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

合集下载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
人给予适当保护性措施,加床档、使用气垫 床、防压疮贴等,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后予以 约束具保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 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有活动 假牙应取下,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 管。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通道通 畅,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保证治疗,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 反应。

6、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 瞳孔、CVP、SPO2、尿量、末梢循环、疼 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遵医嘱记录出 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7、管道护理,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估,挂 防管道滑脱标识。保持管道通畅,妥善固 定、防滑脱、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操作, 防感染。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流程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
病情变化
风险评估
□猝死 □出血 □昏迷 □脑疝 □其他
□按照护理级别按时巡 视病人,落实基础护 理措施。
□护理记录真实、准确、 客观、完整、及时
□加强意识、曈孔和生 命体征监测,及时准 确执行医嘱。
□常规抢救设备完好。 □常规抢救药品完好。
危重患者护理培训
内容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预案 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流 程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症患者掌握知识点
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根据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落实相关护理措施。
2、专科疾病参照专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根据病情给予合适卧位,对昏迷、躁动病

8、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饮食指导。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症病人护理常规1.病情评估和监测: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血液、尿液等检查结果。

同时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2.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包括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要定期检查氧合情况和呼吸机设置,确保病人的呼吸稳定。

3.心脏监测和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进行心脏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心脏支持措施,如心脏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等。

4.营养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胃肠道喂养管或静脉肠内营养等。

5.液体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液体平衡失调,需要进行液体管理。

根据体重变化、尿量、血液检查等指标,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

6.感染预防和控制:危重症病人容易发生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7.疼痛管理:危重症病人常伴有严重的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药等。

8.精神支持:危重症病人常伴有焦虑、恐惧等精神问题,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关爱。

包括提供信息、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

9.皮肤护理: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

需要进行定位、翻身、保持皮肤清洁等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10.预防血栓:危重症病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血栓。

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血液循环、进行体位调整、使用抗凝剂等。

11.专业团队合作:危重症病人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

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与质控一、护理人员培训为了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应涵盖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抢救措施、仪器设备使用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

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状况、认知情况等。

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等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

三、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工作是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基础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如清洁、饮食等。

用药护理则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四、抢救措施的执行对于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的执行显得尤为关键。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与医生紧密配合,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实施。

五、护理记录的规范护理记录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等内容。

规范化的护理记录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可追溯性,并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证据。

六、患者家属沟通良好的家属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进展、治疗方案等信息,同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与家属沟通时,要注重语气、方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矛盾。

七、护理安全预防护理安全是危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为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还需对病房环境进行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康复环境。

八、院内感染控制院内感染是危重症患者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一、培训目的危重症护理是一项专业的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危重症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二、培训内容1. 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重点(3)学习如何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心理护理2. 呼吸系统危重症护理(1)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评估技巧(2)学习呼吸机的操作和护理(3)掌握急救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3. 循环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循环系统特点(2)学习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3)掌握心肺复苏方法和技巧4. 神经系统危重症护理(1)学习危重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评估技巧(2)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脑电监测和脑电刺激治疗(3)了解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重点5. 消化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消化系统特点(2)学习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3)掌握急救消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6. 泌尿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泌尿系统特点(2)学习监测危重症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3)掌握对泌尿系统危重症患者进行导尿和膀胱冲洗的技巧7. 感染性疾病护理(1)学习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了解感染性疾病护理的原则和方法(3)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的常见病例分析和护理方法8. 急诊意外护理(1)掌握突发意外事件的护理方法(2)了解突发意外事件的快速评估和处理技巧(3)学习护理常见急诊意外伤患者的方法三、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采用专家讲解、病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员充分理解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

2. 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地演练等方式,使学员熟练掌握危重症护理的相关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借助真实病例的分析,使学员深入了解危重症护理的实际应用和处理方法。

急危重症护理科普

急危重症护理科普

急危重症护理科普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对生命垂危、病情多变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危重症护理的一些科普知识:
1. 常见急危重症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及休克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需要及时进行救治。

2. 护理重点: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危重症状况出现的早期信号,以及在护理过程中的重点观察项目。

这有助于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危重症,以及在症状发作情况下的及时处置,从而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皮肤粘膜等“八征”。

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

4. 急救措施:针对不同的急危重症,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5. 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6. 家属沟通: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属反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解答家属的疑问和担忧,为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专业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

急危重症的护理学重点归纳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关注和处理危急患者的护理专业。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人员配置、技术知识和临床技能,以迅速识别和处理病情危险的状况。

以下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点归纳:1.生命体征和监测:护士必须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

