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成效及典型成果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孙光国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目的与问题阐述 (5)二、文献综述 (6)2.1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7)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3 文献评述与研究空间 (9)三、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3.1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12)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3)3.3 成功案例剖析 (14)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构建 (15)4.1 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 (17)4.2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18)4.2.1 专业技能培训 (19)4.2.2 创新思维培养 (20)4.2.3 实践能力提升 (21)4.3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22)4.3.1 基础课程模块 (23)4.3.2 专业课程模块 (23)4.3.3 实践课程模块 (24)4.4 创新培养方式与方法 (26)4.4.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7)4.4.2 项目驱动学习 (28)4.4.3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30)五、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30)5.1 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31)5.2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32)5.3 建立健全评估与激励机制 (33)5.4 注重宣传与推广 (34)六、结论与展望 (35)6.1 研究总结 (36)6.2 主要贡献 (37)6.3 研究不足与局限 (38)6.4 未来展望 (39)一、内容综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电商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文对农村电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这场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特别是正在全面启动的新文科建设,对于高等财 经教育而言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经管类专业作为文科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历史使命。新文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8 个学科门类,截至 2020 年 10 月,我国 共有 12897 个经管本科专业点,在校生人数 395.9 万名,占新文科所有专业在校生人数 的 44%。1 经管类的专业点数和在校学生数在新文科中占比最高、覆盖面最广,经管类 专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在新文科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属于应用 文科,受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尤为深入。当 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重塑经济社会 和高等教育新形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升级、智能化跃迁,加快经济管理知 识和技能的淘汰与更新,引发知识获取方式与传授方式、教与学关系的深刻变革。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经管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更是经管 专业人才知识架构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以学科化、专 业化、精细化为主导的传统财经教育迎来了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经管学科专业人才 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成为不可抗 拒的时代潮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经管”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财经教育 的新命题。
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应紧密对接国家新文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新时代, 应对新变化,聚焦经管类学科专业特点,结合中国情境下的经济管理问题,综合运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理念、模式、内容及手 段方面的升级改造。经管类专业的数智化升级改造不是简单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补丁式、表面化地附着于传统经管专业知识体系之上,或者将其作为教育教学 的工具和手段,而是通过建立与经管专业知识之间深层次的内在关联,进一步为经管 专业带来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拟立项课题名单

201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拟立项课题名单

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益地”服务研究 书刻造型艺术教学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新医改视角下面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面向装备制造业的跨学科创新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技能训练研究 开放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遗传学实验教学为例 高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和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分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理与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生责任心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我国高校廉政建设预警模型研究 基于校企融合的林业与木工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区域大学特色建设转型及对策的研究 黑龙江省“落地”农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突出能力培养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仿真职业环境下黑龙江省传媒人才创意型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研究 化学实验无纸化网上考试系统软件研制及应用研究 基于默会知识视角下的会计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农业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体制与机制的研究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动物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情境式教学在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高等农业院校建立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面向石油行业的力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听说多维立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分级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省教育厅规划课题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落地”人才的对策和实践研究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004年6月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un2004第14卷第3期JournalofGu皿咖YouthLeadersCoHegeVal14N013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禹素质人才的培养张建国(杭州商学院团委,浙江杭州310035)摘要:人类已经进八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是人才和知识。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宽厚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创新和实战能力、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和勇于争先意识、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t是知识经济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对此.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历史使命的我菌高校,应看力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思想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国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254(2004)一0013一02OntheTrainingofHigh—QualityPersonnel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heKnowledgeEconomyEraZHANGJian—gLlo(LeagueCommittee.HangzhouCofiegeofCommerce,Hangzhou310035,China)Abstract:Theknowledgeeconomyemcallsforandmorehish—qualitypersonnel.Thehigh—qualitypersormelshouldmeetthelollowingbasicrequirements:(1)havesoundideology。

moralcharacterandindividuality;(2)havehish目theoreticallevelandgreatercapaeityf。

rinnovationandpractice;(3)havestrategicinsi咖andthewoddperspeeti*e;㈩4beveryadaptabletochangestetc.Therefor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日,traininghigh—qualitypersonnelshouldbecentreduponhigh—qualitypersonnel’3ideologicalandpoliticalquality,innovationcapability,andoverallquality.Keywords:knowledgeeconomy;coliegesanduniversities;high—qualitypersonnel;tmimng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要紊并凸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总结项目人才培养情况

