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合集下载

化学革命:拉瓦锡、哈伯、特罗斯特

化学革命:拉瓦锡、哈伯、特罗斯特

二、拉瓦锡之死③
• 除马拉外,拉瓦锡在科学界还有其他的“嫉妒者”——他就是化学 家佛克罗伊。他本人也是科学院的院士,曾经是一位很早就同革命党人 的国会有着密切联系,并对科学院进行过迫害的神秘人物。他在危难之际, 也曾在多方面受到过拉瓦锡的保护,但是却反而施展诡计企图解散科学院, 直到最后动用了国会的暴力而达到了目的。
卡文迪许 (H Cavendish,1731-1810)
插曲1:
卡文迪许——“富人”传奇②
性情孤僻——参加皇家学会(“与卡文迪许交谈,千万不要看他,
而要把头仰起,两眼望着天,就象对空谈话一样,这样才能听到他的一些 见解。”——这种怪僻性格的形成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他两 岁时,母亲因生育他弟弟而病逝,从此他失去了母爱。他父亲忙于社交活 动,撇下他交由保姆看管,与外界极少往来。直到11岁才被送入一所专 收贵族子弟的学校,在学校里他仍然很少与别人交往)
拉瓦锡的名著——《化学纲要》
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他的名著《化学纲要》——有人认 为,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化学教科书。 在《化学纲要》中,拉瓦锡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 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对质量守恒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 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 也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 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 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 质可称为元素。 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 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界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 的化学元素表。
自由带领人民 (1830)
二、拉瓦锡之死①
• 为建立实验室贷款五百万法郎入“包税公司”——1789年法 国爆发革命——1793年革命委员会下令逮捕“包税公司”所有 成员——世界驰名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拉瓦锡向革命委员会求情 不成,主动入狱 • 在入狱到被处死的7个月中,他仍痴迷于化学研究,写了8部 化学著作,意于将其贡献给后人——“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 我当一名药剂师”——遭新政府的拒绝 • 他请求缓刑几日,将正在进行的“汗”分泌研究完成——“… 我只请求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遭拒 绝 • 他主持的法国科学院和他创建的实验研究中心被封闭——抗 议——以“对抗新政府”而被罪加一等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论拉瓦锡与化学革命摘要:本文记述了拉瓦锡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阐明了化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化学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较全面的分析了拉瓦锡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并在对拉瓦锡的评价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革命燃烧学说燃素说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voisier,1743.8.26-1794.5.8)(1743-1794)的名字同18世纪发生的化学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举世公认的。

作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拉瓦锡以他同代人所没有的大智大勇、独特的研究方法,在化学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用著名的鹈鹕蒸馏实验,彻底否定了水可变成土质的陈旧错误观念;在别人实验的基础上,从合成与分解两个方面证明了水的组成,从而确立了科学的元素学说,割断了化学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四元素说”的联系;他用精确定量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化学上一条最基本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第一个建立了经典有机元素分析方法;他还和其他法国化学家一起,根据自己确立的新理论,创立了新的化学术语体系,奠定了现代化学术语体系的基础,在拉瓦锡诸多划时代的贡献中,其最大成就莫过于创立了科学的燃烧学说,彻底改变了整个化学的面貌,导致了化学史上一次深刻的伟大变革――化学革命。

《化学纲要》一书的出版则成为这场革命的总结,成为化学这门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一、拉瓦锡与化学革命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谈及科学发展的规律时说:“我们只提到科学上的开辟工作,包括寻找新的和未预见到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创造一个永远变化着的宇宙图景的科学思想的奇迹,最初的和最基本的步骤总是带有革命性的。

科学的想象力,发现旧的概念太狭窄了,于是用新的概念代替它。

沿着已经开辟了的所有思想路线而继续进行发展在达到下一个需要去征服的新的领域的转折点之前,是带有进化性的。

”就科学发展的内部机制而言,爱因斯坦在这里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两种型式:进化性的积累型式和飞跃性的变革型式。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近代化学史是指从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化学科学在理论、实验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围绕近代化学史的发展,从起源、重要理论和实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近代化学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人们开始对化学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试图解释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这一时期的重要贡献者包括罗伯特·波义耳、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和安托万·拉瓦锡等。

