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史 第4周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中外影视发展史复习题库

中外影视发展史汇编第一部分中国电影史1、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武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由郑正秋、张石川拍摄的《难夫难妻》,同时也是第一部采用剧本的电影。
3、1913年在电影《庄子试妻》中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女性演员严珊珊。
《庄子试妻》也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中国第一部运到海外放映的电影。
4、1916年,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张石川、管海峰拍摄幻仙影视公司出品的与鸦片相关的短故事片《黒籍冤魂》,这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探索为长故事片的拍摄提供了借鉴经验。
5、1922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建云、郑鹧鸪、任矜苹(号称“五虎将”)创办了“明星”公司。
6、中国电影第一人是张石川,他的影片重视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价值;注重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他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反帝片《黑籍冤魂》,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
7、1926年下半年到1931年,中国影坛相继形成“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这三股商业电影创作高潮。
1928年“剑光侠影的第一把火”《火烧红莲寺》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8、唯美派电影强调电影“美的作用”,主张电影应该提供形式美和感官享受,从布景,服装,画面的光线,构图到镜头处理和剪接都力图精致。
其代表人物是:但杜宇、史东山。
9、1933年,郑正秋编导的影片《姊妹花》,笔触已深入到社会性的矛盾。
同年出现第一批“左翼电影”——《狂流》、《春蚕》。
10、1931年,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是夏衍的《狂流》,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11、1934年,蔡楚生编导《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并创造了当时的最高上座纪录。
商业化、艺术性与主旋律的矛盾是如何达到最好的调和的。
影片画面质朴清新,衔接朴实、人物对白口语化、故事情节复杂而又充满巧合,烘托剧情的音乐背景以及旋律优美的主题曲等等元素都是在当时观众的欣赏趣味之内引导了观众审美经验的升级。
中外电视发展史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延安台恢复播音9个多月来,已初步积累了一些宣传经验,调整 机构后又增添了编播人员,宣传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6月, 温济泽主持制定了《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这是解放区广 播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工作制度。《细则》是当时 广播宣传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中提出的如下几点意见是值得重 视的:
LOGO 一、延安台的恢复和发展
•1943年春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暂时停播以后,九分队和延安 通信材料厂合作,对原苏制广播发射机又进行了改装和调试。
•1944年,八路军在晋西北的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日军的一座锅 炉和一台直流发电机。九分队的人员把锅炉改装成一部25马力 的蒸汽机,作为发电的动力设备。
Ea pro natum invidunt repudiandae, his et facilisis vituperatoribus. Mei eu ubique altera senserit, consul eripuit accusata has ne. Ignota verterem te nam, eu cibo causae menandri vim. Sit rebum erant dolorem et, sed odio error ad.Vel molestie corrumpit deterruisset ad, mollis ceteros ad sea.
▪ 战后,民营广播电台满怀希望重整旧业,但很快发现这种愿望成为泡影。以民 营电台的大本营上海为例,日本投降后,民营电台开始陆续恢复。
▪ 直到2月《广播无线电设置规律》公布。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钱锡生简历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
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JOUR1035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开课学期:每学年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课时:1周,3课时教学内容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广播与电视章节题库及详解(第一章 中外广播电视史)【圣才出品】

第一章中外广播电视史一、概念题1.广播系统答: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多媒体移动广播服务。
优点是提高了音频信号的传递质量,有很高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
2.调幅答:调幅是指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调幅对设备要求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广播中,应用最广的是常见的中波广播。
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答: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是于1928年8月1日开始播音(最初电台呼号为XKM),后改为XGZ,发射功率为500瓦。
成立之初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后由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直接管辖,是国民党的主要宣传工具之一。
广播节目有新闻、演讲、教育和娱乐等类。
1932年5月国民党当局又建成一个新的广播中心,同年11月12日,广播中心正式启用,中央电台的发射功率扩大到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位的无线广播电台。
4.PAL制答:PAL制,又称帕尔制,是由联邦德国于1962年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于1967年开始正式广播。
PAL制也属于同时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问题。
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但相应的PAL制的编码与解码技术要比NTSC制来得复杂,接收机的造价也相应要高。
5.孤岛抗战答:孤岛抗战是指在日寇占领上海非租界地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凭借租界的特殊地位,利用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矛盾,展开了一场特殊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和坚持抗日的爱国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利用日寇对英美商人办的报纸不作检查的机会,以外商名义先后办起的一批抗日爱国的报刊。
考研专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版本)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第一章中国电视剧艺术定义:电视剧:以电视方式创作的戏剧作品。
这个界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电视剧是一种戏剧作品,在剧作上是参照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的,包括创作结构,情节推进方式,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
其二,电视剧是一种电视作品,他的创作不同于舞台戏剧之处在于,电视剧要以电视艺术特定的思维和语言方式进行创作。
纪实美学:以生活美为基础,尊重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和多义性,注重对生活原貌艺术化的逼真再现,力求给观众以总体真实的美感新英雄主义:以相似的结构、共同的模式缔造着当代社会的英雄神话的文艺作品,但这些“英雄主义”的创作和文革及文革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创作大相径庭,平民百姓所自觉追慕的“英雄”带有了更多的平民色彩,不再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物,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种种缺陷的“平民英雄”这种适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英雄主义”创作,称之为“新英雄主义”第一章知识点1.电视剧的分类根据题材: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根据风格:纪实电视剧和诗化电视剧根据体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视听叙事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人物、环境、色彩、光影、景深、构图以及运动,电视艺术的听觉元素包括:人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视听语言的直观表意能够以最接近人的现实视听经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合,逼真的重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视听感受虚构叙事尽管取材现实生活,拍摄是力求真实感,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电视艺术的叙事是虚构叙事,饱含创作者主观意图,电视剧是在讲述人为设定的故事。
连续叙事占据电视剧主体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在创作上更接近于长篇小说,尤其是章回小说的篇章结构方法,每一章又会包含一至两个核心情节,各章回之间内容情节相当紧密。
1936年 11月 2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推出了一场盛大的歌舞,标志着 BBC电视台的成立和正式播出,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期末中外广播电视史整理

