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第六章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PPT

2、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 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3、生产要素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 要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还有技术和信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第一节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一、厂商: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1、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 资格的厂商组织 。(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股份)
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
7 38
0
5.
例当证劳: 动【和土资本地扩报大酬第一递个减四很规,小律的】所倍数增就可加以的导致生产出产扩大要很素大的在倍数每。 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 第九页,编辑于星投期五入:和十五后点 二投十入三分的。 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
平均产量曲线
和边际产量曲
线都是先呈上
升趋势,而后
达到各自的最
O
AP
大值以后,在
MP
呈下降趋势。
S TPL
L3
L
APL
O
MP L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L期五:十五点 二十三分。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 一种要素投入,
利润最大化方案报告:制定企业利润最大化方案提升盈利能力

利润最大化方案报告:制定企业利润最大化方案提升盈利能力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制定一项有效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方案,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识别和优化各个关键领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 现状分析在制定利润最大化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以下是对企业当前情况的概述:- **产品组合和定位:** 企业的产品组合广泛,但缺乏明确的定位策略,导致资源分散和市场竞争力不足。
- **成本结构和效率:** 企业的成本结构复杂,生产和运营效率有待提高,存在浪费和低效问题。
- **市场竞争和定价策略:**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定价策略不够灵活,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和利润率不稳定。
- **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 销售渠道繁多,但缺乏整合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亟待加强。
3. 利润最大化方案基于现状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利润最大化方案,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3.1 产品组合和定位优化-细化产品组合,重点发展核心产品,并与市场需求进行匹配。
-制定明确的产品定位策略,强调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2 成本结构和效率提升-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和运营流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优化,寻求成本节约和资源整合的机会。
3.3 市场竞争和定价策略优化-进一步研究市场竞争对手,了解其定价策略和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差异化,制定灵活的定价策略,以提高销量和利润率。
3.4 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整合-评估和优化销售渠道,减少冗余渠道,并加强与关键渠道的合作关系。
-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客户服务和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复购率。
4.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实施利润最大化方案,我们建议以下实施计划:1. 设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利润最大化方案的执行和监控。
2.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里程碑,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
3. 分配资源和人力,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
人力三级第六章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力三级第六章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节企业民主管理【知识要求】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P355-358)(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从形式上看,上述组织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与民主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并不相悖的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职工行驶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组织参与的具体表现。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享有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力。
(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有多种形式,分别如下:1、组织参与。
2、岗位参与3、个人参与。
岗位参与和个人参与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直接形式,组织参与是间接形式。
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与合同规范协调劳动关系运行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职工民主管理是由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各自的单方行为所构成,表现为职工意志对企业意志的影响、制约和渗透,企业意志对职工意志的吸收和体现。
合同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双方行为,他们的意志协调表现为经平等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各自均应遵守的合同规范。
2、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管理关系中的纵向协调,而合同规范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则属于当事人之间的横向协调。
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运行中的功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职工民主管理是一种自我协调或内部协调的方式,而劳动争议仲裁则是一种外部协调方式。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是一种群众自治的活动。
2、职工民主管理是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预防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是事后协调,其目的是解决劳动争议。
(三)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职权1、审议建议权。
生产计划、资金使用、重大技术引进与改造、财务预算方案。
2、审议通过权。
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相关管理规则。
3、审议决定权。
4、审议监督权。
工商管理第六章

工商管理第六章1.引言本文档将介绍工商管理的第六章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企业管理中的挑战,并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2.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销售推广等手段,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市场营销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等因素,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措施来吸引和留住客户。
2.1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市场营销的第一步,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趋势等信息。
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
在进行市场调研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和样本,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2.2 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指企业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产品定位需要考虑目标市场、产品特点、竞争优势等因素,并通过市场推广手段来传递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优势。
2.3 价格策略价格策略是指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和原则,包括定价策略、定价模型和定价战略等。
价格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成本、竞争对手定价、需求弹性等因素,并通过市场定价手段来达到营销目标。
2.4 销售推广销售推广是指企业通过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向目标市场传递产品信息,并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销售推广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包括电视广告、社交媒体推广、促销活动等。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的优化和协调,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和高效运转。
供应链管理不仅关注物流、库存和运输等环节,还注重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互动。
3.1 供应链协同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决策。
供应链协同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供应链目标和策略,并通过合理的信息系统支持来保障协同效果。
3.2 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优化是指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和风险。
6完全竞争详解

