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人际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等互联网平台,与朋友、家人以及陌生人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也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1. 数字化社交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和快捷的社交方式,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人们在网络上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也更容易建立起跨越地域和文化差异的社交圈子。
此外,互联网时代还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交关系,如:线上游戏中的团队合作、虚拟现实平台上的虚拟社区等。
2. 互联网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2.1. 社交圈子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 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无论是专业领域、兴趣爱好还是文化背景,都能找到对应的社群。
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的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人们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能够与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然而,这也给传统面对面沟通带来挑战,因为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取代真实世界。
2.2. 社交依赖和孤独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社交行为转移到了网络空间中。
许多人逐渐依赖网络平台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独、沉默寡言。
研究表明,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可能导致孤独感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加重等负面影响。
2.3. 社交口碑和个人形象管理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形象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由于信息传播迅速传达并广泛分发,一个简单错误或失言可能会对个人形象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许多人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和与他人互动时展示出来的形象,并使用个人品牌等概念来塑造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
3. 改善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尽管互联网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善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
3.1. 建立真实连接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世界。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沟通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人际沟通方式的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平台与他人进行即时的沟通交流,这无疑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机遇。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人际沟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人际沟通。
一、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让我们能够迅速、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朋友、亲戚和同事的动态,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这种灵活多样的交流形式使得我们能够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共享信息。
然而,社交媒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虚拟的社交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思,而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传达信息,这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和误解。
其次,社交媒体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超载的问题。
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我们很难分辨出哪些是真实可信的,这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和信任。
二、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极大地方便了人际沟通。
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与朋友、亲人和同事进行实时的对话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可以随时与他人交流分享。
这种实时的沟通方式不仅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也让我们更容易即时获取到重要的信息和资讯。
然而,即时通讯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可能会导致人们与现实生活的隔离,降低面对面交流的频率。
长时间的虚拟交流可能会使人们感到孤独和失落,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
其次,即时通讯工具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我们收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消息,但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和回复,这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延迟和遗漏,造成沟通上的误解和困扰。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网络时代带来了许多便利,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互动逐渐增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相对减少,这种情况影响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方式。
网络交流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视频通话应用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