电子传播的三种要素动机渠道编码美国KDKA时间地点KDKA广播电台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
电视大观综艺节目时间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精办节目”的口号,集中力量建设中央。
但是挫伤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人一环境一社会模式(经济、政治、生活、文化)《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192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是为中国第一步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这个法规允许国民有条件地(例如每年缴纳牌照费)使用收音机,同时,交通部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的广播电台。
萨尔诺大:萨尔诺天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NBC,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成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 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共电视:行动纲领》,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并流行起来。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体系绘出了蓝图。
肥皂剧:种日间连续剧,又名“肥皂剧” ,因洗涤剂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肥皂剧在美国广播中出现, 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从早到晚不停地播出。
肥皂剧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
电视电影:即专为电视制作的电影。
60年代电视电影在美国发展起来,通常是单本剧或微型剧集。
电视电影按照电视比较粗放的要求,采用电影老练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既有电影效果,又有电视效率。
它不像电影似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精雕细刻,但比一般同期录音、多机拍摄、一遍就过的电视剧精致。
《新闻纵横》: 1994年诞生,是紧紧跟踪热点新闻的述评性节目,晚于《焦点访谈》 ,每次20分钟,融报道和评论为一体,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广播舆论监督性节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公共广播电视体系的建立
1938年 FCC 调频FM 特殊广播执照
颁发给
教育电台
1952年 福特基金会
成立了
全国教育
电视和广播中心
1、福特基金会的开创之功
1、资助了一系列对电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研究 2、游说FCC通过了一项有利于教育电视的政策——预留教 育电视频道 3、资助了一些教育电视台的成立,促成了全国教育电视 台(NET)的诞生 1952年 FCC 《第六号命令和报告》 非商用电视保留了 242个频道 甚高频(VHF)80个 超高频(UHF)162个
3、新成分加入
1995年1月 华纳兄弟电视网(WB) 联合派拉蒙电视网(UPN)
1996年2月8日 《1996年电讯法》
防暴力芯片 节目自动分级系统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分别历史
第一节 美 国
一、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建立
商营与非商营广播的早期斗争 1919年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 )成立 GE(通用电器公司) 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西屋电器公司
全国商营广播网
1926年9月 全国广播公司 NBC (RCA)萨 尔诺夫 1927年1月 蓝网NBC(RCA) 1927年9月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2)电视网的竞争
萨尔诺夫 VS 佩利 (1)两人观念的改变 (2)电视技术的改变 NBC、CBS、ABC、杜芒特(DuMont) 1955年 DuMont 都市媒介(metromedia) 1985年 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 Co.)
三、电视广播网的黄金时代
五、三大电视网黄金时代的结束
1、电视网财富的转移
70年代是ABC崛起的十年 CBS 1986年 帝施(Lawrence Tisch)
NBC 西尓弗曼(Fred Silverman) 延克(Grant Tinker)
2、新传播媒介兴起
美国第一家有线电视节目频道 《家庭影院》 (HBO) 1972年 纽约 1974年 美国国内通讯卫星发射 1976年 特纳广播集团(TBS公司) 超级电视 台 美国第一家基本级有线电视频道 1980年6月1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1979年 公共事务网(the Cable Sate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C-Span)
1943年 美国广播公司 ABC 戈登森
威廉.佩利
广播电视相关法案
《1912年无线电法案》 《1927年无线电法案》——FRC(联邦无 线电委员会) 1928年“第40号总命令” 《1934年通讯法案》——FCC(联邦通讯 委员会) “瓦格纳·哈特菲尔德”提案 《1967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二、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
1、塑造商营广播电视网的人物
大卫·萨尔诺夫(David Sarnoff) 国广播公司)
威廉·佩利(William S. Paley) 伦比亚广播公司)
NBC(全
CBS(哥
2、巩固广播网,建立电视网
(1)Leabharlann BS与NBC的广播竞争
1、派拉蒙(Paramount)的介入给予CBS的优势 2、通过付费购买时间的方法吸引全国附属台 3、重视节目制作 4、人才战略和明星制度 5、ABC的成立削弱了NBC的实力
1、推进媒介经济 电视台迅速结成集团、电视网垄断电视节目的发行、 60年代美国电视网用电视政府了世界 2、保卫商营制度 收费的动议遭到电视网的极力反对 3、收视率竞争加剧 收视率的统计方法日益精确、科学,但与节目的质量 并不成正比 4、电视网的极大权力 对电视网的投诉日益增多
2、卡内基基金会的突破之劳
1965年 建立了 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的公共电 视立法和构建体系绘出了蓝图。
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的活动最终催生了 《1967年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3、建立公共体系
1967年11月 约翰逊总统 公共广播电视 法案 公共广播电视公司(CPB) 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公共电视广 播公司(PBS)