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类型与定义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其使命, 其鲜明的使命及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公共 服务取向。
(2)捐赠免税;
排除了部分民办非企业和事业单位。 免税不意味着全部免除。
一、非营利组织是什么?
(4)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没有经营收入。 组织盈余不分红; 资产与经营所得不能转化为私有财产。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到底包括哪些组织?
社团
民办 非企
企业
事业 政府
非营利组织名称众多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NPO); 注意:NGO=NPO,但要区分场合。 公益团体:public organizations; 到底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呢?
二、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类型?
国际通用分类: (2)按照组织的运作机制:
会员制非营利组织;
维护会员共同利益或追求共同兴趣的组织 (大多属互益性的),如企业家协会。
非会员制非营利组织;
以所有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服务(大多属公益 性组织),如基金会。
二、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类?
两个分类标准并不矛盾,两个标准相 结合可以划分两种类型:
(6)民间性。 排除了所有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科教文卫。
二、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类型?
国际通用分类: (1)按照组织公益性的程度: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
受益对象是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因而公 益程度高,如慈善组织。
互益性非营利组织;
受益对象是该组织的成员/会员,因而公益程 度低,如行政管理学会。
四、非营利组织举隅

非营利组织简介

非营利组织简介

非营利组织简介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指以追求公益为目标,但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组织形式。

它们通过自愿组织、自愿捐助和自愿服务等方式,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性质、作用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定义与性质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法人实体,旨在通过各种合法的手段和途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奉献。

这些组织通常是由志愿者和捐助者组成,他们的活动范围广泛,包括教育、环保、医疗、扶贫、人权等各个领域。

性质上,非营利组织与商业组织相比,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盈利。

这使得他们的活动往往更加高度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注重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的不足。

2.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1)填补社会需求的空白:非营利组织能够灵活应对社会变革和时代需求,迅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他们通常能在政府无法满足的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填补公共领域的空白,满足民众的需求。

(2)促进社会发展:非营利组织通过创新的项目和方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他们不受企业盈利的约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益价值。

(3)社会参与与民主发展:非营利组织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动员,促进民主发展。

他们提供公正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4)倡导社会改革:非营利组织能够发出声音,促使政府和社会关注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并推动社会改革。

他们通过舆论引导、研究报告、政策倡导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引起社会的共鸣。

3.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地位:(1)社会服务供给者: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的不足。

他们通过专业人士和志愿者的努力,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2)社会观念引领者:非营利组织通常致力于推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进步,引领公众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1. 引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公益事业为宗旨,通过自愿参与、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方式,从事慈善、教育、文化、环保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分类和运作等方面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详细解释。

2. 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追求社会公益目标的组织形式。

相对于营利性企业而言,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和公众,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

这些组织通常由一群志愿者或慈善家发起成立,并依靠捐赠、赞助和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资金来实现自己的使命。

非营利组织可以包括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机构、环保机构等各种类型。

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泛,可以涉及到救助贫困人群、推动教育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倡导环保理念等多个领域。

3. 特点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非盈利性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追求社会公益目标。

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是捐赠和赞助,而不是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盈利。

3.2 公共性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通常是公众或特定群体,其活动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和影响力。

它们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来实现自己的使命。

3.3 自愿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和志愿者都是出于自愿参与其中,并且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努力。

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

3.4 独立性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享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受政府、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控制。

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目标和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 分类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活动领域,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4.1 慈善机构慈善机构是最常见的非营利组织形式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社会福利。

慈善机构通常通过筹集资金、物品和志愿者等方式来开展救助活动,如救助贫困人群、关爱儿童、支持老年人等。

4.2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组织。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

深度解析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法是一个重要的法规,它为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对中国非营利组织法进行深度解析,着重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注册程序和相关管理规定。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根据中国非营利组织法,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公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组织,非政府、非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包括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基金会等。

二、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程序1. 名称登记:非营利组织首先需要完成名称登记。

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名称必须合法、合规,不能与已有的组织名称重复,同时需要符合宗旨和性质。

