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课程报告

创新方法课程报告
创新方法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创新方法》

题目名称吸水拖把费力问题

学生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14级1班学号3214010327

学生姓名冯敏妍

指导教师刘建强

2015年11 月4 日

摘要

吸水拖把采用超细纤维原料制成,具有吸水性佳、去污性强的特点,因其强去污性受众多家庭喜爱。但由于吸水拖把使用的的多孔海绵导致拖把与地面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用比传统拖把更大的力气。本实验报告采用建立物-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来解决吸水拖把费力问题,应用增加活动塞、增大海绵接触面积,拖把头覆盖土工布等方法解决吸水拖把使用耗力问题。

关键词:吸水拖把、省力、活动塞、土工布

1绪论

1.1题目背景 (3)

1.2解决问题的思路 (3)

2问题描述

2.1问题情境描述 (4)

2.2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3系统主要缺点出现的情境 (4)

2.4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

2.5对新技术系统的要求 (4)

2.6课程项目的定义 (4)

3物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应用

3.1技术系统物场模型 (5)

3.1.1关键问题描述

3.1.2列出问题内部所有的物质、场及其相互关系

3.1.3 建立系统的物-场模型

3.2 确定76个标准解 (6)

3.2.1 解决问题的标准解

3.2.2 新的系统物-场模型

3.3求解方案 (7)

3.4 最佳解决方案 (7)

3.5 可能带来的问题 (7)

4 方案评价

4.1方案列表说明 (7)

4.2方案评价与决策 (8)

5结论与课程学习心得 (8)

6报告说明 (8)

1.1 题目背景:

吸水拖把采用进口超细纤维原料制成,去污率持强。关键用的原料是超细纤维,所以不伤表面,而且产品美观。最适用于干擦,由于本产品的结构工艺特制,所以卷尘和藏尘比一般产品高于4-5倍!二次污染同等低于一般产品的4-5倍。

吸水拖把的吸水性佳且去污力超强,易洗快干且耐用;重量轻巧操作方便,螺栓轮可将拖把头牢固夹住,很方便地从手柄上装上或卸下欲更换的拖把头﹐无须更换拖把柄。产品优势:超强吸水,超强去污,易清洗,不掉毛,不生菌,不伤物体表面等特点,又改变了超细纤维原有编织风格单一的缺点。毛巾的凹凸格状和四周的织条相应成一体。既美观又实用。

1.2 解决问题的思路流程:

吸水拖把使用的材料超细纤维多孔材料具有强去污性和强吸水性等优点,但同时因其粗糙的表面和长条形而造成拖把与地面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令使用者在使用时更耗费力气。报告从分析吸水拖把各个组件的功能出发,建立拖把的功能模型;接着用因果链进行原因分析,建立问题模型;从建立物场模型分析系统问题所在的根本原因,用76个标准解生成创新概念,产生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方案的验证和评估。

图 1.1 解决问题

的思路流程

2 问题描述

2.1 问题情境描述

当使用吸水拖把时,使用者会感觉到使用吸水拖把时需要用更大的力气来回拖动,而且拖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清洁同一个单位平方米吸水拖把比传统拖把来回拖动的次数要多,吸水拖把在拖动时也只能朝一个方向来回拖动,即使用者只能朝自己的前方来回拖动。综合以上所述,使用吸水拖把的确能使地面更清洁干净,但使用者却要用上更大的力气来使用它。

2.2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吸水拖把的吸水海绵采用多孔材料,多孔材料较传统拖把使用的布料来说,多孔材料与地面的摩擦力更大,拖动所需要的力也更大。即吸水拖把使用起来更费力。

2.3系统主要缺点出现的情境

当使用者用吸水拖把在地面上来会拖动时,会感觉拖把用起来很费力。

2.4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改善吸水拖把的多孔海绵拖头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以及让吸水拖把能向多方向用力问题,令吸水拖把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2.5对新技术系统的要求

用一种透水性强、表面较多孔海绵材料光滑的材料覆盖在多孔海绵上;

改造吸水拖把头部,令吸水拖把的头部可以自由活动,增加其灵活性;

增大吸水海绵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来回拖动的次数。

2.6课程项目的定义

使用TRIZ创新方法中的物场模型及76个标准解思路解决吸水拖把使用起来更费力问题,课程将从吸水拖把的物理矛盾为根本出发,将从引入新部件、增大系统中某个参数两个方面解决吸水使用拖把费力问题。

3 物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应用

3.1 技术系统物场模型

3.1.1关键问题描述

拖把的多孔海绵拖头表面粗糙、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导致使用者在拖地时消耗更大的力气。矛盾一:多孔海绵由于采用超细纤维材料而具备优良的吸水性和去污性,但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很大;矛盾二:吸水拖把拖头设计成长条型,长条型便于拉动杆装置将海绵中的水挤出,但长条型令吸水拖把与地面的接触面大大减小,不仅令拖把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增大,而且同一平方米来回拖动的次数增多,使用者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去清洁地面。

