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江苏常州2014届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

江苏常州2014届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版)

2014届江苏常州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1、阅读《小丑》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共11分)小丑屠格涅夫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一个突然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他的想法付诸行动。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

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

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好一个坏心肠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那儿去主持一下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评一切事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5)一、积累运用(共28分)1.xiè淳 tǎng 渊(4分)2. B(2分)3.⑴蒹葭苍苍⑵山气日夕佳⑶忽复乘舟梦日边⑷芳草萋萋鹦鹉洲⑸何事长向别时圆⑹文质彬彬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分,每空1分)4.⑴应把“打开”改为“打破”⑵应删掉“的原因”⑶应在“三位作家”后面补入“之一”(4分,每题1分)5.⑴林冲。

(1分)因为王伦嫉贤妒能,拒绝晁盖等人入伙;(1分)而林冲认为晁盖等人是英雄,必须留下来。

(1分)⑵鲁滨逊想救下他们追赶的野人,(1分)给自己找一个仆人和伴侣。

(1分)⑶ B(2分)6.⑴找不到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

(1分)做雾霾的源解析(意思对即可)。

(1分)⑵答案示例:查雾霾之症,对症下药。

(2分,结合材料内容1分,运用比喻1分)二、阅读理解(共42分)(一)7.“深”字既写出树的参天繁茂,(1分)又突出树林的安静。

(1分)8.郊外渡口,不见人的踪影,一只空荡荡的小船横在涧中。

(意思对即可)(2分)(二)9.⑴揣度,推测⑵为王⑶有人⑷攻取(4分)10.⑴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分,“苦”字理解错误不得分)⑵因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2分,“由是”、“者”理解错误各扣1分)11.“妻之父”对陈涉的傲慢无礼感到愤怒,(1分)看不起陈涉,(1分)认为陈涉必败,不愿投靠他。

(1分)12.陈涉有眼光、有远见、有谋略,但骄傲自大、没有主见、缺乏领导能力。

(答对3项得1分,答对4项得2分,答对5项以上得3分)参考译文:当初,陈胜既已作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

陈胜妻子的父亲也去了,但陈胜对他却以普通宾客相待,只是拱手高举行见面礼,并不下拜。

陈胜的岳父因此生气地说:“依仗着叛乱,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称号,且对长辈傲慢无礼,不能长久!”即不辞而走。

陈胜急忙跪下道歉,老人终究不予理会。

陈胜的一位客人进进出出愈益放纵,谈论陈胜的往事。

201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写在指定方格内。

(2分)袅,细长柔弱的意思,多与纤.( )细、妸娜.( )的事物相联系。

《列子》记载:韩娥姑娘因p án ( )缠用尽而卖唱来ch óu ( )集路费,很久,大家仿佛仍然能听到y ín g ( )绕在梁柱间的美妙歌声。

后世就用“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等来形容歌声和音乐的魅力久久不散。

(材料出自《汉字英雄》)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A .鲁滨孙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生活,不顾父母反对,私逃出去过冒险生活。

B .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伦敦,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

C .在孤岛上,鲁滨孙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和星期五一起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连续三次失败,但他锲而不舍,终于成功。

D .我平时叫他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

其实她是补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不再改口——这就是长妈妈称呼的来历。

E .我在父亲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都已兴味索然。

3.依据材料,为“越辩越明”栏目拟定辩论赛的双方观点。

(3分)东南大学引导专家教授默默无闻做学问,努力通过学术论文表达思想和观念;也鼓励专家教授上媒体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推出专家教授“新闻贡献率”排行榜,这一做法引起热议。

(材料出自《江苏科技报》)正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评分答案和评分建议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评分答案和评分建议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3分)2.A(3分)3.B(3分)4.D(3分)5.C(3分)二、文言文阅读(8分)6.B(3分)7.B(3分)8.(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4分)评分细则:全句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2分。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语意1分;“薄”,释意1分。

“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语意1分;“脆怯”,释意1分。

例一:你是有名望的人,才会看轻世人的嘲笑讽骂,我懦弱胆怯(1分),还不足够抵挡。

(1分)例二:如果你是有名气的人,正被薄凉(1分)的世间嘲笑谩骂,而我脆弱胆怯,实在不能当老师(1分)。

例三: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正在被浅薄(1分)的世道中人嘲笑怒骂,我脆弱胆怯(1分),尤其不足够当老师啊。

(1分)8、(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4分)评分细则:全句文意1分;“亟”、谋、“知道”各1分。

“亟”,“尽快”。

释为“尽快、屡次、多次”,亦可。

“知道者”释为“知道道理的人”;“明白为师之道的人”等都给分。

例一:焦急地寻求懂得为师之道的人(1分),并且考证于古人,这样的老师并不缺少。

例二:就是向明白道义的人(1分)询问,并且考究各类古人书籍,也不缺乏老师来指导啊!(1分)例三:急切的向精通学问的人(1分)询问,并考证于古人,老师就不少啊!(1分)9、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自认实际才能和勇气都不足,不能做老师。

