℃左右,PH值7.4,钾4.56.0mmol/L 灌注量适当提高,灌注压60mmHg以 上,心脏空虚,恢复肌张力、按摩、低 电能除颤
停止体外循环
一般辅助循环时间为主动脉阻断时间的1/31/4。心脏空虚跳动氧耗量可减少60%,使心 肌各个部位供血均衡,有利于偿还氧债,引 流出残留的停跳液,有利于恢复心脏收缩功 能 如果心脏不胀,心律正常,收缩有力,动 脉压维持在80mmHg以上(MAP),温度足 够即可停止体外循环。
诱导
诱导时注意观察脉搏氧和动脉压的变化, 必要时使用苯肾上腺素0.5-1μg/kg和艾司洛 尔40-50μg/kg
心脏基本结构
右缘:右心房 左缘:左心室、 小部分 左心耳 下缘:右心室 心尖:左心室 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 膈面:左心室、 小部分右心室 心底:左心房、 小部分右心房
体外循环麻醉基础知识
陈 雪 君
术前看病人
术前用药: 一般用东莨菪碱0.01mg/kg,哌替啶 1mg/kg或吗啡0.1-0.2 mg/kg 婴幼儿可以不用术前用药
患者进入手术室
成人在局麻下作动静脉穿刺,做Allen试验 但对于心功能差的患者要慎重 小儿开放外周静脉后穿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常规(草案)一、术前准备工作每周五例会和外科医师就病例的手术方法和步骤,体外循环要求,体外循环模式进行商榷,制订手术方案。

1、认真随访病人,查看病例,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及核对各项化验指标。

2、如有手术禁忌(新近有外伤史、肝肾功能和凝血异常等)应及时与手术组医师联系。

3、申请血球、血浆等血制品并开具申请单。

4、根据病儿病情特点及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泵、氧合器、插管管道、回收过滤装置等消耗品以及所需的特殊用品。

5、制定合理的预充和用药计划。

6、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温度及流量方式。

二、常用公式和配方1、体表面积(s)= 身高(cm)×体重(kg)36002、血容量体重(kg)血容量(ml/kg)≤10 85≤20 80≤30 75≤40 70>40 653、预充液公式(1)晶体总量=预充晶体量+碳酸氢钠量+甘露醇量+回收停搏液中的晶体量。

(2)预充胶体量=预充的人工和天然胶体总量+血浆量+库血量×(1-库血HCT)。

(3)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4)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

(5)转中预计HCT=(转前HCT×血容量+库血HCT×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6)转中晶胶化=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预计HCT×(预充总量+病人血容量)—病人血容量×HCT 库血用量(ml)=0.6(库血压积)胶体量(ml )=4、插管、管道、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的选择 (1)、主动脉插管 体重(kg ) 管经(Fr ) <4 8(弹簧) 5-10 10-12 10-15 12-14 15-20 14-16 >20 1618(2)、腔静脉插管 体重(kg ) 上腔静脉(Fr ) 下腔静脉(Fr ) <4 12 14 <5 14 16 5-10 16 18 10-15 18 20 15-20 20 22 >20 22 24 20-30 24 26 >302628(3)、体外配套管备件A 型: 台上管道:3/8 3.2m 一端红、一头兰×1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台下管道: 3/8 泵管 2.2m ×13/8 1m ×2 1/4 0.6m ×1B 型: 台上管道: 3/8 2.2m 兰1/4 1m 红×11/4 2.5m 二端红、黄、兰各×1台下管道: 1/4 泵管 2.2m ×1病人血容量×(1—HCT )2—预充量×0.71/4 1m ×1 1/4 0.6m ×1 3/8 1m ×1C 型: 台上管道: 1/4 3.2m 一端红、一端兰×11/4 2m ×1 1/4 1m ×1 1/4 0.6m ×1(4)、 体重(kg )氧合器 动脉微栓滤器 配套管道型号静脉管路内径动脉管路内径原管内径3-10Polystan MicroDideco 901 Bax 小,Med 宁波婴儿 型NAF1流量<1500ml A3/8″3/8″3/8″10-20Polystan MiniDideco 902 Bax 小,Med 宁波婴儿型NAF2流量<2500ml B3/8″1/4″1/4″20-30Dideco902,705 708,Bax 大宁波儿童型NAF3流量<6000mlC1/4″1/4″1/4″(5)、其它①左心引流管和减压阀②对一些需切开主动脉的手术,如switch 、Ross 等大血管手术,需备冠状动脉直视灌注管。