3.1.2列出问题内部所有的物质、场及其相互关系

手杆:起支撑作用;人手接触的地方,整个系统的受力点;

拉手:拉动胶棉夹,使胶棉夹将多孔海绵里的水挤出;

胶棉夹:将多孔海绵里的水挤出

多孔海绵:清洁地面

地面:受力物体和作用对象

拖把与地面形成的场:整个系统所在的环境

图3.1.2 吸水拖把示意图 手杆

拉手

胶棉夹

多孔海绵

3.1.3建立系统的物-场模型

吸水海绵人

图3.1.3 系统物-场模型

3.2 确定76个标准解

3.2.1 解决问题的标准解

(1)第一类标准解方法2:假如系统不能改变,但可接受永久的或临时的添加物,可以在S1或S2内部添加来实现;

(2)第一类标准解方法6:通过增加一个附加物,并在之后除去来控制微小量;(3)第一类标准解方法10:不允许增加新物质。通过改变S1或S2来消除有害效应。

3.2.2 新的系统物-场模型

土工布、活塞

图3.2.2 新的系统物-场模型

3.3 求解方案

方案一:在拖把拖头上覆盖一层土工布,土工布吸水性强,表面比吸水海绵光滑,与地面的摩擦力小;

方案二:增大海绵拖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且增大每次来回拖动接触的总面积,更省力;

方案三:在手杆与吸水海绵相连处增加活动塞,令拖把拖头可以360度自由旋转,令力能从多个方向使用。

3.4 最佳解决方案

该吸水拖把最终改善方向是既减少吸水海绵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也能使力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三个方案的综合体。

3.5 可能带来的问题

(1)覆盖上较光滑的土工布会使吸水拖把的去污性稍微减低;

(2)增大吸水海绵的面积会使制造成本增加;

(3)增加活动塞,可能使吸水拖把过于灵活。

4 方案评价

4.1 方案列表说明

表4.1 TRIZ方法和工具

4.2 方案评价与决策

采用有缺点比较法可得,该方案一应用土工布覆盖在吸水海绵上,土工布需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但其不具备吸水多孔海绵去污性强的优点,具有去污性弱的缺点,但这样的阻碍作用小于它带来的好处,使吸水拖把更省力。

应用成本比较法可得,该方案一、方案二及方案三均增加了产品制造的成本,原产品成本30元左右,而改良后的吸水拖把成本在36元左右,从制造商的角度来说,增加成本是不利的。但从其实际成本来说,增加6元使吸水拖把更省力是在大众所接受的价格范围内。

综上所述,该方案需有不足之处,但在人们的接受范围内,因此是可以执行的,而且能被人们接受。

5 结论与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这份课程报告,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如开始的选题问题、如何创新地解决矛盾。但经过查看书本和文献,我最终还是得出了最后的答案。很久没有接触理科类的课程,我渐渐忘记了理科的严谨性和追求真理带给我的热情,但从本次课程报告中,我重新找到了这份对真理的求知,对知识的追求,让我重燃对科学的熊熊热火。

自从学习了创新方法这么课程,我才发现生活中看待事情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发现,去创新。一个复杂的事物,可以通过各种分解或者简化代替,是我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

这门课程并非只是枯燥乏味的科学原理,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物去解读和研究其原理,真真正正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再加上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我们从中思考很多,也学到很多。以后当我们面临各种问题时,相信也会因为学习了这门课程而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同时也会使用相关原理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授课,也很高兴能够选上这一课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对创新方法的学习,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妙。

6 报告说明

(说明报告题目是否自己拟定,内容是否自己完成,如果是分析专利请列出所分析专利的专利号,如果是改进别人的研究内容请列出参考文献或参考报告。最后需进行个人承诺:本人报告如有抄袭,则按作弊处理!签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7776699.html,/link?url=5SIOkTDYQCZR2mmExQmtCxKFfJvQZVHzNNHnawF mesurS7G0n660RkbqMejzM-XgdIchpv5fEd_81224tsDiP_

