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

合集下载

韩国市场环境分析

韩国市场环境分析

韩国市场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韩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局相对稳定。

政府在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改革,致力于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外国投资。

韩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创新,以提升韩国的产业竞争力。

2.经济环境韩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GDP持续增长。

韩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汽车、电子产品、船舶、化工等行业领域均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出口量。

韩国也在不断加强金融、科技、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经济多元化水平。

3.社会文化环境韩国社会文化活跃,人口素质较高,对于时尚和科技有着较高的接受度。

韩国年轻人对时尚、娱乐、互联网产品的消费力较强,韩国的文化和娱乐产业也备受国际瞩目。

韩国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品牌、科技和环保有较高的认可度。

1.产业结构韩国的主要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船舶、化工等。

汽车和电子产品产业占据了国家产业的重要地位,韩国的三星、现代等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韩国政府也在不断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2.市场规模韩国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拥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

韩国也是一个出口大国,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韩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产业的市场规模较大,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市场潜力巨大。

3.竞争格局韩国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

在国内市场,韩国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竞争激烈,外国产品也在韩国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1.加强科技创新韩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将继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2.拓展新兴产业韩国政府将继续支持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新兴领域,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3.深化对外开放韩国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吸引外国投资。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验证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验证

作者简介:袁春晓(1985—),女,济南市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生。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非效率在逐渐减少,这意味着“一带一路”的贸易效率在逐渐提升,但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仍然很大。

通过时变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计算得到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的水平比贸易非效率模型计算得到的贸易效率值更高,说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水平更多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出口效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贸易非效率模型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0)12-0090-07(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山东济南250100)袁春晓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一、文献述评“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创新模式。

国外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数量较少,大多数属于宏观战略性质的评论文章,有不少专家学者从博弈的角度去看待“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很少。

而国内学者早已对相关国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两国的地理距离、共同语言、两国的GDP 、时间等。

梁琦(2016)[1]基于2005—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存在显著的母国市场效应,且表现出了动态特征,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的母国市场效应强度存在明显差距,地理距离与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的出口成本,这也是影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且非关税贸易壁垒对贸易的阻碍作用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关税壁垒。

周念利(2010)[2]研究了我国双边服务的贸易潜力和影响因素,并估算了我国贸易伙伴的非关税壁垒,认为两国的GDP 、空间距离和共同语言是我国双边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中韩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韩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外汇市场的支持,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韩贸易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韩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出口和进口。

对于中韩出口来说,人民币贬值会使中国商品在韩国市场上变得更具竞争力,从而提升中韩贸易的出口额。

而对于中韩进口来说,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从而提升中韩贸易的进口额。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韩贸易具有双向的影响。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为了稳定中韩贸易关系,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当人民币贬值时,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出口的增长速度,以避免与韩国的贸易摩擦。

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限制外汇交易的杠杆效应,减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对中韩贸易的稳定性。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韩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贬值对中韩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人民币升值对中韩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稳定中韩贸易关系。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37卷第1期 2021年2月兰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 37 No. 1F e b.,202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李保民,李慧(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利用Bakei■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200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效应。

结论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升对我国外贸出口存在抑制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漸降低。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抑制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对中西部的抑制效应强于东部;对金融危机后的抑制效应强于金融危机前;2015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这一抑制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 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影响企北创新抑制外贸出口。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外贸出口效应对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时间与空间差异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区域差异;时间差异;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政府做出改变当前市 场环境的决定时经济主体无法预测其改变的特点 和方向[1]。

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经济发展环 境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政策,有利于应对经济周 期、减缓外部冲击、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

经济政 策塑造经济运行环境,改变微观主体“游戏规 则”,而政策变迁和执行使得政策不确定性程度 上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微观经济 主体行为。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 Baker、Bloom和D avis三位学者根据新闻报道的 频率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评估指数(E P U)表 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近年来总体呈现上升 趋势,在2008年之后,多次出现峰值。

中国E P U 波动明显,一方面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 项重大政策的出台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总统文章编号:1004-5465(2021 )01-021-11特朗普上台以来大力推行美国利益优先的逆全球 化政策有关。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中韩贸易现状近年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和韩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3056.9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3%。

其中,中国对韩国的出口额为1383.2亿美元,进口额为1673.7亿美元。

二. 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虽然中韩之间的贸易发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以下为具体分析:1. 产品重复竞争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逐渐增加,使得在部分市场中出现了产品的重复竞争,如化妆品行业、家电行业等。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企业成本,尽管这类企业在规模、技术和技能等方面长势迅猛,但竞争加剧可能会减低全球市场份额。