2. 申请注册:在完成名称登记后,组织可以准备申请注册。

申请人需要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交必要的证明文件,如组织章程、组织成员名单等。

这些文件需要详细阐述组织的宗旨、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审批程序:非营利组织的注册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

审批审查主要包括组织名称合规性、组织章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成员的合法性等方面。

4. 注册登记:通过审批后,非营利组织可以完成注册登记手续。

注册登记主要包括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等。

三、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管理规定1. 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账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同时,组织还需要依法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财务报表的备案。

2. 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合适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

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成员的招募、培训、考核等事务。

3. 公开透明:非营利组织应该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组织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项目执行情况等。

另外,组织还应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4. 监管与执法:中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管和执法。

监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的登记注册、守法经营、财务监督等。

同时,在组织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时,执法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四、非营利组织法的意义和挑战非营利组织法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合法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组织的权益,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_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引言第一章我们来学习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等基本问题。

这些问题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最基本的常识,却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非营利组织”成了世界性的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和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牵涉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千家万户。

与之相适应,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主持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迄今为止一共囊括了41个国家,世界各国的数千名学者参加其研究;著名管理学大师彼特·德鲁克(Peter F.Drucker)和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先后推出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畅销书。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热”也开始悄悄升温,近两年在北京召开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国际会议先后有四次,出版的相关书籍越来越多地陈设在了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有的还颇为走俏。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呢?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它们?非营利组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领域里?其中包括了哪些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如何从理论上把握或理解这些组织?等等。

本章将概要地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这一章分为四节:第一节说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属性,这是学习非营利组织的首要前提;第二节介绍非营利组织主要的六个活动领域;第三节阐述作者关于非营利组织分类的基本观点;第四节说明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本章要点z非营利组织是NPO的译名,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其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z非营利组织活跃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非盈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什么是非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又称作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是一个在不以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实体,旨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福利的组织形式。

尽管它们不会以盈利为目的,但它们仍然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营和实现组织的目标。

分类非盈利组织可以按照企业类型、目的、规模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分类方法:按照组织运营类型分类1.慈善组织:慈善组织主要通过募捐资金和筹集物品来支援贫困的人的生活,为慈善事业提供物质帮助。

这种组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透明度要求很高,必须在保障财力公开的前提下,以专业化的方式审核与避免慈善生意。

2.文化和教育组织:这类组织致力于帮助人们增进教育和文化认识,为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3.健康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于提高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水平、普及健康知识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开展公益医疗、急救、保健、防疫等方面的活动。

4.环境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致力于为当地的环境提供持久的保护和监管服务。

按照组织目的分类1.社会救助组织:主要提供生命基本需求,如食品、住房和,保健等,并提供就业机会和帮助脱贫计划。

2.社区组织:以组织社区居民为主,为社区提供康娱活动、兴趣爱好培训、宗教活动等服务。

3.政治和人权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动社会基本人权;维护个人和执政方向上的正义。

按照组织规模分类1.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规模较大且制度化的,组织结构非常严谨。

作为一个大型的非盈利组织,它们通常由教团或教会负责管理,并依赖于信徒的捐赠和奉献来维持运营。

2.民间发展组织:这类组织通常是由志愿人员组成,运作规模比较小,但在解决当地社区发展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结论总之,非盈利组织在各个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靠活跃的公民社会和勇于创新的姿态,探索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新模式。

相信在未来,更多的非盈利组织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理论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和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

本文将从法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法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法理论一、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制定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非营利组织开始崛起。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受到一系列制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199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

二、非营利组织法的主要内容1. 定义与分类:法律界定了非营利组织的范畴,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同时,非营利组织被划分为慈善组织、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以更好地分类管理。

2. 注册与合法性:非营利组织必须依法注册,获得合法地位。

注册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组织章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3. 义务与权益:法律明确了非营利组织的义务和权益,包括履行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政府监督等。

同时,非营利组织享有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和合法权益等。

4. 政府监管与支持: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时,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与此同时,政府还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第二部分:实践一、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实践状况自非营利组织法的实施以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类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涉及教育、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