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学习报告

大学生创新方法训练学习报告通过这学期对创新思维课的学习,感触非常深刻。我了解到创新思维不仅仅教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去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了解了这个过程,并不断的反复去训练,你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创新思维的神奇,真正获取灵感。因此不得不说,创新思维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何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就来谈谈关于学习了这么多有关创新思维方法的具体感受。首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就是指一切能提出新颖的思维成果的非习惯性思维,即凡是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供直接应用、不存在确定规则的思维活动,都属于创造性思维。在这门课上,唐昌松老师进行了教学创新,经常让同学自己选取不同的思维方法上台演讲,我们学到了各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及根据不同的实践需要作出有效的选择,减少思维活动的盲目性,提高了思维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课堂上,唐昌松老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并启发引导同学们提出许多有趣的思考题,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时老师分析的创造性思维的几种策略,其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因为,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习惯性地思考,跟着经验走。例如:“狗凭着嗅觉找食物”它只知道要沿着有食物的方向,这样一个逻辑思维才能获取食物,却不知有时要接近目标,反而得远离目标的道理。还有“直线与曲线插空”我们要想知道这两组字母的不同,我们总是喜欢沿着习惯性思维,去找这些字母的内在逻辑,就是不知道从它们的外形去寻找不同点。 突破思维定势也就是要突破设置在你面前的一堵墙,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例如:1,如何将鸡蛋立起,仅仅是哥伦布解题时的一种方法吗?2,杯子里装着空气,为何很多人看不见?3,给你一盒图钉几根火柴一支蜡烛,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蜡烛固定在门上?在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因为,我们都处在思维定势当中,导致要么解不了题,要么找不到简便有效的方法。 举第3题来说,我们通常都会想到是将蜡烛的蜡滴在门上,然后把蜡烛粘上去等等,但却忽略了图钉盒的潜在功能,就是改变它的容器功能,而拓展它的支

大学生创新总结报告

大学生创新设计基础(二)总结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杨楠本学期我选修了大学生创新设计基础(二),这门课程是由自动化学院的老师开设,主要面向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同学,我参加了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和一些相关的所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门课程主要讲了六个方面,下面我就这六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成果。 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首先就是项目的申报,开题和结题报告的书写。撰写报告书的时候每一个环节 都不能马虎,尤其是对项目原理和成果进行介绍的时候,丰富的展示形式可以 为项目加分。在概要设计中要说明主要原理,总体框图,主要元器件,软件主 要流程图。在详细设计里要包含硬件的选取,控制电路设计,参数设置,控制 策略;更完善的报告中还要有调试和测试部分的分析;最后就是总结和结论了。 总之写好一份报告很重要,作为工科生,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也是必备素质之 一。 2、一个成功的项目一个有一个成功的团队。在团队管理中,大家一定要分工明确, 团结合作,目标统一,所以说团队的凝聚力很重要。 3、对于创新项目的学习方法,可以有多种途径。例如,参加研讨会,向老师和学 长请教,在实验室多动手实验,每周都做一份总结报告等。 二、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 1、首先是自动化导论的学习。通过对工业发展的历史的了解,人类的发展随着自 动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老师讲了很多自动化的应用实例,例如呼吸机, 洗衣机等。 2、数学模型的介绍。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越来越受到 大家的关注。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为:模型的求解,模型分析,模型的校验, 模型的应用。 3、模糊数学与模糊控制。模糊数学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模糊现象。模糊数学主要 应用不相容原理,它符合人工智能的标准,取得精确数据很困难,没有必要精 确。老师在课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模糊数学的选择电脑的实例。 4、现代控制理论。控制方式可粗略的分为两种: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 没有反馈,信号是单向传递;闭环控制有反馈,信号时双向传递的。反馈是控 制的精髓。 三、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 1、单片机把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全部放在一个芯片中。单片机 的基本组成有、、、口、定时器。单片机主要有系列、系列、、系列。单片机最 小系统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电源。单片机的运用。包括硬件设计、软件 设计和软硬件调试。 2、口及其应用。我们学习认识了二极管、蜂鸣器、数码管的特性。老师向我们展 示了蜂鸣器实验、霹雳灯实验、七段数码管实验、拨码开关控制实验、按钮控 制实验等。 3、中断系统。中断函数的高低顺序为>>>>>。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实验、实验、两 个外部中断实验。 4、定时器。介绍定时器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包括定时器工作方式、定时初值计算 等。有、、、四种方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闪烁灯实验、秒定时器实验。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TRIZ创新方法课程设计报告创新案例——自动吸尘器