2. 潜在的贸易摩擦中韩之间的贸易合作面临着潜在的贸易摩擦,例如:存在兼并与反垄断问题、有关环保法规和投资管制问题等。

这会产生贸易障碍,对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3. 贸易投资结构单一在当前的中韩商贸中,韩国在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中,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核电、化工等行业领域。

但在其他领域中,中韩贸易合作还有上升空间。

因此,建立和改善贸易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中韩贸易关系的对策中韩间的贸易合作面临挑战,但也具有共同发展的机遇。

因此,大力推动开放和合作,加强两国间的贸易、投资、文化、人员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并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提出以下对策: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推动贸易合作的主体。

政府应该积极配合企业的推动力,通过开展全方位贸易合作,深入挖掘双方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和优势,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

2. 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加强沟通,优化贸易投资结构,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提高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实现贸易务实合作的互利共赢。

3.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合理政策,加强支持,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扩大贸易合作、拓展市场,促进双方贸易良性发展,还可以防止出现潜在的贸易摩擦。

我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关于进出口与GDP关系的研究,已有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一种 观点认为,进出口对GDP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例如,Haberler(1937)提出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种观 点认为,进出口与GDP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例如,Sachs和Warner(1995) 提出“进口渗透”理论,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出口对经济增长 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我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 响的实证分析
01 引言
03 实证分析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因果关系分析
目录
05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与建议
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中进出口贸易发挥着 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2万亿元, 同比增长23.8%。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 总值(GDP)及三个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次演示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 进口、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的影响,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进口和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具有显著影响;
2、进口和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口和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
4、我国三个产业的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密切相关,其中第二产业受影响最为 显著。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我国2000年至2021年的进出口数据、GDP以 及三个产业增加值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官方网站。
因果关系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中韩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比较分析韩国一直将“文化立国”作为重要国策,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贸易的佼佼者。

近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卓有成效,但与韩国相比仍有差距。

不论从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底蕴来说,中国与韩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国际竞争力,探究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贸易发展。

一、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一)中韩文化贸易总量规模比较近年来,中国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2017年,我国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尽管文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但我国仍未摆脱贸易逆差的问题。

中国主要出口文化产品有三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版权类产品。

三类产品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贸易逆差额最大,达到25703万美元。

确立“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后,韩国从多方面推进文化贸易。

2016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扩增至62亿美元。

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同比增长11.1%,出版、广电、游戏等产业出口都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二)中韩文化贸易产业结构比较1.中韩影视产业贸易比较分析一路飘红是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的关键词。

2017年全国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3.8%,占据了票房过亿电影的半壁江山。

但在电视节目方面,2014年至2016年电视节目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韩国影视产业可谓是韩国文化贸易的“顶梁柱”。

韩国电影和韩剧更是风靡亚洲,在海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015年韩国电影票房收入17153亿韩元,本土电影基本与国外电影“平分秋色”。

韩剧是“韩流”的代表,韩国主要的电视公司以及中小型电视公司都倡导精品化、国际化的韩剧制作路线。

[1]2.中韩音像产业贸易比较较2015相比,2016年中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共出口数量下降1.96%,金额增长26.85%;进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数量下降6.98%,金额增长6.82%,贸易逆差额达22633.72万美元,巨大的逆差阻碍了中国音像贸易的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2相 关 文 献 综 述 .
在 20 0 2年 世界 经济 论坛 公 布 的 国际竞 争力 评 价报
告中, 中国企业 的国际 竞争 力是 比较低 的 。 国务 院
【 日期】 0 9 0 — 0 收稿 2 0 — 4 1
对 外 投 资 理论 作 为一 种独 立 的理 论 产 生 于 二
十世纪 六 十年 代 。 国外学 者对 国际直接 投 资理论 的
研 究 可 以分 为三个 阶 段 :1 ( )基 于 美 国海 外 扩 张时 海 默 ( y e ) 金 德 尔 伯 格 ( ide egr 的垄 断 H m r和 K n l re ) b
对 外投 资 迅 速发 展 时期 的理 论研 究 (0世 纪 8 2 0年
代 以来 ) 主要 有 邓 宁 ( u nn ) , D n ig 的投 资发 展 周期 理 论 、 尔斯 ( o i T w l 的小 规模 技术 理 论和 拉奥 威 L us . e ) 1 ( ajy l 的技术 当地化 理论 。 S naal 1 a)
[ 中图 分 类 号 ] 3 . F8 24 8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1 4 0 (0 9 0 — 0 7 0 文 17 - 8 6 2 0 ) 3 0 0 — 4