二、非营利组织法的影响与挑战1. 规范与透明度提升:非营利组织法的实施使得非营利组织更加规范和透明。

组织章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专业与能力提升:非营利组织法的规定促进了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专业与能力发展。

组织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3. 政府与社会合作:非营利组织法的实施加强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自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非營利組織定義
❖ NPO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中文為非營利組織,泛指為提供服務而非以獲利 為目標之組織,因此NPO組織具有服務社會大眾 的公益使命。
目前NPO並沒有一個統一定義。 (參閱顧忠華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
❖ 相關名詞
市場化(marketization) 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 再私有化(re-privatization) 志願化(voluntarization) 社區化(communization)(p.4)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貢獻
市場(market )
私人部門
Private sector
取材自eNPO青年福利社.tw/
非營利組織定義—名詞釐清
❖ 相關名詞
國際政府間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簡稱IGOs)
國際間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簡稱INGOs)
取材自eNPO青年福利社.tw/
非營利組織定義
❖ NPO至少有下列之意涵:
(一)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最大不同在於大多數合法 設立的非營利組織皆標榜「公共」的使命和「公益」的 功能,以吸收運用社會資源,是一個「公共財」的生產 者。
(二)非營利組織發揮公共使命,擴展公共領域,並擬 聚民間互助的能量,強化台灣民主的基礎及紮根力量。
(參閱顧忠華台灣非營組織定義
❖ NPO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bbreviated "NPO", or "nonprofit" or "not-for-profit") is
An organization whos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support an issue or matter of private interest or public concern for non-commercial purposes.
Nonprofits may be involved in an innumerable range of areas relating to the arts, chariti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tics, religion, research, sports or some other endeavor.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貢獻
❖ 台灣的現況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於1987年社會團體總數有 11,329家,2004年增加到21,737 家,2005年6月底止統 計則已增加到25,136個
基金會財團法人型態上在法院登記,1997年有2000家左 右,2001年已超過4000家
台灣三萬一千個非營利組織的年平均產值高達三千七百 億,接近全國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四
非营利组织类型与定义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貢獻
❖ 相關名詞
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 去科層化(de-bureaucratization) 解除規制(de-regulation) 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 自由化(liberalization)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貢獻
國家 (State)
公部門Public sector
非營利組織 NPO, NGO
第三部門 The third sector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性貢獻
❖ 以美國為例(1998年統計資料)
160萬個非營利組織,6萬個基金會 雇用之員工約1,100萬人,佔全國受雇人口7.1% 總收入近6700億,佔全國總收入的6.1% 70%的家庭曾捐款給慈善機構 55%的美國人擔任義工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簡稱 NGOs)
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 自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 慈善部門(charitable sector)
非營利組織定義—名詞釐清
❖ 相關名詞
隱形部門(invisible sector) 獨立部門(independent sector) 免稅部門(tax-exempt sector) 公益基金會(philanthrophic foundation) 社會部門(social sector) 影子政府(shadow state)
非營利組織定義—名詞釐清
❖ 國際政府間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或更正式的稱 法為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簡稱 IGOs)
為了促進某些共同目標、增進合作,各國家經過 協議而成立的組織
會員國包括有主權的國家或是國際政府組織
❖國際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 ❖福特基金會、卡內基金會、洛克斐勒基金會
非營利組織定義
(三)非營利組織可補充政府部門的部份功能,而非營 利組織崇高的理想如人權、和平、環保及慈善,是公共 精神的高度發揮。組織定位上,非營利組織無論以財團 法人、社團法人、非法人團體或未登記形式,皆屬民間 的結社,非營利組織之「自主性」,能對民間及政府進 行有效的監督與輔助的力量。
(參閱顧忠華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歐盟(European Union) ❖世界貿易組織(WTO)
非營利組織定義—名詞釐清
❖ 國際間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簡稱INGOs)
推動國際事務的國際性組織 會員由國際性成員參與,迴避國家主權議題 非官方性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