广外大经贸学院NIQIUJU
12
三、厂商均衡的条件 结论:完全竞争市场
P
SMC C AR=MR=P E A
B
中,单个厂商实现利
d
Pe
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P=MC。
D
0
Q1
Q2
Q3 Q
注意:这不代表厂商
的利润为正。利润为
正的条件是P>AC
2018/10/12
广外大经贸学院NIQIUJU
13
相关问题
广外大经贸学院NIQIUJU
20
C)厂商停止生产的情况
亏损大小为图中 的阴影部分
P F SMC SAC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
点为MR曲线和SMC曲线
的交点E,相应的均衡
产量为Q*。
此时有AR<SAC,所以出 现亏损。 且此时有AR<AVC,所以 厂商将停止生产
Pe 0
E Q*
G AVC AR=MR=Pd Q
P5
P4 P3 P2 P1
SMC E E3 E4
5
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 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E2
AVC
3. 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 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
0
Q2 Q3 Q4 Q5 Q
能给厂商带来最大利润或
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2018/10/12
广外大经贸学院NIQIUJU
23
相关问题
已知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个厂商的短期 总成本函数为:
2018/10/12
广外大经贸学院NIQIUJU
9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
P
S P2 P1 P3 0 P
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 一条既定市场价格水 平出发的水平线
浅析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如何理解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在预定时间内实现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
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会通过增加产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出发,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最本质的内涵。
企业只有使自己获得的收益大于投入成本,即获得利润,才能生存。
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它能否获得长期利润以及能否为社会提供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决定的。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追求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优胜劣汰是其基本规律。
企业走向市场,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才能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不断积累资本,否则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及发展壮大。
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决定目标产量的依据是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如下图所示:当产量为Ql时,边际收益MR1大于边际成本MC1,因此,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当产量为Q2时,边际成本MC2大于边际收益MR2,此时,减少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利润最大化产量是水平价格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必须遵循社会伦理要求。
企业除了是一个“经济人”以外,还是一个“社会人”,即社会的一分子。
因此,企业必须以社会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从这个层面上讲,企业和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
“当人类的求利行为摆脱了道德束缚,当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变成纯经济人的求利行为,变成不受道德制约的利欲冲突时,就会给社会带来直接灾难。
整个社会信用机制就会瓦解,灰色经济行为就会泛滥,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缺失,从而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遵循社会伦理要求,即使相对来说必然要加大成本投入,但产品的质量以及信誉必然会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促进企业实现最大价值。
第06章 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规划

一、目标利润规划
销售价格上升1% P0 =400000 P1 =20000*[200*(1+1%)-120]-1200000
=440000 单位销售价格提高1%,利润增长率为10%。 销售价格敏感系数为10。
一、目标利润规划
单位变动成本下降1% 单位变动成本=120* (1-1%)=118.8
P1 =20000*[200-118.8]-1200000 =424000
利润增长6%。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为6。
一、目标利润规划
销售数量增加1% P1=20000*(1+1%)*(200-120)-1200000
目标利润销售单价 =15+(100000+300000)/35000 =26.43(元/件)
一、目标利润规划
⑶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单位 预计销
变动成本 = 售单价
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 —
预计产销量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 =25-(100000-300000)/35000 =13.57(元/件)
一、目标利润规划
甲
乙
丙
销售比重
50%
20%
30%
边际贡献率 35%
50%
40%
一、目标利润规划
为实现利润目标应该达到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28800+21600)÷120000 =42%
当前产销结构下的综合边际贡献率 50%*30%+20%*50%+30%*40% =39.5%
一、目标利润规划
设甲产品的销售比重为X,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为Y,则:
任务六: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共71页