引言 及 问题 提 出
发 展 研究 中心专 家提 供 的调查 显 示 , 中资 企 业 境外
沿 海地 区过 半数 的企 业海 外投 资 是不 成 功 的 , 真正
改革开 放 以来 , 国一 直 十分 重视 引进 外 资与 投 资不 赢 利甚 至亏损 的 , 占 6%。 关 调查显 示 , 我 约 7 有
发展 对外 贸 易 。2 0 0 0年 ,中 国政 府 正式 确 立实 施 “ 出去 ” 走 战略 。 坚持 “ 进来 ” 走 出去 ” 同发 展 引 和“ 共 的对 外贸易 政策 。改 革 开放 三 十年来 , 由于 中国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睿黄冠钥摘要: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韩国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和汇率风险等宏观因素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中国对韩国出口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韩国实际收入和汇率风险的增加会导致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增加,而相对价格的上升则会引起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下降。

关键词:汇率风险;出口;协整研究;方差分解一、引言近年来,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200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对象,中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引发了学术界对中韩贸易问题的深入研究。

何帆和齐俊妍(2006)通过按技术构成对产品进行分类,并比较分析了中国和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中国和韩国的产业竞争程度并非表面显现的那么高,中国和韩国可以在国际分工的不同生产环节实现优势互补。

秦熠群和金哲松(2005)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韩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内贸易细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形式,得出了中韩贸易的主要形式为产业内贸易,且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垂直型贸易比例较大,水平型贸易份额逐步上升的结论。

张玉和(2006)认为中国竞争力迅速提高、中韩出口结构趋同、未来科技发展重合、出口市场高度重叠,其发展模式相同,产业结构相似,未来中韩贸易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涂澄(2006)认为,中韩的产业分工既存在互补性的产业间分工,同时也存在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产业分工以垂直分工为主。

阴之春(2006)从中韩两国的贸易商品构成入手,通过计算中韩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指标,来分析中韩两国建交十多年来的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结构变化,发现: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水平较低,而代表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则较高且增长很快,这种现象在占中韩贸易主体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产业内贸易中,代表相同质量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要高于同一产业不同环节有差异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

叶静怡和王沛(2005)认为中韩两国贸易产品价值差异、韩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市场进入限制以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在韩国国内的“相对劣势”是造成中韩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决定的贸易赤字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扭转,但是人为限制中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而引发的贸易赤字,则是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要求韩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来加以解决。

马常娥(2004)认为造成中韩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的原因包括历史背景、体制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解决中韩贸易逆差的对策一方面应加快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另一方面应加强中韩政府双边磋商,营造一种宽松的贸易环境,促进我国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邓卫(2005)实证研究发现韩资企业发展不同向、一般贸易垂直分工明显和国产料件的使用比例低是造成中韩巨大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从中方来说,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优化本地产品,以替代进口取代进口,减少对韩的加工贸易进口是缩小中韩贸易逆差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中韩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结构分析和贸易不平衡两方面,有关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宏观因素的研究甚少。

本文将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就韩国陈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30074电子信箱:ruirui193736@126.com。

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和汇率风险等宏观因素对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1.变量本文选取McKenzie(1998)使用的实证计量模型中的变量:出口额的自然对数、进口国实际收入的自然对数、两国相对价格的自然对数和汇率风险①,进行实证研究。

各变量具体定义如下:(1)lnEXt表示中国t时期对韩国实际出口的自然对数,EXt由中国对韩国的名义出口经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tC调整获得;(2)lnIPt表示t时期韩国工业生产指数的自然对数,该指标作为韩国GDP的替代指标②,度量韩国实际收入;(3)lnPt表示t时期的实际汇率即两国相对价格,其值由下式确定:Pt=Et*CPItK/CPItC(1)Et表示t时期中韩两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

CPItK和CPItC分别表示韩国和中国t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

(4)VSEt表示中韩两国实际汇率的波动率,该指标作为汇率风险的度量,其值为使用最近12个月的数据估计的汇率收益率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VSEt=112t=12n=t=1!(Rn-Rn-1)2"(2)R表示最近12月的汇率收益率。

2.数据说明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均为月度数据,样本期为1995年1月 ̄2006年8月。