二、重要理论和实验1. 元素概念的确立18世纪,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元素概念,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9世纪,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化学反应是由原子之间的重新排列所引起的。

他还提出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3.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9世纪中叶,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这一表格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类,为化学元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化学键的理论20世纪初,化学家吉尔伯特·劳厄尔和莱纳斯·鲍林提出了化学键的理论。

他们认为,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所形成的,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应用领域近代化学的发展不仅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医药领域近代化学的发展为医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化学家发现了许多药物的结构和合成方法,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极大地推动了药物研发和医学进步。

2. 材料科学近代化学的发展促进了材料科学的研究。

化学家发现了许多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塑料、合金等,为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环境保护近代化学的发展也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家研究了许多环境污染物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摘要: 分析了十八世纪化学革命产生的的背景,阐述了燃烧氧化学说的伟大意义及其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并探讨了拉瓦锡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拉瓦锡; 燃烧氧化学说;化学革命; 燃素说十八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两种大革命,一种是政治大革命,一种是化学革命.两种革命,拉瓦锡都卷入其中.在政治大革命中,他被指控为罪人而丢了脑袋;但在化学革命中,他却成了旗手.他建立的燃烧氧化学说,被称为“史无前例的化学革命”.1.化学革命的背景任何一种革命,总有它的背景,化学革命也不例外.它的发生,首先取决于自身的矛盾运动.十八世纪中期,愈来愈多的物质被发现,日益复杂的实验现象相继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化学变化的认识,也使原来试图解释一切的“燃素说”变得难圆其说了,为此,法国的拉瓦锡、施塔贝尔和贝岩、荷兰的伯尔哈费、俄国的罗蒙诺索夫等化学家纷纷向“燃素说”发出了质疑和批判. 施塔贝尔在他的《教义—实验化学》一书中指出“燃素说”的自相矛盾;更尖锐批判“燃素说”的是拉瓦锡,他说:“化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此可以用来任意解释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穿过容器器壁的微孔,有时又不能;它能同时解释碱性和非碱性、透明性和不透明性、有色和无色。

它真是个变色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要真正认识燃烧的本质,必须首先弄清空气的组成和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1772年和1774年,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里斯特列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氧气并研究了其性质,但他俩却笃信“燃素说”,把氧气称为“火空气”和“脱燃素气体”.虽然舍勒和普里斯特列没有真正认识到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但却为拉瓦锡的燃烧氧化学说理论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恩格斯说:“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百年的实验工作提供了这样一些材料,借助于这些材料,拉瓦锡才能在普里斯特列制出的氧气中发现了幻想的燃素的对立物,因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①所以在客观上,“燃素说”论者关于氧气的发现,为埋葬“燃素说”自身奠定了一块最牢固的基石.虽然“燃素说”是一个错误的学说,而正是由于其形成和本身的矛盾性,才吸引了一大批拥护者和反对者去争论、去思索、去不断进行新的实验,从而加速了人们对燃烧现象本质的揭示.燃烧氧化学说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十八世纪分析化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四、建立科学的化学命名法


早期化学家们对各种化合物的命名,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标 准。他们常常使用一些隐晦和怪诞的名词,结果没有一个化 学家能够准确地弄清楚另外的化学家谈论的是什么。 拉瓦锡的化学体系,是在与四元素论和燃素论根本对立的新 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与新学说相适应,拉瓦锡对旧的 化学术语进行改革。他与贝特莱、福克拉、居顿德莫沃等 化学家一起,根据新理论着手编撰新的化学术语体系。1787 年,他们四人出版了《化学命名法》,系统建立了对每一种 物质用组成它们的元素而定名的原则,对化学术语第一次进 行了清晰的表述,系统阐明了化学术语的内在逻辑性,奠定了 现代化学命名法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们所使用的大部分化 学术语,仍是根据拉瓦锡的命名法命名的。
拉瓦锡人物简介