1.1TRIZ概述 TRI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因而阿奇舒勒被尊称为TRIZ理论之父。TRIZ理论被公认为是使人聪明的理论。 TRIZ有9大组成部分,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TRIZ理论也可大致分为3个组成部分:TRIZ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知识数据库。其中,TRIZ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来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或模式,它们使TRIZ理论能够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阵、物-场分析、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等;而知识数据库则是TRIZ理论解决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阵(39个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决方法等等。 学习、研究、应用、推广TRIZ理论可以大大缩短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问题领域以及现状 优雅完美的居室,必须悉心打理,才可保持舒适整洁,有条不紊。吸尘器理想的设计与卓越的科技,令家居清洁工作倍添轻松、快捷,并满足您对每一项清洁要求。它以先进的吸尘鸽、多用途的附件、超强劲的吸力,吸尽每一角落的尘埃,清理难接触的墙角落、天花板、沙发底下到橱柜之间的缝隙,无微不至,令全屋显得干净无暇。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新的追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因此,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取代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劳动。吸尘器将要成为我国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它给许多忙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吸尘器是一种利用风机和电动机的装置清除室内灰尘的一种家用电器。长期以来,吸尘器都跳不出需要人为管理和充电的使用模式,所以要找准设计定位,自主创新,运用TRIZ(Theory of l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指导吸尘器的创新设计,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吸尘器产品。 2.1初始问题情境描述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功能多样、自动吸尘、自动获取能量、无需管理、造型简约、美观、具有装饰效果的吸尘器比较容易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功能多样、造型简约、美观、具有装饰效果比较容易做到,问题是如何做到自动吸尘、自动获取能量、无需管理。因此可以推出概念化如机器人一样获取太阳能或电磁场能周期性自动吸尘器。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样本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名称: 院系名称: 2010年12月23日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撰写说明 1、写出技术系统的名称。 2、定义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分解技术系统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统)并说明功能。 4、分析技术系统存在问题,定位问题所在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建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工程描述方式,定语修饰词尽可能少。) 5、分析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并确定欲改善的工程参数。 6、分析伴随技术系统的改善而被恶化的特性,并确定欲恶化的工程参数。 7、确定系统的技术矛盾并进行描述。 (1)根据欲改善的工程参数和被恶化的工程参数说明系统的技术矛盾; (2)如果所确定的矛盾的工程参数是同一参数,则属于物理矛盾,采用分离原理解决; (3)对技术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分析技术矛盾确定的合理性。 8、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查找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 (1)根据改善的工程参数、恶化的工程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确定推荐的发明原理;

(2)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对应发明原理的详解。 9、逐一讨论推荐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发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10、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评价系统的理想化水平。 11、撰写格式要求 (1)报告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 (2)格式要求:正文为宋体四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0,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5,首行缩进2字符;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行距为1.0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0,首行缩进2字符;公式需采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图表要求清晰准确。

大学创新课心得体会总结.doc

大学创新课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创新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社会实战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创新课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创新课心得体会总结篇1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认识片面,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原动力之一是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就业压力。事实上,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切入点。二是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在教学模式上,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局限在校内和课堂,搞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显得较为陈旧、封闭;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方法上,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较少开展实践活动。三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还未形成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的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操作练习时不免有纸上谈兵之感,既有先进教育理念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非常缺乏。 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运筹、创业营销战略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以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或在创业园实习,使学生的创业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构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应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并注重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创业实践;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创业体验,或通过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以及同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获取创业教育鲜活材料和信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企联合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建立校企联合模式。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论述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充分了解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承担新时代新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这篇文章讲主要从定义,方法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并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关键字:创新、方法、思维、途径,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 正文: 一、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一)何为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创新在,商业,技术,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二)何为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并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更新与进取。 (三)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四)何为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创新角度和创新方法,这都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创新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造个性 (一)创新方法 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说理论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在旧理论体系的禁锢和束缚中,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

创新思维方法报告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学生姓名:林洪林 学生学号: 5 专业名称:建筑学 院系名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3年04月15日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撰写说明 1、写出技术系统的名称。 2、定义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分解技术系统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统)并说明功能。 4、分析技术系统存在问题,定位问题所在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建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工程描述方式,定语修饰词尽可能少。) 5、分析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并确定欲改善的工程参数。 6、分析伴随技术系统的改善而被恶化的特性,并确定欲恶化的工程参数。 7、确定系统的技术矛盾并进行描述。 (1)根据欲改善的工程参数和被恶化的工程参数说明系统的技术矛盾; (2)如果所确定的矛盾的工程参数是同一参数,则属于物理矛盾,采用分离原理解决; (3)对技术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分析技术矛盾确定的合理性。 8、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查找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 (1)根据改善的工程参数、恶化的工程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确定推荐的发明原理; (2)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对应发明原理的详解。 9、逐一讨论推荐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发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10、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评价系统的理想化水平。 11、撰写格式要求

(1)报告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 (2)格式要求:正文为宋体四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0,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5,首行缩进2字符;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行距为1.0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0,首行缩进2字符;公式需采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图表要求清晰准确。

创新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书 设计项目:手势控制点阵实验 课程名称:创新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山雪 班级:院拓一班 组员:黄进发熊启强王仁浩 2016年11月29日—2016年12月1日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1.1 摘要 (1) 1.2 设计内容 (1) 1.3 系统主要功能 (1) 二、硬件设计 (1) 2.1 原理电路图 (1) 2.2 主要元件功能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硬件工作原理阐述 (4) 2.4 元件清单 (5) 三、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程序流程图 (5) 3.2 源程序清单 (6) 3,3调试与检修·8 四、参考文献 (15)