任务六:实现企业利润பைடு நூலகம்大化目标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一种 一种 生产要 素的连 续投入 比较
(1)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量增加的比例> 产量增加的比例 规模(要素) 规模(要素)增加 的比例。 的比例。
是一种规模经济
K 8 6 R
当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 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 4 扩大很大的倍数。 扩大很大的倍数。 投入为两个单位时, 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出 2 个单位, 为100个单位,但生产 个单位 但生产200 O 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 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 个单位。 本投入分别小于 个单位。
Qmax
TPL
O
L3
L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 和边际产量曲 线都是先呈上 升趋势,而后 达到各自的最 大值以后,在 呈下降趋势。
Q Qmax TPL S
O AP MP
L3
L
APL O MPL L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 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增加一种要素投入, 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 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 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最 终会递减。 终会递减。
第六章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本章学习目标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数量 了解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了解MC、AC和AVC三条曲线的焦点 核心能力: 运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分析产量与成本 运用经济利润决定企业正常经营 确定企业最佳的产量水平
第一节 确定劳动力的合理投入 一、厂商: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
五、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 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的变动。 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的变动。 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起初产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 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 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这就使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不经济。 具体见
TP Ⅲ
Ⅰ
Ⅱ
AP O L1 L2 MP L
四、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Q = f(L、K) ( 、 )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 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以 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 使生产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使用一定成本时的产 量最大? 量最大?
5、单一生产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 和 最高点 Q
合 理 区 域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一个和尚挑水吃)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 总产出增速放慢; 减,总产出增速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 (二个和尚抬水吃) 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 总产出绝对下降。 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 员增效) 员增效)
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Q = f (L, K) = f (L) 总产量: 平均产量: 总产量:TPL=Q=f(L) 平均产量:APL=TPL/L=Q/L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L=△Q/△L或 dQ/dL 或 Q 极大值点,递增 S
与递减的转折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 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的应用或转பைடு நூலகம்形态。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三, 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 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 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 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 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
1、生产函数 、 产量Q与生产要素 、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产量 与生产要素L、 、 、 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与生产要素 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 、 、 、 ) 其中N是固定的, 难以估算 所以简化为: 难以估算, 其中 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是固定的 Q = f(L、K) ( 、 )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 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 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 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的关系。
1、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的组织形式 (1) 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 ) 个人企业: (2)合伙制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 )合伙制企业: 组织 。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 )公司制企业: 无限责任公司、 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 。(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 无限责任公司 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
管理效率的低下。 管理效率的低下。
3、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使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 适度规模:使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 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的投资量大的行业, )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要的投资量大的行业, 适度规模也就大。 适度规模也就大。 (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 )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 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 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钢铁业 钢铁业·饮食业 服装业 钢铁业 饮食业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P 劳动量 总产量
Q = f L, K
0 6 6.75 7 7 6.8 6.3 5.4 4.6
(
)
0 1 2 3 4 5 6 7 8
0 6 13.5 21 28 34 38 38 37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时间周期。 注意: 注意:本节中考察的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生产 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 函数,是在分析短期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不变
(3)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 产量增加比例 规模(要素) 规模 增加比例。 增加比例。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K 8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个单位 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个单位 产出为100个单位; 个单位; 时,产出为 个单位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 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 个单位时,产出低于200个 个单位时,产出低于 个 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 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 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6 4 2 O 2
R Q=300 Q=200 Q=100 4 6 8 L
规模报酬递减
影响规模报酬变动因素
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原因
1) 2)
生产要素的专用性即生产专门化与分工; 生产要素的专用性即生产专门化与分工; 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 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
• • 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 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
3)
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
2、厂商的目标 、
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3、生产要素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 要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 能 还有技术和信息
二、生产函数
0 6 7.5 7.5 7 6 4 0 -1
1、总产量TP、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 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TP( 总产量 (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 ) 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 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某种 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AP = TP/Q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某种 ( 边际产量 ) 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MP = T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