拉瓦锡,出生于公元1743年,法国著名化 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89年瓦 锡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化学基础论》, 完成了近代化学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为 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 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与化学革命
建立氧化燃烧理论 推翻四元素论 建立定量化学 建立科学的化学命名法
拉瓦锡对化学的主要贡献

拉瓦锡革命开创了化学研究的一个崭新时代。 他的实验方法和理论观点,如定量方法、氧理 论、元素理论、化学术语理论、质量守恒观点 等,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响,使化学第一次可与物理学并驾齐驱。正因 如此,他才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化学 中的牛顿。

燃素论的提出在当时解决了许多与燃烧现象有关的问题,但它却 不能解释燃烧或金属灰化过程中重量的变化。 由此,1772年开始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在密 闭容器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灰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某种成分 结合的缘故,从而推翻了火粒子论 1775年后拉瓦锡进行了多次实验,得知以前实验中与燃烧物结 合的某种空气成分实际上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并且在1779年 把这种助燃气体确定为氧,表明金属的灰化是一个与氧结合的 过程。 这样,拉瓦锡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燃素论,建立氧化燃烧理论。从 1785年起,燃素论开始衰落。新的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拉 瓦锡的领导下朝着现代化学的正确方向发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近代化学史是研究化学学科在近代时期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重要事件、理论和科学家的贡献。

以下是近代化学史的发展的详细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古代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地。

埃及人发展了金属冶炼技术和制造化妆品的方法,巴比伦人研究了混合物和溶液的性质,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

2. 化学的革命:18世纪18世纪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安托万·劳伦斯·拉瓦锡提出了“氧气”概念,揭示了燃烧和腐败的本质。

拉瓦锡还发现了许多元素,如磷和硼。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

拉瓦锡和普利斯特利的贡献为化学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19世纪19世纪是元素和化合物研究的重要时期。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组成。

道尔顿还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为元素分类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道尔顿的理论为化学的定量研究和元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19世纪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凯库勒结构式,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奥古斯特·洛朗斯发现了苯环结构,开创了芳香化合物的研究领域。

这些发现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

5. 物理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威廉·拉姆齐和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

拉姆齐还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为核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瓦尔特·尼尔斯·博尔提出了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光谱和化学键的形成。

6. 化学的现代化:20世纪20世纪是化学的现代化时期。

化学革命

化学革命
• 1669年,燃素说创始人贝歇尔
提出: 可燃物 - 油土 = 石土
• 1703年,贝歇尔学生施塔尔完
善燃素说,改“油土” 为“燃素”
化学革命的背景
• 燃素说实例:(A)金属 - 燃素 = 煅灰;
(B)酒精 - 燃素 = 水
• 燃素说的作用:取代了炼金术——燃素说整个十八世纪统
治了化学界——“兴是必要,衰是必然”
• 燃素说的矛盾:
(A)式中燃素增重(即“负重量”) (B)式中燃素减重(即“正重量”)
——量的概念是拉瓦锡的突破点!
化学革命的基础——质量守恒定律
• 利用天平进行研究是他突破燃素说的关键之一。
• 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 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
歌功颂德的演讲。
• 就这样,狂热过后,法国人终于懂得了
拉瓦锡的价值——二、拉瓦锡之死⑤
• 拉瓦锡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当过征税官,成为“革命”的对 象——试想,假如当初不放弃富有的律师职业,何来如此杀 身之祸?但是,如果不是那个果断的放弃,何有化学史上 的拉瓦锡及其“一死惊天下”?!
• 有人认为,拉瓦锡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他在论文中常常不提或很少提及 别人的研究工作,这一点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这是否与其个人恩怨
有一定关系呢?
• 总之,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征税组织成员,以惊人的
速度审判所有人并宣布死刑——1794年5月7日开庭审判,24小时内执行。
• 拉瓦锡对岳父耳语道:“放大胆些,这只不过一刹那的事,然后—— 就是永恒。” 他第四个登上断头台,泰然受刑而死……
②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 质分类的新体系;