(4分)评分细则:(外)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2分)(内)自认才能、勇气不足,不足以做老师。

(2分)例一:①逃避名利,不愿被世人诽谤:②认为自己学识不足以为师;〈2分)不敢当其礼;不是章句师,愿为人言道.讲古穷文辞,例二:作者认为自己学问不够,(2分)比不上孔子,不能学他当老师,自己的才华比不上韩愈,担心被天下人所耻笑,(2分)严生的文章很好,很有才华。

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

(2分)现在与未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历史的延续、继承与发展。

弄懂一段历史,哪怕是ch éng(▲)清一个历史细节,都攸.(▲)关历史合法性和记忆正当性,这涉.(▲)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认知结构的hán(▲)养与尊严。

带着历史的miù(▲)误生活,虽没有什么可怕的后果,但终究不是一件有尊严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填字▲▲▲注音▲▲2.默写。

(6分)⑴▲,思而不学则殆。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

⑶▲,长河落日圆。

⑷山回路转不见君,▲。

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形象地描写小雨过后的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3.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3分)---------------------- 【▲】【▲】A.《鲁滨逊漂流记》中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孤岛上,在一个山边住了下来。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发生叛乱的水手,夺回了船只,他们带上那些水手,驾船离开荒岛回到英国,那些水手都被判了刑。

C.《狗?猫?鼠》中猫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始终没有好感,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D.《五猖会》记述“我”儿时盼望阅读《鉴略》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观看迎神赛会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E.《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运用(共9分)4.某地一公交车上,司机因无人给一抱着小孩的女子让座,无奈停车7分钟,待有人让座后才继续行驶。

常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常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太阳所反映的水上li ány ī( ▲ )( ▲ )的影子,像轻烟似的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在小溪的淙.( ▲ )淙声中,树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w ō( ▲ ),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水面上打转,显得那么调.( ▲ )和。

(《林中小溪》,普里什文)2.名著阅读:下面对《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因遇风暴,“羚羊号”触礁沉没了。

格列佛和五个水手跳上救生艇逃生,可是半途上那艇也翻了。

格列佛和五个水手被风浪刮到利立浦特岛上。

B .大人国国王赐给他尊贵的爵位,并命令他把不来夫斯古灭掉,把它沦为自己的一个行省,格列佛不同意,国王和大臣便对他不满起来,要加害于他。

C .小人国的人都把格列佛当作怪兽,纷纷跑来看他。

有人提议可利用格列佛去赚钱,主人便带他到各城镇去展览,还让他表演刀棒技艺,一时轰动了全国。

D .格列佛在大人国住了两年。

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

3.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的一个行星大气中发现水蒸气和氢气,该行星比地球大4倍,位于天鹅座,离地球约124光年,约729万亿英里。

对于了解太阳系外行星而言,这一发现标志着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最小行星大气中的一些化学成分。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

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规定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4分)调位号:冬天,便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了。

踩着校园满地的落叶,听着北风温柔的肆虐,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几个孩子蹲在操场边:创作着他们心中的雪人。

常州市2014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答案

常州市2014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有答案

常州市2014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有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文后空格中。

(2分)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tǎng(▲)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cāng(▲)桑了么?那么,除了chǎng(▲)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空山鸟语》)汉字注音2.根据要求默写。

(6分)⑴斯是陋室,。

⑵,欲上青天揽明月。

⑶千嶂里,。

⑷,小桥流水人家。

⑸《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两个句子是:,。

3.选出下面关于《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A.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几千块钱。

B.人和车厂老板赵三爷,有个女儿叫虎妞。

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钱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C.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但曹先生丝毫也没有责备他。

D.祥子在小茶馆里等曹先生,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因为又冷又饿晕倒在茶馆门口,祥子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二)运用(共6分)4.阅读下面一组讨论帖子,说说他们讨论的焦点是什么。

(2分)网友一: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觉得高考不分文理科比较好。

网友二:打破“一考定终身”,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福音”。

网友三:理科生不能缺少文化底蕴,文科生也不能缺少理性思维。

5.下面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一些错误,请用规定的符号加以修改(不超过五处)。

(4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春天,种在庭院里的杏树开出花来,粉色花瓣洒落一地。

夏初,栀子花一开上百朵,到了盛期,把花采下来分送给邻居。

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共三个部分,6页,记21题。

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和考试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

考生需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指定的方格内。

(2分)书法是中华国cuì(▲),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追sù(▲)到文字产生之时。

书法与个性的关系错综复杂,许多看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

王羲之的行书匀称俊俏、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bá(▲)遒劲……书法负载.(▲)了千年文人的松风梅骨。

2.默写。

(6分)(1)▲,却话巴山夜雨时。

(2)▲,长河落日圆。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

(5)请用辛弃疾《破阵子》中的诗句,为右图配上符合画意的两个连续性句子。

▲,▲。

3.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A.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院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齐天大圣府。