在这样的环境中,____(填空)____。
这种趋势使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他人保持联系,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与时间的约束。
同时,也使得信息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____(填空)____。
例如,社交平台上的一条状态更新可能会瞬间被数千人看到、分享。
然而,网络交流虽然便利,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互动,许多细腻的情感和非语言交流的成分在网络沟通中被削弱,____(填空)____。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表面化,情感连接的深度受到影响。
许多人宁愿通过文字或表情符号来代替面对面的交流,这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为淡薄。
虚拟人际关系的多元化网络时代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____(填空)____。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轻松结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这种多样性为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带来了新的启迪,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这种转变也让人际关系的深度受到考验。
例如,在许多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更容易寻求短期的互动和多样化的联系,而忽略了真正深厚、持久友谊的培养。
由于网络沟通的匿名性与开放性,很多人可能会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敞开心扉,____(填空)____。
然而,这种虚拟的亲密关系有时候并不具备现实中的情感基础,让人际关系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受到质疑。
网络关系与心理健康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在线沟通能够缓解孤独感,但同时,_____(填空)_____。
多项研究显示,社交媒体上频繁的比较和竞争心理可能导致人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中,人际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人们在沟通方式、交流频率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社交圈子更加广泛,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一、社交网络的兴起1.1 连接的便利性网络时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_(填入平台名称)_,人们可以迅速找到并联系到朋友、同事甚至是旧相识。
无论是分享生活点滴,还是进行专业交流,这些平台都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渠道。
这种便利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际关系的维持和发展。
1.2 信息的即时性即时通讯工具如_(填入工具名称)_,使得信息传达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他人保持联系。
这种信息的即时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率,缩短了心理距离,促进了关系的深入发展。
二、虚拟关系与现实冲突2.1 虚拟社交的替代性虽然网络时代带来了便利,但也让不少人陷入了虚拟社交的陷阱。
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互动,而忽略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许多关系可能仅限于在社交平台上的“点赞”和“评论”,这些看似频繁的互动其实在情感上却可能是空洞的。
一些人在沉迷于网络社交时,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2.2 关系的浅层化网络社交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浅层化。
许多人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拥有成百上千的朋友,但这样的关系往往缺乏深度。
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表面化,互动频率虽然增加,但内心的情感交流却变得稀少。
深厚的友谊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真诚的交流,而网络社交的快捷性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深度。
三、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1 影响情感表达社交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情感的表达方式。
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线上交流时难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会习惯于使用表情符号、短语来代替真实的情感。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沟通的尴尬,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情感的遮蔽和疏离。
3.2 带来社交压力社交媒体也为人际关系带来了压力。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际沟通与互动方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际沟通与互动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面对面交往、电话通讯渐渐被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微信朋友圈、社交媒体等新兴形式所取代。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际沟通与互动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会。
一、人际关系网络化互联网时代下,人际关系网络化是一种趋势。
人们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社交关系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会。
这种社会既无界限又无国界,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全世界的人交流互动,趋于开放和平等。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社交选择。
在传统的社交方式中,人们的交际圈子受到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的限制。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些限制正在逐渐被打破。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经过双方的网上交流和了解,视频通话、面对面会面等方式也成为可能。
二、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互联网为人际沟通和信息传播带来了多种形式。