近代化学革命

近代化学革命

近代化学革命拉瓦锡(1743一1794)的“氧化说”推翻了统治化学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燃素说”,促进了化学领域中的诸多变革,进而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化学革命。

本文分析了18世纪化学革命产生的的背景,阐述了燃化学说的建立过程以及其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并探讨了拉瓦锡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其给后人的启示。

标签:拉瓦锡;氧化学说;化学革命;燃素说1、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历史背景1.1燃素说的全面崩塌燃素说是德国哈雷大学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提出的,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的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即“燃素” 。

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这就是火。

由于燃素说能把大量事实联系起来,解释当时发现的化学现象并指引人们进行新的实验,因此很快得到许多化学家的支持。

然而,由于施塔尔和他的支持者没能制取到纯净的燃素,并且也不能解释金属煅烧失去燃素却增重的问题,燃素说也受到质疑[1]。

十八世纪后半叶,新发现的化学现象层出不穷,燃素说面临全面危机。

在这种化学思想空前混乱的情况下,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站了出来,高举化学改革的旗帜,引领着大家走向正确的道路。

1.2拉瓦锡的质疑1774年,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金属煅烧实验,实验表明确实有增重现象。

拉瓦锡查遍了所有权威文献,也未能找到满意的解释,于是他觉得很有必要考察前人的实验和理论[2]。

他审查了百年前波义耳做过的实验,认为波义耳的实验定量性不足。

在精密的定量实验前,这个曾经深信燃素说的化学家也对燃素说产生了怀疑,提出了金属煅灰的增重与燃素无关,而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结合的原因,这便是拉瓦锡氧化学说的雏形了。

1.3氧化学说的建立在提出自己的假设后,拉瓦锡想通过从金属煅灰中直接分离空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他的实验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就在拉瓦锡的研究陷入到瓶颈期的时候,普利斯特里的来访给了拉瓦锡新的希望。