③灌注针 常用16号、18号套管针。

三、青紫型先心、多伴有红细胞增生、由球压积高、血液粘滞度大。

对术前不易测血球压积的患儿,以血色素(Hb )×3估算血球压积在体外开始前放血入含有枸 酸钠抗凝剂的保养袋中,备术中或术后血球压积低时再回输。

放血(ml )=四、预充液配方复方林格氏液或乳酸林格氏液中含 速尿 1mg/kg (总量不>20mg/次)血容量×患儿HCT —(预充总量+血容量+心肌保护液)×预定HCT 0.6地塞米松5mg/kg(总量不>100mg/次)或甲基强的松龙30mg/kg(深低温时用)先锋口50~100mg/kg异丙酚4mg/kg(深低温降温到肛温30℃时给予)20%冰冻人血白蛋白(<5kg 75ml/次、<10kg 50ml/次、>10kg给予,轻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血定安))肝素:血球4mg/100ml 白蛋白、血浆6mg/100ml、晶体液2mg/100ml及甘露醇 2.5ml/kg(通常在肛温>28℃时给予)五、心肌保护液配方①冷4:1含氧血(4份晶体、1份血),用于婴幼儿及患复杂先心的重症患者。

每500ml 复方林格氏液中含2%利多卡因25ml、20%Manitol6.5ml 10%MgSO44ml 10%Kcl 10ml, 5%SB10ml , 滚压泵驱动注入首次剂量20ml/kg,每隔30分钟后给予首剂的丰量,停搏液温度4℃,灌注时主动脉根部的压力不超过50mmHg.②改良St,Thomas No.1 晶体停搏液(商品化),首剂15ml/kg,每隔20分钟给予首剂的丰量,手捏加压驱动注入。

③HTK液,首剂30ml/kg,维持2小时,滚压泵驱动注入。

六、转流期间电解质补给和血气监测钾K=(4-低钾值)×体重(kg)×0.2碳酸氢钠SB=(0-BE负值)×体重(kg)×0.5常规在主动脉阻断注入停跳液后,主动脉开放后和超滤后作血气检测。

转流期间监测动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65%。

七、滤水器体重<10kg或体重>10kg的重症复杂先心病人,常规施行超滤,通常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传统超滤(cuf)、改良超滤(mnf)、平衡超滤(Buf)或复合超滤。

常用滤器为Minntech HPH400、Terumo Capiox05和Dideco。

超滤流量10~30ml/kg,超滤负压10mmHg左右。

八、监测(1)、温度低温分为:i浅低温35~31℃;ii中低温31~27℃;iii深低温27~18℃。

常温或浅低温用于简单的心内手术,中低温用于手术难度大,阻断时间较长的手术;深低温用于停循环或低流量特别是婴儿的心内直视手术。

食道温度反映心脏温度,鼓膜温度反映脑部温度,直肠温度反映外周温度,肛温无变化应警惕主动脉弓中断的可能。

婴幼儿降温水温应注意逐步下降,以防引发室颈停跳,血压严重下降,复温注意水温与室温差小于10℃,水温不超过42℃,避免蛋白变性血细胞破坏。

平行循环维持心跳,应保持血温。

(2)、流量一般近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分为:交流量大于80ml/(kg.min)或2.4L/(m2.min),中流量60-80 ml/(kg.min)或2.0-2.4L/(m2.min),低流量小于60ml/(kg.min)或2.0L/(m2.min).(3)、灌注压是灌注流量、体内流量和血管阻力的综合指数。

