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全文

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全文
博物馆案例分析 ppt课件
宁波历史博物馆坐落于鄞州区一片空旷的广场上,这个区域虽然是拥有 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宁波的一部分,看上去却像去年才落成的,这里是位 于城市与田野的交接地带。场地处于一片由远山围绕的平原,不久前还是稻 田,城市刚刚扩张到这里。
近年新建的高层 办公楼
河水环绕中是 区政府大楼和 广场
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使其质感和色彩完全融 古砖。这与博物馆本身“收集历史”这一理念是吻
入自然。
博物馆案例分合析的。ppt课件
材料的运用
青砖的数量 最多,他们的“出生 ”年代也多为明清至 民国时期,有部分甚 至是汉晋时代的古砖 。不少青砖上,还刻 有“福寿”等铭文。
“使用 ‘瓦爿墙’,大量使用回收材料,节约了 资源,体现了循环使用这一中国传统美德,一方 面除了能体现宁波地域的传统建造体系,使其质 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在于对时间 的保存,回收的旧砖瓦,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 见证了消逝了的历史,这与博物馆本身是‘收集 历史’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条模板混凝土’ 则是一种全新创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 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
好的建筑必定有争论。建筑是应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我 觉得应该将当地文化融入到建筑中,不应该摒弃一切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文化 特色,对当地人来说,某些物景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或者美好回忆。就像柯布 在摒弃繁杂的装饰而追求新建筑精神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比例的重要性, 因为他没有忘记古希腊雅典卫城带给他的那份感动!
博物馆案例分析 ppt课件
空间与流线
人们从中部一 个扁平的、跨 度接近30米的 穿洞进入博物 馆。
四个坑状院落, 两个在中心, 两个在幽深之 处。
“空的中心与边界,内与外, 高与低,打开与关闭,无目的 的漫游,行动与完全静止,轻 与重,通过与突然中断,一瞥, 从暗到明或从明到暗,偶遇, 实体的实感,空间的空虚,纯 粹物料的物感。如果说她的外 表已给人一种强烈期待,真正 的震撼应该在内部等着他。”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1.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2. 目标博物馆(Museum of Tomorrow)
目标博物馆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其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博物
馆外形独特,像一艘飞船,象征着未来的探索和科技发展。

建筑外墙覆盖
了太阳能板,通过收集和利用太阳能为博物馆供电。

内部空间采用大面积
的玻璃幕墙,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能源管理。

展厅中用到了虚拟现实和互动技术,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Cité de l'espace)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位于法国图卢兹,是一个以航天和宇宙为
主题的科普场馆。

博物馆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和宇宙。

建筑内部分为不同的展厅,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历史、技术和未来发展。


品之间通过透明的玻璃墙隔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宇宙飞船和太空模型。

博物馆还设有模拟飞行和太空漫步等互动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
的体验。

这些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展品的陈列和空间的创意布置,将建筑和展览融为一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同时,博物馆设
计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能源利用。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和文化交流场所的使命和责任。

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分享(3篇)

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遗产的场所,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享几个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以期为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博物馆藏品侵权纠纷(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陶瓷展”时,未经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了一位艺术家创作的陶瓷作品作为展览品。

作者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博物馆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作品进行展览,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作者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因未征得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这提醒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使用他人作品。

具体措施包括:1. 在使用他人作品前,应与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签订授权使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 在展览现场,应注明作品的作者、来源等信息,尊重作者的署名权。

3. 如需复制、出版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人作品,应依法支付报酬。

三、案例二:博物馆藏品失窃案(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书画展”期间,一件珍贵文物被盗。

警方调查发现,盗窃者系博物馆内部员工,其利用职务之便,将文物盗走后非法出售。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博物馆珍贵文物,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窃珍贵文物,给博物馆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提醒博物馆应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盗窃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保力量,确保博物馆安全。

2. 对博物馆内部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3. 定期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盘点,确保藏品安全。

博物馆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博物馆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示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参观、体验、互动等方式,将博物馆资源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本文以某高校博物馆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其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成果与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博物馆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万件,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铜器、瓷器等。

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博物馆导览课程:由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为学生讲解博物馆的基本情况、馆藏文物及展览内容。

(2)文物鉴赏课程: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文物鉴赏知识,提高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

(3)博物馆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展览策划、文物修复、展览布展等。

2. 实践教学活动开展(1)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2)互动体验: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学生亲手触摸文物,感受文物的历史魅力。

