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是谁
《西游记》简介-生活类

《西游记》简介-生活类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西游记》2、作者:吴承恩3、文学体裁:长篇神魔小说4、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5、故事主线:取经之路1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111 这部作品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12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12 作者吴承恩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121 这个世界中,有各种神通广大的神仙、妖魔鬼怪,以及奇幻的法术和法宝。
122 吴承恩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运用,展现了他对人性、社会和宗教的思考。
21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211 他由仙石孕育而生,自号“齐天大圣”,拥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
212 孙悟空勇敢、机智、叛逆,敢于挑战权威,是反抗精神的象征。
22 唐僧则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
221 他慈悲为怀、信念坚定,立志前往西天取经以普度众生。
222 然而,他有时过于善良和迂腐,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23 猪八戒性格憨厚、贪吃好色,但也有可爱和忠诚的一面。
231 沙僧朴实忠诚、任劳任怨,默默承担着行李的搬运工作。
31 《西游记》的故事主线是取经之路。
311 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挑战。
312 这些磨难既有来自自然界的险阻,如高山大河、荒漠沼泽;也有来自妖魔鬼怪的威胁,它们企图阻止取经团队取得真经。
32 每一次的磨难都是对师徒四人意志和信念的考验。
321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展现出了团结和友爱的精神。
322 同时,也通过这些经历不断成长和领悟,最终实现了取经的目标。
41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
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wúchéng ēn]吴承恩(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祖籍安徽安庆。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吴承恩的外甥孙丘度搜集其残存之稿,仅存“十一于千百”,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后人将其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
中文名吴承恩外文名Wu Chengen别名吴汝忠,射阳山人,高甸吴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500年(庚申年)逝世日期1582年职业作家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创作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志怪小说集《禹鼎记》代表作品《西游记》、《射阳集》、《春秋列传序》祖籍安徽安庆枞阳县雨坛乡高甸目录1人物生平2个人作品▪创作背景▪西游内容▪西游影响3人物评价4家世▪史料介绍▪吴家介绍5轶事典故▪吴承恩墓▪复原吴承恩▪著作悬念6相关影视1人物生平编辑六小龄童版吴承恩剧照(5张)大明弘治十三(1500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稗官野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做诗文下笔立成。
”嘉靖八年(1529年),吴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办的龙溪书院读书,得到葛木的赏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吴承恩大约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常与友人朱曰藩豪饮,寄趣于诗酒之间,和嘉靖状元沈坤,诗人徐中行有往来。
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展现了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传递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吴承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他的创作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思想,使得《西游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明珠。
吴承恩自幼聪慧过人,广泛涉猎典籍,深受《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佛、道、儒等思想的影响。
他在小说中巧妙地结合了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创造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仙魔鬼神的世界。
《西游记》的创作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的问题。
吴承恩的创作借助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寓意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他通过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展现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和对道义的追求。
小说中的各种魔鬼、妖怪等形象,则象征着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和人性的弱点。
《西游记》的艺术特点鲜明独特。
小说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典故引用、对仗句法、夸张手法等,给整个作品增添了动感和趣味性。
吴承恩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描绘了许多搞笑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受到启发。
此外,他还深入探讨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使得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西游记》的影响深远。
自问世以来,这部作品就以其瑰丽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它不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在戏曲、电影、动画等艺术领域,都能看到《西游记》的身影。
总而言之,《西游记》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吴承恩用其丰富的学识和才华,创作出了这部不朽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在文学研究领域还是在人们的读书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西游记》带来的无穷魅力和启迪。
西游记是长篇什么体小说作者是谁

西游记是长篇什么体小说作者是谁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西游记》作者简介1、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
吴承恩著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2、吴承恩一生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不过已经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
3、吴承恩50岁左右,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内容《西游记》此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之冠,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绘四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
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
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
在取经的路上,千难万险,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
这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加突出。
有好几次唐僧、八戒、沙僧都被活捉,但他坚持战斗,怀着必胜的信念,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最终反败为胜。
必读名著《西游记》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书籍简介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 难的故事。 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 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 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 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
唐朝玄奘和尚到天竺求佛法,著有《大唐西域记》;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 《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 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
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 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
创作背景
《西游记》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
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
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 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 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 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听音乐,猜歌名,并说说这首歌 是哪部电视剧的片尾曲!
《西游记》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 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 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 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西游记的简介