体外期间一般控制在20-60mmHg(2.6-8.0kpa)。

MAP过低,1)无搏动血流灌注;2)血液骤然稀释使血液粘稠度下降血液阻力降低;3)血中儿茶酚胺浓度降低,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4)灌注流量低,体内血容量不足;5)病人有未闭动脉导管或有大量侧枝循环,使体外循环产生分流,此时如压力能维持在40mmhg(5.3kpa)以上并有上升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于体外循环后10-15min可自行回升,不应急于血管加压药物若低血压状态持续超过5min不回升小儿低于30mmhg(4.0kpa)在排除血容量不足、灌注流量不够及其他病理因素情况下,可谨慎给予间羟胺1-2mg/次。

MAP过高,1)灌注流量过高,2)二氧化碳分压过低,3)血氧分压过高,4)低温体外循环期间,随着转流时间的延长,儿茶酚胺水平增高,5)麻醉过浅:婴幼儿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左心系统的手术中如有持续MAP大于65mmhg(8.7kpa)可间歇少量多次的用立其丁或尼卡地平。

(4)尿量是平衡组织灌注是否充分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可指导体外循环中液体的管理、灌注流量的调节及根据尿量、尿色决定处理措施;病人由于手术前禁食禁水致血容量不足、灌注流量或灌注压力偏低,低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肾血管收缩等可引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对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可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防游离的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

升温后用甘露醇常有大量尿液排出,此时应注意补钾,防止低钾。

(5)中心静脉压(CVP)是观察体内血容量是否充足,体外循环中腔静脉引流是否通畅的一个参考指标。

要求CVP维持在0-12cmH2O(0-1.2kpa),CVP过高的原因:1)灌注流量大于静脉回流量;2)静脉插管口径小,静脉引流管曲折、受压或空气堵塞;腔静脉插管位置不当,插的过深或过浅,引流孔部分堵塞。

(6)动脉血气、静脉血饱和度和电解质监测通过动脉血气可判断氧合器的氧合效果及机体氧耗和酸碱平衡的状态。

低温血气分析有PH稳态和α稳态两种方法,目前多采用α稳态。

通过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也可判断机体的灌注流量是否足够,大于60%说明氧供充分,小于50%提示氧供不佳,复温阶段代谢率上升且毛细血管未开放,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需提高灌注流量及血球压积。

但静脉氧饱和度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长时间体外循环时动静脉生理及解剖短路开放及深低温低流量等情况下,虽组织灌注不良,静脉血氧饱和度仍可较高。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100%左右,静脉血饱和度为55%左右;动脉血氧分压应保持在150-200mmhg(20.0-26.7kpa),二氧化碳分压应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体外循环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明显的是钾离子,二氧化碳分压过低、低温、过量使用碱性药物、多尿都能使血钾水平降低。

(7)血球压积(HCT)转流中HCT一般维持在20%-28%,过低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加重钠水储留,过高往往使血液破坏增加,产生血色素尿,此时可补充液体稀释或放出部分自体血。

(8)氧合器平面应调整好体内外容量平衡,监测氧合器平面的动态变化可准测容量及静脉引流是否通畅。

(9)吸引泵血液回收吸引和左心减压可提供清晰的手术野,防止左心膨胀和肺循环压力升高,应避免过度吸引产生负压造成血液破坏和气不全进入体内。

(10)抗凝手术台上由手术者经右心耳注入,2mg/kg,随后在转流前抽血查ACT,理想抗凝水平在400-600秒之间,若小于400秒则追回肝素用量。

机器内预充如同时加用库血,应将库血肝素化后加入,以防与钙离子混合后产生微血栓;首次剂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按血制品与晶体液的比例而定,每袋血为200ml(其中含血球150ml、柳叶橼酸钠50 ml),每100ml加肝素4mg, 血蛋白、血浆是每100ml加肝素6mg,晶体液为每100 ml 加肝素2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