(3)专家讲座:邀请博物馆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的实践项目,如展览策划、文物修复等。

3. 实践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收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作品质量等进行评价。

四、实践成果与启示1. 实践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3)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综合素质。

2. 启示(1)博物馆实践教学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形式语言研究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

形式语言研究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

形式语言研究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绩溪博物馆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绩溪县首家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

本文将对绩溪博物馆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形式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

绩溪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建筑与环境设计绩溪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古代楚国建筑特色和现代美学元素,使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博物馆的外立面以典型楚式风格为基调,采用大量的琉璃和陶瓷材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筑的形式语言通过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表达了对楚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同时,博物馆的园林环境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师精心布置了花木和水景,以及与馆内展览相关的雕塑和景观。

这种环境设计不仅美化了博物馆的外观,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参观空间。

通过环境设计,绩溪博物馆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绩溪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方面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博物馆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展览中融入了声光电等多种元素,提供了丰富的观展体验。

这种展示手法通过形式语言的运用,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展品所传递的信息。

其次,博物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区域。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VR技术等实现与展品的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兴趣。

3.教育与传播绩溪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场所,还承担着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讲座,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此外,博物馆还开设了培训班,为有志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

通过教育和传播,绩溪博物馆为当地和外来观众提供了了解绩溪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了绩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网络和新媒体的运用绩溪博物馆在网络和新媒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博物馆开设了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并通过这些平台与观众保持互动。

通过建立线上展览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观众能够在家中也能参观博物馆,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绩溪博物馆在建筑设计、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教育与传播以及网络和新媒体运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作为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下面将对上海博物馆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2.问题分析尽管上海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博物馆的展区面积相对较小,无法展示全部的馆藏。

其次,展示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无法吸引年轻人。

此外,博物馆的讲解方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

3.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博物馆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首先,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化展示技术,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文化。

其次,博物馆可以增加展区面积,提供更多的展览空间,以展示更多精品文物。

此外,博物馆可以与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等合作,举办更多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4.成效评估上海博物馆经过改进后,可以得到以下成效。

首先,通过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展示方式,博物馆将能够更好地展示馆藏文物,吸引更多观众。

其次,借助现代化展示技术,博物馆将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

此外,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博物馆将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5.经验启示上海博物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

其次,博物馆应当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活动,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此外,博物馆应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选择,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综上所述,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服务方式,上海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影响力,并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建川博物馆各馆案例分析

建川博物馆各馆案例分析
建川博物馆各馆案例分析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博物馆简介
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樊建川先生创建, 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成都安 仁古镇,占地500亩,现已建成开放18座 博物馆,共收藏文物800余万件,其中国 家一级文物件。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 落。
博物馆采用圆、方、十字形 等典型的古典平面,营造神圣空 间。材料均采用文革时期通用的 清水红砖,以表现单一、极端、 纯粹、狂热的特殊时代氛围。
民俗博物馆系列
喜文化陈列馆 老公管家具馆 百年老照片陈列馆 精美笔筒陈列馆 老烟具赌具馆 三寸金莲文物馆 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
刘文辉旧居陈列馆
刘文辉旧居陈列馆: 刘文辉公馆建于1938年,落成于1941年,占地面积24882平方米, 建筑面积8406平方米,房屋162间。整个公馆建筑呈正方形,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每道大 门进去的建筑布局基本一致,中间由花墙间隔,既互相联系,又独立成章。刘文辉公馆既 有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
红色年代系列
瓷 器 陈 列 馆(已 开 放 ) 生活用品陈列馆(已开放) 章钟印陈列馆 宣 传 画 陈列馆 票 证 陈列馆 镜 鉴陈 列 馆 音 像 品 陈 列馆
文革瓷器陈列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一层展厅 顶面构成了二层展示平 台,提供了和底层封闭 展厅完全不同的开敞性 展示空间。
一层平面图
川军馆的结构体系是将结构模 型与空间形式紧密相关。每一个7 5m x 7 5m的天井都用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围合,剪力墙两侧出挑4 5m 形成二层展厅。这样的一个结构单 元体间隔7 5m重复排列,每两个结 构单元体之间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接 成平台,在平台上放置木结构的坡 顶构架,形成另一组展览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师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着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着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着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建成时间:1997年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设计初衷】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