总结项目人才培养情况

总结项目人才培养情况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3)1.2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3)二、项目概况 (4)2.1 项目简介 (5)2.2 项目参与人员构成 (6)三、人才培养方案 (7)3.1 培养目标设定 (8)3.2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9)3.3 实践机会与实习安排 (10)3.4 考核评价体系 (11)四、人才培养实施过程 (12)4.1 开班仪式与入学教育 (14)4.2 日常教学活动与管理 (14)4.3 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 (15)4.4 学员反馈与改进措施 (16)五、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18)5.1 学员学历与职业发展 (18)5.2 学员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20)5.3 学员社会服务与贡献 (21)5.4 学员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22)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3)6.1 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5)6.2 师资力量与资源限制 (26)6.3 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接问题 (26)七、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 (27)7.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9)7.2 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30)7.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31)7.4 提升学员满意度与质量保障 (32)八、结语 (33)8.1 项目人才培养的总结 (35)8.2 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展望 (36)一、内容概括项目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我们意识到现有的团队成员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提升来满足新的挑战。

我们启动了这个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工具和技术,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每位成员都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实施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面向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计划,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现场工作坊、顶岗实习和个人发展顾问计划。

人才培养成效及典型成果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孙光国

人才培养成效及典型成果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孙光国

人才培养成效及典型成果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孙光国孙光国,男,汉族,四川宣汉人,管理学博士、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

兼任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宁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获得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2014)、“辽宁特聘教授”(2013)、“大连市最喜爱青年教师”(2013)等荣誉称号。

博士后在站期间学习与工作情况2008年10月进入东北财经大学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工商管理博士后工作站”,2012年5月出站。

在站期间,承担了两项与博士后有关的课题。

一是获批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企业博士后研究课题——“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内部报告研究”,以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出发点,结合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了企业内部报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互融合的问题,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内部报告体系提供了参考。

二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研究课程为“会计准则超载、差别化报告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

在站期间,除承担上述两项与博士后有关的课题外,还主持并完成了三项省级课题,包括:会计准则变迁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度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课题)、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

还参与了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中国会计学会课题、财政部项目等各一项。

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属于CSSCI来源期刊的6篇。

主要代表作有: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发表于《会计研究》,2012年第3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的选择(发表于《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起到保证作用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公允价值信息的‘功能锁定’现象——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投资者行为分析(发表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企业内部报告改进研究(发表于《财政研究》,2011年第3期)、资产减值新政:遏制了还是转变了盈余管理方式(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2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2期)。

以陈国辉院长为带头人的财会系教学团队被确定为2007年普通高校省 ...

以陈国辉院长为带头人的财会系教学团队被确定为2007年普通高校省 ...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2010年大事记1月5日,管理系二十名学生喜获国家级、省级两个广告大赛九个奖项,此次获奖是管理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

2月26日,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有3个项目分别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其中2个项目获批A类项目,分别是鲍丽娜主持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周波主持的《与后续专业课相衔接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单立勋主持的《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获批B类项目。

3月6日,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评选和培养工作的通知》,经高校限额申报、会议评审,200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共评选出专业带头人70名,其中津桥商学院的陈国辉被评为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带头人。

4月22日,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2010年辽宁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评选活动中,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辅导员刘博、郝影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5月4日,第十三届亚洲轮滑球锦标赛组委会、中国轮滑协会和共青团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联合授予津桥商学院八名学生“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授予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优秀团体”荣誉称号。

5月5日上午,我院组织召开2010年就业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10届毕业生工作。

6月1日,在大连市高校大学生2010年乒乓球比赛中,我院代表队在体育部关正春、赵益鑫两位老师指导下,在决赛中战胜了上届冠军大连工业大学代表队,荣获本届男子团体冠军。

龚耀杰和陶书源两名同学分获男子单打第三名和第五名。

6月2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卢喜辉和学生工作部主任王小巍、院团委书记张拓赴沈阳参加了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共同召开的传达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

孙国平行稳致远的科技“猪倌”

孙国平行稳致远的科技“猪倌”

58 / PRESENCE人物风采P在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楼的走廊里,每个重要角落,都有一面镜子,孙国平告诉记者,“博大人”要常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在孙国平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这张地图有别于普通的行政区划图,它是一张博大的市场布局图,时时提醒“博大人”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与动物繁殖结缘1988年,年轻的孙国平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

之所以学习这个众人眼中的“冷门”,孙国平心里有个朴素的想法,在当时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仍以谷物食品为主,若要提高生活水平,肉蛋奶等 动物性食品 的摄入 肯定会逐年增加,而这,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

1992年,孙国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黄石粮食局所属的饲料公司工作。

在国营企业工作的四年里,孙国平担任过猪场技术员、饲料厂配方师、车间主任、销售部经理、行政部经理等职务,在技术、销售、行政等多个岗位上锻炼,着实成了这个领域的“小行家”。

