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赤壁》含答案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6.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57.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答案】56.A 57.豪放风格。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解析】56.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词的开头虚写梦中所见景象,不是实写。
故选A。
57.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风格。
这首词是婉约词派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为豪放派。
开头两句写景展现一幅辽阔、壮美风景。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壮丽,其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千帆舞”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开阔壮美奠定了基调。
《赤壁》 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4题)

部编八上《赤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4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译文折断了的铁戟(兵器)沉埋在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主旨、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借物兴叹”(借物起兴、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含蓄而深刻:借“折戟”慨叹当年的赤壁之战;借“沉沙“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慨叹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显身手。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①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写兴感之由);②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因为这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关,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作铺垫。
5.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
答:①运用双关修辞手法,“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②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警醒深刻,表达了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感慨。
③诗句富于形象性,写得具体、可感,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
6.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婉转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赤壁杜牧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阅读题及答案
《赤壁》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暗指诗人胸怀大志不被重用并以小见大的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赤壁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赤壁》阅读原文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阅读题目
1.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赤壁》阅读答案
1.不得志(2分)
2.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2分)。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赤壁》阅读与答案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赤壁》 阅读练习 (2)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赤壁......阅读练习一、...................7.分〕..阅读杜牧《赤壁》答复以下问题。
〔共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合称“小李杜。
〔..........3.分〕...... ________........_______.......。
诗人杜牧和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二、.....5.分〕.........19..~.20..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抒发了...之情。
...〔.2.分〕..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答案:...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赤壁》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赤壁阅读练习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答案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 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赤壁》 阅读练习 2022年部编版八上练习附答案

24......阅读练习..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2.、试说说...............〞.的深刻含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4..假设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合称“小李杜。
.................。
诗人杜牧和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答案..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阅读练习
一、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共7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3分)
2.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9~20题。
(5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抒发
了
之情。
(2分)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
答案:
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答案:
一、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二、1. 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 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