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_教案教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课文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出自一个中国孩子痛失父亲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借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设计理念]《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
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终。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的教学构想:“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和“体味丧父之痛”,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教学重点]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小学语文_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3.结合图片和自身感受,呼吁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认识“和平”的可贵,产生强烈的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2.在小练笔中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和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就曾经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
”周恩来总理也曾说:“地不分南北,人部分肤色。
”意思是希望世界人像兄弟,像一家人一样亲。
然而,有些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发动战争。
2.图片和音频视听,生谈感受。
3.有一个中国孩子雷利,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战争而牺牲,那雷利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去听听这个孩子的心声吧!(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合作探究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2.(出示词语)接下来,老师将考考你们的预习情况。
(这组词,全班齐读。
谁愿意来读?指名两人读,有错的纠正后集体读。
)前三个词“弥漫、硝烟、罪恶”引出句子,“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出示词语)牺牲凯旋男女分读。
生分别理解词语意思。
4.(出示词语)蓝盔释疑词语,引出,“佩戴着蓝盔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从文章中找出。
5.(出示词语)呼吁释疑词语,引出问题,“雷利为什么发出呼声呢?”、“他呼吁了一些什么呢?”6. 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提示互相说一说。
把每一部分的内容合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出示)本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小学语文_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卓、盔、凯”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征、阿”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护、沉浸、凯旋”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得主要内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向谁发出呼唤?呼唤什么?为什么呼唤?)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标出自然段。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预习,读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出示课件3)执行维护壮烈牺牲卓越谢意沉浸深情蓝盔凯旋灵柩征衣腕上凝固精通经济硕士贡献圣坛弥漫永驻人间硝烟罪恶威胁呼吁妻子健康阿姨(出示课件5。
6.7.8.9了解维和部队,蓝盔,征衣,联合国及秘书长)3、通过预习我们发现这篇课文的文体和以往不同,它是一封书信,那我们来回忆一下信的格式。
(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课件11亲爱的老师:□□您好!□□ 【内容…… …… …… …… ……】祝身体健康!□□□□□□□□□□□□□□□□□□□□□□□□□您的学生:xxx□□□□□□□□□□□□□□□□□□□□□□□□□x年x月x日4、指名朗读课文,并找重点词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板书谢意回忆、呼吁谁给谁写信发出呼吁?雷利——加利(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什么?维护和平制止战争5、谁能用上谢意、回忆、呼吁这几个关键词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国男孩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表达对加利先生的问候与感谢和对父亲的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教案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诚情感。
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领会渴望和平的情感。
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重复的有感情的朗诵中领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领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详细地感受“世界其实不太平”,罪过的子弹还威逼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学流程规范一、由习题质疑,激发兴趣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习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老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仔细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习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心得⑴正确、流利地朗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指名朗诵,在朗诵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
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顾和思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舞个性化的表达。
⑶抓住重点语句心得(1)对失父之痛的心得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诵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
如:句子一: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事实是如许的无情。
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爸爸的嘴张着,好像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下册。
2.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课的主题,并提问:“根据文章的标题,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3.文章阅读教师根据教学课件,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跟读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然后,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写呼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理解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学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7.体会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你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行动能够支持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五、课堂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公开课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1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18个生字14个生字“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3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准备学生12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幸福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过这样的生活。
看课件;感受如何。
是呀,因为战争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其中中国男孩饱尝丧父之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1、质疑:读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二、初读全文1. 学生自由地读读文,出示自读要求。
2.出示生字词认读。
3.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点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4、班上交流大家提出的问题。
A、读过课文知道雷利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B、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雷利的爸爸说起。
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课件: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可做批注。
交流感受。
D、师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1读课件句子。
雷迎接英雄,看课件带灵柩的图。
你看到什么。
不要说。
指生找课文句子。
谁来把下面的句子读一读。
从“染红、浸满”等词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请你用深情的朗读,再现这凄惨的画面。
2、师范读。
课件出示接机图。
要维护和平痛恨战争3、爸爸嘴张着,牺4、英雄牺牲带走全家所有的欢乐,仍不忘呼唤和平,让我们一起道出对和平的渴盼。
齐读:和平和平和平!5、可恶的战争夺走了雷利的爸爸,给生者留下无尽的痛,回望如今的世界形势如何?学生标化。