在工作数载之后,孙国平发现,尽管当时全国整体的畜牧行业很兴旺,但当地饲料公司的发展并不好,肉蛋奶的消费量也不是很高,面对这些问题,孙国平却无力解决。

于是,他决定走出家乡,出去闯一闯,再多学些经验和本领。

在孝感、武汉、湖南等地从事三年的销售、管理工作后,1999年,孙国平在广东开启了创业打拼的道路。

那年,他30岁。

在广东,孙国平发现当地的养殖业非常兴旺,饲料添加剂的市场空间很大,这些利好信息再次坚定了他从事农牧行业的信心。

然而,昔日的“全能手”到了他乡创业,却步履维艰,处处碰壁。

孙国平回想起往日的创业经历,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他说,当时自己在广东跑饲料添加剂业务,从顺德到湛江,每个月一个来回,单程500公里,行走就在摩托车上,吃饭就在路边快餐店中,住宿就在20元一晚的小旅馆里。

刚到广东的前半年,孙国平颗粒无收,面对现实的落差,心中难免焦虑,不时也会冒出自我否定的念头。

然而,他还是坚定信念,从基层做起,不知疲倦地努力,发誓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成效及典型成果案例
东北财经大学孙光国
孙光国,男,汉族,四川宣汉人,管理学博士、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

兼任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
研究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
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
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辽宁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
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部控制
研究中心研究员。

入选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辽宁省高等学校“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获
得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2014)、“辽宁特聘教授”
(2013)、“大连市最喜爱青年
教师”(2013)等荣誉称号。

博士后在站期间学习与工作情况
2008年10月进入东北财经大学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工商管
理博士后工作站”,2012年5月出站。

在站期间,承担了两项与博士后有关的课题。

一是获批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
保障厅企业博士后研究课题——“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内部报告研究”,以国家发
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出发点,结合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深入研
究了企业内部报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互融合的问题,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建立
内部报告体系提供了参考。

二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研究课程为“会计准则超载、差别化报告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

在站期间,除承担上述两项与博士后有关的课题外,还主持并完成了三项省级
课题,包括:会计准则变迁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度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课题)、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辽宁省
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

还参与了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辽宁省科技厅重
大科技项目、中国会计学会课题、财政部项目等各一项。

在站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属于CSSCI来源期刊的6篇。

主要代表
作有: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发表于《会计研究》,2012年第3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的选择(发表于《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起到保证作用了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公允价值信息的‘功能锁定’现象——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投资者行为分析(发表
于《经济管理》,2011年第4期)、企业内部报告改进研究(发表于《财政研究》,
2011年第3期)、资产减值新政:遏制了还是转变了盈余管理方式(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12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2期)。

在站期间,研究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7项,其中辽宁省或大连市自然科学优
秀成果奖励2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中
国会计学会和辽宁省会计学会奖励各一项,主要有:“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
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一等奖。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研究”,获得辽宁省第十一届(2007-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和辽宁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站期间,还积极参加各项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
6次。

博士后出站后至今主要成就
(一)学术与社会兼职情况
1.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
3.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4.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
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5.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大连华锐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
董事、瓦房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6.国家自然学科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
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
(二)主要荣誉
1.2012、2014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2013年,辽宁省“辽宁特聘教授”。

3.2013年,“大连市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高校组)”(第二届)。

4.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2013年,入选辽宁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2014年,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学术类)。

(三)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属于CSSCI来源期刊的论文10篇。

主要代表作有:
1.“预算控制导向的政府交易成本规范:一个监管框架”,发表于《改
革》2014年第10期。

2. “产权性质差异、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会计稳健性”,发表于《会计研
究》2014年第5期。

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该文荣获“2014年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4.“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吗?”,发表于《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第7期。

5.“会计准则变迁的诱因、动力与路径:近20年来三次重大会计准则变迁的分析”,发表于《财政研究》,2013年第5期。

该文荣获2014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发表于《会计研究》,2013年第3期。

该文被《财务与会计导刊》2013年7月下半月·理论版全文转载。

7.“会计准则变迁与企业管理层行为的协调联动研究”,发表于《管理世界》,2012年第8期。

(四)科研项目
共主持申请立项课题6项,其中,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1项。

已完成课题3项,在研课题3项。

主要有: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透明度——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公司治理、外部监管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

(五)科研获奖
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8项,中国会计学会1项、辽宁省和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主要有:
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荣获“2014年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2.“会计准则变迁的诱因、动力与路径:近20年来三次重大会计准则变迁的分析”,荣获2014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获得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度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优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