他们还必须能够识别异常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行动。

2.呼吸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系统可能受到严重的威胁,护士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支持呼吸。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机参数、维持气道通畅、进行吸痰、给予氧疗以及应用辅助呼吸设备等。

3.循环支持:护士必须能够评估患者的血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浓度,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以及实施心肺复苏等。

4.药物管理:护士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并能够安全地给予和监测药物治疗。

他们还必须能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5.疼痛管理:疼痛是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必须能够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策略,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6.意识状态评估和管理: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先兆,护士必须能够准确评估和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通畅的气道、给予辅助呼吸和药物治疗等。

7.感染控制:急危重症患者容易感染,护士必须能够识别和预防感染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感染。

这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消毒设备和环境,以及执行清洁和无菌技术等。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必须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

这包括倾听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感受,提供信息和教育,以及协助他们应对困难和焦虑。

9.团队合作和协调: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必须能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如医生、呼吸治疗师和药剂师等紧密合作,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他们还必须在紧急情况下灵活应对,并及时汇报和沟通患者的情况。

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1.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气道管理:气道管理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清除患者气道的分泌物、疏通气道、维持气道通畅等。

3.呼吸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呼吸功能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给予患者氧疗、辅助通气和机械通气等。

4.心脏功能支持:心脏功能支持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血管药物的应用、临时起搏和除颤等。

5.循环功能支持:在急危重症患者中,循环功能支持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补液、输血、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神经功能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神经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7.检测监测:急危重症护理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8.意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9.护理安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护士需要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防止跌倒、感染控制、药物错误等。

10.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11.护理记录与交接: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护理记录与交接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护理交接,以确保患者的连续护理。

12.护理研究与实践:护理研究与实践是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知识,积极参与科研与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危重症护理一、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通风换气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钟,开窗时避免患者受凉。

2.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械,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3.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便及时抢救和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卧位,使患者舒适,便于休息和治疗。

患者血压不稳时不能随意搬动。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专人看护,及时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注意心电监护变化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

8.加强防护,躁动时给予床档或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抽搐(惊厥)时用牙垫将上下牙隔开,避免舌咬伤。

对昏迷、神志不清的患者垫气垫床等保护性措施,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发生。

9.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或遵医嘱补液,鼻饲患者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饲的护理。

10.建立《危重患者病情监测记录单》.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1.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清醒患者饭后协助其漱口,每日为患者梳理头发、洗脸及会阴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

12.眼睑不能闭合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膏)点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3.观察排便情况,必要时可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14.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5.心理护理:勤巡视,多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ICU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3.熟悉患者病情并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4.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5.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对人工气道患者,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6.留置导尿管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建立、保留静脉通道,保持液体均匀输入,用药及时准确,必要时用输液泵、注射泵控制输注速度。

8.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9.酌情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10.及时准确记录危重症患者《ICU监护记录单》。

12.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3.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物性质、颜色、量。

14.备齐急救物品、药品,并确保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常规1.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有无全身不良反应,适应状态如何,清醒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取得配合。

2.应用TPN治疗宜选用中心静脉。

3.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4.保持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接头连接紧密牢囤,防止导管扭曲折叠。

5.营养液要现配现用,24小时匀速输入,每日更换输液管,严禁在营养液中加入其他药物。

6.输注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患者反应,防止发生并发症。

四、肠内营养护理常规1.胃管内注食时取半卧位,避免误吸。

2.每次注食前后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管道堵塞。

3.使用喂养泵匀速输入,浓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滴注速度。

4.严防营养液发生感染,输注过程中使用加温器,避免温度过低引起肠道功能障碍。

5.观察患者反应,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时,应考虑营养液的量、温度、速度是否合适,胃管位置是否合适。

6.做好心理护理。

五、降温仪应用护理常规1.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在使用前要检查水箱中的水位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缺水时要及时补充。

3.使用中一定要正确连接各管路,连接口要拧紧。

4.根据医嘱准确设定所需水温、体温的控制范围。

5.患者在使用降温仪时,要严密观察皮肤的颜色及体表温度,定时按摩皮肤,以防冻伤,做好记录。

6.严密注意温度探头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以防温度探头脱出。

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常规(一)目的1.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或粘稠性药物对静脉造成的不可修复的损伤。

2.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痛苦。

3.安全方便,减少护理工作量。

(二)置管前护理1.心理护理:置管前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并签字。

2.环境准备:患者周围环境要宽敞整洁,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走动。

(三)置管术中护理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人员走动。

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四)置管术后护理1.置管24小时内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