西游记的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最为著名的一部。
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的瑰宝。
小说以明代文学白话体写成,包含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堪称中国文化瑰宝。
《西游记》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历程。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取经”故事,而吴承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和改编,赋予了故事更多的神奇和幽默元素。
故事的主角有四个,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其中,孙悟空是灵猴出世,后受到如来佛祖的赐予金箍棒,成为了斗战胜佛。
他机智勇敢,擅长变化,是师徒四人中最聪明和精力充沛的一位。
猪八戒原本是天宫仙猪,因调皮捣蛋而被贬下凡界,变成了个体型庞大、贪吃懒惰的猪怪,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沙僧原本是天河沙神,因无端被降罪而被遣下凡尘,他是四人中最沉默寡言的一位,但忠厚老实,是唐僧最为倚赖的侍从。
唐僧则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身负取经使命,被捆绑了七十二重降魔的紧箍咒,遇到各种魔障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师徒四人克服了形形色色的艰难困苦,历经了一百零八难的千辛万苦。
他们遇到了火焰山、花果山、水帘洞等一系列传奇的地方和生物,结识了许多妖精和仙人,也对抗了孙悟空的敌人如牛魔王、红孩儿、蜘蛛精、狐仙等等恶势力。
他们的目的是取得佛经,带回东土,利益于世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接受了许多的历练和教育,懂得了约束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明白了宽容、守信和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
《西游记》传承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传统,并且以文学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
它不仅具有想象力非常丰富的神话人物和景物描写,还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通过师徒四人的冒险经历,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现实和对于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西游记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谁

西游记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谁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于明代中期,由明朝小说作家吴承恩编写而成。
该书描绘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神话故事。
《西游记》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安庆府桐城县高甸(今属安徽省枞阳县),吴承恩父亲吴国迁至淮安府山阳县。
代表作《西游记》。
《西游记》: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1、大圣大闹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园,监守自盗,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2、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3、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
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童儿以人参果款待唐僧。
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
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
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4、计收猪八戒: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
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目,吓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将高小姐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
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经观音点化,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5、车迟国斗法:唐僧在车迟国要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提出斗法,经过祈雨,下油锅,砍头三次斗法之后,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强盗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验真,经过在多路神仙辨别,仍分辨不出,最后还是如来识破假猴。
西游记的作者介绍

西游记的作者介绍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
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
中国明代作家、官员。
吴承恩十多岁时就以文才出众而享有盛名。
嘉靖八年(1529年),就读于龙溪书院,成为“法筵人”,虽才华出众,但多次名落孙山。
吴承恩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小说《西游记》初稿,之后继续走科考之路,但仍仕途坎坷,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补为岁贡生,后落榜,在国子监就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逾六十岁的吴承恩终以贡生的资格升为长兴县丞,但在任仅两年便被人诬为贪污入狱,被释放后罢官而去。
隆庆二年(1568年),得以平反,应召赴湖北,任荆王朱翊钜府第纪善。
隆庆四年(1570年),辞官回乡。
约于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无后人。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
吴承恩晚年以吟诗作画自娱,还编订了《花草新编》,著有志怪小说《禹鼎记》,可惜原稿遗失,后人将其诗文辑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续稿》1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作者是谁
胡适在《西游记考证》里说:“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不太聪明,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
”胡适是现代《西游记》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但问题在于,胡适说的就一定对吗?《西游记》是像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本来是按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演义,结果给演义成了“怪力乱神”的东西吗?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维持大道生”,当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美猴王时,《西游记》的作者写诗一首,其中一句这样写道:“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什么意思?道可道,非常道,道本无名,莫非是说:这本书根本就是是假借孙悟空的故事来讲金丹大道之本?丁福保在《佛学大辞典》中早就持这样的观点了,并对《西游记》中最后列的佛经卷目极为混乱的现象极为不满,因为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信以为真:“按西游记系丘长春借唐僧取经名相,演道家修炼内丹之术。
其于经卷数目,不过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黄道耳。
所以任意摭拾。
全未考核也。
”夏志清教授认为《西游记》中的哲理寓言上的内涵不可忽视,余国藩教授更是态度鲜明地反驳胡适草率的论断:“如果有人指:‘我们是否非得从寓言的角度看不可,才能了解这部小说?’我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
《西游记》绝非胡适在考证编者和评者时,所谓这是一部‘三四百年来’让‘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的书,这本小说确实一再要求读者注意书中的言外之意。
……在把‘金丹’的玄理演化成为一部有趣易读的小说之际,《西游记》的作者确乎可以归入第一流的天才之列。
”
《西游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改造而成,因为古代没有著作权一说,小说都不署名,所以这部名著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存在争议。
据传,明朝有位刻书家想印上作者的名字,便把丘处机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写的书序印到了《西游记》前面,此后人们都以为《西游记》是丘氏所作。
对此,纪晓岚进行了辛辣有力的嘲讽。
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九里记载:有户姓吴的人家请人扶乩占卜,结果一个自称叫丘处机的大仙降临乩坛。
一个客人问道:“《西游记》真的是仙师所作,用来阐述金丹奥旨的吗?”丘大仙回答“是的”。
客人又问:“那么书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
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都和明朝的制度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见这时大仙占卜的乩忽然不动了。
客人再问,丘大仙一言不发,逃之夭夭了。
纪晓岚是清乾隆时学者,当然不能与元代的丘处机当面质证,但他借这个荒诞的故事,进行了一番调侃。
元代的老道丘处机如何能写出后世之事?纪晓岚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讲得入木三分,令人无可辩驳。
所以,纪晓岚断言:“《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也。
”
历史上的丘处机是位诗人,他的作品《长春真人西游记》以游记形式,叙述作者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过,对沿途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作了详细的记述。
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
至此,吴承恩才被印在了《西游记》著作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