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

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

3.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

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

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外观材料】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型玻璃墙的弧形体。

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

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

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空间】在盖里的作品中,对于提高室内空间心理舒适度的探索成为他在建筑空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盖里认为空间尺度应与使用者的心理尺度相结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建筑有史以来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常常忽略了这个要求。

为此盖里----“我将房子分成小房间,每一件都想象成现实独立的实体,如同一个小村庄。

”即整个建筑是由多个不同形态的个体组合而成,而这些个体单元都对应一个主要的房间,这个房间就被称为“单一空间”。

上面的图片分别是中庭空间、展示空间。

由这些图片可以了解到在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空间,这些空间让人激动、慨叹、停留、思考。

室内的采光很充足,却也不影响展示的空间的功能使用,反而能够让参访者更加愉快参看展示品。

同时,盖里对光的运用加深了空间对参访者的印象。

【展厅分布】永久性作品展厅临时性作品展厅精选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厅【流线组织】1.水平流线一层:通过中庭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二层:通过环廊连接各个空间三层2.垂直流线垂直空间,无非就2种,电梯和楼梯,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垂直流线主要是通过衣服中庭的多部电梯和楼梯【体量生成】【采光】在博物馆中,2层及3层各有3个陈列永久藏品的方形陈列室。

它们被包围在其他用房中央。

3层屋顶上3个方形大天窗正对着3层的3个陈列室,为他们提供了自然采光用。

3个大天窗下连着3个小采光井,他们穿过3层陈列室将自然光引入2层的陈列室内,使与室外环境完全隔离的2层陈列室依然获得了自然光线。

案例2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赖特【设计师简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

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着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古根海姆博物馆简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

该建筑是纽约着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着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设计理念】赖特创造性的给出了一种新的博物馆参观方式,即观众先乘坐电梯到达博物馆的顶层,然后观众从6层楼开始沿着弧形的坡道缓缓往下行走,同时展示品展示在坡道的墙面上,这很大的程度上是观众参观轻松愉快。

同时,赖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外观】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

外部体形简洁明了,但简洁不简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作为背景的高层板式楼层给了赖特足够的尊重。

【内部空间】外部的体形反映内部的空间,在现代主义的作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因此,毋庸置疑,当我们看到外部体形上又下往上旋转的巨大弧形的体形,我们已经可以猜到其内部的空间必定是坡道围绕着中庭缓缓往下延伸,同时中庭的圆形玻璃顶为中庭提供了采光,提供了一个舒服的光环境。

同时在展示廊道的采光是二次采光,对展示品的影响较小。

【技术图纸】上面左图为剖面图,右图为首层和二层的平面图。

同样,平面剖面也是比较简单,但是在简单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确实深刻的,富有人情味的,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

正是因为设计师的创造性的设计,才使得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有特色,有创新。

【比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别是弗兰克盖里和赖特设计的。

他们也是在一系列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最为出名的博物馆。

其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因为其出奇的设计构思,大胆的创新设计在经济方面,许许多多的参访者来到毕尔巴鄂仅仅是为了参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该市创造了不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该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在空间方面,内部的空间复杂多变可以提供多种视觉体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缺点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费用较大。

但是,瑕不掩瑜,毋庸置疑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成功的。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无论是从体型,空间,平面都是很简洁的,然而它反映出来的内容却是丰富的,饱满的。

然而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弧形的坡道的展示却是让参观者轻松了不少,然而展示空间应该是可以让人停留下来思考,交流的。

况且当人站在坡道上的时候,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看展示品的时候不是很舒服。

这也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最大缺点。

案例3苏州博物馆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师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着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博物馆选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

阴影部分为博物馆选址【设计理念】“中而新,苏而新”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被评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任大师。

就苏州博物馆而言,贝聿铭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通过玻璃,木材,混凝土等材料以及贝聿铭常用的设计手段比如几何形体、通透的玻璃幕墙、多边形窗户、玻璃顶配金属遮光条采光、园林式庭院等将中国传统建筑、苏州传统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演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中式风格建筑。

【建筑外观】左图为苏州博物馆入口,除入口外,因为沿街的关系因此在沿街立面上采取的是用围墙封闭,这也是江南园林的常用手段,在建筑色彩上,苏州的传统建筑色彩为“白+黑”,苏州博物馆的色彩为“白+灰“,降低了颜色的对比度,是建筑不像传统建筑那样显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