传统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被网络推广和转发的信息更加丰富和多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应用程序,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此外,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促进了社交媒体的细分化。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社交平台选择和推广自己的信息。
例如,推特提供了一个短消息交流的平台,Instagram则注重图片和美食分享,LinkedIn则是一个商务社交平台等。
用户通过不同的社交平台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文化价值。
三、人际交往的弱化?虽然互联网时代下的人际沟通和互动方式让全球范围内的人们联系更加便捷,但是这样的联系却出现了弱化的趋势。
虚拟社交带来的无形疏离,容易使人们产生脱离现实的感觉,难以形成真正的纽带。
同时,在网络上,人们往往把矛盾和不满的情感表达作为一种炫耀甚至讽刺的手段,也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冲突。
此外,互联网上的沟通和交流容易被误解和扭曲。
在无法看到对方情感和表情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误解某些话语的含义,产生争端和矛盾。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给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新兴的沟通方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其次,互联网使得人们的社交圈扩大了。
通过在线社交平台,人们可以认识更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丰富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此外,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虚拟社交取代了现实社交。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来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这导致了人们与身边的人产生疏离感,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更加脆弱。
在虚拟社交中,人们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欺骗的伤害,而且虚拟社交关系更容易破裂和消失。
二、新兴的沟通方式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沟通方式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
首先,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此外,视频会议、在线论坛等工具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途径。
然而,新兴的沟通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过载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人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巨大,很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和信息筛选困难。
其次,虚拟沟通的缺乏面对面交流的优势。
虽然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可以方便人们进行远程交流,但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和情感交流不充分。
三、对社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沟通

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沟通也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然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沟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一、虚拟社交网络虽然方便,但缺乏真实性在当今社会,各种虚拟社交网络如微信、QQ、微博、Facebook 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些虚拟社交网络带给了人们更多方便。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同事进行沟通,分享生活、工作中的点滴。
但是,虚拟社交网络的存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种种问题。
在虚拟社交网络中,人们可以随意展现自己的另一面,甚至可以通过伪装来欺骗他人。
因此,虚拟社交网络真实性受到了质疑,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得复杂了许多。
二、手机依赖症影响社交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之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进行聊天、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与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进行沟通。
然而,与此同时,手机也让人们变得更加依赖它,抵制不了它的诱惑。
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人们总是捧着手机,几乎忘记了自己周围还有其他人。
这对于人际关系的沟通无疑会带来影响,互相交流的机会也会因此而减少。
三、网络交友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虚拟社交网络的出现,网络交友已经成为了人们相互了解、交流的一种新途径。
通过网络交友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但是,在网络世界中结交的朋友也不能完全信任。
网络世界上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我们很难判断对方所说的是否为真,也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本质。
因此,在网络交友时,人们往往需要格外小心谨慎,才能有效的避免骗子的欺骗。
四、虚拟社交网络与面对面社交交流如何平衡?虚拟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面对面的交流已经不重要了。
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核心,我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亲近还是疏远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亲近还是疏远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逐渐多元化,社交方式也发展出多种形式。
传统的面对面交往逐渐受到网络交往的冲击,人际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在网络时代,人际交往到底是更亲近还是更疏远呢?一方面,网络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友进行交流和分享。
