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

《赤壁》古诗词赏析题 2020.1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诗中的“周郎”指的是,后一诗中的“魏帝”指的是。

2.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周瑜曹操2.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

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

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3.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

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

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6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3、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从旧武器、古战场写起,进而对这场战争展开冷静地历史沉思。

B.胡诗称颂周远用火攻的方式大破故军,表达了无比的仰慕之情。

C.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教训。

表面假设二手被困,实质是在表述这场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家国安危。

古诗词鉴赏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开学高二语文题)

古诗词鉴赏赵翼《赤壁》阅读练习及答案(福建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开学高二语文题)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开学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1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

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

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

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

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

2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

(6分)21.BB.“意蕴相同”错。

颔联“乌鹊南飞无魏地”是说曹操大败无立足之地。

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喻客子无所依托。

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

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是通过引用曹操的诗句引出下文对曹操的议论。

意蕴明显不同。

22.(1)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

借此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2)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

(3)运用渔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赤壁》《题乌江亭》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达州市2017年中考题)

《赤壁》《题乌江亭》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达州市2017年中考题)

13.诗歌鉴赏。

(4分)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
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分)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2分)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小题1分,共6分)(1)晴川历历汉阳
树,。

(2)
?雪拥蓝关马不前。

(3)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一声感
叹:
,。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赏月之间,时光悄悄流逝的诗句
是:
,。

(5)《观书有感》一诗里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地丰富知识,有了浓厚的积淀,才能明辨事理,有所成就的诗句是
?。

(6)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给人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的句子
是:。

答案:
13.(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1分)。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1分)。

(共2分)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1分)。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1分)。

(共2分)。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等诗歌比较阅读题习题精选

《赤壁》诗歌比较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中认前朝的意思是通过断戟认清了三国历史。

B杜诗中的二乔是指大乔、小乔。

她们是吴国美女。

锁二乔形象描绘出假想中曹操得胜后的骄恣之态。

C胡诗中烈火西焚直接描绘出战争的激烈魏旗被焚点明战局已定胜负已明。

D胡诗中不假挥长剑是指周瑜不凭借兵力而是凭借人事谋略战胜了曹操。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诗认为周瑜取胜的关键在于决战时刮起了东风否则周瑜不可能取胜。

B胡诗认为周瑜取胜不靠天时兵力而在于人事谋略与杜诗之论截然对立。

C两诗开篇都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面但描写战争的手法却不相同。

D两诗对周瑜的评价不一样。

杜诗对周瑜揶揄、嘲讽之意胡诗却把周瑜写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3判断正误杜牧《赤壁》前两句写感怀的物由后两句是议论告诉我们周瑜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靠的完全是运气语气中包含着对周瑜的蔑视和对曹操的同情。

参考答案1A 2C 3错误《过零丁洋》阅读测试题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3.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篇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戴复古《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戴复古《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阅读答案

戴复古《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赤壁南宋•戴复古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作者来到赤壁岸边,眼前浮现出英雄周瑜的形象。

B.颔联写诸葛亮挥动羽扇,火烧赤壁,为大破曹军立下了功勋。

C.颈联回到眼前,实写赤壁江面烟波浩渺,白鸟飞翔的景象。

D.尾联联想到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及其以赤壁为题创作的名篇。

2.“联想”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

例如《赤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3分)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3.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6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参考答案】:1.B(颔联不是写诸葛亮,而是周瑜)2.A3.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

(2分)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2分)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

(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中,诗人题咏“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却从一件“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赤壁阅读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赤壁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

(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
23.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
10诗中的“周郎”是谁?(1分)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3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1、(共5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1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这篇“赤壁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