一、项目介绍 1.1 摘要 本作品实现手势控制led阵列的功能,它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分别为led阵列显示部分(下称led阵列模块)、捕捉手势部分(下称手持模块)它们分别采用了51级和stm32级芯片作为本作品的主控器,并通过2.4G无线模块作为模块的通信桥梁。实现了“手动,led阵列有感应。”本作品经反复试验,响应延时均保持0.5Ms内。 关键词:手势识别led阵列无线算法 1.2 设计内容 我们组所设计的是一个8×8点阵显示模块,期间包括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PCB板子的制作,电路的仿真以及硬件的焊接和调试,最后做实训总结报告。 1.3 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功能,功能是在一块板子上用户晃动板子。板子8*8LED点阵四个亮点会 随角度的变化而移动且每个点都可以显示到. 二、硬件设计 2.1 电路原理图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创新思维桥及大作业展示 1、1.我们在看问题时,用熟悉的眼光看的事物时,要不放过任何细节;用熟悉的眼光看的事物时,要进行类比、联想。 A.陌生、熟悉 B.熟悉、陌生 正确答案:熟悉、陌生 2、2.TRIZ“思维桥”包括:最终理想解(IFR)、金鱼法、、和五种创新思维方法。 A.九屏幕法 B.STC算子 C.头脑风暴法 D.聪明小人法 正确答案:九屏幕法; STC算子; 聪明小人法 3、3.最终理想解是使技术和产品处于相对理想状态时的解,它可以用来衡量。 A.理想度 B.理想化 C.标准化 D.标准解 正确答案:理想度 4、4.九屏幕法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还要考虑它的和;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的过去和未来,还要考虑的过去和未来,的过去和未来。①超系统②子系统③分解系统④融合系统 A.①②①②

B.③④③④ C.①④①④ D.②③②③ 正确答案:①②①② 5、5.STC法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想象实验,即将、和这三个因素按照三个方向、六个维度进行变化,也就是将这三个因素分别逐步递增和递减,递增可以到最大,递减可以到最小,直到系统中有用的特性出现。 A.作用时间 B.成本 C.有用特性 D.尺寸 正确答案:作用时间; 成本 ; 尺寸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 1、1.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发散思维具有、、和三大特点。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普及性 正确答案: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2、2.横向思维包括、和三类。 A.横向移入 B.横向移出 C.横向转换 D.纵向深入 正确答案:横向移入; 横向移出; 横向转换 3、3.随着思维的成熟和后天的教育,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向抽象思维过渡,并最终由抽象思维取代形象思维的主要地位。 A.收敛思维 B.纵向思维 C.横向思维 D.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形象思维 4、4.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 B.大量的知识储备 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 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5、5.关于转换思维视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TRIZ创新方法尔雅网课答案

T R I Z创新方法尔雅网课答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所介绍的知识只包含经典TRIZ理论。(×) 创新需要方法吗 1 【单选题】“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 B、笛卡尔 C、奥斯本 D、吉尔福斯 2 【单选题】“中国没有科学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这句话是(B)讲的。 A、贝尔纳 B、蔡元培 C、奥斯本 D、吉尔福斯 3

【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工具,完成同一实践活动的效果、效率、成本与代价常常会存在较大的差别。(√) 4 【判断题】通过《创新方法论》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创新实践的时候,只需要选择工具就可以了。(×) 5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不需要方法,本身没有规律可循。(×) 6 【判断题】《创新方法论》课程告诉我们,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7 【判断题】创新方法的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 创新方法的演化 1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分为(B)个阶段。

A、2 B、3 C、4 D、5 2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二阶段是(B)。 A、尝试法 B、试错法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3 【单选题】创新方法按照发展历程划分,第三阶段是(C)。 A、尝试法 B、试错法 C、现代创新方法 D、设问法 4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docx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维军 学生学号:110202140130 专业名称:油气储运 院系名称:石油工程 2012年10月29日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撰写说明 1、写出技术系统的名称。 2、定义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分解技术系统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统)并说明功能。 4、分析技术系统存在问题,定位问题所在子系统,对问题进行 准确的描述。(建议使用“主语 +谓语 +宾语”的工程描述方式,定语修饰词尽可能少。) 5、分析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并确定欲改善的工程参数。 6、分析伴随技术系统的改善而被恶化的特性,并确定欲恶化的 工程参数。 7、确定系统的技术矛盾并进行描述。 (1)根据欲改善的工程参数和被恶化的工程参数说明系统的 技术矛盾; (2)如果所确定的矛盾的工程参数是同一参数,则属于物理 矛盾,采用分离原理解决; (3)对技术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分析技术矛盾确定的合理性。 8、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查找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 (1)根据改善的工程参数、恶化的工程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 盾矩阵,确定推荐的发明原理; (2)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对应发明原理的详解。 9、逐一讨论推荐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发 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10、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评价系统的理想化水平。