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送,使人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此外,网络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通过兴趣交流群、论坛等,人们可以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伙伴,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也使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疏远感。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保持联络,但却无法获得真正的面对面交流体验。
在网络上,人们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故意制造虚假的形象。
这种不真实的交流方式可能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变得薄弱,缺乏真诚和信任。
此外,过度依赖网络交往也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往减少,进而使人际关系产生疏离感。
尽管如此,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也存在一定的亲近感。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获得更多不同地域和背景的信息,增加了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生活经验、吸取他人智慧,从而促进人际交往的互动和发展。
另外,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也提供了线上实时视频通话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实现更接近面对面的交流,缓解了网络交往疏离感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既有亲近的一面也有疏远的一面。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重要的是,在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真诚和适度。
通过网络交往,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拓宽自己的视野,但也要时刻缅怀传统的面对面交往的重要性。
只有在实现了网络与现实的良好平衡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交流便利,并维系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流朱青君:2012-01-20 08:47宣讲家字号:(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
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
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提要:朱青君教授从人类沟通起源与发展历程到现代传播理论、理念、手段的发展,从沟通传播在人际交往中重要功能到沟通传播的技能技巧,从互联网时代沟通传播的优势到互联网沟通的弊端,娓娓道来。
她指出,人们不仅要能表达,而且要学会通过察言观色,通过倾听,把握说话者的真正含义;无论沟通传播手段怎样创新发展,人与人沟通思想共振、情感共鸣、真情爱心是永恒的根基。
生活中凡是出问题的地方,都有沟通问题。
网络时代沟通的工具多了许多,好了许多,快捷了许多,方便了许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好吗?网络时代一方面天涯咫尺,多远的地方发信、视频聊天好像就在跟前;但另一方面却是咫尺天涯,大家一起特别近的,心却是不通的,没有话可说。
所以网络时代是一个适于沟通的时代,也是一个不适于沟通的时代,它到底适于不适于沟通,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一、交流、交流之于社会交流沟通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上海现在当红的周立波在他的《谐词语》这本书里有一句话:什么叫“和谐”?我研究透了!“和”字就是一个“禾”加一个“口”,就是人人有饭吃;什么是“谐”呢?“谐”是一个“言”加一个“皆”,就是人人有话讲。
所以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讲,每个人自己做好自己,穷要穷的有腔调,富要富的有风度。
”也就是说和谐社会不光是说话的问题,也有听的问题。
因为交流就是你来我往,你说我听,我说你听,那才叫交流。
一个人说话那叫自说自话,但真正人际间交流,都得你也说我也说,你也听我也听。
正是因为传播、交流、沟通把一个一个的个体连接成了群体,连接成了社会。
整个传播学的研究,尤其传播概念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如果译成中文的话有好多意思,这就是中文的奥妙之处。
如果是我们研究大众传播的话,肯定我们经常用传播;如果研究个人的话,我们就不用传播,人员之间一般用沟通、用交流,另外也有传染的意思。
我还看了一个百度的上面对communication解释,我们中国人用“沟通”,两条河的水挖个沟就通了。
从古文已经考证了,总之来讲你得通。
真正的关于传播的定义,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到一块试图共享某种信息,这就有了传播,有了交流。
比如我告诉你张三、李四的什么事,你也知道了,咱俩就共享这个信息了,我就是在传播了,我们俩就在交流了。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交流的关系就是一个共享信息的关系。
所以简言之,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或者分享就是传播。
大家注意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才开始专注传播学,当时我上国图借书看的时候,图书馆没有什么传播学书。
现在好多大学都开了传播系。
传播是一个大问题,它跟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
我们先不说宇宙间的传播了,动物也有传播,鸟叫、狗叫了,人与动物有传播,动物之间也有传播,我们不研究那个。
我们从人类的角度讲,传播有四大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个人自身的传播,英文是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你的手、脚、脑、中枢神经跟外周互相之间的传播。
比如你脚踢了一下什么疼了,这边马上就有反应了。
有的人通路不好可能就反应迟钝了。
第二个领域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英文是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主要是第二类,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沟通或者交流。
第三个领域是团体组织内的传播,英文是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我们在单位上传下达,如果上头让做什么,底下什么也没有听见,或者发个布告,马上被风吹走了,别人没看见到,那就是传播不畅。
家庭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单位,但是一般我们也放在个人传播里面。
组织的传播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还是不一样的。
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以后,大家知道去年有一本新书翻译过来叫《地球是湿的》,还有一本是《GOOGLE 给我们带来什么》,这类书实际上研究的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新组织关系,比如网络社区等。
网络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号召一个什么事情比贴布告来的快多了。