置管处术后24小时换药一次,以后每周换药1~2次。

如有敷贴松脱或卷边应随时更换。

2.更换敷贴时,先用75%酒精消毒三遍,再用碘伏消毒三遍。

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拨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等情况。

3.每天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输液毕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禁忌用lOml以下的空针进行冲封管。

4.如导管堵塞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生理盐水50ml加尿激酶10万单位稀释注入导管,保留20分钟后再静推回抽,如此反复。

导管再通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

5.如需采集血标本、输注血液制品及黏稠液体后,要进行冲管及更换接头,减少有形成分附着,防止导管堵塞。

6.并发症观察及护理6.1空气栓塞:是最严重也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输液时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药液滴尽后空气进入血管。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6.2感染: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或导管头端;输液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均是导致感染的原因。

表现为穿刺处出现红、肿、痛等局部感染,甚至出现全身感染。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检查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三通管、肝素帽、输液泵及各连接点密封完善。

6.3出血:长期留置导管;肝素封管次数较多;有些患者肝脏功能差,凝血功能低下,可出现穿刺处出血或渗血。

应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液黏稠度,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

消毒穿刺时切不可强行将结痂脱掉,以免引起出血。

6.4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选择、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在静脉高营养输液或化疗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6.5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为机械性静脉炎,其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

轻症时予喜疗妥外敷或增强型透明贴外敷可缓解,重症一般需要拔管,给予物理治疗。

(五)健康教育1.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

2.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24小时不湿水。

淋浴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发生及时更换。

3.学会自我观察穿刺点及导管的情况,如有回血、红肿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及时就诊。

七、意识障碍护理常规1.基础护理1.1保持清洁,口腔每日清洁2次以上,每周洗头一次,每天擦身1~2次。

1.2眼睛护理:有隐形眼镜者须取下并交患者家属保管;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患者用抗生素眼膏并加凡士林纱布,以防止角膜损伤。

1.3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定时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必要时给予防血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4及时更换被服,保持床单位整洁。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和肺部感染2.1根据呼吸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保持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2.2舌根后坠患者给予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3采取合适的手段帮助患者排痰:CTP、气道吸引、雾化吸入等。

2.4每2小时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2.5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6人工气道患者见相关的护理常规。

3.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3.1躁动不安患者应寻找原因,不宜强制约束,以免患者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3.2无禁忌的患者床头抬高30~45°。

3.3安置体位时保持头颈和躯干呈一直线,防止颈部过屈过伸或扭曲。

3.4积极降温,减少脑耗氧。

3.5防止剧咳及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

3.6配合降颅内压治疗:脱水、侧脑室引流等祥见专科护理常规。

4.维持血压,保证脑灌注。

脑灌注=平均压一颅内压,保持脑灌注在70~90mmHg。

5.采取合理的进食方式,保证患者的营养5.1可以经口进食的患者,准备营养合理的软食或者糊状食物,以便于吞咽,防止误吸:进食时抬高床头,尽量采取坐位;偏瘫患者食物放在健侧颊部,并注意口腔内是否有食物残留。

5.2肠内营养见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6.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6.1尽量帮助患者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可以每4小时检查膀胱,并按摩膀胱区域,协助排尿。

6.2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定期夹管,注意管道护理防止尿路感染。

6.3保持大便通畅,帮助患者建立规律排便。

定时按摩下腹部以促进排便,必要时协同使用开塞露或者人工取便。

7.注意患者安全7.1固定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防止滑脱。

7.2避免使用热水袋取暖,如需使用,温度低于摄氏50°,以免发生烫伤。

7.3常规使用床挡保护,床放置于最低位,必要时使用约束具,防止患者坠床或者自伤。

8.预防并发症的发生8.1皮肤破损:常规使用气垫床,对于运动和感觉障碍侧肢体给予特别注意和保护,防止受压,定期检查皮肤完整性;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皮肤,可以选用皮肤保护产品,防止皮肤破溃。

8.2泌尿系感染:尽量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帮助家属选购合适的接尿产品。

如患者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要定期更换导尿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尿液反流。

鼓励患者多进水,保持一定的尿量,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9.健康教育9.1体位与翻身的方法。

9.2采取安全措施的方法。

9.3自备饮食方法和喂食注意事项。

9.4生活护理的指导:卧床患者床上洗头.擦浴.更换被服方法,口腔护理,协助排尿,排便方法。

9.5皮肤护理和压疮预防知识。

9.6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9.7缺氧的表现及窒息的紧急处理。

八、昏迷患者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于分泌物引流,舌后坠时给予口咽通气道,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取出活动性假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