11、撰写格式要求 (1)报告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2)格式要求:正文为宋体四号字,行距为 1.5 倍,段前距、段后距为 0,首行缩进 2 字符;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字,行距为 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 1.5 ,首行缩进 2 字符;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 号字,行距为 1.0 倍,段前距、段后距为 1.0 ,首行缩进 2 字符;公式需采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图表要求清晰准确。 1

思维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思维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使人 “思难适变”。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使人“思难适变”。以下是思维创新课程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思维创新课程心得体会1 有人说时间是一把刻刀,一刀一刀的把我们的生活削去,而我们却还不知情。开学 的第一天,还觉得时间还很漫长,无形中已走到了学期的 尾端,翻开《创意思维》的第一页并没有很在意,就要合 上最后一页时才慌了神,曾经我不舍得丢掉一点一滴,然 而这门课里有一个人教会我“把杯子清空才能装得更多。”所以我忍痛丢掉一些包袱、独自在创意的生活里穿梭。 往日,生活就是生活,没有波澜亦没有起伏,今日,无论走到何处都会发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堂课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创意的生活,应该要从一物联想到另一物,走进设计的意境中去,这种对生活的洞察和创意——创造——创世的道路,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在别人抱怨各科无聊的课程时,我在思考着如何走进 各个门槛,这个课堂里,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要用激情去寻

找自己的门与路,面对不喜欢的课程可以重新学习去怎样阅读,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心情,奔向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不也正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吗? 常常在学期尾声我们会发牢骚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抱怨创意思维并没有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扩散,更加敏捷,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最起码我学到了思维转向法,曾经以为某一刻有灵感了就会创造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但后来我明白 了:前期的努力与后期的创作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相联系的,灵感的获取是长期的积累,而不是偶然发生的。所以这依旧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然我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原以为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于情理之中,却无料到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能够让我们如此受益匪浅,简直是于意料之外的。思路决定出路,但愿以后的道路上我们想到的会更丰富、更略胜一筹。 思维创新课程心得体会2 通过《创新思维》专题讲座培训的学习,收获颇多,主要是在思维方式上的收获。对照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的阅历,感触也很多,下面谈谈我对“创新思维”的一点初识。 纵观历史古今,人类的历史进程,每时每刻都在经历 着创新。从原始社会劳动工具的改进,生活方式的改变,

创新方法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创新方法》 题目名称吸水拖把费力问题 学生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14级1班学号3214010327 学生姓名冯敏妍 指导教师刘建强 2015年11 月4 日

摘要 吸水拖把采用超细纤维原料制成,具有吸水性佳、去污性强的特点,因其强去污性受众多家庭喜爱。但由于吸水拖把使用的的多孔海绵导致拖把与地面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因此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用比传统拖把更大的力气。本实验报告采用建立物-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来解决吸水拖把费力问题,应用增加活动塞、增大海绵接触面积,拖把头覆盖土工布等方法解决吸水拖把使用耗力问题。 关键词:吸水拖把、省力、活动塞、土工布

1绪论 1.1题目背景 (3) 1.2解决问题的思路 (3) 2问题描述 2.1问题情境描述 (4) 2.2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3系统主要缺点出现的情境 (4) 2.4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 2.5对新技术系统的要求 (4) 2.6课程项目的定义 (4) 3物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应用 3.1技术系统物场模型 (5) 3.1.1关键问题描述 3.1.2列出问题内部所有的物质、场及其相互关系 3.1.3 建立系统的物-场模型 3.2 确定76个标准解 (6) 3.2.1 解决问题的标准解 3.2.2 新的系统物-场模型 3.3求解方案 (7) 3.4 最佳解决方案 (7) 3.5 可能带来的问题 (7) 4 方案评价 4.1方案列表说明 (7) 4.2方案评价与决策 (8) 5结论与课程学习心得 (8) 6报告说明 (8)