比如有地方旱了,大家打个手机号码每个人捐一元钱,一下子好多钱就集出来了,这也形成无形的组织,力量也很大。
第四类就是大众传播,就是Mass Communication。
我们天天接触大众传播,电视、广播、报刊。
个人传播是点对点的,我跟你,我跟他,顶多几个人。
大众传播是点对面的,我这一个点对着全世界所有的人。
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第二类人际间的沟通、交流,这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跟传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媒介问题。
我们要传播的话得有媒介。
我今天也算是一个小众的大众传播,我要没有话筒就很困难,这么大的地方就不容易说清楚了。
它需要有一种媒介,这种媒介是插入传播过程当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是一种中间物。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也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所以人类的历史主要就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是不断地发明创造、运用新媒介的一个过程。
没有媒介,也就没有传播,没有交流,没有媒介发展的话也就没有传播的发展,所以媒介的演进是人类发展的标志。
传播学的奠基者施拉姆,我最早看的有关传播学书就是他的《传播学概论》,他说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革命、社会变革、治理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兴趣爱好、愿望、报复、道德观念,甚至于艺术。
我们生活当中不要轻视媒介的出现。
手机的出现对人类的生活一系列发生变化,网络的出现不光是上上网,我们看到负面的评论比较多,小孩网络成瘾,这咋办呢?这确实是一个负面的东西。
但是网络本身的出现对政治、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上商业的兴起,可以使多少人就业,多少人能发家致富。
过去譬如说对贪污问题,你状告无门,你上访人家也不回应你。
可是有些消息在网络一披露,全国都知道,各部门有关赶紧调查。
另外网络上确实有好多年轻人做了好多好事情,好多活动通过网络召集非常快。
另外网络民主的推进对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种新的媒介,你对它出现的意义怎么估量也不为过。
新的媒介带来新的艺术。
大家看2010年的网络春晚,大家会感到中央春晚好多节目是老一套、老面孔,但网络春晚很新活,很有活力,也很好看。
最后还在电视上连播了六天,挖掘了好多新人才。
我看了一下感觉不比央视春晚差。
哪来那么多节目?就是因为有了新的媒体,大家都有可以显示自己才能的地方。
人类最原始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我把它叫做“自媒介”。
后来身体不够用了,才用到外物,到发明创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比如说语言文字。
再有新的信息载体、传输渠道,这样带来了传播量上和质上一个巨大的变化。
最早人类必须要有传播,比如说为什么有那种号子呢?原始人要扛一个大木头、划木筏必须大家一起哼哼,才能统一步调,最简单的哼哼哈哈那就是一种传播。
大家知道根据这个声音我们步调一致。
到后来这些不够用的时候他才发现外面的境界。
自己的声音也好,自己的动作也好,是很有局限的。
太远了看不见了,就要用一些东西来扩大自己的声音,比如敲鼓,敲的声音大一点,来发出一种信息。
造个烽火台,烧起火光来警告敌人快过来了。
为了记下一些事情,比如说汛季、雨季,我们就在石头上刻、画,来年好知道大概什么时候什么季节要来,最后慢慢才出现图画、象形文字,一步一步过来。
后来才有了文字,最古老的文字记在哪呢?记在树皮上,记在竹简上,记在丝帕上,记在砖瓦上,把古人的经验、智慧能够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传递到现在。
没有这些东西,一旦人死了脑瓜里多聪明、多丰富的经验也跟着没了。
只有靠这种外物把它记载下来,才能传递给后人。
所以发现发明外在的媒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国家一千多年前发明印刷术,先是雕刻版,后来发明了活字印刷。
到了400年后的十五世纪,出现了德国的谷登堡金属版。
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很了不起。
对于前人向后人传递他们的智慧经验,这种媒介很重要。
因为有了纸张,才能印什么小报之类的,才有了大众媒体。
过去包括小说都是手抄本,我抄完一本给好朋友看,他再抄了给别人。
只有有了印刷,才能有大批量生产,才有最初的大众传播,当然这比不了后来的传播。
到了1822年,法国人尼克福•普尼斯发明第一张照片。
1839年,达格律又改进了银版照像法,这样人、自然界的影像也能传递下来,照片开始在报刊中出现,这预示了一种崭新媒介的出现。
因为文字记载是一个叙事,发生了一个什么事,至于老祖宗长的什么样记不下来。
比如现在演《孔子》,我也不明白孔子到底长什么样?谁权威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到底周润发像原来的孔子,还是谁像原来的孔子,谁也搞不清楚。
但是有了照相术以后,就不一样了。
有了照片以后,能把你的影像真正呈现。
从1939年开始,一直到那个世纪末电影的诞生,这也是一个特别了不得的传媒,因为它把什么事都用图像记下来了。
那么声音怎么能传下来?古代人的声音怎么就没有?通过文物考古,金缕玉衣还在那,人都没有了,声音就更没有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自从爱迪生发明第一台留声机,到后来的录像机,我们的声音要留下来是非常方便的。
实际上媒介的不断发展是一个加速度,尤其是现在到了网络时代,好多东西过去不能想像的。
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说,从语言到文字是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是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四百年,从第一次试演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50年。
他说这话的时候是1982年,到现在快30年了,我们又有了多少新的媒介,又有多少新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
实际上互联网的开始是在1969年,比较早的就四个大学把他们的计算机连起来了。
到了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网民是3.38亿,手机用户是7亿。
二、人际交流、沟通的功能我们要把人际交流、沟通的功能再明确一下,因为大家说人际交流功能很简单,你传我,我传你,没那么简单。
人际交流的功能是很多的,尤其是人与人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有很多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传递信息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是心理保健的功能。
实际上人与人说话很大一部分是有心理保健功能的。
有时候邻居找你说说话,他说的东西其实你已经知道了,但是他要说,实际上对他是一个心理保健,比如说你怎么劝慰劝慰他,你怎么开导开导他。
有时候我们家里有一些事,到晚上大家一起锻炼,除了锻炼以外其实大家会在一起还有时间聊聊天,家长里短,哪家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夫妻吵架了聊一聊,这就是一个心理保健功能。
不一定什么事非得去找个心理咨询师,我们好多人互相都能排解的。
第三个功能是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
人要形成他的社会角色,什么样角色做什么样的事,负担什么样的责任。
这个都是通过交流别人告诉你的。
你当小孩应该怎么样,上学了爹妈告诉你,听老师话,上课要举手,不能随便出去溜达等,都是通过交流来形成社会心理的功能,形成社会角色都离不开人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