玉帝命观音菩萨带领众神仙捉拿孙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B.观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

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僧师徒遭遇通天河落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归东土。

C.曹先生是个和气的人,祥子敬重他。

一天晚上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子,跌伤了曹先生,曹先生自己把车收拾好,也没有让祥子赔偿。

D.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后,骑着顺手牵出的骆驼一路快跑。

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任何车厂。

E.小福子非常希望祥子能娶她,祥子也很喜欢小福子,但负不起养他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所以不敢娶小福子。

(二)运用(共9分)4.甲、乙两副都叫“读书”,仔细欣赏,然后任选其中一幅......,说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二○一四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

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2分)袅,细长柔弱的意思,多与纤.(▲)细、婀娜.(▲)的事物相联系。

《列子》记载:韩娥姑娘因pán(▲)缠用尽而卖唱来chóu(▲)集路费,很久,大家仿佛仍然能听到yíng(▲)绕在梁柱间的美妙歌声。

后世就用“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等来形容歌声和音乐的魅力久久不散。

(材料出自《汉字英雄》)2.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A.鲁滨孙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生活,不顾父母反对,私逃出去过冒险生活。

B.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伦敦,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

C.在孤岛上,鲁滨孙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和星期五一起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连续三次失败,但他锲而不舍,终于成功。

D.我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

其实她是补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不再改口——这就是长妈妈称呼的来历。

E.我在父亲的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都已兴味索然。

3.依据材料,为“越辩越明”栏目拟定辩论赛的双方观点。

(3分)东南大学引导专家教授默默无闻做学问,努力通过学术论文表达思想和观念;也鼓励专家教授上媒体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推出专家教授“新闻贡献率”排行榜,这一做法引起热议。

(材料出自《江苏科技报》)答:正方观点:▲;反方观点:▲。

4.例句是为图2(《誓言》)配的说明,请借鉴这一形式给图1(《嘲笑》)也配上一句有警示意义的话。

(2分)例句(图2说明):刀剑逼迫下的誓言,未必是真诚的表达。

图1说明: ▲图1 图25.很多人担心纸质阅读将败给网络阅读,你也认为“网络阅读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吗?请探究下列现象,作出你的分析判断。

(4分)调查显示: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刊的接触时长均有减少;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继续增长,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

网络知识全世界共享,方便学习。

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网络文学有“几乎是海量的阅读需求”,低成本的网上付费阅读已经形成趋势。

网络阅读形式花哨、内容庞杂,浅阅读、片断阅读唱主角,更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

中国有着悠久的书香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的基础雄厚。

纸质图书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经典作品文字精妙,内容厚重、系统。

很多年长的人担忧传统阅读的危亡,认为将海量的网络信息变成“知识”还任重道远。

(材料出自《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答: ▲6.默写。

(6分)(1)蓬山此去无多路, ▲ 。

(2) ▲ ,一览众山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 。

(4)古诗词中有不少从听觉角度来写的经典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两段文言,完成7~10题。

(共13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苏杭多产梅。

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

”固②也。

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斫⑤其正,养其旁条,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①欹(qī):倾斜。

②固:本来。

③孤癖:独特癖好。

④鬻(yù):卖。

⑤斫(zhuó):砍削。

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芳草鲜美..:▲..:▲(2)渔人甚异之(3)遏其生气..使予多暇日:▲..:▲(4)安得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

(2分)(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的用法一样,“悉如外人”“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

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

(共13分)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程杰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

河南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遍自觉的阶段。

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

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桂可食”,《离骚》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

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

《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

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

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

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

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

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

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从欣赏心理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

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

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

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

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

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

三是各类花卉园艺著述大量出现。

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

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

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

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

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

“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和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

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11.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议论文,其主要观点是(2分)【▲】A.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B.中国花卉文化始终贯穿着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

C.中国花卉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陶冶性情意趣,寄托品德情操。

D.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

12.请从论据使用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效果。

(2分)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说明效果。

(2分)14.联系第④段具体语境,简析“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透露出的思想情感。

(3分)1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下列两句中各挑出2个词语加以简要分析。

(4分)(1)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共1388种。

(2)这一时期(先秦)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遍自觉的阶段。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

(共14分)湖畔夜饮丰子恺①前天晚上,我舍不得湖上的春月,向湖畔散步去了。

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

有客来访,名叫西谛,住在葛岭饭店。

家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寻我去了。

我想,西谛寻我不到,一定回旅馆歇息,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

第二天早晨,我找他未遇,留了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

正午,他没有来。

晚上,他又没有来。

②到了八点,我正独酌酩酊,西谛来了。

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年轻了。

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

略略寒暄,我问他吃夜饭没有。

他说在湖滨吃了,——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直接来看我的。

我留的名片,他根本没看到。

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

”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

③家人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鸡、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我和西谛就对坐饮酒。

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手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

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

”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

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