普利斯特里告诉拉瓦锡他用凸透镜加热汞煅灰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脱燃素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丽华 罗见今
SH I L i - hua LUO J ian - jin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 InnerM ongolia N orm a l U n iversity, Huhhot InnerM ongolia Ch ina 010022)
[摘 要 ]拉瓦锡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超前的科学思想 ,使其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化学理论的本质深化和定量化学
— 103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RAD IO & TV UN IVERS ITY ( Philo sophy & Socia l Science s) No. 3. 2007 ( S um No. 142) 2007年第 3期 (总第 142期 )
拉瓦锡没有发现过很多新物质 ,既很少设计新仪器 ,也 很少改进制备方法 ,而他却能创造了卓越的功绩 ,这就在于 他能把别人完成的实验工作继承下来 ,自己通过定量研究加 以补充 ,并通过严格的 、合乎逻辑的推理 ,对实验结果做出正 确的解释 ,从中发掘出最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 。[7 ]所以美国 化学家布兰德 (W. B rande, 1788~1866)在其《化学指南 》中 指出 :“在科学方面 ,拉瓦锡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但他 在采石场的劳动却是很少的 ;他的材料大都是别人发掘到而 他‘不劳而获 ’的 ,他的技巧就表现在把它们编排 、组织起 来 。”[8 ]卡文迪许 、舍勒和普利斯特列虽然制得了氢气和氧 气 ,但这些人都是从歪曲 、片面 、错误的前提出发 ,循着错误 的 、弯曲的 、不可靠的途径前进的 ,从而反证了拉瓦锡质疑与 创新意识的强烈 。
其次 ,燃烧氧化学说的建立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 并变革了研究方法 ,有助于人们形成唯物 、辩证的观点 ,导致 了后世化学的迅猛发展和高度繁荣 。
氧化学说的建立使人们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化学 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 ,也不只局限于对物质变化的定性观 察 ,开展了定量分析 ,促使人们以唯物的观点代替形而上学 的观点 ,这也必然使化学本身逐步走向精细 ,在理论和实验 两方面得以空前发展和繁荣 。氧化学说建立后的 50 年里 , 诸多新的定律 、新化合物被发现 。如 : 1791年 ,德国化学家里 希特提出了酸碱当量定律 , 1799年法国贝托雷发现了可逆反 应等等 。[6 ]拉瓦锡以前的科学家对燃烧的认识 ,只停留在感 性的基础上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只有拉瓦锡实现了从感性 到理性的飞跃 。
2. 把实验作为认识的一个重要基础 。拉瓦锡的科学座 右铭是 ,“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 ”; 因为思想只是“事实的 化身 ”。他强调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 ,提出“如果没有充分的 实验根据我从不推导严格的定理 ”。这是他的研究工作的准 绳 。他企图从氧化物中释放气体和寻找氢的氧化产物的研 究中都是这样做的 。[8 ]深厚的知识功底 、广博的知识层面 、错 纵的知识交汇是拉瓦锡成功的重要原因 。拉瓦锡毕业于法 学院 ,但他曾系统学习过哲学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植物 学 、化学 、矿物学 、地质学 、文学等多门知识 。
Key words: The revolution of chem istry; Lavoirer, Antoine - Laurent; The oxidize theory of the combustion; The theory of equality quantity
人们都很熟悉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Lavoirer, Antoine Laurent, 1743~1794)的名字 。他发现了氧气 ,提出了氧化学 说 ,掀起了 18世纪的化学革命 。本文讨论什么是化学革命 , 为什么氧化学说的提出就是化学革命等问题 ,以及拉瓦锡的 科学思想方法和个人命运对今天的启示 。
marking an essential intensification in Chem ical theory and a beginning of quantitative Chem ical’s. Lavorier’s tragedy in politics left lession to descendants.
— 102 —
石丽华 罗见今 试论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象的本质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4 ]拉瓦锡的贡献 在于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 。燃烧氧化学说之所以被称为化 学革命 ,是因为它具备了以下重要标志 。
首先 ,燃烧氧化学说的建立是一种巨大的创新 ,它推翻 并取代了世人仰奉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
三 、拉瓦锡的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
18世纪 ,与拉瓦锡同时代的众多化学家都致力于燃烧现 象的研究 ,舍勒和普利斯特列“当真理碰到他们鼻尖的时候 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只有拉瓦锡取得了成功 ,这在于他的独 特的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 。
历史学研究