6、交流搜集资料。
朗读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7、结合搜集资料展示交流。
教师放课件。
你们的心里怎样想感受如何。
是呀,局部战争存在,世界并不太平,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孩子们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交流。
小学语文_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痛失爸爸的悲痛心情,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
3.能将对文章的体会融入朗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爸爸的深刻感情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体会战争的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一、结合时事、引入课文上周末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并引出同一时刻地球的另一个地方发生着战争。
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中国孩子为此发出呼声。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1.检查预习单的词语注意读音标准,读出词语本身所带有的情感色彩2.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尝试用“因为……所以……”来概括。
(锻炼学生使用关联词完整表达的能力)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一)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课文1-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做好批注。
小组内讨论。
(提示:工作知识家庭)结合画的句子,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爸爸在离开之前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是什么约定,实现了吗?1.“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2.再读句子,观察“但”“却”这两个表示转折的词,体会雷利的震惊和悲痛。
3.你与爸爸相处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雷利是否能得到相同的快乐?渲染气氛,体会情感,读出悲痛。
朗读指导,读出悲痛。
(三)爸爸的遗体有一个特点——嘴张着。
爸爸在对谁呼唤什么?练写。
1.对世界、对孩子等,引出呼唤和平。
2.指导呼唤的朗读语气(四)爸爸用尽生命的呐喊实现了吗?现在世界真的和平吗?读课文剩余部分。
1.“罪恶的子弹仍然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和平之花”是什么?为什么娇嫩?2.事实果然如此吗?出示世界时事资料观看资料,谈体会,想为谁呐喊什么?3.跟随雷利一起呐喊四、拓展延伸、技能提升快速默读阅读链接《柳风笛(节选)》,回答问题:1.小石的妈妈为什么回不来了?2.哪些句子或者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五、作业小练笔:假如没有战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情分析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初步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文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新密市实验小学刘媛媛一、教材依据《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二、设计思想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其中,雷利首先向加利先生表示问候和感谢,然后写对在维和行动中英勇献身的爸爸的回忆和怀念,最后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
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红线贯穿全文始终。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想本课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运用“以疑导引,细读文本,动态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教学。
教学时以“情”为切入口,顺学而导,让学生在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脉搏与作者情感脉搏形成强烈共振,最终求得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建,和谐发展。
对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环节:揭题设疑,导入新课→重点探究,感情朗读→联系实际,深入感悟→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导向实践,深化认识→拓宽思维,布置作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等词语。
2.懂得书信的正确格式。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理解信中作者的呼吁,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难点课文中不少词语是日常生活中所未接触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
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指导学生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5.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
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看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入情
三、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
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动笔画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3.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1)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①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②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③指导朗读。
(2)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教学此段时,再现分别时的情景,表演,理解,朗读。
为衬出哀景,可以假设凯旋时的欢乐,再出现悲景,以乐衬哀,可以引导学生说,从此奶奶失去了儿子,奶奶生病时,再也……想念儿子时,再也见不到……)
①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
②教师深情叙述:从此,我的妈妈永远失去了丈夫……孤独时,再也得不到爸爸的安慰了,思念时,再也……从此,我永远失去了爸爸,高兴时,我再与谁分享?痛苦时,有谁会为我……是啊,爸爸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眼睛。
他不舍啊!他也有年迈父母,他也有年轻的妻子,他也有未成年的儿子呀,还有他未完成的心愿……
③教师深情范读。
④出示图片。
观察画面。
此刻,你有了哪些感受,哪些想法呢?
(3)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
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①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说说“本来……却被……”这句话的意思。
4.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5.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一、激情——凸显“呼声”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同学们,雷利的呼声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呢?这就是我们这
节课要共同探究的重点内容。
二、探究——感悟呼声
1.默读课文,找原因。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动笔画一画,找出“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强烈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读读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2.小组合作,评议原因。
小组互相交流读书体会。
3.班级交流,感悟原因。
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语句,教师点拨、领悟“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的最根本原因是“世界并不太平”。
(2)出示语句——“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读句感悟。
①理解重点词语“太平”“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句子
意思。
②联系课文内容,互评促进,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③交流具体事例,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④观看录相图片,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4)小结:同学们,大家从雷利的爸爸为维护和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收集的有关具体事实和触目惊心的画面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要和平不要战争!)
(5)过渡:“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雷利的呼声,也是我们的呼声,更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拿起课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一起呼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三、延伸——内化呼声
1.联系实际,写行动。
学习课文中的有关语言或句式,进行小练笔。
2.内化情感,道心声。
学生在班上交流,评价。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
和平永驻人间,为了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让我们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把我们的心声唱出来吧!(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四、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给别人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要和平不要战争
↑
世界并不太平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