1.1 题目背景: 吸水拖把采用进口超细纤维原料制成,去污率持强。关键用的原料是超细纤维,所以不伤表面,而且产品美观。最适用于干擦,由于本产品的结构工艺特制,所以卷尘和藏尘比一般产品高于4-5倍!二次污染同等低于一般产品的4-5倍。 吸水拖把的吸水性佳且去污力超强,易洗快干且耐用;重量轻巧操作方便,螺栓轮可将拖把头牢固夹住,很方便地从手柄上装上或卸下欲更换的拖把头﹐无须更换拖把柄。产品优势:超强吸水,超强去污,易清洗,不掉毛,不生菌,不伤物体表面等特点,又改变了超细纤维原有编织风格单一的缺点。毛巾的凹凸格状和四周的织条相应成一体。既美观又实用。 1.2 解决问题的思路流程: 吸水拖把使用的材料超细纤维多孔材料具有强去污性和强吸水性等优点,但同时因其粗糙的表面和长条形而造成拖把与地面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令使用者在使用时更耗费力气。报告从分析吸水拖把各个组件的功能出发,建立拖把的功能模型;接着用因果链进行原因分析,建立问题模型;从建立物场模型分析系统问题所在的根本原因,用76个标准解生成创新概念,产生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方案的验证和评估。 图 1.1 解决问题 的思路流程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doc 9页)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doc 9页)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学生姓名:东北石油大学 学生学号: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 院系名称:地球科学学院

2010年12月23日 关于晾衣服被风吹掉的问题 有些人洗完衣服一般会晾在一根绳子上面,但是起风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把衣服吹掉在地上。 有的人就会抱怨,好不容易洗干净的衣服,一阵风吹过去,又给吹掉地上弄脏了。捡起来再洗,真是又费时又费力。 夏天凉衣服,这种情况倒是不多见。尤其是在风大的春天和秋天,这种事情就越来越多,人们的烦恼也就越来越多了。衣服晾在屋子里,本来潮气就大,就更不容易干了。晾在外面,又会遇到上面的问题。 现在所有的做家务的人都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晾干衣服,又不会面临上面的问题。

图1 晾衣服的示意图 利用TRIZ理论求解过程 1.技术系统名称 晾衣服 2.技术系统功能 晾干刚洗的衣服 3.技术系统分解 (1)系统部件

湿衣服,晾衣绳,风,洗衣服的人,晾衣架 (2)子系统 技术系统可分为3个子系统,子系统物-场模型如图所示 子系统1:S1为湿衣服,S2为晾衣绳,F 为风 子系统2:S1为凉衣绳,S2为湿衣服,F 为洗衣人 子系统3:S1为湿衣服,S2为晾衣架,F 为晾衣绳 4.关键子系统确定 (论述略) 子系统1和子系统2皆存在矛盾,子系统1的技术矛盾为根本问题,子系统2的问题为衍生问题。因此,关键子系统为子系统3。 S S F 图2 物-场模型

子系统1的物-场模型为有害效应完整模型: 有害效应完整模型的一般解法: 图4 有害效应完整模型一般解法1 S S F S S F S 图3 有害效应完整模型 S S F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大纲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大纲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课程大纲 课程前言: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能影响人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 行为和结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运用思维模式去解决各种问题,但却常遇见许多 难题—— 思维不完整,在解决问题时难以作全面思考 偏重于逻辑思维,容易造成决策缓慢死板 偏重于发散思维,虽处事灵活、决策快,但风险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特邀原美赞臣公司全国培训经理杜继南先生,与我们一同分享《创新 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精彩课程,课程基于“全脑”理论基础,将在西方企业和咨询公司中使用 的10个有效工具传递给学员,这些工具分布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具有极强的实用 性和操作性,从而帮助学员掌握在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思维创新和决策工具。 课程收获: 掌握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方向 开拓思维,打破固有思维的障碍 掌握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和工具 课程大纲:

一、课程前导 1、分组及制定规则 (1)学员与讲师在课程中的定位- 分组游戏“单词组合” (2)课程的主体内容介绍及重点- 创新与左右脑平衡 (3)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内化与照搬) -案例:增加体重 二、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方向 1、创新与智力的相关性 (1)沃尔里奇的创新战略实施矩阵对企业创新的启发

(2)智力曲线与创造力曲线 2、创造与创新 (1)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3、创新对个人与组织的意义 (1)案例:索尼与松下 4、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和评价 (1)案例:3M公司发展史 5、HBDI大脑解决问题的模型 (1)创造力问卷测试 三、打破固有思维的障碍 1、阻碍创新的郐子手——固有思维