1. 拉瓦锡勇于质疑 ,具有特别强烈的创新意识 。拉瓦 锡在本质上是一位理论家 。他从不机械地重复别人的实验 , 而是批判地继承 ,使之成为新思想 、新理论的论据 。如在氧 气制取实验上 ,拉瓦锡不仅重复了普里斯特列加热氧化汞产 生氧气的实验 ,还做了生成氧化汞的实验 。1774年 10月 ,普 利斯特列来访巴黎 ,拉瓦锡受到普利斯特列加热汞煅灰得到 “脱燃素空气 ”实验的启发 ,跟踪实验 ,制得了氧气 ,并经过思 维 ———推理 ———概括 ,终于揭开了燃烧之谜 。如果拉瓦锡没 有敏锐的洞察力 ,他就有可能与科学的最新信息擦肩而过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 F RAD IO & TV UN IVERS ITY ( Philo sophy & Socia l Science s) No. 3. 2007 ( S um No. 142) 2007年第 3期 (总第 142期 )
试论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Lavorier and Chem ical Revolution in Modern Times
18世纪初 ,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说 ”,认为 : 任何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是物质获得燃素或失去燃素 的过程 。在当时的实验水平下 ,燃素说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 所以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被认为是规范理论 。
拉瓦锡于 1777年 9月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论文 ———《燃烧概论 》,提出了燃烧氧化学说 :物质只 有在氧中才能燃烧 ,燃烧过程就是氧化过程 。动物的呼吸和 燃烧的道理是一样的 ,体温也就是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 。
3. 拉瓦锡善于发挥天平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出了 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具有明确的物质不灭思想 ,他说 :“由 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东西 ,所以每一 次操作中 ,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 ,且其要素的质与 量保持不变 ,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 ,这可以看成为公理 。”
在拉瓦锡以前 ,化学基本上停留在定性的阶段 ,缺乏明 显的科学性 。拉瓦锡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重量作为衡量尺 度对化学规律加以证明的化学家 ,他的全部实验都是在严格 的定量基础上进行的 。他说 :“天平是实验最可靠的手段 ,它 不会欺骗化学家 。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重量 ,这是化学中所能做出的一切可靠和准确的工作基础 。” 现在巴黎国立工艺博物院仍收藏着拉瓦锡在其《化学纲要 》 中提到的三台天平和曾实现了氧氢化合的气量计 ,其中两台 天平是当时精确度最高的 。定量分析方法的广泛使用是古
一 、化学革命及拉瓦锡其人
按照 美 国 著 名 的 科 学 哲 学 家 托 马 斯 ·库 恩 ( 1922 ~ 1992)的观点 ,“化学革命 ”( the Chem ical revolution)被赋予新 的含义 ,这是一次从外在研究转向内在研究的巨大转折 ,从 而完成从“化学中的革命 ”( the revolution in Chem istry)向“化 学革命 ”的转变 ;亦即完成从化学外部历史形态的研究转入 化学内在本质的研究的实质性转折 [1 ] 。这一转折符合从方 法论 、认识论的研究进化到科学发展动力学研究的时代潮 流 。化学革命不再仅仅是特指化学史上的一次事件 ,而是作 为某种化学发展急剧变革和化学理论巨变的代名词 ,并且使 人们意识到化学理论变化与化学革命的联系 ,它已从一个描 述化学史事件的特殊概念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化学和 化学哲学的范畴 。拉瓦锡提出的燃烧氧化学说 ,实际上是化 学理论的本质深化 ,带有一种普遍意义 ,标志着定量化学的 开始 ,为化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因此 ,是一场化学革 命 。[2 ]
的开始 ,是一场化学革命 。拉瓦锡政治上的悲剧给后人以启示 。
[关键词 ]化学革命 ; 拉瓦锡 ; 燃烧氧化学说 ; 质量守恒定律 [中图分类号 ]O6 - 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597 (2007) 03 - 0102 - 03 A bstra c t:W ith meticulous academ ic pursuits and frontier scientific ideas, Lavorier brought out Antoine - Laurent which is a chem ical revolution
二 、燃烧氧化学说为什么被称为化学革命
燃烧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早在远古时代 ,人类就发 现了摩擦生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中曾高度评价说 ,这 是“人类对自然的第一个伟大的胜利 ”。但是 ,人类对燃烧现
[收稿日期 ]2007 - 01 - 06 [作者简介 ]石丽华 (1970~) ,女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科学史系 ,硕士研究生 ;罗见今 ( 1942~) ,男 ,内蒙古 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 ,教授 。
1789年 ,拉瓦 锡 出 版 了 他 最 重 要 的 著 作 ———《化 学 纲 要 》,其伟大之处在于 : 第一 ,彻底推翻了“燃素说 ”,提出了 氧化学说 。氧化学说的建立 ,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 全部化学正立了过来 ,同时也克服了新发现的化学实验与传 统的燃素说的观念之间的矛盾 ,使得持续了近百年的相当混 乱的化学思想得到了澄清与统一 ,从而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所以 ,人们称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是化学史上 一场真正的革命 。[4 ]第二 ,《化学纲要 》是继波义耳的《怀疑 派化学家 》后又一次对化学元素下定义的重要著作 。书中把 元素定义为“凡是简单的不能再分离的物质 ”,这种对元素含 义的表达比波义耳更准确 、更明白 。为此他还设计了分解与 合成的科学实验方法 ,为日后的化学元素的不断发现奠定了 基础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