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晏子春秋》阅读理解(五)

《晏子春秋》阅读理解(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
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
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
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
”乃饰射④,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
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说“选射之礼”。
②修:依照。
③饰射:整治射礼。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断一处)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3.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____________;从“景公曰:‘善。
’乃饰射”可见景公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1.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2.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3.修礼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勇(勇力)”“君”“力(力量)”“长(长辈)”,虚词“则”“其”,动词“弑”“杀”,再结合本句意思:臣子勇力多就会弑杀他们的君主,儿子力量大就会杀害他们的长辈。
句子可以断开为: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句中的“以为”,将……奉为,把……当作;“以为上客”,省略句,应为“以之为上客”,将晏子奉为上宾;“终日”,整日,整天;“问礼”,请教礼仪问题;“终日问礼”,“终日于之问礼”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景公梦见彗星。
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
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怼(duì):怨恨。
26.用“/”标出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晏子对.曰对:_____________①兴事无已.已:____________①赋敛无厌.厌:_____________①奚.独彗星乎奚:____________28.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召晏子而问焉”的“而”相同一的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切问而.近思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有闻而.传之者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明日,召晏子而问焉。
(2)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30.结合《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的说理,分析晏子处理的方法,说说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二者处理是否相同?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
【答案】26.参考答案: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27.回答停止满足哪里27.D29.(1)笫二天,(景公)召来晏子来询问。
(2)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30.参考示例:不同。
《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
本文中的晏子则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
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爵邑尽,退朝而乘,噴然而叹,终而笑。
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
”崔杼果弑庄公。
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君为已死而为已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
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材料二: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
故次其传。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读《晏子春秋》A详哉B其言C之也D既见E其F著书G欲观H其行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实,指俸禄,即古代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可指话柄、借口,如“贻人口实”。
《晏子春秋》阅读理解(四)

《晏子春秋》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
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注:灵公:齐灵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裂.其衣,断.其带裂:(2)国人尽服.之服: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3.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1)裂:撕破;断:剪断。
(2)穿,作动词用。
2.(1)灵公喜欢妇女穿男子的服饰。
(2)不到一个月,国中没有女子穿这种(男子)服饰了。
3.不允许别人做的事,自己要带头不去做。
上行则下效,自己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才能取信于民。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解释词语的意思。
“裂其衣,断其带”,结合前面的语境可知,文中是说全国女人全都效仿穿男人服装,而公“使吏禁之”,“裂其衣,断其带”是禁止的举措,“裂”和“断”都带了宾语,故应为动词,“裂”意思是“撕破”,“断”意思是“剪断”。
“国人尽服之”,“服”后跟了宾语,那么“服”应为动词,意思是“穿”。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好”,喜欢;“丈夫饰”,穿着男人的服饰。
(2)中,“逾”,超过;“莫”,没有人;“莫之服”,宾语前置句,应为“莫服之”,没有女子穿这种(男子)服饰了,“服”,动词,穿。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簟俘表音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情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
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
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
晏子对日:“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
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
府无藏,仓无粟。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
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席趣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栗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材料二: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
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
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
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
以致各省库藏空速本早灾伤视民之兄而不熊服西广用兵供饱互出而不熊支走国用木充而E气电耗矣。
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
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通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
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无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
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晏子春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题。
(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工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1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带。
”裂衣断带相望○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节选自《晏子春秋》)1相望:相互都看得见。
说明这类事很多。
【注】○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A. 一食或尽粟一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君使服之于内公何以不使内勿服..B. 使内外异法也皆以美于徐公..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
(2分)13、简要说明邹忌和晏子在劝谏时的语言特点有何不同(2分)答案:10、C11、(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没有超过一个月,都城的人(或国人)也就不穿了。
12、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13、邹忌;委婉(1分);晏子;直接(1分)。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5~9题。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
晏子曰:“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朝。
”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扁入歌人虞,变齐音。
”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
”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
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夫乐,何必夫故哉?”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
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
有歌,纣作北里,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
君奚轻变夫故哉?”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春秋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翻译一、《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阅读答案
连云港(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而恩无所不逮/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