创业课程总结报告

创业课程总结报告 为期五天的有关创业、创造、创新项目的课程学习结束,伴随着课程的结束我们了收获了 很多。 “创业这一词在我们的脑海中也重新得到了诠释。 在这几天的课程中经历了无领导小组讨论问题、相互自我介绍、游戏、企业模式生产、创 业主意的产生、 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与创业成功者的直接对话、 对创业者的优势劣势的分析等。 在此次课程中影响我最深的几个课程是利用乐高来提升创新思考方式与提升个人自信心。 在乐高课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探索在设计和创业中面临的挑战。 在一系列创新模型搭建任务中,你将会被鼓励去分享你的感受,解决搭建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然后使得自己在思考创业与合作中考虑的问题更广更严谨。 此外提升训练自信心的课程目的在于帮助你当你在任何环境中陈述某件事情的时候能够 优秀的成为一个陈述者教会你如何提高个人自信心和减少压力。 不管对于你个人还是一个小团队来说这都是一个实际的课程。 经过训练的我们面对观众自信的表达和讨论自己的想法。 其中的课程还包括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在这些取得巨大成就的创业的佼佼者,从他们的 创业经历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而从那些功败垂成或失败的创业者身上,我们可 以得出许多经验教训。 从中学到只有在认真的想好自己是否应该创业的前提下, 才能够结合市场环境以及自身条 件,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想,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 课程让我们了解创业、体验创业、实践创业,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现创新思想和个性 特点,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 让我们对于创业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逐渐改变了原来错误的理解和想法,端正了思想态 度。 课程从什么是创业讲至创业的实质意义,发现创办企业需要考虑的很多因素。 通过先进的理念,系统的理论,对自己的以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幸运的成为第一批参加此课程的学生,创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是一个完善自己的过 程,也是一个融入社会、认知社会。 创业者必须具备这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 创业更是一种磨练,一种挑战人生、成就梦想的历练。 附:书写年终总结黄金秘笈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 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业绩如何,关键就看这“总结的分量。 如有字数限制还好,可以照“封顶值去写。 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可就有点麻烦了,要留心打听一下其它同级单位的篇幅有多长,如此有 了参照物,才可“弹无虚发。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分析报告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作者:————————————————————————————————日期: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 学生姓名:王维军 学生学号: 110202140130 专业名称:油气储运 院系名称:石油工程 2012年10月29日

创新思维方法学习报告撰写说明 1、写出技术系统的名称。 2、定义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分解技术系统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统)并说明功能。 4、分析技术系统存在问题,定位问题所在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建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工程描述方式,定语修饰词尽可能少。) 5、分析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并确定欲改善的工程参数。 6、分析伴随技术系统的改善而被恶化的特性,并确定欲恶化的工程参数。 7、确定系统的技术矛盾并进行描述。 (1)根据欲改善的工程参数和被恶化的工程参数说明系统的技术矛盾; (2)如果所确定的矛盾的工程参数是同一参数,则属于物理矛盾,采用分离原理解决; (3)对技术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分析技术矛盾确定的合理性。 8、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查找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 (1)根据改善的工程参数、恶化的工程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确定推荐的发明原理; (2)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对应发明原理的详解。 9、逐一讨论推荐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发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10、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评价系统的理想化水平。

11、撰写格式要求 (1)报告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 (2)格式要求:正文为宋体四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0,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字,行距为1.5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5,首行缩进2字符;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行距为1.0倍,段前距、段后距为1.0,首行缩进2字符;公式需采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图表要求清晰准确。

创新课程总结报告

******************* 创新课程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年秋季学期 学习总结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2班 姓名:杨晨 学号:11500212 指导教师:李睿 成绩:

目录 摘要 (1) 1.人脸检测概述 (2) 1.1、人脸识别技术概念及现状 (2) 1.2、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2) 1.3、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4) 2.PCA、LDA算法理论 (4) 2.1、PCA(主要成分分析)算法原理 (4) 2.2、LDA算法原理 (5) 3.算法实现 (8) 3.1、PCA算法的实现 (8) 3.1、LDA算法的实现 (10) 4.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13) 4.1、PCA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13) 4.2、LDA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14) 5.学习心得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人脸检测是指对于任意一幅给定的静态图像或视频序列图像,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其进行搜索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人脸,如果有,则返回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姿态 人脸检测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本课程拟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掌握人脸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自主设计、开发出一个适用于复杂背景和多人脸的人脸检测系统。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握人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人脸检测、图像处理、原理、应用。

1.人脸检测概述 人脸检测是指对于任意一幅给定的静态图像或视频序列图像,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其进行搜索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人脸,如果有,则返回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姿态。 人脸检测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静止图像中采用一定的策略进行搜索,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则返冋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姿态信息;另一类是在视频图像序列中判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则动态地跟踪人脸。 1.1、人脸识别技术概念及现状 人脸识别,即通过计算机、相关算法对人脸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认证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严格的来说,我们统称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从应用层面上主要可分为: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查询、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和人脸识别比对四方面的应用,其可全部归纳为人脸识别查询技术。目前,我国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单位有很多,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同时也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2008年,以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的北京奥运会实名制票证系统的实施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又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1)人脸检测 人脸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对视频图像进行检测看是否有“清晰”人脸的图像高速处理过程。目前,被应用在银行的大联网高速图像搜索系统正是基于人脸检测技术与人脸识别查询技术为一体的视频图像快速索引系统。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视频监控、银行监控都逐渐实施联网工程,浩大的联网工程产生了海量的视频数据。如何对海量的视频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成为我们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银行大联网高速图像搜索系统的现状而开发出了一套综合应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