中国对韩国名义出口额和中韩两国名义汇率的数据来源于新华在线(经济数据特供系统数据库),韩国工业生产指数和中韩两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数据来源于www.imf.org。

另外,本文采用通用软件Eviews5.0对所有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三、研究方法1.单位根检验采用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法对上述各个变量进行序列单位根检验,即检验各序列是非平稳。

ADF单位根检验是基于以下的回归方程:Δxt=a0+a1t+(ρ-1)xt-1+ΣβiΔxt-i+εt(3)原假设H0:ρ=1,备选假设H1:ρ<1。

接受原假设意味着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

2.协整检验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具备构造协整方程组的必要条件,则采用Johansen迹检验方法对上述各个变量序列之间做长期的协整检验,以检验中国对韩国出口与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和汇率风险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或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如果各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建立VAR模型,以初步把握中国对韩国出口、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和汇率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反之,则建立VEC模型,对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初步揭示。

4.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和方差分解(VarianceDecomposition)在建立VAR或VE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对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和汇率风险等三因素对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冲击与动态响应情况进行实证,并运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各个因素对中国对韩国出口变化的贡献率。

四、实证研究结果1.单位根检验结果表1的结果表明,VAR模型中中国对韩国出口额、韩国实际收入和汇率风险三个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上均为I(1),两国相对价格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为I(1)。

因此,具备构造协整方程组的必要条件。

2.协整检验结果笔者采用Johansen迹检验方法对上述各个变量序列之间做长期的协整检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和表3。

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上,中国对韩国出口额、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以及汇率风险之间有一个唯一的协整方程,将其标准化后,如下式:lnEX=3.592641lnIP-9.535922lnP+178.6641VSE(4)lnEXlnIPlnPVSE1.0000003.592641-9.535922-178.6641(1.50127)(2.77633)(35.9366)似然率1309.033注:括号内表示各变量系数的t检验值。

假定CE(s)个数特征值迹统计量1%临界值P值0**0.18090655.5614954.681500.0080至多1个0.13421828.8209335.458710.0645至多2个0.0663099.50856119.937110.3204至多3个0.0023470.3148786.6348970.5747变量水平变量检验类型差分一次检验类型LnEX-1.957080(CT1)-12.09283**(C01)lnIP-3.325169(CT7)-4.847349**(C03)LnP-3.288184(CT9)-3.345361*(C08)VSE-2.282701(CT12)-6.183196**(C011)表1单位根ADF检验结果该协整方程表明中国对韩国出口额、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以及汇率风险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具体地说,从长期来看,韩国实际收入和汇率风险的变化对中国对韩国出口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两国相对价格的变化对中国对韩国出口额有着显著的反向影响。

3.VEC模型分析结果因为序列lnEX、lnIP、lnP和VSE之间存在惟一协整关系,因此建立VEC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AIC准则,最优滞后期数为3,VEC模型如下:lnEX=-0.474934*-0.065772-0.526604*-3.44278!"""#$%%%&6T*lnEXlnIPlnPVS!"""#$%%%&E-1+-0.168811*0.3017740.2787453.203010!"""#$%%%&*T*lnEXlnIPlnPVS!"""#$%%%&E-2+-0.0679710.356814*0.0430051.416536!"""#$%%%&*T*lnEXlnIPlnPVS!"""#$%%%&E-3-0.020186*Eq(5)R2=0.3498,Adj-R2=0.3146,DW=1.7825,F=8.5602;“*”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模型(5)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变量的符号与(4)式显示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符号基本一致,误差修正项Eq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模型(5)反映了lnEX受lnIP、lnP和VSE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

这说明中国对韩国出口额和韩国实际收入、两国相对价格以及汇率风险存在紧密联系。

4.脉冲响应函数分别给lnIP、lnP和VSE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中国对韩国出口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在图1、2、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中国对韩出口的变化程度,曲线表示了脉冲的响应函数,代表了中国对韩国出口对各个相应变量的冲击反映。

图1是韩国实际收入的冲击引起的中国对韩国出口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从图1可以看出,当本期给韩国实际收入一个冲击(韩国工业指数增加)后,中国对韩国出口第1期骤然下降,但第2期至第5期会注:*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第一个字符表示回归方程中是否包括常数项(c:含常数项,0:不含常数项),第二个字符表示回归方程中是否包括时间趋势项(T:含时间趋势项,0:不含时间趋势项),第三个字符表示滞后长度,根据AIC准则选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