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扶不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黄清移,徐贵辉,潘秋宇 2016年5月20日

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话题,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那件事情也引起了我的反思。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哥毕业论文实验在温室,所以我哥明天都要去温室观察记录。那是在2013年5月28日的下午,我哥每天一样走在路上,在他高高兴兴的走着时,他猛地一抬头的瞬间,看见了一位大概60多岁的老伯伯一下子撞到了一颗树上,树种在人行道旁边的排水沟附近,老人撞到树上后一下子被反弹了回去,脚一不小心滑进了排水沟,导致老人整个身体蜗在了排水沟里。这时周围有很多人,我哥也在离老人不到300米的地方,可是这时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助老人,过了大概有二三十秒的样子,老人自己慢慢站了起来,随后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老人怎么样,老人看上去是一个人开朗的人,虽然头上磕了一个大包,但是还是笑嘻嘻地说:“没事,刚刚走路时没有看前方,这个树枝太低了,一下子撞上了,来了一个后滚翻,哈哈哈…,没事,你们忙去吧……”

这件事情使我哥耿耿于怀,我不知道是他从来没有遇见这样的事惊呆了,还是他自己就没有勇气去扶起老人,有些人总是对那些“好人好事”持一个不懈的态度,说:“要是我遇见这样的事情,我也会这样子做”。其实,并不是全全如此,当你真真遇见这样那样的事情时,你不一定有勇气去帮助他人,也可能会迟疑。我想,当时的他就是在迟疑,所以事情发生以后他再回想,他一直不能原谅他自己,也许,只要他赶快上前一步,老人就不会摔到排水沟;也许,会因为他的迟疑,而没能帮到老人,导致老人失去生命…他回来之后想像了多种可能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我想,如果他再遇到此类的事情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那些人,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不要让生命因为自己的迟疑、不果断和对人性怀疑而结束。

不过现在对于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身边,你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让不少人陷入纠结,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使得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以后碰到类似情况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坚持的信念是——我相信13亿人可以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兆的观点说: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要套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中国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就是让人们都不敢去扶一个老人。我觉着这种情况是一种警示,如果这种

情况下去的话,谁家的老人在外摔倒都是同样的结局,不会有人扶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这样说:我们的社会是光明面和阴暗面并存、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社会,不是只是黑喑而没有光明、只有魔鬼而没有天使。仅靠个体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状,最重要的,还是政府制度的行为。只有政府部门切合实际需要,有目的的进行道德重构、道德重建,才有可能拯救日益滑坡的社会道德。这些观点足以说明,面对身边摔倒的老人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扶与不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道德素质,其实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有人多人会挺纠结,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心理学上的效应。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旁观者效应”,这个效应是说在紧急情况现场,假如旁观的人越多,大家都以为别人会对受害者提供帮助,自己就没有去帮助,结果是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这个效应被提出来是因为在1964年3月,在美国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引起全国震惊的谋杀案。被谋杀的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这个效应被提出来是因为在1964年3月,在美国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引起全国震惊的谋杀案。被谋杀的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使这场谋杀成为大新闻的原因是,这次谋杀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莫斯雷刺中了她,离开,几分钟后又折回来再次刺她,又离开,最后又回过头来再刺她),这期间,她反复尖叫,大声呼救,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的情形。没有人下来保护她,她躺在地上流血也没有人帮她,甚至都没有给警察打电话。

当时美国新闻评论人和其他学者都认为这38个证人无动于衷的言行是现代城市人,特别是纽约人异化和不人道的证据。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开始有点像很多人看到老人没有帮扶事件的一些场景?在纽约的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甚为不满。他们都觉得,对于

证人们的无动于衷,一定有个更好的理由解释。经过好几个星期的周密筹划和精心准备,他们启动了一个广泛的旁观者针对紧急情形的的反应调查。在研究中,纽约大学心理学入门课的72名学生参与了一项未说明的实验。

他们告诉每个到达的参与者要进行一场涉及都市大学生个人问题讨论。讨论以2人组、3人组或者6人组的形式进行。为了尽量减少暴露个人问题时的尴尬,他们将各自分配在隔开的工作间里,并通过对讲机通话,轮流按安排好的顺序讲话。

这些不知情的参与者会听到一个男学生在倾述,其实是录音,他说出了适应纽约生活和学习的难处,并承认说,在压力的打击下,他经常出现半癫痫的发作状态。到第二轮该他讲话时,他开始变声,而且说话前后不连贯,他结结巴巴,呼吸急促,“老毛病又快要犯了,”开始憋气,并呼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快死了……呃呦……救救我……啊呀……发作……”然后,在大喘一阵后,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在以为只有自己和有癫痫病的那个人在谈话的参与者中,有85%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甚至远在病人不出声之前;在那些认为还有4个人也听到这些发作的参与者中,只有31%的人动了。后来,当问及学生,别人的在场是否影响到他们的反应时,他们都说没有;他们真的没有意识到其巨大的影响。

通过这个效应,可以让我们对人性稍微恢复一点信心,有些人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帮扶,有些人只是以为自己不需要作为,因为别人肯定会去救他。对于小悦悦事件,大家都关注那18个冷漠的路人,我觉得这是走偏了方向,也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我们凭什么假定那18个人在一个昏暗的市场,嘈杂雨声的下雨天,就都一定看到躺在地上可怜的小悦悦呢?我承认这个社会变得冷漠,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妖魔化一切看起来冷漠的行为。

我觉得中国人道德在滑坡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想通过呼唤道德来提升中国人道德水平是个伪命题。因为想做的人不用你说,不想做的人不会听你说。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就指出在注意跌倒老人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老人跌倒,如今有了技术指南,更应该有道德指南、法律指南。三个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